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周小川与郭树清二人转能转出什么 水皮:马后炮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叶檀:周小川与郭树清二人转能转出什么 水皮:马后炮

加入日期:2012-5-19 21:39:32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李志林:促进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 辩证看待蓝筹股价值
  ⊙华东师大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 李志林
  郭树清就任证监会主席已经7个月了,应该说郭主席很有理想很有抱负,对扭转股市低迷很有想法,所采取的措施也是积极进取。但是对于诸多新政我的总体感觉是仍有不少可以改进的余地,为什么这样讲?温家宝总理今年1月份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以及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核心是解决新股高发行价问题,第二是促进一二级市场的协调发展问题。但现在的股市新政好象主要集中在促进上市公司分红、改革退市制度、抑制新股三高以及新股上市后的炒作方面,并没有涉及一二级市场如何协调发展。我认为,这恰恰是A股市场低迷的症结所在。
  商品市场的所有领域说到底就是供求关系,对于现在一二级市场的协调发展我认为有几个问题:一个是市场资金不足问题。目前二级市场的存量在7千亿左右,基金规模在2万亿左右,相较2009年也就是三年前是从3.2万亿缩减到了7千亿,3.4万亿下滑到了2万亿,市场资金明显缩水。尽管现在管理层推出措施吸引资金入市,市场欣喜若狂,但在我看来用1000亿去撬动十万亿是杯水车薪。现在说要增加500亿美元的QFII,但是并没有告诉人们已经到位了多少?用了多少?如果过段时间仍然是未知数,或许500亿美元就成了空喊。而后续的资金在哪里?不知道。
  第二个是供给过度。这个硬指标从来没有削减过,一季度过后18日一下子过会了18家。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对A股主板总的上市公司规模有顶层设计,比如道琼斯是2000家,因此现在的扩容数量是非常有限的。我们没有这个顶层设计,所以一般长线基金不敢过来,因为水可以不断地被抽。另外,现在准上市公司在排队等待IPO,但是每年只能上市200多家。其实排什么队啊,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就走开,不要排了,房地产公司还在排呢;还有业绩和成长性不如同行业已上市公司的也不能优先,资源有限嘛;再一个就是上市后三年内就想再融资的,也请走开;诸如此类,几个标准一切一半准上市公司砍掉了。我感觉是应该动一点手术,毕竟资金有限,可惜这些都没有顶层设计。
  新政没有说怎么扩容,没有看到出台什么措施来保障市场承受力,以促进一二级市场的协调发展。也因此今年前五个月指数只涨了5%,成交也非常有限。如果放在以前,这么多新政出台,至少500点已经涨好了。但是现在没有,说明市场很看重扩容这个问题,这是第二个不足。
  第三个问题就是对于新股三高的限制。现在出台的一些措施作用是有的,最大好处就是搬掉了二级市场投资者头上的堰塞湖,今后新股发行市盈率就是20多倍,在同一个水平面上。现在的问题就在于能不能坚持下去。人民网(603000)炒到了100多倍的市盈率,它的理由是什么呢?如果人民网可以,你又有什么理由禁止其他三四十倍的股票呢?限制三高发行实际上还有一个更简便的方法,只要规定一条,上市公司要高价发行可以,但只要跌破发行价20%,所有的大股东都不能减持,用个人利益束缚公司利益。我们现在就是缺乏硬性指标、量化指标。
  退市制度也是回避了实质问题。如果一个公司有退市风险,就应该先冻结其资金账号和所有的资产,不让它转移,然后引进集体诉讼,追究承销商、保荐人、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等的责任。这样的话有很多公司就不敢上市了,所谓利益链才可能被斩断。当然我们在上市前对相关公司的审核比较严格,所以上市后绝大多数公司足以苟延残喘,避免退市。
