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本赚吆喝?“新三板”券商盈利模式待解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亏本赚吆喝?“新三板”券商盈利模式待解

加入日期:2012-6-14 3:48:32

  与中小企业私募债一样,全国性的场外市场无疑将给券商带来新增业务量,同时激活券商、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评估机构等整个中介产业链。但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单个项目投入大、产出低,券商更多是从战略上出发为IPO等投行业务做铺垫。正如一些券商代办股份业务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所言,新三板推出后,券商的盈利模式将再次摆在突出的位置。

  盈利模式之困

  一家证券公司代办股份业务负责人对记者透露,由于项目竞争激烈和公司策略的需要,证券公司普遍在目前中关村(000931)园区的新三板试点业务中收取低廉的费用,甚至不够覆盖人员的差旅费。

  上述负责人介绍,一般一个新三板挂牌的项目组会有4个人,包括项目负责人、行业分析师、律师和会计师。三大中介,券商、律所和会计师事务所各自能拿到的费用是70万元、35万元、35万元,包差旅费。

  做这类项目费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新三板挂牌不能直接融资,无法按照融资额提取费用。而且,挂牌企业多数规模较小,负担不起很高的成本,其改制挂牌的费用还有一部分由园区的财政负担。

  竞争激烈则是另一个原因。本报记者了解到,业内甚至有出钱买项目的情况存在。这也暴露了部分券商一方面想在新三板市场建立自己的阵地,另一方面又缺乏项目承揽实力和服务能力。

  事实上,除了券商收费低廉、地方政府承担部分费用之外,新三板还有一块成本是深交所承担的——交易系统的设计和维护。将来,这一块的工作或将交给拟议中的“新三板交易所”承担。

  “在政府和交易所承担了大部分费用的情况下,新三板业务对券商的实际价值量仍然微不足道。迄今为止,真正盈利的只有申银万国一家。”一位地方股权交易所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出路

  券商实现盈利的出路无非两条——一是实现新三板的定向融资,二是通过做市商赚取手续费。但业内人士表示,在中关村的试点中,券商这两方面做得都很不成功。

  融资方面,新三板暴露出传统券商重项目承揽、轻销售交易的弊端。新三板的业务模式基本上照搬了券商的投资银行业务,但后者在审批制下,只要过了发审会基本不愁卖,因此销售交易部门相对薄弱很多。但是新三板实行备案制,且投资者基础薄弱,很多券商都是能做到挂牌,但是挂牌之后基本上做不到后续的融资服务。这也使得很多企业对新三板感到失望。

  融资难也与交投清淡关系密切——因为活跃的交易才能起到发现价格的作用,进而给融资定价提供基础。然而,自2009年之后取消个人投资新三板之后,这个市场的交易一直很不活跃,以至于一两单真实的交易也变成了奢侈。

  “现在大家都寄希望于新三板扩大后的做市商制度,先实现这个业务的正现金流,同时为融资业务打好基础。”上述券商代办股份负责人对记者说。

  西部证券(002673)代办股份总经理程晓明是做市商制度的积极鼓吹者,他甚至希望今后这项业务收入能够成为新三板业务带来收入增量的主要部分。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