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退市制度执行到位方能优胜劣汰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新华社:退市制度执行到位方能优胜劣汰

加入日期:2012-6-29 12:29:46

  继创业板之后,沪深主板及深市中小板退市制度完善方案也正式亮相。至此,备受关注的A股退市制度体系基本构建完毕。

  据新华社报道,优胜劣汰机制的建立能否真正终结中国股市延续了21年的上市公司“不死神话”,能否帮助A股市场重建动态平衡的良性循环?对此,人们心存疑虑,也充满期待。

  多元化退市标准划定生死线

  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修改完善的基础上,28日沪深证券交易所分别发布《关于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由多元化退市标准划定的上市公司“生死线”,成为新版退市制度的最大亮点。

  对于主板市场而言,退市制度并非新生事物。沪深证券交易所的股票上市规则均规定了多项退市指标,可分为财务指标、市场交易指标、合规指标、主体存续指标等四类。但由于类型比较单一、标准不够清晰,多年来A股市场存在“只进不出”“死也不退”的怪相。

  “从实践看,对于退市指标的完善,在适度增加退市指标的同时,应着眼于提高退市指标的可操作性,减少退市指标的规避空间。”上交所有关负责人说。

  从上交所公布的退市制度完善方案来看,新制度增加了净资产指标、营业收入指标、审计意见类型指标、市场交易指标,扩大了适用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年报的指标。

  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仇彦英评价认为,与原有易被操纵的单一退市标准相比,多元化退市标准不仅更完备,操作性也更强。由于借助粉饰业绩规避退市的难度大大增加,不少绩差公司或难逃“出局”的命运。

  配套制度同步完善构筑“循环系统”

  在建立多元化退市标准的同时,沪深证券交易所对相关配套制度进行了同步完善。加上此前不断推进的新股发行制度,A股市场“循环系统”基本构筑完成。

  除了通过设置“*ST”标识对相关公司退市风险进行警示之外,上交所还借鉴海外经验,设计了退市整理期和风险警示板制度,并通过采取必要的交易限制措施、市场监控措施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措施,对风险警示板内公司实施严格的信息披露监管。

  上交所有关负责人透露,风险警示板的相关业务和技术准备完成后,计划于2013年初实施。现有的*ST公司股票和ST公司股票,今后的退市整理公司、恢复上市公司、重新上市公司及其他重大风险公司的股票将一并纳入风险警示板进行交易。

  对于公司退市以后的去向,新版退市制度也作出了安排。除了可将股票转入全国性的场外交易市场或其他符合条件的区域性场外交易市场挂牌转让外,沪市退市公司还可申请将其股票转入上交所设立的退市公司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转让。

  值得注意的是,主板退市制度并未选择“一退到底”的模式,而是建立了更切合实际也更为人性化的重新上市制度。

  上交所有关负责人表示,重新上市制度是疏通退市渠道、缓解退市压力的重要途径。在综合各方参与者意见的基础上,上交所考虑参照恢复上市条件和借壳上市条件,从退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持续经营能力和公司治理水平及规范运作等方面,设定重新上市的条件。

  在将积重难返的绩差公司清除的同时,重新上市制度的建立,为持续经营能力和公司治理水平显著改善的退市公司重返集中交易市场提供了可能,也为A股市场优胜劣汰的“循环系统”补上了重要的一环。

  执行到位方能优胜劣汰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完善的淘汰机制无疑是其基本功能之一。在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看来,快速扩容的中国股市尤其需要高效率的退市制度。“让垃圾股退市,一方面有利于震慑垃圾股的疯狂炒作投机与炒壳重组游戏。另一方面,更有利于恢复中国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还原股价信号的真实性和本来面目。”董登新说。

  然而,在上市资格被视为“稀缺资源”的中国内地股市,“死不退市”现象的存在显然有着经济意义之外的社会根源。

  在来自各方的重重阻力之下,完善后的制度能否执行到位?对此市场各方显然仍有疑虑。

  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认为,原征求意见稿中“连续两年净资产为负”的退市标准被修改为“连续三年净资产为负”,体现出最终出台的退市方案在要求上的放宽和妥协。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正是因为上市公司退市需付出较高的“社会成本”,因而在执行上仍存在难点和问题。

  资深媒体人董少鹏则呼吁,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必须摒弃地方政府等的“父爱主义”。“监管改革要促使行政力量远离上市公司的进与退。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一个有进有出、动态平衡的资本市场循环体系。”

  退市制度完善方案尘埃落定,对于投资者权益保护的讨论仍在升温。叶檀表示,投资者的损失可以分成两大部分,一种是火中取栗亏损自担,另一种则是上当受骗。在造假公司退市之时,投资者必须得到法律与经济上的公正待遇。

  (《证券时报》快讯中心)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