  现在二级市场低迷,管理层说大盘蓝筹股有投资价值鼓励投资者去买,对此我有些不同的看法。首先我认为银行股没有投资价值。A股市场上的银行股是靠再融资维持业绩的,离开再融资或许有些银行股就要被ST了,这算什么蓝筹股。另外,钢铁、水泥这些都是产能过剩行业,而电力全行业亏损,剩下的就是煤飞色舞,受国内外影响很大,再下来就是喝酒吃药,所以真正有投资价值的所谓蓝筹股极少,都是些大盘股而已,而且这些大盘股给股指期货提供了不少做空工具。我们再来看看国际成熟股市,他们推崇新兴产业,尤其是新技术,欧美股市前期创新高就是靠这个热点带动的。到底该买所谓的大盘蓝筹还是中小盘的新兴产业,对此我感到困惑。
  实际上,当资金充裕的时候,既应该提倡买估值比较低的大盘蓝筹,同时也应该积极支持政府大力提倡的七大新兴产业的那些中小盘股,我认为市盈率40倍以下都是合理的。如果股票从现在的市盈率25倍炒到40倍,那就炒翻天了。现在投资者迷茫什么呢?国家一直说经济要调结构、转方式,要把经济建设重心转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来。你看光一个环保未来四年就要投五万亿以上,信息技术产业、云计算又是3.5万亿,整个七大新兴产业的投资比2009年的4万亿还要厉害。但是我们证券媒体的报道、券商研究所的报告,对大盘蓝筹股是不断的宣传,致使投资者一时无所适从,搞不清到底应该买新兴的还是传统的,这可能也是市场一直低迷的原因之一。(.上.证)


  李志林:又到5·19 市道大不同
  华东师大李志林(忠言)博士
  13年前的5·19行情,创造了1047--1765点、30天涨67.7%的奇迹,成为中国投资者永久的美好回忆。眼下又到5·19,尽管人们不时心存重温旧梦的幻想,但更多的是对十年涨幅为零的苦叹。此为何故?
  1、股市背景有相似之处。1999年5·19时,中国面临严重的通货紧缩,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失灵,大批国企陷入了困境。此时,以周正庆为主席的证监会向国务院提议并获得比准,推出一系列积极的股市政策,仅用10天就将股市从1047点涨到1550点。随后,人民日报发了《坚定信心,规范发展》的特约评论员文章,称:这只是恢复性行情的开始,股市便一路涨到1756点,用股市的财富效应激发了人们的信心,有效地拉动了消费和经济。如今中国的经济又面临着与13年前相同的情况,尤其是经济减速比当时更明显。于是,温总理年初首次发表了要推进新股发行改革,促进一二级市场的协调发展,提振股市信心的讲话;以郭树清为主席的证监会相继推出了一二十项股市新政;本周王岐山副总理和周小川行长又破天荒地强调:要切实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央行将与证监会合作支持资本市场发展。这便是人们怀念5·19的原因。
  2、政府的产业政策和热点有相似之处。1999年5·19行情,亦可称为高科技行情,300多只触网股票均一飞冲天,从而拉动了整个股市的大幅上扬。《人民日报》文章更是满怀激情地称赞:当前市场的热点正常,走势正常,股市44倍平均市盈率很正常,令投资者无不欢欣鼓舞。现在的5·19,都把大力发展战略性七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转型的重中之重,作为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中国崛起的生力军,并确定了在未来四年中,政府对新兴产业投资10.8万亿。
  其中环保5万亿,新一代技术产业3.5万亿,支持的力度之大,实属空前,绝不亚于2009年全面增加的4万亿投资。这是人们看好高科技股未来的原由。
  3、两个5·19之不同。第一,股市规模不同。1999年5·19行情启动时,股票只有800只,流通市值只有5166亿,日成交量只有68亿,而现在,股票达到2475只,流通市值高达17.6万亿,日成交量1400亿以上,分别扩大到3.09倍、34.06倍、20.59倍。第二,市场热点不同。尽管1999年时网络还仅仅是一个概念,高科技股只是有名无实,但管理层仍然满腔热情地全力支持这一热点。而现在,尽管高科技公司超过了1000家,多数公司在高科技人才、技术、设备、产品等方面都有了飞跃式的实质性的发展,但管理层却认为25倍的高科技股估值依然过高,甚至把30倍市盈率的高科技股视为毒资产,而无视美国纳斯迪达克市盈率高达40倍市盈率的实施,造成了在市场最有人气的高科技股普遍遭到了打压,而将市场宝贵资金引向去买传统产业的大蓝筹,屡买屡套,白白牺牲,连寄予厚望的1000亿沪深300基金刚下水就翻了船,使市场重归低迷。