桂浩明:A股资金紧张受流动性制约
【导读】外围股市以涨为主,央行加息政策利好,A股仍然不改熊样。降息为何没能让A股起死回生?大盘还会不会再创年内新低?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桂浩明点评今日(8日)沪深股市走势情况。昨晚(7日)央行突然宣布从今日开始降息。理论上来这应当是对股市的利好消息,但今天的股市依然是熊样,这是为什么?
桂浩明:今天市场的走势的确还是令人比较失望,降息这波利好是确定无疑的,客观上早晨股市有一个高开的动作,盘中指数也是上行。但是最终还是没能够走出上涨行情,而有所下跌的主要原因有几方面。第一,降息虽然有点出乎意料,但在此之前大家早就预期到了,这一段时间宏观经济的数据表现不太理想,大家都觉得要止住经济的过快下滑态势必须要采取降息的政策,所以它的利好在一定程度上早就被稀释掉了。
第二,降息对经济的刺激影响要通过一段时间来显现出来,而将于明天公布的5月份宏观经济运行数据有人从央行在数据公布之前就降息当中分析出经济数据有可能比预期更差。对经济数据的担忧导致了人们更愿意选择等待观望而不是降息之后马上介入,因为它需要了解经济低到了什么程度,在这种情况下股市应该作出什么反映,而不仅仅是基于有了一个利好就马上作出什么反映。
第三,还有一个技术方面的原因,因为这次降息的同时央行还进行了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存款利率可以上浮10%,贷款利率可以下浮20%,这对于多数生产制造业企业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但对银行股来说有一定的利空影响,因为客观上会使得银行的净息差开始缩小,这也使得银行过去依靠垄断所取得的高利润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升而得到压缩。这表面上的对称性降息在本质上是非对称性的,所以银行是有压力的。而银行股在现在市场中占了比较大的权重,银行股的下跌客观上也使得整个股指往下移,这就存在比较大的下行压力,从而抵消了部分股票的上涨空间。这样一来一去最终指数还是选择了下行。
今天两市的量也收缩的很厉害,相加只有1200亿,结合这种下跌的情况预示着未来什么样的趋势呢?
桂浩明:应该说1200多与昨天稍有增加,总的来看还是属于低量范围,在全市成交量是有一定放大的,由于后续股指不断往下移,所以成交就急剧萎缩。这反映了两点,第一个现在市场还缺乏有效的买盘,大多数投资者还是选择观望不愿意较快的入场,成交量的不足流动性的欠缺股指很难往上,这也反映出投资者对于后市还是有一点预期,并未出现恐慌性的杀跌。大家都觉得现在已经快到底部了,不知道最终的底是在什么情况,但是进入基金底部就不太想再卖了,买盘不足卖盘也不足,这就导致了僵持局面出现。股指今天跌幅也不是特别大,反过来成交量继续萎缩的状况在后市可能还是继续偏弱的整理格局。(中.广.网)
苏培科:国际板的鬼故事 或为红筹股绕道回归圈钱
只要有人提到国际板,中国股市就会闻风下跌。有人将这种现象称为国际板魔咒,我觉得更像鬼故事。近期,发改委等八部委就联合给股市讲了一次鬼故事,在《关于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指导意见》中就提出:研究制定境外企业到境内发行人民币股票的制度规则,认真做好相关技术准备,适时启动境外企业到境内发行人民币股票试点。消息一出,疲软的A股再次大跌。随后,证监会回应:推出国际板还没有时间表。
人们之所以担心国际板,主要是担心圈钱成习的中国股市再开一个圈钱板。另外,人们还担心国际板会分流主板市场资金,况且现在很多人都没搞清楚国际板的角色、定位和规则。中国股市为什么要推国际板?推出的时机和条件是什么?中国的国际板究竟应该怎么推?对于这些根本性的问题,呼吁者并未给出令人满意的答复。
而如果仅仅为了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需要,我反而认为目前先不推国际板为好。因为一个高效的、国际化的金融市场绝对不是简单地在投资者、上市资源和会员之间拉郎配,而应该是软环境的较量,应该是市场效率、法制、监管、人才和规则的综合比拼,尤其是要看人们在骨子里对市场规则的尊重程度、对契约精神的遵守程度、对市场文化的植入程度。而我们的市场恰恰缺乏这样的软实力,当务之急应该是改革市场基础制度、改革监管体制、提高跨境监管水平、提高市场软实力,以此来提振市场信心,而不是整天讲鬼故事来让大家分心和揪心。
