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利好刺激 第二波“吃肉行情”开启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三大利好刺激 第二波“吃肉行情”开启

加入日期:2012-5-4 18:24:13

此信息共有5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目录:
  一、两市重大情报专家点睛
  皮海洲:四大新政能否开启牛市周期值商榷
  易宪容:股市已看到繁荣希望 郭树清仍需努力
  叶檀:从两张表看中国金融资产安全性
  左晓蕾:一切为了激发中国金融最强竞争力
  曹仁超:买入后持有策略过时
  二、今日机构劲爆看点
  市场交投平淡 合理优化仓位
  用侧面的方法判断市场走向
  中小盘个股现纠偏式补涨机会
  逼空式拉升或将直击2478点
  三连阳霸气显露 市场剑指2478点
  三大利好刺激反弹 尾盘大资金暗中抢筹
  百花齐放的牛市光芒将普照大地
  热点激活 第二波吃肉行情下周开启
  回避指数震荡 积极做多个股
  下周将挑战新高
  三、火线热点飙升内幕
  中国云国家规划浮出水面 三年后产值2000亿(附股)
  四、顶级私募内部信息交流园
  顶级私募关注个股:闽发铝业有色龙游资抢筹
  顶级私募个股内幕消息汇总:中南传媒将收购盛大文学
  顶级私募建仓成本:维维股份主力平均持仓成本6.99元
  五、民间高手股王争霸
  月盈利前15名绝顶民间高手一览:最牛高手三日盈利24.14%
  民间高手仓单:最强高手重仓闽发铝业


一、两市重大情报专家点睛

皮海洲:四大新政能否开启牛市周期值商榷

  独立财经撰稿人,财经名博皮海洲5月4日在其微博中提出,四大新政能否开启牛市周期值商榷。
  五一期间,证监会连续四天发布了四项与资本市场相关的政策意见,合称为四大新政。四大新政的发布,让投资者看到了郭树清改革中国股市的决心。不少媒体将四大新政视为四大利好。更有观点认为,四大新政将开启一个牛市周期,奠定新牛市基础。
  四大新政真能开启牛市周期?皮海洲认为,节后的市场似乎确实让人感受到一种乐观的气氛。5月2日,上证指数大涨42点,不仅再次收复2400点,也创下4月以来的反弹新高。3日股指拒绝回调,作强势整理状。
  皮海洲表示,如果股市真的能够就此开启一轮牛市周期,这当然是投资者所愿意看到的。不过,就目前的市场形势来说,暂时还只能视为一波反弹行情。虽然有四大新政出台,但四大新政本身还存在较大缺陷,要么利好有限,要么改革还不到位。皮海洲说:如降低A股交易费问题,虽然表述是总体降幅达25%,但这次降低的交易费只是A股交易经手费与过户费,这二者在股票交易成本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小,此次让利的总金额也只有每年30亿元,与每年数百亿甚至近千亿的印花税、券商佣金相比,显得微不足道。要降低股票交易成本,降低佣金与印花税才是关键。
  皮海洲认为,IPO改革指导意见,其宗旨仍是为融资服务。为达到为融资服务的目的,此次IPO改革赋予询价机构以更大的利益,如将新股发行份额的50%以上向网下询价机构配售,且取消3个月的锁定期。以此确保询价机构的利益,并确保新股发行的顺利进行。而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再一次被牺牲。
  就主板、中小板退市制度来说,征求意见稿有了很大的完善。但退市制度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把退市的损失都推给投资者来承担。而且退市制度并不能让绿大地这种欺诈上市公司退市,有包庇企业造假上市之嫌。一方面包庇企业造假上市,另一方面又把退市损失推给投资者,这种退市制度从设计上就是对广大投资者利益的牺牲。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坚决打击造假上市。皮海洲说。
  因此,皮海洲认为,四大新政并不能给中国股市带来多少实质性的改变。没有改变A股市场融资至上的理念,没有改革对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轻视,丝毫不能减轻A股市场扩容的压力。实际上就在四大新政出台的同时,拟融资百亿元的中国邮政又将于4日上会。而且较IPO更为凶猛的上市公司再融资始终都对股市虎视眈眈,大小非套现将长期与行情相伴随,股价涨得越高,大小非套利越多,投资者付出的代价就越大。正是基于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四大新政并未触及中国股市的根本性问题。皮海洲说:故此,轻言四大新政开启牛市周期未免过于草率。


