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新浪财经驻新加坡观察员 江安 香港站站长 彭琳
导读:新加坡最大连锁超市远赴沈阳大批招工,惹来新加坡民众“不优先聘用本国人”的批评。事实上,尽管多数新加坡企业都优先招聘新加坡人,但在低端产业和服务业中,吃苦耐劳、技术过硬的中国劳工一直备受雇主青睐。过去十年中,持工作准证的新加坡中国劳工数目不断上升,目前已占据总人口的1/10。
新加坡超市赴华招聘惹争议
新加坡最大连锁超市NTUC Fairprice一则在中国沈阳刊登的招聘广告,最近成为互联网上的热门帖子,在国民中引发不小的争议。广告内容是聘请中国人赴新加坡工作,空缺超过60个,包括储存助理、切鱼工、收银员和零售助理等。员工要求年龄介于20至28岁,薪水介于980新元至1250新元(相当于4851-6188元人民币)之间,包括各种补贴及住房津贴。
不少新加坡人质疑超市为何选择远赴中国招聘,而不优先聘用新加坡人。超市总监张玉兰近日不得不在网上回应称,超市已有约九成的超市员工是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她强调,公司的招聘政策意向是以新加坡人为优先,但还需招聘外国员工来应对人手不足的问题。
“为了继续为顾客提供良好服务,我们必须聘用来自如马来西亚和中国的外地员工。我们只有约10%的员工来自外地,远低于服务业的‘客工比率顶限’(Dependency Ratio Ceiling)。”张玉兰如是说。新加坡政策规定的“客工比率顶限”目前是50%,即一半的员工可以是持有工作准证的外籍员工。这个比率即将在下个月下调至45%。
张玉兰还表示,公司已经努力在本地进行招聘工作,但超市还是无法聘请到足够的本地员工,因此还需招聘外籍员工来壮大劳动队伍。为了吸引更多新加坡人,超市也确保所提供的薪水配套具竞争力,从今年7月起,基本月薪低于1000元的非执行级员工可获得140元的加薪,加薪幅度高达15.8%。
企业何以“舍近求远”?
目前新加坡企业招揽中国工人的渠道主要有两种,一是公司自己去中国招工,这次沈阳招工就属于此列,二是公司委托新加坡中介公司到中国去招工。关于“舍近求远”赴中国招工,张玉兰提供了两点解释。一是新加坡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的人口结构比较复杂,华人,马来人,印尼人都占有相当比例。为了照应到客户的不同需求,服务人员的人种比例也要适当配置。
她也直言,低端服务业薪水不高,工作辛苦,许多新加坡本地人宁愿失业,也不愿意去从事这样的工作,所以无法聘请到足够的本地员工。但由于汇率差的存在(例如1新加坡元=4.95元人民币),同样的薪水对于其它国家的人来说更具有吸引力。
另一方面,对于中国内地的“打工仔”,新加坡也是出国务工的热门选择之一。目前华人占新加坡总人口约60%,历史上著名的华人下南洋事件,让中国南部(福建,海南等地)文化在新加坡根植已久。这对之后前来工作学习或者移民的中国人来说产生一种文化上的兼容性,归属感和吸引力。不像去欧美或者亚洲其他国家,在新加坡即便不懂英文,仅凭普通话也能正常生活。
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内地的服务行业不少“打工仔”月薪仅在1000元人民币左右,新加坡的服务业“行情”则是1000元新币,兑换后接近5000元人民币。同时新加坡除了房租较贵以外,普遍的物价水平只是略高于国内一般城市,和上海北京基本持平。同样工作一年,他们在新加坡打工可以攒下的钱自然远多于国内。
新加坡国立大学工业工程系企业管理研究员徐彬女士对此指出,对于新加坡的企业来说,降低人力成本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提高利润的必由之路。1000元新币左右的薪水在新加坡是绝对的低收入了,本地居民不愿意从事这种底端服务行业也合情合理,虽然超市表示要加薪吸引本地居民,但再加薪也仍旧低于新加坡的平均收入的。劳动力的缺口上哪里去补足?自然需要向海外市场寻觅。
她表示,新加坡不少企业雇主都喜欢雇用中国劳工。虽然在英语口语上中国打工者与新加坡本地居民相比略有差距,但他们普遍吃苦耐劳,技术好,理解能力强,对薪水待遇要求不高,为本地企业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力供给。
国民的怨言
根据新加坡人力资源部数据,2012年3月份新加坡失业率微升至2.1%,其中公民失业率则更高,已经上升至3.2%,居民失业率(包括公民及永久居民)也增至3%。
历史数据显示,居民失业率总是高于新加坡总失业率。四月季度数据显示有64000名新加坡居民在过去一个月处于失业状态,其中57700人是新加坡公民。虽然失业率在全球范围内并不算高,也未达到新加坡历史失业率高点,但居民失业率一直高于全国失业率,不免引起新加坡国民的非议。
“外来和尚会念经”的现象并不仅限于低端服务业,其它行业也到处可见非新加坡公民占据着重要职位。新加坡政府长期对吸引外来人才都有相当优惠的政策,例如给中国学生提供政府奖学金来新加坡读大学,并在合约里规定大学毕业后要留新工作3至6年。这也让新加坡本地居民心生危机感,觉得自己的“饭碗”被外国人抢了。