如果设立国际板是为了中国投资者分享境外经济的成长性和成果,QDII和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国内投资者通过购买这种基金的方式来参与境外企业的投资,公司基本面风险和监管风险远小于自己搞国际板。
有人说将国际板打造成圈热钱的池子,这个说法很不靠谱。因为国际热钱根本没必要绕个大圈子跑到中国来买他们本土企业在中国发行的股票,直接在本土购买本土股票成本和风险更低,没必要远渡重洋、舍近求远。除非是中国的国际板充满爆炒、高溢价的投机机会。而我们设立国际板的目的绝不是为了打造一个国际赌场。
还有一种论调,说国际板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步骤,国际板还可以给外汇储备泄洪。似乎在八部委的文件中也接受了这一论调,但我认为国际板只能完成人民币的输出任务,并不能解决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和成为储备货币,而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条件是人民币的自由兑换。
或许很多人都知道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条件是资本项下开放,但为何要让资本项下开放才能实现可自由兑换?香港离岸人民币远期非交割市场(NDF)、香港离岸人民币可交割市场(CNH)明确告诉我们,只有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人民币在岸汇率与离岸汇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价,但如果人民币在离岸市场供过于求,人们对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强时,则在岸汇率与离岸汇率会形成倒挂。如果人民币拥有者没有人民币计价的投资产品,也没有人民币投资产品交易市场,人民币拥有者就没有转移风险和投资获利的市场。今年年初,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曾在香港告诉笔者,目前香港虽然有很多人民币存款,但利用率和收益率很低,如果不开拓人民币计价的投资品市场,则境外的人民币还会回流。因此,需要放开资本项下的管制来满足人民币拥有者的投资、交易需求,否则人民币很难实现境外沉淀。但是当前放开国内资本市场让外资长驱直入显然时机尚未成熟。最为稳妥的办法是先在香港的离岸人民币市场拓展人民币的投资功能,满足人民币拥有者的需求,为持有人民币的客户提供香港市场的人民币计价股、基金、债券、大额可转让存单(CD)等人民币投资产品,也可以适当将国内的部分金融产品设计成人民币计价的衍生品在境外交易。而国内资本市场应该抓紧时间改革、治理和完善基础制度,放开金融牌照,加大对内资开放的力度,让国内市场和机构强身健体,然后再有步骤地实现对外开放。显然,国际板不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步骤。
如果为了给巨额外汇储备泄洪,国际板就得用美元计价才能实现外汇流出的目的,才能实现泄洪的作用。用美元计价会让国内投资者除了要面对投资风险,还得面对汇率风险,而且中国的国际板会丧失对国际资产的定价权。若用人民币计价,境外企业IPO拿走的是人民币,他们在使用的时候依然会换成美元,人民币被动回流反而会增加国内流动性的压力,会让外汇管理部门和央行非常被动。用人民币计价,老百姓直接可以用人民币购买国际板股票,就没有换汇买股的需求。显然,人民币借国际板来实现国际化不太现实,也很难用人民币计价的国际板来实现泄洪。
况且,目前宏观大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新增外汇占款负增长显示中国开始出现了资本净流出,我们要放弃以往只盯热钱流入的思路,应将外汇管理严进宽出的方针改为严进严出,防止流入中国的境外资本与中国境内的资本同时流出,结果会让中国经济更加麻烦。
那么,我们还有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要迫切地推一个国际板?