易宪容:股市已看到繁荣希望 郭树清仍需努力

  今年五一期间,中国证监会推出四项股市改革的新政策。
  有减少交易成本政策、主板及创业板退市意见及新股发行改革意见等。所以,节后的股市指数一片飘红。股市又开始重拾市场信心。
  可以说,郭树清上任之前,国内股市让投资者揪心,国民经济增长为世界最好,但这几年股市却跌得惨不忍睹,尤其是2011年国内股市指数惨跌到全球倒数第二,仅好于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严重影响的希腊;上证指数过去十年原地踏步,涨幅为零,股市与实体严重脱节,从而使得国内股市废除武功。
  对于国内股市的问题,我在郭树清上任时就指出,主要是三个方面,政府对股市的隐性担保;有效的市场价格机制无法形成;对监管者无约束等。这自然会导致国内股市内幕交易盛行、大股东上下其手拼命圈钱、做假造假严重、少数人对股市价格操纵严重等,从而使得股市完全为权力所主导,投资者收益完全与权力远近有关。市场也就成了鱼肉中小投资者及散户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中小投资者只好退出这个市场。这种投资玩不起就不玩了。
  面对如此困难重重的股市,郭树清上任之后,希望冲破当前股市层层阻力,对当前国内股市进行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尽管这些改革与市场要求还有不少差距,但是郭树清上任后的股市制度改革不能不说是有新意及有力度的。比如,监管者的职位轮岗,重新分配监管权力结构;严厉打击内幕交易;降低市场交易费用;如何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等。五一假期公布的一些股市政策就是向这个方向前行。
  不过,对于当前的国内股市,如果不进行重大的制度改革,要建立股市之信心,要让国内股市发展与繁荣是不可能的。而这些重大制度改革,首先就是要弱化政府权力对股市的主导及干预,而这种弱化监管者对市场预期的影响,仅是监管部门职位轮岗是不能达到目的的。
  对于股市来说,公平公正的交易平台之所以重要,就在于股票是信息严重不对称标准化的合约。如果股市交易平台不是公平公正,那么市场也就无法存在公开透明的信息,处于劣势信息的投资者就有可能被信息强势者所误导甚至欺骗。
  同样,交易平台的公平公正不仅意味着市场当事人所获得的信息是对称的,而且也意味着当弱势投资者的利益受到侵害时,有一套有效的保护其利益的补偿惩罚机制。比如,主板及创业板的退出机制,一方面中小投资面临上市公司退市要承担其个人财务责任,另一方面要有一套对上市公司严厉的惩罚机制,不能让这些上市公司退出市场之后一了百了。
  其实,无论是上市公司退出机制还是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不仅仅在于挤出垃圾股,提高上市公司素质,更为重要的应该是建立起不同的上市公司卖出不同的价格。市场不在于上市公司质量好坏,而在于上市公司的价格高低,通过有效的市场价格给出上市公司合理的定价。好的上市公司卖出好价格,差的上市公司卖出差的价格。这些都得益于有效的价格形成机制。就此而言,当前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还得进一步完善。
  总之,郭树清上任之后,正在通过各种方式推行重大的制度改革,由此也让投资者看到中国股市之信心,但是由于股市改革涉及到巨大的既得利益集团,他们往往采取不同方式来延缓这些改革。因此,这些股市制度改革能否取得重大进展市场拭目以待,不过,当前的股市已经看到一些未来发展与繁荣的希望。


叶檀:从两张表看中国金融资产安全性

  4月份,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两张表,即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投资头寸表。
  2011年国际投资头寸表显示,我国维持净债权国地位,对外净资产1.77万亿美元,但2011年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投资收益为负268亿美元。因此,有人认为中国投资效率低,外管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专门进行了澄清,我国对外投资每年都有收益,2004年~2011年,我国对外资产年均增长26%,对外投资收益年均增长32%。2011年我国对外投资收益达128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外汇储备的经营收益。