一个让本地人更为紧张的原因是,根据新加坡贸工部数据,受到全球经济放缓影响,新加坡经济增长在去第四季度环比大幅下跌4.9%。今年首季经济虽明显反弹,但贸工部表示,目前世界局势尚不明朗,暂不能排除欧元区发生债务违约的可能,下行风险增加,因此全年经济增长预测仅为1%至3%。在全球经济危机之后,国内经济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国民的忧虑更甚。
事实上,为了缓解国民的不满,新加坡政府已在今年1月起开始逐步收紧对外招工的政策:降低各工业部门发放SP(技术人才就业准证)的比例,降低服务业和制造业外来工比例上限。很多本地公司也积极响应,在招聘中注明只招收公民和永久居民。
新加坡的中国“打工仔”
新加坡目前总人口500万,其中中国劳工则从2002年的10万人一路攀升到现在约50万人,主要分布在建筑、餐饮、家政等行业。然而十年过去,他们的平均薪水几乎没有增加,仍旧保持在1000新元左右。
2010年新加坡政府统计数据显示,新加坡平均家庭月收入为7214新元,平均家庭组成为3.5人,相当于人均月收入2061新元;新加坡华人平均家庭月收入为7326新元,平均家庭组成为3.4人,相当于人均月收入2155新元。中国劳工的平均收入甚至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新加坡国立大学食堂水果摊的师傅小刘四十出头,原本在东北老家做医生,通过中介来到这里工作。水果摊的工作并不清闲,他又想要尽量减少房租,住的比较远,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一直到晚上9点多才能收摊回家,而且一周须工作六天。据他说,与他同住的几个外来打工者也基本上是这样,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在新加坡租房租金普遍较高,平均一个单间都要600新元左右,在较好的地段则租金更贵。小刘和他的几个打工兄弟一起住,一间卧室挤进三个大男人,平摊下来每人200元月租。小刘初来的时候薪水只有800元,现在涨到1000元,但他表示仅中介费用就有3万人民币,所以前两年基本等于白干,近两年才开始略有结余。现在除却日常开销,他每月大概能存下600新元(约2970元人民币)。
“我已经四年没回家了。一来因为假期时间很短,二来想要省下机票钱。等攒够了买房的钱就回家。”小刘觉得新加坡不是久留之地:“当初出国淘金的梦想很快就破碎了,远没有想象的好。”
新加坡企业聘请外地员工的工作准证分为三类,Employment Pass (EP), S Pass (SP)和Work Permit (WP)。EP一般针对专业人士,申请难度最大,申请者需要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且月薪最低为2800新币。SP主要针对技术人才,大学专科以上,月薪2000新币以上。WP没有最低工资要求,但持有者受到限制最多,在没有转成其它工作准证之前不能更换雇佣者和公司。
由于小刘这样的中国打工者普遍薪金不高,只能办理WP准证。在证件严格限制下,打工者面临换工作就失业,失去居留资格必须在短时间内离境的危险。因此,大多数来到新加坡不久的中国劳工的工作都十分辛苦,即便受到不公待遇也只好忍气吞声,不敢得罪雇主。
尽管如此,一些工作出色的年轻人对于自己在异国的前途依然十分乐观。与小刘合租的小林是个三十不到的年轻小伙,目前在新加坡一家不错的西餐厅做厨师,月薪有1200新元,在几个打工兄弟中间算较高的,干的好了还能有提成。他在出国之前就已经考过厨师执照,并有过几年的厨师经验。虽然刚来的时候也遭遇到外国厨师和老板的歧视,但熬过头两年时间,现在的他已经渐渐对自己的生活有所掌控。
“我想要报个班,好好学习英语,争取把EP拿到,然后再拿到永久居民,在新加坡开自己的餐馆”,小林谈到未来的打算时踌躇满志。不过近年来新加坡移民政策越来越紧,小林通向愿景的道路仍可谓漫长而艰难。
在韩国有过两年打工经历,又来到新加坡的Subway快餐店做了四年店员的春燕,近期刚刚回到老家青岛开了一家咖啡厅。她表示自己曾工作过的Subway快餐店客流量大,客户群体组成十分国际化,让她的英语口语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在赴新打工的兄弟姐妹眼中已成功“上岸”的春燕,回想在外国打工的经历,感到虽然辛苦但收获也很大,韩国打工的经历也对后来在新加坡的工作很有帮助,让她很快适应远离家乡自力更生的生活。
小林和春燕的故事在新加坡的中国劳工中并不普遍,大多数人怀揣着美好的梦想却无奈接受着现实的打击,拿着微薄的工资,受制于身份而有苦难言。如果碰到黑心中介,他们甚至可能白干几年得不偿失。
其实,新加坡雇主们青睐中国工人“听话出活”,“易于管理”,“价格低廉”的另一面,也正是利用了他们难以抗争的弱势地位。但令人欣慰的是,随着中国和新加坡之间引进出口劳工市场日益规范,以及中国劳工自身素质技能逐渐显著提高,近年来中国劳工在新加坡的处境正在逐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