第三,扩容节奏不同。1999年5·19时,政府一方面大力引进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另一方面明显放慢了扩容节奏,让市场得以休养生息机会,遂营造了火爆的财富效应。而现在,一方面基金和机构的资金在连年的大跌中严重缩水,市场的存量资金越来越少,另一方面,依然搞一周发9只新股、一天审核14新股的扩容大跃进,致使市场财富效应缺失,只有亏损效应。第四,估值不同。1999年5·19高点1756点时,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在50倍以上,而现在2350点时,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只有14-15倍,沪深300市盈率只有11倍,中小盘成长股的市盈率只有25倍,明显低于国际成熟股市,因而具有更大的投资价值。从QFII和国外养老金急盼进入中国股市,便可见一斑。第五,交易手段不同。1999年5·19时没有股指期货,市场只能靠做多才能赚钱。而现在,在2900点推出了股指期货,再加上可以融券裸卖空,两年中,股市就一路下跌。哪怕管理层大力号召人们买沪深300的大盘蓝筹股,哪怕推出1000亿的沪深300基金,都遭到股指期货空头的坚决打压,屡屡得手,扼杀行情。正因为此,1999年5·19行情30天内指数可涨70%,而今年5个月来,目不暇接的股市新政指数也只能使股指涨5%。
  4、必须对股市新政深刻反思。(1)不能仅仅落实温总理年初的讲话中的第一个要点,即对新股发行改革,更重要的是落实后两个要点,即促进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提振股市信心。也就是要在改善供求关系上大做文章。(2)对所谓的支持资本市场发展应有正确的理解,即不能单纯地看每年股市的扩容量达到多少,这个板那个板新开了多少,这个交易品种那个交易品种增加了多少,更重要的是看,中国股市是否与经济发展同步,是否体现了经济晴雨表功能,是否跟上了经济表现更差的全球股市的发展,是否让融资者和投资者都能获利。(3)对中国股市扩容规模应进行顶层设计,计划生育。美国股市中,机构投资者所占市值比例高达50.3%,主板上市公司达到2000家后已很少扩容,所以包括养老基金在内的投资者能常年盈利。而中国股市,目前各类机构投资者所占市值比例仅13.6%,但市值规模已达世界第二,IPO和再融资年复一年地在搞大跃进,让人看不到哪里是个头,供严重地大于求,满市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都是连年的亏损者。因此,股市新政不能摆花架子,搞忽悠,以加快扩容为目的,其核心应该是提倡计划生育、优生优育。鉴于今年1-5月只上市了74只新股,比之去年282只、前年320只,已大为缩减。与其如此,不如像GDP、CPI、M1、M2、贷款额度、投资额度等那样,有一个量化的目标控制,如每年发新股不超过150只,每周不超过3只,再加上对新股的发行价的降价发行,仅这两项,就足以胜过现在一二十项的股市新政的威力,扭转股市低迷、重振股市信心便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得以实现。
  5、第二波调整临近尾声。受希腊危机和欧美股市连续下跌的影响,A股连跌9天,使第二波的调整加速进行,成交量萎缩到700多亿,KDJ指标降到了14,石化双雄和四大银行股日夜接近第二波起点2242时的水平,半年线和2330点暂时得到了支撑。即便击穿,再跌30-50点,那也是空头陷阱,是建仓的极佳机会。我相信,在王岐山、周小川、郭树清的罕见联手表态协作下,相关利好政策还会陆续出台,今年股市第三波盈利机会正在向人们招手!(.金.融.投.资.报)


  顾铭德:5·19行情的重要意义
  金融观察家 顾铭德
  十三年前,当时的国务院及证监会陆续出台了繁荣股市的政策措施,引发了5月19日启动的股市行情。5·19行情在中国股市历史上有重要的影响和地位。其重要意义在于,政府繁荣发展股市的目的,不仅仅局限在融资方面,更重要的在于稳定居民财产性收入,促进消费市场繁荣,扩大内需的一个环节。当时,《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文章对股市行情给予了正面肯定,对股市的态度与1996年12月16日评论员的文章完全不同。5·19行情之后,社会媒体对股市的偏见逐步纠正。股市不等于投机,股市对社会消费,对经济发展有利的观念深入人心。其后,股民人数大幅增加,除证券行业禁止外,国家机关公务人员合法公开炒股。中国股票市场在融资规模,成交量市场规模从此上了新台阶。
