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推存款稳定新规 存准率最快本周降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央行推存款稳定新规 存准率最快本周降

加入日期:2012-5-3 8:04:35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中国央行:全球最大的喜与忧
  中国央行:全球最大的喜与忧 总资产达28.33万亿元,超过美联储和欧洲央行
  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中央银行是哪家?答案也许出人意表:是中国央行!央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2月末,中国央行的总资产达到28.33万亿元,约合4.5万亿美元,超过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另有数据显示,中国的广义货币(M2)2011年末余额已达到85.2万亿元,位居世界之首。然而,最大并不意味着最强,央行的最大喜忧参半,要想更强,还面临着不小的转型压力。
  货币超发造成全球最大央行
  周小川不仅是中国央行的行长,还是全球的央行行长。渣打银行在最近一份报告中表示。
  渣打银行报告显示,过去的五年,中国人民银行的总资产增长了119%,并于2011年末达到4.5万亿美元。而美联储、欧洲央行在2011年末资产规模分别为3万亿美元和3.5万亿美元。
  与之对应,中国的广义货币(广义货币为流通中的现金、支票存款以及转账信用卡存款、储蓄存款、政府债券的总和)在过去五年中也增长了146%,2011年末余额已达到85.2万亿元,约合13.5万亿美元,居世界首位,而美国去年末M2规模仅9.6万亿美元。今年2月底,中国的M2再次刷新至86.7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3.8万亿美元。根据渣打银行的测算,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中国新增M2的规模占全球52%。
  央行最新数据也与此相佐证:截至2012年2月末,中国央行的总资产达到28.33万亿元,约合4.5万亿美元,超过美联储和欧洲央行。
  这并不是央行首次摘得最大魁冠。数据表明,央行分别于2004年6月、2005年9月和2006年1月先后超过美、欧和日央行,成为资产规模最大的中央银行。2006年到2010年间,央行的资产再度扩张2.4倍,2010年资产总额高达3.9万亿美元,占同年GDP的67%。2011年底,央行资产总额再度全球居首。
  在央行的解释中,这与央行奉行的池子理论有一定的关系。央行行长周小川评论说:应该说(池子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央行上海分行的一位官员也告诉时代周报:这确实与池子理论有关。典型的池子是外汇储备。随着外汇储备的扩大,央行的资产也水涨船高。
  近年来,为稳定人民币汇率,中国央行大手笔买进外汇资产,从而在其资产负债表上形成外汇占款,资产负债表也随之大规模扩张。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和结构变化,主要反映了中国出口导向增长模式、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外汇储备的积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家孙涛去年曾撰文称,外汇储备增加的过程就是人民银行资产增加和基础货币上升的过程。
  由于我国所有的对外贸易收入都要换成人民币,而我国有3万多亿美元外汇储备,会倒逼相当大的外汇人民币占款。目前的结售汇体制要求外汇都要国家收买,国家就要发货币来买进外汇。因此,外汇储备是货币增长过快的一个重要因素。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告诉时代周报。
  数据显示,目前由于外汇储备增加的技术货币的投放,占整个基础货币投放的80%以上。
  此外,央行自主发行的基础货币,近年来也增长迅猛。曹凤岐告诉时代周报,金融危机以来,在4万亿的救市计划背景下,我国每年都增长7.5万亿元以上的银行信贷,造成M2的增量也非常大,货币投放过快。此外,这些年来中国经济主要靠投资驱动,相当部分是靠货币增量来带动经济增长,这也造成货币增速过快。此两者也是中国央行货币投放和资产量成为全球第一的主要原因。
  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教授张军则告诉时代周报,一个国家的央行资产,往往与该国的经济总量正相关,而央行资产的增速,又与GDP增速正相关。中国经济总量2010年已是全球第二,又一直保持GDP的高速增长,因此,央行的资产总量的迅速增长,是可以理解的。此外,张军也认为,过去五年,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也导致了M2的迅速增长。央行资产的构成,除了外汇储备、持有的外币及这些资产在海外的收益外,最主要的部分应该是贷款。M2是用存款来计算的,而中国存款与贷款的增长基本一致。过去五年中,通过放大信贷的规模,M2也得到高速增长。央行资产的高增速长也与此相关。
  在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看来,央行资产的膨胀,与过去十年货币扩张的状态密切相关。货币扩张有经济面的大背景,就是所谓的全球化,伴随着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的转移、储蓄率的上升、重化工化与城镇化交织叠加的过程。央行资产的上升与此相对应。
  全球最大有利有弊
  对央行资产的突飞猛进,央行上海分行官员颇有些骄傲。这是件好事,有钱就能办事,特别是在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方面。现在许多地方搞金融综合改革,有了钱,综合改革就有信心、有把握。
  此外,这位官员认为,稳步增加流动性供应,保持经济的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也是央行巨额资产的另一利好。
  不过,最大并不意味着最强。资产全球最大并不重要。中国央行的功能、资产结构、调控工具,经济结构都和主要发达国家不一样,与人家没有多少可比性。虽然资产最大,但在全球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力。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告诉时代周报。
  事实上,央行资产的扩张,明显伴随着一些负面效应。货币的扩张应该说存在超量的成分,表现在中国的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是比较明显的。刘煜辉对时代周报表示。确实,我国欠发达的金融市场并不能充分吸纳这些流动性,过多的货币追逐少量资产,自然容易形成商品和资产通胀压力。
