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因美周四公告称,经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领导小组研究认定,公司不具备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公司将于5月30日前补缴税款2785万元。这再次引发市场对创业板“伪高新”公司横行这一现象的高度关注。
实际上,类似事情去年在贝因美身上已经发生过一次。贝因美2011年9月29日公告称,因前三年实际投入的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0.65%,且申报的发明专利与其主要产品的核心技术不直接相关,因此减免的2008年度和2009年度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需要补缴,涉及税款5892.71万元。
记者初步统计发现,近两年“伪高新”被审计署查实的上市公司还有东湖高新,随后不得不补缴2008年和2009年所得税税款1774.4万元及滞纳金490.27万元。造假获得高新资格的上市公司并非只此两家,此前已有闽闽东(现为华映科技)、精艺股份等公司,由于子公司人员等指标未达高新企业认定标准,被税务机关追缴税款。
上述“伪高新”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实际逃脱处罚的公司更多。不过令人意想不到的是,A股市场中,高新技术企业最为集中的创业板市场,其“伪高新”公司居然最多。记者初步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创业板共有168家公司发布了“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复审”的公告,均表示其在2011年提交的高新技术企业复审获得通过。但从高新技术企业所具备的认定条件来看,却有30家公司并不符合标准。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海通证券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表示,高新复审认定成功与否对于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通过复审认定,则会给其相关公司带来10%-25%的所得税减免,有的公司甚至可以靠这个扭亏。此外,地方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还有专门的科技创新政策扶持,在企业投融资、土地、工商等方面都能得到实惠,所以很多企业不惜通过造假给自己贴上高新技术的标签。记者 李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