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正逐渐成为散户“集中营”。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流通市值在10万元以下的账户比例高达85%,而市值在50万元以下的账户比例更是超过97%。这组数据说明,我国资本市场中投资者结构不均衡的现象十分突出,特别是机构投资者的规模偏小,没有充分发挥其市场“稳定器”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快发展机构投资者步伐,尽快使其成为市场的“定海神针”。
发展机构投资者对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完善我国金融体系和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远景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4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鼓励合规资金入市,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作为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近年来,我国机构投资者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主,保险资金、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其他机构投资者相结合的多元化发展格局,为促进资本市场的规范、健康和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从国际经验看,要保证资本市场平稳健康运行,机构投资者必须达到一定规模。以美国市场为例,其机构投资者占比在50%以上,近30年来,美国股市尽管也出现过动荡,但机构投资者的理性投资观念始终主导市场,确保了道琼斯指数基本围绕美国经济走势波动,并保持了长期牛市。
与此相比,我国机构投资者的规模明显偏小。数据显示,从证券的持股比例来看,去年年底专业机构投资者占比达到了15.7%。在交易金额方面,去年机构投资者交易额是7.8万亿人民币,占比是16.5%,其中投资基金占比是16.1%;而个人投资者占据了主导地位,交易额的占比达到了83.5%。与之相对应的是,A股市场变得更容易出现大幅波动。
从成熟资本市场的发展经验看,机构投资者的行为对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方面,机构投资者具备资金规模,技术及信息优势,能够做出相对理性决策。机构投资者一般是职业的、大型的专业投资机构,相对个人投资者而言,机构投资者拥有大量资金,并且都是由投资领域的专家进行专职投资管理和运作的,也没有像散户那样频繁的短期行为,进而有利于市场的稳定。
另一方面,机构投资者深谙国家的有关经济政策和法规,经验丰富,实力雄厚,在证券市场上影响很大。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组织形式,机构投资者的经济理性决定了其目标指向是股东或基金持有者利益最大化。唯其如此,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扩大资金实力以通过规模经济来提高收益水平。故此,机构投资者必然会紧随经济和市场形势变化来调整其投资的方向、规模和结构,起到稳定证券市场的作用。
可以看到,监管层也正加快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步伐。中国证监会曾多次公开表示,鼓励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增加对资本市场的投资比重,积极推动全国养老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等长期资金入市。适当加快引进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步伐,增加其投资额度。而广东千亿基本养老金委托社保基金运营也被看做是地方养老金“入市”的破题。
值得期待的是,监管层目前已明确表示,将推动出台针对机构投资者的税收减免、递延等优惠政策,鼓励长期投资。这将为吸引机构投资者更大规模地进入A股市场创造良好的机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