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2012全国碳纤维产业发展大会于昨日起正式召开,此前我国已经确定苏鲁吉三省作为碳纤维产业基地,随着产业化的加速,相关概念值得长期关注。
导读:
2012全国碳纤维产业发展大会将召开
相关阅读:
大连成立碳纤维产业联盟
碳纤维:希冀产业成功起步
工信部副部长河南调研 关注碳纤维发展
碳纤维产能5年后达1.2万吨
我国碳纤维基地锁定苏鲁吉三省
机构研究:
申银万国:碳纤维应用领域大拓展 推荐5股
宏源证券:国内碳纤维行业供需缺口达70%
个股点评:
碳纤维概念9股掘金
2012全国碳纤维产业发展大会召开
由吉林市政府和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共同主办的2012全国碳纤维产业发展大会将于6月27日到29日在吉林市召开。这次大会将邀请国家及省碳纤维产业专家,共同探讨碳纤维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全国碳纤维产业发展大会的召开,将有力推动吉林市碳纤维产业的发展,同时为吉林市打造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打造中国的碳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大连成立碳纤维产业联盟
大连市近日成立了大连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联盟,7个碳纤维企业和科研单位共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大连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联盟将以企业发展需求和产业链各方共同利益为基础,围绕产业技术创新,运用市场机制集聚资源优势,通过企业和院校、科研机构在战略层面的有效结合,共同突破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推动我国碳纤维产业发展。(.中.国.化.工.报)
碳纤维:希冀产业成功起步
目前中国碳纤维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把碳纤维列入重点工程,有助于激发政府和企业的投资热情,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如果预定目标能够全部实现,则我国碳纤维产业将成功起步。对于碳纤维列入《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重大工程这一提振人心的消息,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李克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做出了上述表述。
应用推广极具潜力
碳纤维工程提出的目标是,到2015年,碳纤维产能达到1.2万吨,基本满足航空航天、风力发电、运输装备等需求。李克健认为,在2015年产能达到1.2万吨,这个目标实现难度不大,因为目前建成产能已接近1万吨。如果2015年能达到1.2万吨的产能水平,则基本能满足需求。当前国内碳纤维应用除军工外,主要集中在热场保温、刹车片、体育休闲、建筑等领域。李克健说:未来碳纤维用量增加部分将主要集中在风电叶片、高压输电缆芯和汽车领域。
据李克健介绍,55米以上风电叶片的关键部位必须要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特别是海上风力发电全部是大功率的,粗略估计,一组叶片需要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几百到1200千克。高压输电方面碳纤维主要是用来生产碳纤维复合材料缆芯,可有效减少输电线下垂产生涡流导致的电流损耗,降低塔架密度和强度,目前已进行了几万千米的挂网实验,效果非常不错,碳纤维用量约70千克/千米。据悉,未来我国每年新增输电线路100万千米,老化改造线路约20万千米,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在汽车方面,汽车工业正面临资源和环境的严峻挑战,推进汽车轻量化以降低油耗是汽车工业发展的主题,而碳纤维复材是理想的以塑代钢材料。