  事实情况是,中国金融安全无近忧,有远虑。
  国际投资头寸表是反映特定时点上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金融资产和负债存量的统计报表,相当于资产负债表,它与反映交易流量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一起,构成该国家或地区完整的国际账户体系。
  国际投资收支头寸表显示中国金融非常安全。2011年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47182亿美元,对外金融负债29434亿美元,对外金融净资产17747亿美元。在对外金融资产中,对外直接投资3642亿美元,证券投资2600亿美元,其他投资8382亿美元,储备资产32558亿美元,分别占对外金融资产的8%、6%、18%和69%;在对外金融负债中,外国来华直接投资18042亿美元,证券投资2485亿美元,其他投资8907亿美元,分别占对外金融负债的61%、9%和30%。
  考虑到中国的对外金融资产集中于储备资产,其他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储备资产主要以美元形式存在,而其他投资包括指除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储备资产之外的所有金融资产/负债,包括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及其他资产/负债四类形式。另据美国财政部4月30日公布的各国持有美国债券报告,截至去年6月底,各国持有美国债券总额为12兆4400亿美元、美国股票3兆8300亿美元、美国长期债券7兆7310亿美元、美国短期债券8780亿美元。中国稳居龙头,持有美国各类债券总值达1兆7270亿美元,是美国的最大债主;新加坡持有2120亿美元,排名第18。
  从上述资产看,美元涨跌、美债涨跌以及应收款能否回款等,对于目前中国金融资产的保值增值至关重要。目前,美元处于温和上升期;美债价格处于历史高位,这是美国为降低美债发行成本的必然之举,因此,以市值计,中国的金融资产处于高位。如外管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所说,我国对外投资每年都有收益。
  如果中国金融资产像美联储与巴菲特一样容易兑换,金融资产就是安全的,否则不过是纸面富贵。如美联储2010年、2011年连续盈利,可见抛售金融衍生品与短债获得了收益。如果无法套现,或者一套现市场就下降,则金融资产并不安全。另一方面,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增加,在各地所拥有资产的安全性极为重要,如在非洲等地的能源资产,如果一旦因为地缘关系等无法收回,很可能成为负资产,事实上从几家央企披露的对外投资收益看,很难让人放心,未来成为重点投资领域的直接投资在短期内不会有较好的收益率。
  按照国际收支平衡表,2011年四季度,我国经常项目继续保持高达605亿美元的顺差。除了服务为负152亿美元,其他均为正值。而其他项目就不那么乐观,资本和金融项目为负290亿美元,其他投资为负805亿美元,储备资产增加了124亿美元,净误差与遗漏较为保守地估计为负191亿美元。今年一季度外管局公布的数据,重回双顺差,但幅度在下降。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反映一定时期一国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全部经济往来的收支流量表。它是对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交流过程中所发生的贸易、非贸易、资本往来以及储备资产的实际动态所作的系统记录。从收支平衡表看,中国的货物出口一直是支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未来最大的风险是,中国货物出口下降,而服务贸易出口等软实力无法上升,中国的对外金融安全将成为无本之木。而从资本与金融项目来看,去年四季度出现逆差,今年一季度顺差499亿,说明直接投资在增加。如果境外投资者大规模撤离,将资本与收益全部带走,将是中国金融安全不可承受之重,此时,转口贸易的缺陷、中国出口真实收益都将浮出水面。
