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证券时报网络数据部统计,目前沪深两市近170家ST公司中,有半数公司去年净利润为负,而亏损超亿元的公司达41家。从今年一季报情况看,ST公司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109家公司净利润亏损。
面对经济下滑及经营状况恶化等风险,众多ST公司年内扭亏为盈难度大。据《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进入5月份,ST公司第一大股东变更和推动重组的案例骤然增多。由于新的退市制度将在政策、投资人和监管上对ST类公司形成倒逼机制,迫使其加快重组进程。
“5月以来,10天时间里大概有十几家ST公司推进重组进程。”一位业内人士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
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尤其要警惕地方政府将“垃圾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情况出现,因为这样的重组表面看是成功了,但实质上企业资产质量并未得到改善,反而将隐性债务带入上市公司,造成垃圾股保壳后还是垃圾的尴尬局面。
退市新政加强重组预期
4月29日,沪、深交所发布新版主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征求意见稿,创业板退市制度则于5月1日起实施。
新版退市制度较原退市制度,新添了净资产为负和审计报告被出具否定或无法表示意见以及营业收入等指标;同时,因净资产或净利润指标被予以退市风险警示后,若接下来一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负,则终止上市。
业内证券投行人士称,对于净资产为负、暂停上市公司或*ST公司来说,一定时间内重组的压力特别大。
退市制度征求意见稿规定,对于2012年1月1日前已暂停上市的公司,将根据原规则在2012年12月31日前对其作出恢复上市或者终止上市的决定。符合上述要件的ST公司约30家左右。
据投行人士称,申请恢复上市的公司,一般要借重组恢复盈利能力。而目前已经暂停上市的公司,若今年年内不能完成重组,至多到明年4月30日年报公布时,仍没有实现盈利能力,按照规定将退市。
此外,以前有些公司申请恢复上市时,借补充材料之机慢慢悠悠搞重组,而新规有关补充材料不超过30日的限定,把这条路也堵死了。
据了解,目前暂停上市的S*ST北亚、*ST炎黄、*ST嘉瑞等均在尽力推进重组。目前,A股市场上还有*ST金城、S*ST聚友、S*ST恒立、*ST宏盛、*ST远东、*ST博通、*ST海鸟、*ST朝华、*ST铜城、*ST创智、*ST北生、*ST丹化等13家公司暂停上市,如果参照创业板退市新规,这些公司也有可能难以恢复上市。
“保壳大战”引发市场忧虑
退市新政让部分ST公司限时重组的压力增大,企业为避免退市便纷纷打起了“保壳大战”。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近日在其微博上表示,距离全新主板退市制度实施还有半年时间,这是普通投资者和散户抛售垃圾股的最后期限。谈到ST股的批发式重组,董登新直言,从以往ST类公司重组的情况来看,不少公司重组之后净资产依然为负,这是一个很难改变的指标。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信达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刘景德的认同,在他看来,随着创业板的发展,主板和中小板的“壳资源”已经贬值,企业对于借壳上市的兴趣已不像以前那么大。虽然新的退市制度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这类企业进行资产重组,但其净资产由负转正并以此规避退市的难度很大。
ST公司的批量重组引起了市场人士的广泛忧虑。财经评论员谭浩俊撰文称,重组和“保壳”的手段有许多,但有一种最应该引起投资者的警惕,那就是地方政府将一些“垃圾资产”如根本没有多少收益的土地资产、房屋资产、债权等注入上市公司,这样的结果从表面看是重组成功了,但实质上企业的资产质量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将一些隐性债务带到了上市公司。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近期ST股表现活跃,一是由于上市公司展开自救,保壳意愿加强。不想退市就必须做好业绩,随着业绩的好转,ST公司“摘星脱帽”的预期加强。
二是借壳预期强烈。壳资源的珍贵,导致借壳方和被借壳方在强制退市的背景下,更容易达成兼并重组的意愿。
三是前期暴跌后的技术性修正。由于受“五一”期间退市制度出台的影响,ST板块全线大跌,目前有技术性修正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