设备攻关势在必行
不过,李克健对1.2万吨年产能到底有多少能变成产量表示担忧。他介绍说,由于技术不过关,我国很多碳纤维装置出现趴窝现象。碳纤维制备过程分为聚合、纺丝、预氧化、炭化和表面处理等多道工序,无论是工艺技术还是设备开发以及配套材料,只要有一项跟不上研制和产业化进程,就会最终影响到碳纤维产业。
目前,只有少数企业实现了全流程的国产化,但质量如何尚待考察,大部分碳纤维装置的关键设备还是依赖进口。但像预氧化炉、碳化炉等关键设备,因为国外始终对我们设卡,依靠进口则随时面临禁运风险。不过,跟进口设备相比,国产设备在温度、气氛、张力等精度控制方面还有一定差距,导致产品不匀率上升,生产效率也难以提高。所以,碳纤维工程中将这些列入重要研发内容非常有必要,这些设备的攻关势在必行。他说:这些关键设备一旦开发成功,不但可以满足国内需求,还可以出口,形成一个产业,可谓一举两得。此外,碳纤维制备用油剂和上浆剂等关键原料的开发也同样必要,这些原料目前在我国还处于研发阶段,不能满足生产需求。
降低成本两条途径
对于碳纤维工程中提出的低成本化和高端创新示范的目标,李克健指出,低成本是提升碳纤维竞争力和应用推广的关键。目前12K的碳纤维产品,国外产品的售价在150~220元/千克,国内以此价格出售难有利润可言,甚至赔本。
对此他给出了两条降低成本的建议,一是提高生产效率,同等规模的生产线,我国每小时产量仅为国外的1/3。同样的投入,产出差别却很大,售价自然难降低。二是探索原材料多元化。目前我国商业化的碳纤维生产原料几乎都是聚丙烯腈基(PAN),其原料丙烯腈属于危化产品,成本比较高。未来可以在沥青基、黏胶基和木质素基等方面加大开发,通过原料多元化来降低成本,目前已有一些企业涉足该领域。
此外,降低能耗也非常关键,目前生产1吨碳纤维耗电高达3万~4万千瓦时,国外的能耗数据尚不明确,但是这方面应该有潜力可挖。
产品开发着眼高端
李克健强调:碳纤维开发必须要着眼高端,目前高端玻璃纤维的综合性能已经接近T300级碳纤维,日本已经开始淘汰T300,我们再在低端产品上耗费精力没有意义。而且碳纤维下游应用领域,很多工艺设备都是从国外引进,如风力叶片、电缆芯、建筑补强等,应用要求起点比较高,这也促使我们只能往高处走。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碳纤维攻关一直备受各方关注,但成效却并不明显。目前我国碳纤维生产企业有30多家,大部分属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技术并不过关;规划产能高达7万~8万吨/年,实际产量却仅有2000吨左右,大部分尚达不到T300水平,不能满足高技术产品要求,故销路不畅,每年还要进口约6000~7000吨。
为避免重蹈覆辙,李克健呼吁: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在政府指导下有序进行。国家提出的碳纤维发展方向非常正确,但要避免企业投政府所好而盲目上项目。希望相关部门做好论证和监督工作,避免把碳纤维当成政绩工程、面子工程。(.中.国.化.工.报)
工信部副部长河南调研 关注碳纤维发展
工信部部副部长兼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陈求发赴河南考察调研河南军工发展以及河南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科研生产体系,加快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的情况。
据工信部网站指出,近年来河南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很快,承担了重要科研和建设任务,在确保完成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发军民结合产业,尤其是一些和央企合作的项目进展顺利。这离不开河南省委、省政府对国防科技工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希望河南省委、省政府继续重视、支持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及军民结合产业、项目建设。