  目前沪深股市的经济大环境与当年5·19行情的背景有类似之处:经济增长率下滑,包括进出口、消费、投资数据都在下滑,宏观调控需要加大微调预调力度。同时,繁荣发展股市市场也是重要一环。因为,目前中国注册开户股东人数已经达1亿多人,大中城市股民家庭已经大部分普及。城市居民即期收入剩余资金,不是储蓄存款就是投入股市。投入股市的这部分居民是收入较高、潜在消费力最强的居民。如果股市长期低迷,大部分城市居民财产性收入下降,对于促进内需、消费市场肯定不利,对于社会稳定也是负面因素。所以,政府把繁荣股市目标高于简单的融资,定位于繁荣经济,社会稳定方面,就会加快出台利多措施。近期政府和证监会确实也在推行一系列利多措施,但是涉及跨部门的有些必需的利多措施至今不见兑现。比如市场呼唤已久的降低红利税措施;降低或取消养老金,社保等机构炒股收益税收问题,因为个人炒股,QFII资金炒股收益不存在税收问题,如果国内机构炒股收益还要收税,显然不利于战略投资者进入股市。又如,对于理财产品是否可以分类,部分可进入股市问题,对于证券公司可否向银行贷款问题,充实资金实力等等。这些问题如果站在繁荣发展股票市场重要性高度上,都应该尽快解决。有关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国务院、证监会关于繁荣股市的方针,尽快推出涉及本部门的利好股市的措施。这样,股市才能正常发展繁荣。
  本周国内外股市再次遭受系列利空题材的打压,欧债危机,经济下滑,股市信心再次面临考验,这就要求与股市有关各部门,应当积极推出与本部门有关的利多措施,发展繁荣股市是国家大事,不能从局部利益设置各种难关。(.金.融.投.资.报)


  谢百三: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的一个谜
  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的一个谜
  --中国股市与实体经济何以反向而走(之一)
  复旦大学金融与市场资本研究中心主任--谢百三教授
  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33年中,中国实体经济平均以每年9.5-10%的速度高速增长,GDP总量增长了近27倍;到2011年GDP重量已超过了日本,达47万亿人民币(合7.3万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骄人成就。
  从1990年上海证交所成立至今,虽然中国GDP总量也增长了近18倍,但是作为实体经济的情雨表的中国股市在20多年中却拒绝同步增长,呈熊长牛短状;1993年2月上证指数就曾涨到1558点(深市雷同),2001年就涨到了2245点,但到2012年五月上证指数依旧在2350点一带徘徊,举步维艰,只增长了一倍都不到。约75-80%的股市投资者都处于亏损状态,中国股市成了人见人怕的市场。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很糟的尴尬局面呢?本文试作一分析、探讨。
  ㈠改革开放33年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高速增长
  自从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始终保持以平均约9.5%的年增长速度增长。中国改革开放33年,政局稳定,国家把支持经济发展作为战略方针,各行业发展迅速。中国的GDP总量一举从1979年的2612.59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全年国内生产总值73011.04亿美元,增长了近27倍;人均GDP从1979年的270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5432美元,增长了近19倍,经济总量一年一国地先后超过了英国、法国和德国,2010年追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在没有内外战争、没有恐怖主义活动的情况下高速发展。
