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代跳槽潜规则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保代跳槽潜规则

加入日期:2012-6-30 5:08:33

  保代们频繁跳槽背后的潜台词莫过于前景亦或钱景,或为挣转会费、或为寻求更好平台、或为升职,凡此种种。

  毋容置疑,高额转会费的巨大诱惑,成为不少保代跳来跳去的最大源动力。如果一个保代带着项目转会,其身价会更高。

  当然,保代跳槽背后,也不排除一些是因内部管理体制存在诸多问题、利益分配不均,或是派系斗争导致流动。

  有的则是券商对保荐人和团队的掌控度较低。一般情况下,一个资深保代会领导一个团队。从前期的项目延揽公司调研至后期上市辅导材料申报等工作均一手承包,并不依赖于公司。因此,这种“团队包干”的模式,使券商对保代的控制力大大减弱。受羊群效应影响,一旦“领头羊”离开,便可能引发跟风效应。

  更重要的是,当前保代频繁跳槽与管理层对保代流动缺乏应有的监管有关。根据相关规定,保代对签字上市的公司必须有两年的持续督导。现阶段“保荐人制度”的核心是由保荐机构实际承担,保荐人只是保荐机构聘请的具有相关专业资格的业务人员。其实质是,保荐制度弱化了保荐机构权利,过分强化了保荐代表人的权利。同时,保荐人并不承担保荐责任,使保荐人频繁转会,持续督导流于形式。

  目前,证监会并未对于保代离职后的责任归属做出清晰明确的划分。其操作流程仅为证券公司通知上市公司变更保代,上市公司刊发公告披露保代变更。

  问题随之而来,新任保代很难做到短时间内对公司完成详尽了解,履行保代职责。

  对于保代频频跳槽、与公司要价、带走项目等现象,业内也缺乏应有的认识。若在香港,甚至连投行员工跳槽带走客户名片,都被视作缺乏职业道德,而遭业内封杀。

  可以说,保荐人频繁跳槽对流失人员的券商与被保荐公司均有损害,有必要加强对保代流动的监管。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