  总体而言,中国金融账面安全,实际未必;没有近忧,却有远虑。金融资产虚胖,真实收益却不像资产总额一样美妙。(每日经济新闻)


左晓蕾:一切为了激发中国金融最强竞争力

  要使金融综合改革沿着正确安全的方向达到预期效果,尚需对民间金融现状以及小贷公司升格村镇银行、民间金融阳光化、存款保险制度、开放个人海外投资等相关问题有更进一步的、更全面的认识,避免因为某些认识上的误区而导致改革试点走上弯路,付出不必要的代价。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12条改革意见拉开了我国金融对内开放的改革试点的帷幕,再次引发金融领域放松管制打破垄断,小贷公司升格村镇银行,民间金融阳光化,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个人海外投资的开放等问题的讨论。笔者认为,要使金融综合改革沿着正确安全的方向达到预期效果,尚需对民间金融现状和一些相关问题有更进一步的认识,避免因为某些认识上的误区而导致改革走上弯路,付出不必要的代价。
  笔者为此提出四个问题。
  其一,民间资本的金融活动受到过于严格的管制吗?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为了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银监会发文展开小额信贷公司试点,基本原则是一县一个,后扩至一县两个,资本金5000万到1亿,实际上很多小贷公司超过这个规模。到去年底,全国小额信贷公司已逾4000家,总金额数千亿。如果加上担保公司、投资公司、各类股权投资基金以及一些专事买空卖空的贸易公司,民间性质的金融投资类公司超过万家,资金达数万亿之巨。国内民间金融活动的活跃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在这层意义上,说民间金融受到严格管制并不准确。特别是温州综合试点明确地方政府对民间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管辖权,为地方政府把金融业作为一个独立行业来打造提供了空间。很多地方已雄心勃勃地把未来金融业独立发展的目标定在占GDP30%的水平上。也就是说,地方政府对通过虚拟经济相对容易赢得GDP增长来实现业绩成长的偏好,已使民间资本在虚拟经济中获得了更大施展空间。所以,民间资本的投资活动基本是开放的,民间资本的金融活动的综合改革方向可能不是放松管制,而是如何规范使之避免出现金融乱像,这可能是制度建设的重要部分。
  其二,民间资本的金融活动没有受到管制吗?当然不是。民间资本需要突破管制的是进入银行业,成立真正意义上的民营银行。国内工、农、中、建、交五大全国性银行是财政部和央行控股的,是名副其实的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基本是国有控股。地方商业银行是以地方政府出资或地方国企出资为主,仍是国有性质。有个别资本来自民间的银行但管理体制仍保留体制内的特征并非市场化运作。像浙江泰隆银行这样真正意义上的民间资本控股的民营银行,目前在全国不会超出五家。如果不能成立真正意义上的民营银行,国有银行在资金方面就始终处于垄断地位,在低效率和高利润目标追求下,银行很难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其三,小额信贷公司升格为村镇银行是否就解除了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管制?从组建村镇银行的基本规定来看,村镇银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民营银行。按照现行村镇银行设立规则,首先要求一家正式的银行,包括外资银行有20%的相对控股。也就是说其他参股的民间资本比重分别不能超过20%,否则就不符合银行相对控股的规定。实际上,民营企业对银行参股但不控股的民间资本活动早已存在,温州部分企业早就参股地方银行,有的甚至参股不止一家银行,这些参股行为并未受到限制。但是,只要民间资本不能控股的限制不打破,银行业的垄断就不会受到根本挑战。判断一家银行是否真正意义上的民营银行,不完全取决于资本构成,更重要的是管理体制。由银行控股的村镇银行的金融活动和金融行为,必然受控股银行的行为准则和利益导向左右,与原来的银行没有实质性区别。看国内银行业的生态现状,仅以资本构成角度论也有民营银行,但从管理体制上来评价,就很难认同其民营性质了。在20%银行相对控股意义上的升格,无异于设置了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一道不可逾越的门槛,而给了各类大银行更大的扩张空间。