  这就引发了对央行巨额资产的结构和质量的争议。由于央行外汇储备资产的可观份额,需要大量的外汇占款来进行对冲,同时,央行通过发行央票、提高存款保证金率来回收这些新增的流动性,央行需为此支付利息,这大大增加了央行持有外汇占款的财务成本。数据显示,自2003年到2010年底,央行对冲外汇占款的成本支出已过1万亿元。在主要发达国家近年来维持低利率的状况下,我国相对较高的利率,便为国外资本提供了套利空间。而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又便于外资的套汇。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央行要支付更多的套汇成本,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质量是比较低的。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茉楠评论称。
  央行上海分行官员也表示,由于外汇储备过多,造成冲销成本太高。而且,在市场化分散风险的过程中,央行采用的工具,如回收再贷款和再贴现、开展央行外汇掉期交易、调整人民币准备金率、部分地动用利率和汇率等政策中,一些政策的效力日益受限,成本日增。央行资产结构确实需要转型。
  无论为刺激经济自主增发,还是为应对巨额外储被逼增发,央行增发货币数量已居全球第一,被国外认为成为全球流动性的源头,境况颇显不谐。更为尴尬的是,由于人民币不是国际货币,再加上外汇管制,中国的巨量流动性大部分只能在国内消化,并不能向外输出。内伤无疑更为严重。
  不过,央行上海分行官员却认为,这一看法有失片面。中国的流动性可以向全球输出,因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正在逐步加快,已经不仅仅是区域性货币。我去年去欧美两地考察,当地金融界的同行也比较认可我的这个看法。
  令人不太乐观的是,超发的货币在造成通胀的同时,对经济的刺激作用也许并不如想象中强劲。数据显示,2011年末,中国M2/GDP达到了189%。这是衡量一国经济货币化的基本指标。而美国等多数发达国家这一指标大都小于100%,例如,美国2011年末的水平为64%。
  这个数值意味着中国货币增量的效益在下降,用多量的货币推动少的经济增长,过去一块钱可以产生一块钱的国民生产总值,现在要一块八毛九才能产生。曹凤岐告诉时代周报。
  然而,张军却认为,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M2/GDP的比重较大、上升较快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货币总是会超前,而GDP增速不可能有货币那么快。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加快,经济发展的深度、广度不断延伸,原来货币化程度较低的部门会吸纳更多的货币。比如房地产业,原先不吸纳货币,后来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吸纳大量货币,但对GDP的贡献不可能有那么快。在他理解中,动态来看,货币的高增速长仍有其合理性。
  转型才能真正做强
  无论如何,央行的巨无霸资产,也只能说是喜忧参半。央行要真正做强,显然转型势在必行。还是要注意国际收支平衡,发钞还是要谨慎,特别是现在经济出现暧昧不明的状况,要加以控制,不要过度超发。央行上海分行官员表示。
  与十年前相比,央行资产负债表的重要参数已经发生变化,资产膨胀比较快,央行的问题应该是容易识别的,需要进行调整。但,这不是一个单方面的工程,经济是个大系统,需要各方面进行协调。比如,如果为减少外汇储备冲销成本,对汇率进行调整,出口订单就会减少,出现产能过剩。所以,很多事情可能只能慢慢去做。张军认为。
  在刘煜辉看来,货币扩张的减速,决定于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变化。劳动力转移的过程放缓,人口红利的窗口即将关闭,包括制度性红利的衰竭,都预示着未来五到十年会进入经济潜在增速的下移过程。这就使得人民币单边升值的压力会大幅减轻,汇率可能会并轨,外汇以及跨境资本的流入力度、甚至方向都会发生很大变化。这决定了央行过去货币快速累积、规模扩张的过程肯定是不可持续的。货币化的过程基本上已到尾声,未来的五到十年内,货币增速可能会下降一半,只有个位数的增长。
  转折点可能已经出现。央行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最后一个季度,外汇占款已连降3个月,金额分别为248亿元、279亿元、1003亿元。而到了2012年1月,外汇占款恢复增长1409亿元;2月外汇占款增幅又剧降至251亿元。全年来看,2012年新增外汇占款的规模将远远小于往年。
  2012年,中国已进入M2增长的新阶段。渣打银行报告如是判断。得益于外汇流入减少,在这个阶段,中国原本急速膨胀的资产负债表也有可能停止。
  张军显然并不同意此说。中国仍然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从历史上来看,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的国家,还会有一个较长的高速增长阶段。中国现在的增速下降是政策原因导致,如房地产调控和货币紧缩。将来在一个适当的时候逐步放开这个政策,还会继续高速增长。
  在曹凤岐看来,经济结构的转型,才能真正改善央行的资产结构。如果我们仍然靠投资、靠出口带动经济,央行只能被迫多发货币。所以必须实现经济转型,提高生产效率,调整经济结构,用消费来带动经济。此外,还要发展资本市场,把资本市场的存量变成企业可利用的资源。老百姓手中的储蓄存款就有35万亿元,其他社会资金也很多,这些都没用上,还在靠发货币发展经济。要改变这些,只能靠结构调整。
  而一些金融体制的相关变革,在曹凤岐看来,也应不断推进。比如结售汇一些制度和体制的改革。目前所有的贸易和非贸易外汇收入都要卖给国家,如果可以藏汇于民,民间可以保存和使用外汇,将减轻国家结售汇的压力,减少由于外汇储备的增长而造成人民币发行的一些问题。
  此外,曹凤岐认为,人民币资本项目也应进一步开放,可决定全球资金流向和全球资产价格,避免过多的流动性聚集于国内。它有一些技术性的问题,如果资本项目不能自由兑换,很难真正做到藏汇于民。只有真正放开,实现市场化,民间才能自由选择储存人民币还是外汇。民间能够持有外汇,并且可以对外投资,这样才可以。
  真正解决问题,要靠一个不断开放、市场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制度化的过程。曹凤岐称。
  在刘煜辉看来,过去十年,央行在某种意义上是个被动的承受者,被动承受外汇占款的不断涌入,而对于汇率和利率等金融要素,又没有独立的主导权。未来随着汇率和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央行的独立性会逐步解放出来。从目前来说,增加汇率弹性的优先级应高于资本项目开放。这可能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次序。 (.时.代.周.报)