陈求发来到地处商丘的河南煤化永煤碳纤维有限公司,对该公司的技术实力、综合实力、发展潜力等情况进行实地考察。陈求发参观了生产调度中心、聚合车间、原丝车间、碳丝车间等一线生产现场,听取了公司的发展建设情况、产品特点、生产工艺流程等方面的介绍。陈求发希望永煤碳纤维公司进一步加大研发创新力度,增强高端碳纤维产品实力;省国防科工局要关注碳纤维的发展及其产业化步伐,发挥国内最大的碳纤维研发生产基地位于河南的优势,为永煤碳纤维公司配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实现双赢。(.中.国.证.券.网 .严.洲)
碳纤维产能5年后达1.2万吨
目前中国碳纤维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把碳纤维列入重点工程,有助于激发政府和企业的投资热情,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如果预定目标能够全部实现,则我国碳纤维产业将成功起步。对于碳纤维列入《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重大工程这一提振人心的消息,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李克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做出了上述表述。
应用推广极具潜力
碳纤维工程提出的目标是,到2015年,碳纤维产能达到1.2万吨,基本满足航空航天、风力发电、运输装备等需求。李克健认为,在2015年产能达到1.2万吨,这个目标实现难度不大,因为目前建成产能已接近1万吨。如果2015年能达到1.2万吨的产能水平,则基本能满足需求。当前国内碳纤维应用除军工外,主要集中在热场保温、刹车片、体育休闲、建筑等领域。李克健说:未来碳纤维用量增加部分将主要集中在风电叶片、高压输电缆芯和汽车领域。
据李克健介绍,55米以上风电叶片的关键部位必须要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特别是海上风力发电全部是大功率的,粗略估计,一组叶片需要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几百到1200千克。高压输电方面碳纤维主要是用来生产碳纤维复合材料缆芯,可有效减少输电线下垂产生涡流导致的电流损耗,降低塔架密度和强度,目前已进行了几万千米的挂网实验,效果非常不错,碳纤维用量约70千克/千米。据悉,未来我国每年新增输电线路100万千米,老化改造线路约20万千米,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在汽车方面,汽车工业正面临资源和环境的严峻挑战,推进汽车轻量化以降低油耗是汽车工业发展的主题,而碳纤维复材是理想的以塑代钢材料。
设备攻关势在必行
不过,李克健对1.2万吨年产能到底有多少能变成产量表示担忧。他介绍说,由于技术不过关,我国很多碳纤维装置出现趴窝现象。碳纤维制备过程分为聚合、纺丝、预氧化、炭化和表面处理等多道工序,无论是工艺技术还是设备开发以及配套材料,只要有一项跟不上研制和产业化进程,就会最终影响到碳纤维产业。
目前,只有少数企业实现了全流程的国产化,但质量如何尚待考察,大部分碳纤维装置的关键设备还是依赖进口。但像预氧化炉、碳化炉等关键设备,因为国外始终对我们设卡,依靠进口则随时面临禁运风险。不过,跟进口设备相比,国产设备在温度、气氛、张力等精度控制方面还有一定差距,导致产品不匀率上升,生产效率也难以提高。所以,碳纤维工程中将这些列入重要研发内容非常有必要,这些设备的攻关势在必行。他说:这些关键设备一旦开发成功,不但可以满足国内需求,还可以出口,形成一个产业,可谓一举两得。此外,碳纤维制备用油剂和上浆剂等关键原料的开发也同样必要,这些原料目前在我国还处于研发阶段,不能满足生产需求。
降低成本两条途径
对于碳纤维工程中提出的低成本化和高端创新示范的目标,李克健指出,低成本是提升碳纤维竞争力和应用推广的关键。目前12K的碳纤维产品,国外产品的售价在150~220元/千克,国内以此价格出售难有利润可言,甚至赔本。
对此他给出了两条降低成本的建议,一是提高生产效率,同等规模的生产线,我国每小时产量仅为国外的1/3。同样的投入,产出差别却很大,售价自然难降低。二是探索原材料多元化。目前我国商业化的碳纤维生产原料几乎都是聚丙烯腈基(PAN),其原料丙烯腈属于危化产品,成本比较高。未来可以在沥青基、黏胶基和木质素基等方面加大开发,通过原料多元化来降低成本,目前已有一些企业涉足该领域。