  当然,笔者也不认为所有的小贷公司都该升格为民间资本控股的民营银行。正相反,这要非常谨慎。必须经过严格筛选,只有恪守本分,诚信守法,真正在为小微企业服务,有审慎的内控机制,风险和信贷管理规范的小贷公司,才具备升格资格。那些 跑路的,有借债不还记录的,套取银行资金发放高利贷的、专营钱赚钱的生意等急功近利投资方式的各类小贷公司和投资公司,不具备银行业审慎经营的银行基因,就不能升格为民营银行。绝对不能在放松管制的掩护下,让不规范的小贷公司扰乱民间借贷市场以后,再扰乱银行借贷市场,制造更大的金融不稳定甚至金融风险。
  但不加区别对一些优秀的小贷公司一刀切成只能参股不能控股的村镇银行,却有可能成为民间金融发展的障碍,扼杀了中国金融领域最有生命力的竞争力量,贻误金融改革的时机。所以,当前最需要废除的规则和需要突破的管制,就是简单一刀切的做法。只要给优秀的民间金融机构一缕公平竞争的政策阳光,民间资本便一定能开辟中国金融业的一片蓝天,中国一定能催生有国际竞争力的民营银行。
  其四,存款保险制度适合国内以国有银行为主的银行生态吗?中国银行(601988)业以国有银行为主,至今为止政府对于银行存款是全额担保的,政府已先后两次剥离银行坏账。只要预算软约束变相存在,大银行和国有银行根本没有参与存款保险的意愿,存款人也把银行存款视为无风险资产。部分保险的存款保险制度,可能让民营银行根本无法与大银行竞争。民营银行开始一定是小银行,小银行抗风险能力差。如果实施部分存款保险制度,会加大存款人对民营银行的不信任度,存款人更多会选择大银行而不会选择小银行,放大民营银行未来经营的风险,对民营银行的发展非常不利。
  可见,在以国有银行为主的中国银行业,存款保险制度未必适用,尤其是在民营银行还未真正出现的时候。(作者系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


曹仁超:买入后持有策略过时

  1999年到2008年,中国原油消耗量年增长率6.6%,但产量增长率只有1.9%,同期天然气消耗年增长率15.8%,产量年增长13.1%。2009年及2010年,中国原油进口为20367万及23931万吨,分别上升13.9%和17.5%,天然气进口量为554万和936万吨,分别上升65.8%和69.4%。联合国估计,全球能源消耗量由2006至2030年上升44%,其中油气占2030年能源市场消耗量55%,Donglas-Westwood估计,2008至2012年全球陆上管道投资1800亿美元,其中亚洲占420亿美元;中国在2003年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耗国,估计在2012年超过美国。
  Sell in May and then......
  上述是石油价格在过去十年大升的部分理由,因为中国石油消耗升幅大但产量升幅有限;中国油气管道长度已由2001年2.76万公里,增加至2010年的7.85万公里,未来更将大量兴建境外油气管道约14万公里,未来中国不但大量入口石油,同时大量入口天然气,估计2030年天然气将占总能源消耗量25%或以上,参考过去中国对石油价格影响,相信未来十年天然气售价看涨,今年投资天然气股,有如2003年投资石油股道理一样。
  Sell in May and then what?过去七年,其中五年的5月至10月股市是上升的,回落的只有2008年同2011年两年。今时今日,all-or-nothing market timing十分危险,去年10月开始,标普500指数上升轨在今年4月失守、去年10月4日开始的恒指上升轨亦在今年3月失守。
  恒指由2月20日开始的调整至今仍继续,因为内地民企进入第二轮汰弱留强期。中国最大威胁是通胀,到去年年底通胀率渐受控制,这是去年12月起人行逐步放宽银根理由,亦是恒指由去年10月反弹至今年2月的原因,3月份中国新增贷款较2月上升40%,银行又再次略为收紧贷款,中国通胀问题渐受控制并不代表一切冇事,上证指数至今仍未走出下降通道,西班牙10年期债券利率重返6厘,The pain in spain会否引发panic in the market?当欧洲同美国GDP同陷低增长期,中国能否独善其身?