  中国1990年GDP总值是3902.79亿美元(汇率4.783:1),2011年GDP总值是73011.04亿美元(汇率6.4588:1),增长了约17.7倍(美国1990年GDP为58031亿美元,2011年为150877.5亿美元,增长了约1.6倍;日本1990年GDP为30300.5亿美元,2011年为59742.97亿美元,增长了约0.98倍)。--中国当之无愧地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大国,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的第二大引擎。
  ㈡中国股市熊长牛短,总体处于跌势,与蒸蒸日上的中国实体经济迥然不同。
  中国正规的股票市场源于上海证交所(1990年12月19日成立),深圳证交所(1991年4月成立)。众所周知,在发达国家及成熟的市场上,股市是一国宏观经济、实体经济的晴雨表,实体经济增长快,股市就涨;实体经济增长慢、下跌,股市就大跌不止。如1929年美国出现经济大萧条,通货紧缩严重,成千上万家企业倒闭,失业潮席卷美国。美国1929年破产银行659家;到1931年,破产银行达2294家,工业生产与国民收入均下降50%以上。美国股市大跌不止,股灾达4年之久;这场经济危机与萧条甚至影响到英、德、法等欧洲西方各国;由于大危机持续了很多年,几十年后美国股市才回到1928年的点位。而当后来美国出现了25年的长经济增长周期后,美国股市长期上涨,特别是从克林顿任总统起的八年中,又大涨八年(主板与纳斯达克板均大涨)。
  然而,反观中国股市,无论是阶段性的短期还是中长期,竟然出现了与宏观经济、实体经济完全不同步的景象,股市总体上处于下跌之中。
  (1)先以短期为例:1992年中国GDP高速增长,达2.69万亿,增速为14.2%。但1992年中国股市却是一场股灾,上证指数从6月份的1429点向11月的392点狂泻。人人谈股色变,并出现了跳楼、自杀等悲剧,直到中国领导人亲自出面讲话、救市。
  (2)从中长期看更为明显:由于在中国股市的早期,股票涨跌是受到政府严格限制的,因此1990年-1991年的100点到几百点都没有反映股市的真实供求情况;而1991年上海市政府决定放开股价,此后股市是涨涨跌跌,但以大跌为主:1993年春曾短期涨到 1558点,此后又进入长期下跌阶段;到1994年7月跌到325点;其后股市时涨时跌,总体下跌,与实体经济的坚定向上发展格格不入。经过多年以后,上证指数于2001年终于涨到2245点,但到2012年4月,上证指数竟然还在2350点左右徘徊(深市雷同),即:实体经济GDP总量从1993年的3.53万亿到2012年中的47万亿,涨了12.4倍,而股市比1993年仅增长0.75倍,与2001年比仅增长了0.07倍,几乎是原地踏步(这引起报界一片惊诧)。
  总之,中国实体经济增长快时,股市不一定涨;中国实体经济跌时,它一定大跌;股市总体上处于跌跌不休的长期低迷状态。这成为了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中国证券市场中的一个谜。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且等下回分解)
  【本周股市:受海外各国经济与股市的不好影响(连跌5天),本周中国股市又在跌跌涨涨中挣扎;周一一根大阴线,成交量890亿;周二立即反弹;周三再跌;周四央行周小川一句话: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为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货币、金融环境。结果将股市拉起,大涨40点(证券股普涨)。但周五又受海外股市影响下跌到2344一带,对人们的信心泼了一盆冷水。很多报纸、股评家把郭树清关于应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也看作一大利好。其实,如果真的人民币可以自由兑换(从长远看是大趋势),如果海内外股市打通,中国的大多数股票是会跌的;因为我们多数A股比B股、港股、美国股票要贵。此外,中国实体经济即使第二、三季度会见底、反弹;但在目前全国房地产形势下(城建部又称:绝不让房地产调控出现反弹),中国经济形势是很难好转的。这对股市做多者也始终有很大压力的。】(.金.融.投.资.报)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