此外,降低能耗也非常关键,目前生产1吨碳纤维耗电高达3万~4万千瓦时,国外的能耗数据尚不明确,但是这方面应该有潜力可挖。
产品开发着眼高端
李克健强调:碳纤维开发必须要着眼高端,目前高端玻璃纤维的综合性能已经接近T300级碳纤维,日本已经开始淘汰T300,我们再在低端产品上耗费精力没有意义。而且碳纤维下游应用领域,很多工艺设备都是从国外引进,如风力叶片、电缆芯、建筑补强等,应用要求起点比较高,这也促使我们只能往高处走。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碳纤维攻关一直备受各方关注,但成效却并不明显。目前我国碳纤维生产企业有30多家,大部分属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技术并不过关;规划产能高达7万~8万吨/年,实际产量却仅有2000吨左右,大部分尚达不到T300水平,不能满足高技术产品要求,故销路不畅,每年还要进口约6000~7000吨。
为避免重蹈覆辙,李克健呼吁: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在政府指导下有序进行。国家提出的碳纤维发展方向非常正确,但要避免企业投政府所好而盲目上项目。希望相关部门做好论证和监督工作,避免把碳纤维当成政绩工程、面子工程。(.中.国.化.工.报)
我国碳纤维基地锁定苏鲁吉三省
我国《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产品目录近日发布,其框定了新材料的范围,十大重点工程实实在在指出了投资机会。这十大重点工程分别是稀土及稀有金属功能材料专项工程、碳纤维低成本化与高端创新示范工程、高强轻型合金材料专项工程、高性能钢铁材料专项工程、高性能膜材料专项工程、先进电池材料专项工程、新型节能环保建材示范应用专项工程、电子信息功能材料专项工程、生物医用材料专项工程、新材料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工程。
规划十大重点工程里有一项属于碳纤维行业,可见政府对其重视程度。国家将重点建设江苏连云港、山东威海、吉林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基地;工程目标为,到2015年碳纤维产能达到1.2万吨,基本满足航空航天、风力发电、运输装备等需求。
目前注册在江苏连云港的碳纤维企业是中复神鹰,公司是国内碳纤维行业的龙头,也是唯一一家能生产出相当于T700级碳纤维的企业。注册在山东威海的碳纤维公司是威海拓展,现有资产11.3亿元,百吨级及千吨级碳纤维生产线各两条,每年能生产CCF300(GQ35BM)3K碳纤维150吨,12K碳纤维1000吨,相当于国外的T300级。
吉林碳纤维基地由科技部于2010年1月认定,该省的吉林化纤集团主要生产碳纤维原丝,神舟碳纤维和江城碳纤维主要做碳化,而中油吉化既做原丝又做碳化。江城碳纤维正是中钢吉炭的子公司,碳纤维一期规模为500吨/年,目前正处于试生产阶段;二期为1500吨/年。大元股份控股的嘉兴中宝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生产碳纤维预浸料,注册地在浙江,不在重点扶持之列。(.每.日.经.济.新.闻)
申银万国:碳纤维应用领域大拓展 推荐5股
工业用途碳纤维将持续放量,未来占比将达75%。2010年工业用途的需求总量已占到PAN-FC总需求量的50%以上,我们预计到2019年工业领域的需求可望提高至75%。首先,风电叶片一直是PAN-CF的一大市场,2010年以来,风电企业将更多的考虑经营成本和风险,将有利于叶片的大型化和碳纤维化。预计2019年全球将生产2.7万台风机以及8.2万片叶片,其中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叶片将占全部叶片材料的6%左右,即需求量接近5万吨/a。2010、2019年风电所需碳纤维量分别为9990吨、64190吨,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3%。另一具有较大增长潜力的CFRP终端市场是压力容器,特别是汽车的压缩天然气瓶(CNG),2010年的需求量为1480t,到2019年有望增至11470t,将增长8倍,约占碳纤维总量的10%,年复合增长率27%。而汽车(结构件及车身)用碳纤维的发展也不容忽视,我们认为随着全球碳排放的趋势,以及车身轻量化的催动,目前高端车已经开始部分使用碳纤维车身以及轮毂等结构件,我们预计汽车用碳纤维将从2010年的2300吨,增长到2019年的9300吨。我们测算整个能源与工业用途碳纤维到2019年总计需求量将增长到105060吨,CAGR为15.04%。
