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券商创新大会上表示“把投资者当傻瓜来圈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对深受圈钱之害的A股投资者来说,如果上市公司圈钱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人人都会对郭树清新政拍手称好。
圈钱一直以来令投资者深恶痛绝,上市公司自己当“铁公鸡”,却把股市当“提款机”。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11月初,A股市场包括首发、增发、配股在内的累计融资金额高达4.65万亿元。同期,沪深两市累计现金分红约2.05万亿元。假如以持股30%的比例计算,普通投资者估计实际所得只有0.61万亿元。另有估算称,1990年至2010年的A股市场股票交易佣金总额约4000多亿元,印花税总额约6000多亿元。这意味着普通投资者的交易成本超过了现金分红所得。如此显著的“重融资、轻回报”市场特征,即便上市公司不存在财务造假及业绩变脸,也难免被指圈钱行为疯狂。
A股市场圈钱恶习难改,与制度缺陷有一定关系。从诞生之初,A股市场的制度设计把融资功能放在第一位,导致投资功能处于从属地位。复旦大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尧基认为,国内上市公司之所以圈钱成风,关键是没有从制度上把好新股发行和回报投资者这两个重要“关口”。就新股发行而言,“三高”发行使上市公司圈的钱比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经营业务赚的利润还多。就回报而言,许多上市公司多年不分红、股价长期走低而使绝大多数投资者亏损累累,可公司高管们照样拿高薪而无人问责,形成的示范效应使大小公司都想上市“圈钱、再圈钱”。
遏制圈钱并非容易事。中小投资者很清楚圈钱的危害,却“沦为”圈钱的最大与最终受害者。倘若不把好证券市场的“进口关”,从源头上遏制圈钱,把圈钱的公司挡在门外,再完善的退市制度也难以避免投资者成为牺牲品。从这一点上说,禁止垃圾公司上市,比把垃圾公司赶出股市更重要。一旦圈钱已是既成事实,很难改变投资者利益受损的状况。即便遭遇财务造假方式的恶意圈钱,受害投资者也无法获得足额补偿。
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前不久与广东投资者座谈时说:“每年有两三百万的新股民进入市场,同时也有数以百万计的投资者损失惨重,因而决定退出市场或不再交易。”其实,这些对股市失去信心而离场的投资者,看似被“炒新、炒小、炒差”所害,实际上是上市公司圈钱的牺牲品。他们不是傻瓜,但在一个为圈钱提供“温床”的市场中,难以改变投资损失惨重的命运。对于这些投资者,风险教育不解决问题,而必须从源头上打击与遏制圈钱,使股市恢复投资功能的本来面目。
郭树清担任证监会主席以来,鼓励、引导上市公司建立持续、清晰、透明的决策机制和分红政策。很显然,强制分红有助于约束上市公司的圈钱倾向,提高投资者回报。如果高分红回报的绩优公司受宠,非理性的市场炒作受冷落,会有更多投资者对圈钱“用脚投票”。然而,圈钱是A股市场长期存在的顽症,遏制圈钱离不开非常措施,特别是增加恶意圈钱的违规成本。香港证监会上月重拳出击,吊销兆丰资本的保荐人牌照,并处以4200万港元的重罚。假如A股市场也有类似的“兆丰罚单”,使恶意圈钱者及其帮凶付出惨痛代价,圈钱行为有望得到收敛。
如今,管理层的明确表态,让投资者看到了告别圈钱时代的希望。这个表态对圈钱者是严重警告,也是对投行摆正位置的一次告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