  1978年到2007年是中国经济百花齐放期,2007年10月开始中国经济亦进入高原期,亦即汰弱留强期(香港经济1997年进入高原期后,由1997年第三季到2003年第二季房地产大幅回落、2003年第二季至2011年第三季房地产回升)。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A股跌到四脚朝天、2008年11月至2009年8月A股完成大升后又再出现大调整。内地房地产自2011年第三季,开始进入回落期……。
  在经济高原期做投资属高难度动作,往往周一股市上升1%、周二又回落2%。《铁达尼号》3D版上月在港上映,再次提醒大家这个世界没有too big to fail,大得不能沉没这回事!自2007年至今,多少大企业、大银行如非政府挽救早已沉没。
  美国面对雷曼事件,2008年10月推出TARP(Troubled Asset Relief Program),向各大银行注资7000亿美元,事后发现没有用;2009年3月推出QE……2007年10月至今,联邦政府负债由8.5万亿美元,上升至16万亿美元,可见过去三年半时间美国政府向金融系统注入多少资金,十分奇怪,美国CPI升幅仍不大,理由是新增货币大部分留在银行体系里,很少流入市场。
  楼价与人均收入息息相关
  1971年美元同黄金脱钩后,金价在过去40年上升了很多、楼价升幅更大,扣除CPI升幅后计,以香港楼价升幅最大,其次是英国(接近5倍)、澳洲(接近4倍)、加拿大及美国(接近3倍);日本在1990年之前升幅很大,经过20年回落后,目前楼价扣除CPI已重返1971年水平。
  过去全球楼价上升周期一般可长达7至8年,回落期5年左右,过去全球楼价上升大部分日子升幅略高于CPI的2个百分点左右(例如CPI上升3%、楼价全年可上升5%),但1980至2006年,全球楼价大部分升幅十分大理由是因为利率回落。推动楼价上升主要力量来自当地人均收入上升,例如1970至1997年香港人均收入由3000美元,上升到30000美元,是推动楼价上升主要动力。其次是通胀,例如1970至1980年香港CPI升幅很大,令楼价升幅更大。然后,才是利率回落期,例如1980年供楼利率由22厘回落至2012年的2厘左右。其它也包括如土地供应、政治因素等。
  来自全球其它国家的经验,楼价上升速度最快时段是人均收入由2000美元,升至20000美元那段日子,人均收入低于2000美元的地区或国家,楼价上升幅度很慢、高于20000美元后楼价升幅亦减慢,高于30000美元后吸引力更大减,例如欧洲不少国家过去40年楼价升幅只同CPI升幅接近(日本今年楼价扣除CPI后亦重返1971年水平)。
  港人15年历3次泡沫爆破
  上述因素可解释1997年至今,内地一线城市如深圳、广州、上海及北京楼价翻两番,反之香港楼价今年才重返1997年水平理由,因为到了1997年,香港人均收入已达30000美元而1997年内地一线城市人均收入刚进入2000美元。自去年9月起,内地一线城市楼价已开始出现小房小跌、大房大跌。
  香港主权回归15年,港人已经历三次泡沫爆破,第一次是1997年的房地产、第二次是2000年科网股、第三次是2007年环球性金融海啸……经济环球化令泡沫更易形成及爆破。
  美国1966年那次衰退期结束是透过美元眨值、1982年进入科网股时代。日本自1990年起,日圆不但没有贬值反而升值,至今经济仍搞唔惦。这次欧洲又如何?战后马克大幅贬值留下的教训,令欧罗很难进入大贬值期。