航天航空用碳纤维总量持续上扬,占比达20%。航空航天领域B787/A-380/A-350和COMACC919等大型项目的需求会增长,所占碳纤维总需求量的比例将至20%左右。CFRP在飞机结构材料的使用上限约为50%-55%,除B-787和A-380外,目前正在研发中的支线飞机(小于200座的窄体商用飞机)有2种,一是上海的COMACC919,另外一种是莫斯科的苏霍伊100民用飞机,我们预计将采用15-37%的复合材料。在2011-2020年的10年间,通用航空领域可望增加12400架飞机,公务机市场将新增13600架。新飞机上的复合材料约占54%,公务机中占68%左右。我们测算航天航空用碳纤维将从2010年的6410吨,以10.9%的年复合增长率,至2019年达到18100吨。
消费和娱乐用碳纤维,持续保持稳定。消费与娱乐用碳纤维主要下游为体育用品、医疗/植入器官、帆船/赛艇等,我们测算帆船类需求将会增长最快,从2011年的700吨,增长至2019年2120吨。整体消费娱乐用碳纤维总量,我们预计年复合增长率为4.74%,2010、2019年需求总量分别为7000吨、11120吨。
随着全球碳纤维产能的释放加快,高性价比的趋势催动下游需求爆发。目前,日本占有全球70%以上的碳纤维产能,而中国只有1%不到;随着中国企业在碳纤维原丝技术的突破以及产量的稳定,同时,德国等国家也对中国的炭化炉出口有了松动,中国拟建以及在建的碳纤维规模2013年年将突破到1.2万吨。我们预计全球碳纤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9.2%,预计到2015年,中国碳纤维总需求量将达到2万吨/年。在产业化的道路上,中国的新材料行业必然需要从低端放量,来冲击全球的成本区间,然后达到快速占有全球中低端产量布局的过程。
投资评级:基于对未来全球能源工业领域对碳纤维需求的持续爆发,以及全球(特别是亚洲地区)的碳纤维产能的快速扩张,必然推动全球碳纤维价格出现快速下滑,并将推动下游需求的急速放量。而中国碳纤维产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必将在中低端产品中异军突起,利用成本优势快速催动本国需求崛起,并将占领全球中低端市场主流。我们对碳纤维行业给予看好评级。推荐行业内上市公司:中钢吉炭(000928)、st吉纤;同时可关注:博云新材(002297)、金发科技(600143)、s上石化。
国内碳纤维行业供需缺口达70%
碳纤维是一种纤维状碳材料,其含碳量高于90%。碳纤维呈黑色,坚硬,具有强度高、重量轻等特点。在传统领域,碳纤维可用于机械、汽车、压力容器、建筑、家电等行业,在新兴领域,碳纤维可用于航空航天、风电、海洋工程等。
随着碳纤维在汽车、各种机械设备、航空航天领域应用量的迅速增长,预计未来几年碳纤维需求快速增长态势延续较长时间。我们预计,2015年的全球碳纤维消费量将达到70000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37%。
我们的数据显示,2010年国内碳纤维原丝产能约12080吨/年,碳纤维产能约7081吨/年,产品以小丝束等低档产品为主,T300碳纤维实现了国产化。
但是我们也观察到,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国产碳纤维由于国产原丝质量等因素的制约,其产品强度低、均匀性和稳定性多较差。
而且,国内碳纤维生产企业存在规模小、缺乏核心竞争力、新技术被国际专利覆盖的问题,这些状况难以在短期内改变。目前我国碳纤维产业主要集中在合成材料和终端产品应用两个环节,仅少数企业从事原丝生产和碳纤维材料生产,但质量和数量都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仅从产能方面考察,国内碳纤维生产基本可满足需求,但由于国内碳纤维产品多数为低端产品,难以满足下游的性能需求,且国内多数厂商生产不稳定,实际产量远小于产能。