我想除非是为了给红筹股绕道回国际板上市圈钱,而这则是中国国际板和投资者的不幸。这样的国际板无非是给那些假境外公司提供一次圈钱盛宴罢了,很多红筹股公司业务在国内,他们的融资又会全部回流,外汇储备并未减少,也不能达到分散外汇投资的目的,而且国内的投资者也不能借国际板来分享境外经济增长的成果。如果是为了这些公司而开设国际板,我坚决反对。如果真要开国际板,我希望国际板的上市公司必须是纯粹的境外企业,不能把B股、红筹股挂到中国的国际板上挂羊头卖狗肉。同时,还要提高跨境监管能力、提高违规成本、引入集体诉讼制度,不然境外企业造假会对我们本土的投资者造成巨大伤害,只有高昂的违规成本才会打消企业上市圈钱的冲动。(作者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谢百三:明降暗升的加息出乎意外的加息
--源自于出乎意外的经济下滑与不景气
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6月8日开始对存贷款利率实行双降--这是三年半以来的首次降息,世界各国对中国这个第二大经济体的降息表现了明显的高兴和欢迎的态度(因为在欧洲暴风雨不断的情况下,人们都把希望寄托在美国和中国)。
中国经济学家几乎一致地对这次降息表示了赞同、支持和欢迎,然而对这次降息的所有的政策和条文进行细细地研究后,我们不禁要提出一个疑问,在现实生活中,这究竟是一次降息还是加息?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6月8日开始对存贷款利率实行双降,各降0.25个百分点,即存款利率一年期为3.25%,贷款利率为6.31%。但是人们一定要非常重视后面的细则:商业银行可以实行浮动利率,即存款利率可上浮到1.1倍,即可升到3.575%;而贷款利率下限为0.8倍,即可达5.048%;这会演变成什么呢?很可能变成存款加息,贷款不降甚至加息的情况。
中国目前国情,和世界各国的情况有相当大的差异。在美国、欧洲和日本,银行越大,信用越好,利率越低,而中小金融机构,信用不好,利率就会很高。中国的国情是,工农中建各大银行及城乡信用社60多年来信用都很好,没有对任何民众的存款造成过损失,因此老百姓一定会挑存款利率高的银行去存,这样近日内就可能会看到银行存款大搬家的怪现象,在目前各家银行拼命拉存款的情况下,这些银行都会抢先提高存款利率达3.575%,等于比原来的3.5%利率加了0.075个百分点。
而贷款利率实际上一直比较高的,很少见到贷款利率下浮到0.8倍的,目前民间贷款利率高达20-30%(温州实际为21%),信贷产品的利率高达12-13%,在这种现实的国情下,贷款利率是不会下降的,甚至会由于存款利率的上升(成本的上升)而略有上升。(金.融.投.资.报)
郎咸平:我们一旦退休很可能面临悲惨的生活
2005年以来,国家连续6年7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而且最后几次的上调幅度都在10%左右。国务院为何如此重视养老金问题?养老金的实际状况到底怎样?
按照现在的养老金情况来看,一旦退休很可能面临悲惨的生活。2010年3月29日有媒体发表文章说,如果退休以后每天只吃盒饭,需要100万元的退休金。现在一般盒饭的市场价格是10元,随着通胀率的不断上升,假如以4%来算,30年后盒饭的价格大概会涨到32元,如果一日三餐都吃盒饭,一天就需要100元,30年的盒饭钱就需要100多万元。当然,4%这个数字肯定是被严重低估了。
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一个普通家庭1年的生活费是5万元,以更为严重被低估的3%的通胀率来计算,20年后要维持现在的生活水平,1年就需要9万元。假设离退休还有20年,退休后还要再活20年,需要的养老费用是242万元。按照现行的养老制度,如果月薪4000元,再假设薪水的涨幅和通胀一样每年涨3%。退休时养老保险金总共也只有37万元,但需要的费用却是242万元,连零头都不够。
我们看看清华大学养老金工作室提供的数据,2012~2017年,中国14~64岁的劳动人口开始下降。到2035年,65岁以上的人口约为2.94亿。也就是说,现在是每10人中有1个老年人,但二三十年后,每10人中老年人的数量可能会达到4个,将出现2个纳税人供养1个养老金领取者的局面。这对年轻的夫妇来说意味着每对夫妇要供养4个老人,你们怎么养得起?
我们再看看其他国家都是怎么做的。比如智利在养老金这方面做得就比我们好。其中有一条就是它们的社保基金经理人必须交纳他所管理资金的1%的个人资金做担保。比如你负责10亿美元的养老金投资管理,必须自己拿出1000万美元的个人财产作为担保。智利政府养老基金监管部门单独雇用审计人员、律师进行审查,而且养老金的投资交易当天上报,财务和资金情况要月报。也正是因为有这样规范的流程,尽管智利已经有几个养老金公司倒闭,但是养老金都没有受到损失。
我们的养老金全部统筹运用的结果就是,任何一个省跟任何一个市只有总量,其他所有的资料,如何投资、如何回报、如何使用,全部都不透明。社保局征收的效率极低,还要单独找一批人进行企业财务核算,监控企业工资,通过类似税务总局的征管软件去进行调查、稽核、征缴,这个过程中产生的费用都要从社保基金的收入中扣除。很多地方的社保返还率都不到40%,也就是说60%都被当成费用扣除了。需要花60%的社保金去做这种调研、征税的工作,这就是我们的社保金。