  香港情况比较好,因为背靠祖国、面向世界,既受西风呼呼吹而冷却又获得东风的滋润春意盎然,出现大上大落。Buy low and sell high成为1997年7月后最成功策略,但何谓低、何谓高?只有事后孔明。此乃1997年7月后个人在投资策略上采保守策点的理由。
  买入后持有策略过时
  追随趋势亦非容易,过去趋势一旦形成可以长达3、5、7年,但1997年7月后的趋势,维持日子愈来愈短,因此不忘止蚀,尽量不用孖展买卖股票,保持一定的流动资金、学习抛空股票等,都是1997年7月后必需学习的新技巧。买入后持有投资策略已过时,例如毕非德在1970至2000年的致富方法,到1999年3月如以354美元购入eBay、2000年3月以146美元购入思科,甚至毕非德的最爱可口可乐,由1998年至今,持有十五年亦没有回报。
  香港情况亦一样,在1994年以54元购入合和(054)、42.25元购入鹰君(041)、1997年7月以31.11元购入新世界发展(017)、2000年以139.55元购入和黄(013)等等,上述股份至今仍未重返当年高价,东方报业(018)股价更由1994年高价5.23元回落后,在可见将来亦返不去从前高位,因为报业呢一行自1994年起走下坡。有利集团(406)自1991年的3.48元回落至今,二十年已过去,相信亦不易重见1991年高位,因为香港大量兴建廉租屋、居屋时代已过去,甚至CY上台后是否加强兴建廉租屋及居屋都存在疑问,至于电视广播(511),自2000年高价85.25元回落,担心亦是一去不返,因为未来数间新电视台将加入竞争。
  在经济高原期,理性投资者经常感慨面对非理性的市场,资产价格可以在毫无理由下升下降50%或以上,例如1997年8月至今恒生指数从16800点起步,经历过三次大上大落,今天恒指同1997年8月比较,只上升小许,但波幅却可以杀死人。
  楼价亦一样,由1997年第三季回落到2003年第二季后又上升重返1997年水平。香港经济是否自2007年10月起进入K周期理论中的回落期?即只有放松银根期,才能刺激股市及楼价上升?例如2009年8月人行开始抽紧银根、A股便立即跪底,今年5月面对美国OT2结束后美股又如何?在经济高原期只要避过回落期(例如香港1997至2003年),仍有6年好景。
  在经济回落期投资有如逆水行舟。过去22年日本股市向全人类证明:人为低利率不能鼓励健康的投资,反而孕育大量错误的投资,只会延长经济衰退期。
  找撒旦管制魔鬼?
  低利率政策不但带来资产泡沫及负债上升,当泡沫爆破后更进入漫长回落期。今天香港的租金如此昂贵,可拖垮大量正常行业。资金成本的不合理引发非理性消费,例如一部iPhone售价相等于白领半个月薪金。
  传媒亦废话连篇,例如认为港股回落是因为欧债危机(但去年10 月的欧洲股市却上升!),金价上升是因为石油有价(去年10月至今却出现金价回落、油价上升),大行报告亦变成向客户推介个别股份找生意之用,而非深入分析别行业的盛衰周期及个别股份的优点同缺点。
  低利率政策令富者愈富带来社会不公义,一般市民希望透过政府去纠正社会不公义,忘记低利率政策始作俑者是美国政府,找撒旦去管制魔鬼,可行吗?许多人认为,量化宽松(QE)令货币供应大增后,迟早令高通胀期重临,2008年9月15日雷曼出事,2009年3月推出QE后联储局购入1.75万亿美元长债,2010年11月(QE2)再购入6000亿美元长债,即美国新增货币共2.8万亿美元,但至今为止,高通胀并没有在美国出现。
  2011年11月美国M1增长率高达34.1%,为何去年美国CPI升幅仍如此低?从1994年后的日本情况所得出的结论:货币供应上升同时如货币流速不升对CPI影响有限,因为新增货币都滞留在银行用作买国债而非借给工商界结果只令国债价格上升、孳息率回落。
  今天应否buy china?