我们预计到2015年,国内碳纤维总需求量将达到13500吨/年,未来几年碳纤维市场将出现快速扩张态势,年均增速将达18.41%。但2010年国内碳纤维实际产量不足2000吨,自给率不足30%,因此国内碳纤维需求缺口仍然很大。
投资建议:个股方面,我们推荐S上石化,给予买入评级。中钢吉炭(000928),给予增持评级,若公司碳纤维项目能够高效运行,对业绩将有较大贡献,可持续关注。(宏源证券)
碳纤维概念9股掘金
个股点评:
中钢吉炭调研简报:碳纤维有望成新的增长点
中钢吉炭 000928 非金属类建材业
研究机构:方正证券 分析师:邓新荣 撰写日期:2011-10-10
投资要点
碳纤维将成新增长点
碳纤维产品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很少企业掌握核心生产技术。公司持有30%的股份的江城碳纤维一期500吨/年的生产线预计11月份即可投产。江城碳纤维二期1500吨/年的生产线,预计将于一期工程投产后开工建设,建设周期一年半左右,并将于2013年4至5月投产。基于神州炭纤维生产军用碳纤维产品多年的生产经验以及技术积累,公司在民用碳纤维的生产技术上占有优势,未来将成公司新的增长点。
盈利水平提升重点仍在调整石墨电极结构
上半年公司超高功率石墨电极产量同比增加45%,营业收入占比42%,毛利率达到18.2%;高功率石墨电极的产量同比增加4%,普通石墨电极的产量同比下降了11%。由于石墨电极业务占主营业务86%,所以公司提高盈利水平重点仍在调结构。
毛利率高的其他产品尚未形成规模
公司的其他产品在收入占比中大约为13%,毛利率在50%左右。这些产品主要有电极糊、炭粉、炭砖以及石墨粉等。2011年上半年这些产品总产量约7018吨,占炭素制品总产量只有13%,尚未形成规模。
资产注入将对公司形成重大支持
中钢集团鞍山热能院8万吨煤系针状焦以及江城碳纤维70%的股权未来走向值得关注。公司石墨电极产业链的拓展和成本改善以及获得更多新业务增长点应是公司一直努力的目标。
盈利预测
基于上述考虑,看好公司在碳纤维的优势以及大股东炭素资产注入的可能性。预计公司 2011-2013年EPS0.03、0.09和0.20元,首次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民用碳纤维生产质量以及市场认可度存在不确定性;集团注入资产存在不确定性。
吉林化纤:三季度公司呈现大幅亏损
吉林化纤 000420 基础化工业
研究机构:中银国际证券 分析师:苏文杰 撰写日期:2011-10-25
201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70亿元,同比增加16.9%;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49亿元,大幅亏损;实现每股收益为-0.39元。粘胶短纤行业2季度以来普遍亏损,3季度亏损的更加厉害,需求疲软在3月份之后体现的非常明显,对于9、10月份的传统旺季来说,更是呈现旺季不旺的特点。随着竹纤维、竹浆新增产能逐渐投产,公司盈利好转值得期待。但短期行业公司盈利情况不佳,我们下调公司目标价为5.20元,维持持有评级。
博云新材 002297 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行业
研究机构:国金证券 分析师:杨诚笑 撰写日期:2012-05-21
汽车刹车片是公司近两年业绩最大增长点:公司汽车刹车片属于高端产品,全球与日本阿基勃罗同列,但价格仅为其1/10。公司汽车刹车片产能此前一直饱和,2011年底募投产能全面投产后产能增加1.5倍达到2500万片/年。国内汽车刹车片市场规模约100亿元,相比于公司目前不到1亿的年收入,公司汽车刹车片业务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高端模具材料量、质双提升:我国模具行业未来5年年均10%-15%增长,公司模具材料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售价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50%,销量从09年75吨快速上升到11年的200吨;公司模具材料产品具备了继续扩产的市场条件。此外,公司未来的增量将以高端级进冲压模具材料为主,其毛利率30%以上,远超普通模具材料15%的毛利率水平,未来模具材料板块的整体毛利率将继续提升,且利润增速将明显高于收入增速。