 

  消息称银行业新资本管理办法将再度推迟执行
  5月2日晚间消息,路透今日援引三位银行界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中国银监会提交的修订版新银行资本管理办法或将再度推迟执行,预计最快的实施时间也要拖到今年底。银监会并未对此事做出评价。
  据路透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银监会原计划在国务院通过后,于7月1日起开始实施,现在不得不再度拖后,最快将于年底开始实施。
  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主要国家普遍加强了对银行资本的监管,实行更加严格的资本定义,扩大资本覆盖范围,并提出系统重要性、逆周期等资本要求。基于此,中国的银行监管部门于2011年8月公布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对大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提出了新的要求。
  《办法》规定,正常条件下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1.5%,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9.5%,原则上系统重要性银行应于2013年底前达标。对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来说,资本约束即将变得更加严格。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认为,新监管标准造成的大型银行资本补充压力不容忽视。按照新资本管理办法测算,五大行十二五期间的资本总缺口高达4000亿元。

 

  银监会回应银行新资本管理办法推迟执行报道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针对有关新资本管理办法实施时间可能推迟的消息,中国银监会有关人士5月2日称,中国银行业新资本管理办法的起草和发布工作正在进行当中,目前正在按照行政规章有关起草发布的规定走必要程序。
  有媒体报道称,修订版的新银行资本管理办法未能获得批准,预示着这一对银行监管更为严格的新办法将再度推迟执行,最快的实施时间也要拖到今年年底。
  新版的巴塞尔资本监管协议公布之后,中国银监会结合中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于去年下半年公布了中国版的资本管理办法并开始征求意见,按照当时的设想,新办法将于今年开始实施。新办法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出现过反复,此前业界普遍预期办法可能于下半年开始实施,银监会也明确表示,今年要推动实施新的资本管理办法。
  据了解,监管部门此前已作出部署,要求指导商业银行制定达标规划,做好制度建设、信息系统建设等配套工作。监管部门希望通过实施新监管标准,推动银行强化自我约束,将监管政策转化为银行加强风险管控的内在要求。另外,各级监管部门也准备积极开展包括报表指标设计、信息系统建设、监管流程改造和监管人员培训等各项准备工作。(.证.券.时.报.网)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