  自2011年7月至今,中国净卖出美国国债160亿美元,北京政府已宣布分散投资,即未来不会大买美国国债,日本则自顾不暇。过去中、日两大买家购入美国政府每年发行债券15%,再透过QE及QE2,联储局在过去两年,每年回购12%国债;2012年5月以后,美国债市面对过去32%买家在市场上消失,美债早已进入熊市。美国5年期债券利率已由2月初0.7厘,上升至1.1厘;十年期美债孳息率更重返2.35厘,代表低利率时代逐渐结束。在过去60年,美国10年期债券利率低于标普500股息2厘只发生过4次,例如1957年,其后三年股市上升120%,第二次是1974年底,其后股市升幅亦超过120%,第三次是2003年年初,事后股市升幅更达184%,第四次是2009年(除非10年期债券利率在2012年内升上3厘)。不然亦不用过分担心今年美国股市。
  自2001年年底中国获准加入WTO后,中国收支账上的盈余由2003年占GDP的2.8%,上升到2007年10.1%。2007年5月中国政府同意让人民币逐步升值加上近年工资大幅升值,到2011年全年计中国收支账上的盈余已下降至占GDP的2.9%,代表人民币升值及工资升值后已大幅削弱中国货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今天南韩产品在质量方面,部分已超越日本,中国产品能否由过去以量取胜转为以质取胜?中国出口产品高技术含量由1995年只占7%,上升至2007年占33%(即2007年出口产品中33%是高技术含量)。过去中国生产成本较其它出口国平均低30%,2007年5月,随着人民币升值及内地工资大幅上升,令中国生产成本较其它地区或国家的优势逐渐下降,中国制造业必须大量投资新器材取代人手,因此,出现2008至2011年制造业青黄不接期。踏入2012年,此一过度期是否已完成?
  内地二线城市例如武汉、成都、重庆等工厂,今年首季订单较去年同期上升一倍,许多二三线城市例如离开深圳或上海400公里的小镇,过去因道路很窄,而现在已有公路直通,世界500大制造企业不少已在这些过去很少听闻名字的二三线城市建立工厂,例如合肥市,今年工业生产额上升70%(全国上升9.2%、上海上升8.2%)。中国制造业已由沿海城市向内陆转移,踏人2012年已渐见成绩,看来内地工业股又到择肥而食的日子,反而一线城市转型成为消费城市方面仍需一段日子,不似1984年香港那次转型那么顺畅。
  4月份回上海小住一个多星期,发现大量新商场已在各区建成但消费不足,形成大部分新建商场内的商店皆蚀本经营。如何减少储蓄刺激消费?以上海为例,一般人每月收入只有3000、4000元人民币,但消费品(以香港人常用者为例)售价却较香港高出30%,例如到餐厅饮杯嘢需30元人民币、一份相等于香港大家乐水平的午餐,收费50元人民币,至于到高级餐厅消费例如铁板烧,收费400元人民币一份,高级酒楼内的虾饺、烧卖,一笼收36元人民币,至于蒸条东星斑收960元人民币,更非大部分人可负担水平(当然亦冇理由回上海食海鲜)。可以说,内地消费品售价偏高是内地消费不足理由,情况同1990年前日本相似。竞争不足、进入市场成本太贵,政府有关部门应大开中门,吸引更多供货商加入竞争令消费品售价下降,内部消费才可兴旺起来。
  德银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内地制造业与房地产关连系数在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是0.81,但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已下降至0.12,即房地产业对制造业影响力已大减,甚至进入互不影响期。内地中小企制造业指数自去年10月开始已重返50(即扩张水平),边际利润在上升中、原材料价通胀压力在下降中……。自2011年第四季开始,中国经济已逐渐减少对房地产的依赖。个人在去年12月发出内地A股进入牛市二期讯号,面对欧债危机,人行在未来最少仍将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两次及减息一次,幅度在0.25厘。去年中国个人税率已减少,但间接税仍十分高(政府2011年税收中70%来自间接税),间接税不但导致物价高,同时令物资及服务流转率下降、影响经济繁荣(香港是最少间接税地区之一。)政府必须减税去刺激经济增长。今年4月,中央已开始讨论如何降低(或取消部分)间接税去刺激经济。
  未来如何由今天决定
  夏天买棉被、冬天买草席人人晓讲。今天你有冇胆在冬天买草席?如果你不满意现在自己的生活就是不满意过去自己的决定,如果你不想过现在的生活,就应从今天开始决定改变未来。今天你的情况由过去10年所作每一决定所形成,例如2003年你有没有决定买楼、2007年有没有卖出股票,2009年重新入市等等,未来的你由现在所作的决定所塑造!
  过去的决定形成今天的你,现在所作每一决定,又塑造你的未来。

此信息共有5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