飞机刹车副业务关键在于市场开拓:公司粉末冶金飞机刹车副主要供给国内南航和厦航的波音737客机,而其余航空公司的波音737系客机保有架数保守估计351架;各航空公司确定引进的波音737机型300架。是目前南航、厦航波音737系255架的2.55倍。C/C复合材料飞机刹车副的潜在市场更大,除波音737系外的其余波音机型和所有空客机型都采用炭炭复合材料飞机刹车副,公司若能在新机型的PMA认证以及空客320机型订单上有所突破,放量值得期待。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12-2014年EPS分别为0.233元、0.327元、0.599元。
目前股价对应2012-2014年PE为60.46倍、42.02倍、23.11倍。短期估值较高,但公司未来两年增速较高,且存在军品订单放量可能,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
公司市场拓展风险;估值过高风险
金发科技:业绩符合预期,产品结构逐步优化,毛利率回升,上调至中性评级
金发科技 600143 基础化工业
研究机构:高盛高华证券 分析师:魏涛 撰写日期:2012-05-04
调整理由
金发科技近期公布2011年公司实现收入人民币115.5亿元,同比增12.7%;净利润9.55亿元,同比增65.2%,每股盈利为0.68元。公司2011年拟分红方案为每10股送3股并分红人民币3元,另每10股转增3股。2012年一季度实现收入人民币27.4亿元,同比增2.4%;净利润1.52亿元,同比降59.7%,每股盈利为0.1元。我们认为目前股价已充分反映了市场对公司下游增速放缓及新投产项目产能消化等的悲观预期,基于最新的目标价,公司股价下行空间有限。我们将公司评级上调至中性。自2009年11月24日该股加入卖出名单以来,股价上涨了10.3%,同期股指下挫24%,我们认为其优异表现得益于公司利润率改善好于预期。从这篇报告开始,魏涛将接替赖平伦和金俊覆盖金发科技。
当前观点
2011年公司主要下游汽车和家电市场陷入低谷,但公司产品销量稳定增长且毛利率提升。公司销售各类改性塑料产品(不含贸易品)61.87万吨,同比增9%,销售总量(含贸易品)78.45万吨,同比增长4%,强化了公司在改性塑料行业的龙头地位。毛利率同比提升3.8个百分点,产品升级战略进展顺利。公司汽车用工程塑料、高性能塑料合金、完全生物降解塑料、木塑复合材料实现工业化生产,其中车用塑料销售额占销售收入比重上升到30%以上,大幅提升全年毛利。
2011年11月天津一期20万吨改性塑料建成投产;2012年公司昆山一期10万吨高性能改性塑料的投产以及完全可降解塑料的放量将保证公司业绩稳定增长。
公司定向增发的募投项目建成后较2010年新增123万吨产能,将于2013年后逐步投产,解决公司产能不足问题,保证中长期发展。
我们将2012-2014年每股盈利预测调整至人民币0.51元/0.7元/1.04元,给予12个月目标价为人民币12.74元(原为14.88元),基于2.6倍的2012预期市净率(保持不变)和13.6%的2012-13年平均预期净资产回报率(原为12%)。目前股价已充分反映了市场对公司下游增速放缓及新投产项目产能消化等的悲观预期,我们将公司评级上调至中性。
主要风险:原材料价格高于/低于预期。增发项目销售释放低于/高于预期。
上海石化:12年1季度强劲反弹
S上石化 600688 石油化工业
研究机构:中银国际证券 分析师:刘志成 撰写日期:2012-05-02
支撑评级的主要因素
随着3月底成品油价上调的影响完全显现,盈利将于12年2季度继续改善。
公司是即将推行的中国主要成品油产品定价机制改革的主要受益者。我们预测改革将于2012年底油价回调时推广。
2012年底炼油设备升级改造完成后,盈利增长将于2013年加速。
H股估值具备吸引力,但A股估值过高。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油价飙升。
石化产品价格下跌。
估值
我们将H股目标价由3.61港币上调至3.78港币,对应1.25倍2012年市净率。
A股方面,我们设定目标价仍根据H股溢价100%。因此,我们将目标价由5.86人民币相应上调至6.13人民币。
大橡塑:橡塑机械的天然整合者,盈利拐点将至
大橡塑 600346 机械行业
研究机构:山西证券 分析师:裴云鹏 撰写日期:2011-01-25