这个钱是可以省下来的。支出为什么这么大?因为既没有明确分工,也没有问责。最不合理的是政府根本就不鼓励大家存钱。我们的社会保险法规定,参保人交费年限满15年以上者,达到规定年龄后可以每个月领取养老金。交费不足15年的,可以交费到满15年后,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没有投资回报,也没有任何的政府鼓励。不过话又说回来,在现在这种体制之下,也没有办法鼓励大家为自己多交养老保险,因为交了,这个钱就直接进入政府的统筹账户里面去了,但少交还不行。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只愿意交规定的数字,多交就亏了。
我们现在是在用年轻人交的养老金去补老年人的支出。玩的就是一个庞氏游戏,就是拿后面的钱补前面的,等到前面的退休金都被拿光了,并且现在的年轻人也退休了,我可以负责任地跟你讲,没钱了。目前就是这么危险。
当然,养老金也会破产。比如中国香港,2000年香港大学退休金破产时,学校竟然召回所有合同重签。过去答应给你的退休金,现在一笔勾销,不认账了。如果你不愿意重签合同,你就别干了。如果你想通过跟学校打官司来讨个说法的话,那你就得先想想自己是不是掏得起律师费。打不起官司只有重签合同。所以,像笔者这种级别的教授,本来可以拿到2000万港币退休金的,但是现在就只能拿20万港币了。
内地的养老金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如果继续这样下去,肯定会比香港地区还要糟糕。如果现在不解决养老金问题,这么多退休的父母亲怎么办?将来一对年轻夫妻要养12个老人。如果国家不趁现在把问题解决掉,将来怎么办?所有的担子全部都压在年轻人的身上。笔者建议最好对整个社保基金做一个改革,最起码每个人要有一个独立账户,而且这个钱是不可挪用的,然后让每个老百姓都知道自己存有多少钱。这是一切问题的开始,之后我们再慢慢规范,慢慢管理。当然,个人也要养成投资理财的好习惯,通过多种理财工具和产品,丰富自己的投资手段,在社保之外,自己动手为养老做好准备。也只有这样双管齐下,才能够像温总理讲得那样,让每个人活得更有尊严。(中.国.证.券.网)
罗杰斯:买中国股票有的至少赚10倍 投资机会看好朝鲜
本报记者 王燕平
和蔼、风趣的小老头,个子不高,精力充沛……这是许多人对世界级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的印象。昨天,由《浙商》杂志、全国商人媒体联盟、浙商全国理事会、世界浙商网联合举办的2012(第三届)中国民企投融资大会,迎来这位重量级的人物。
在长达3个半小时的主题演讲和对话交流中,罗杰斯始终精神饱满。1小时40分钟的主题演进结束,当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马洪涛问他需不需要休息时,罗杰斯开起了玩笑:(难道)我讲错什么话了吗?
希望女儿将来到中国上大学
此前,罗杰斯称他买入中国股票之后从未卖出。最近中国股市再次跌跌不休,他买的中国股票有没有卖出?
我总共买过三次中国股票,1999年、2005年和2008年11月,有的至少赚了10倍。这些股票我是准备留给我的女儿和她们的孩子们的。罗杰斯不无幽默地说,对中国股票,我是个长期投资者,准备持有100年。
罗杰斯是最看好中国的投资大师,他认为21世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中国的崛起。他一直称: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今年70岁的罗杰斯有两个女儿,分别只有9岁和4岁。罗杰斯让女儿学中文,中文是21世纪最重要的语言,对我的两个女儿来说,最重要的一项技能和我能给她们的最重要的财富是让她们了解中国,会说中文。为此,他把大女儿送到了新加坡教中文的幼儿园,现在则在当地的华文学校读小学。她是学校唯一一个蓝眼睛的孩子。她的中文讲得非常流利,就跟中国人一样。罗杰斯自豪地说。在许多中国富人将孩子移民海外的时候,罗杰斯则希望将来把孩子送到中国的大学学习。
除了中国股票,这位投资大师还投资了哪些品种?他最看好哪里的投资机会?罗杰斯的眼光让许多人大跌眼镜--或者说是大开眼界。
罗杰斯说,他最看好的投资机会是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缅甸资源丰富,是未来二三十年内不错的投资地。这个国家过去一直比较封闭,但现在已开始开放。朝鲜是他看中的第二个国家。现在朝鲜有了新领导人,肯定不会保持封闭的现状。我们看问题要比别人领先一步,才能赚到钱。此外,自然资源丰富的非洲、中亚也是罗杰斯比较看好的地方。至于印度,罗杰斯则并不看好,经常做空印度股票,在印度也没有任何资产。
除了中国股票,罗杰斯说,他最主要的投资品种包括黄金、白银、大米等大宗商品。我的大部分资产不在股票上。过去几年我主要靠这些投资品种赚钱。至于美国股市,我从2007年泡沫形成之后就从没买过。他觉得,美国现在债台高筑,下次的经济衰退(大概是2013年到2014年)会非常糟糕。 (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