公司产品主要分为橡胶机械和塑料机械两大类。橡胶机械主要包括轮胎、胶管、胶带等橡胶制品加工所用的技术装备;塑料机械则使用在各种板、粒、线、膜等塑料制品的加工。公司主要大型机械产品在国内市场份额均超过30%,未来比重将可能进一步提高。
我国汽车工业带来的强劲发展将带动以轮胎为标志的橡胶工业更上层楼;而绿色经济、节能环保下,以塑代木的进程将提速;橡塑行业需求将维持较高速增长。而橡塑行业同时产品升级转型的历史时点,这对大型橡塑装备企业无疑是利好。
橡胶、塑料机械的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橡塑工业的发展水平,公司目前是国内橡塑机械国资系统的领头羊,天然占据着行业整合的优势。目前公司已开始涉足海外并购,成功之后将较大程度改变基本面。
公司技术实力突出,是国资系统重点培育的化工机械企业,目前大型PE、PP造粒设备均已成功交付客户,未来塑料机械领域将获取更大空间。
目前橡塑机械行业内,塑料设备竞争激烈,但华东地区的塑料设备厂商大多为生产小型普通设备。在行业全球产业转移和国内机械设备大型化的背景下,公司订单获取能力增强。
风险提示:公司目前负债较高,具有一定的财务风险;公司管理结构虽在努力调整,但激励机制仍不充分,管理模式仍显僵化,具有一定管理风险。
预计公司2010-2012年每股盈利-0.01、0.25、0.41元。公司产品结构调整,进入盈利恢复提升期,我们的估值没有考虑进一步的兼并可能,业绩超预期增长可能,初次给予增持评级,短期目标价11.1元。
三普药业:红利派发在即
三普药业 600869 医药生物
研究机构:华泰联合证券 分析师:王海生 撰写日期:2012-04-24
业绩增速平稳,11年实现每股收益(EPS)0.76元。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2%至109.95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9.18%至3.30亿元。综合毛利率16.3%,同比降0.63个百分点,在同行业中控制较好。
线缆业务为公司贡献了97.5%的营业收入和98.2%的净利润。
12年开局平顺,一季度业绩同比增5.78%,实现EPS0.14元。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3.47%至19.52亿元,毛利率趋稳(16.7%)。
拟高额派发红利。公司拟以11年底总股本495,021,684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元(含税),共计分配利润495,021,684元;并拟用资本公积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10股,共转增495,021,684股至990,043,368股总股本。
首推全球电缆业电子商务平台,延伸产业价值链。11年9月,电缆网、电缆买卖宝、中国电缆材料交易所等三大电子交易平台启动,当年实现买卖宝手续费并表收入50.10万元,业务发展顺利,未来成长空间大。此举于内,可助公司优化采购价格,降低采购成本;于外,有望提升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巩固公司在行业的领导者地位。
推行战略联盟,巩固市场竞争力。11年7月,子公司复合技术分别与上海电缆研究所、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徐州勘测设计中心、江苏易鼎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苏能输变电有限责任公司、无锡太湖电力建设有限公司等发起成立我国第一个由电力设计院、行业权威研究机构、制造企业、线路敷设安装和运行单位等联合组成的输电线路集成服务联盟。
此举有望帮助公司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增强议价能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12、13年将分别实现每股收益0.84元、1.02元,对应P/E分别为27倍、22倍。建议增持。
风险提示:1)宏观经济和板块估值等因素或影响个股走势;2)行业竞争渐趋激烈,或对公司未来业务走势造成潜在威胁;3)原材料价格波动对毛利率影响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