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委合力稳增长 政策组合拳“胎动” 增长政策加码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多部委合力稳增长 政策组合拳“胎动” 增长政策加码

加入日期:2012-5-18 7:56:13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叶檀:经济紧缩预期接近2008年
  一系列迹象显示,目前经济紧缩预期接近次贷危机爆发后。
  资金分两步走:第一步,资金紧缩,资金本身成为最重要的资产时,实体经济只能靠边站,只要能融得资金,财富滚滚而来;第二步,当实体经济下行到一定程度,实体企业对资金退避三舍,银行无法找到可放贷的企业。
  资金紧缩预期加深。今年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818亿元,同比少增612亿元,较一季度月均8200亿元减少1382亿元。
  贷款锐减与票据融资增加相辅相成。央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4月票据融资新增量跨越式发展,在2月份千亿基础上翻番到2407亿元,占当月6818亿元贷款量的35%。与此同时,金融机构利率下行,一季度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利率比2011年12月的8.01%降0.4个百分点至7.61%,利率上浮的比例提高了4.4个百分点至70.4%,而对应的下浮和基准利率的比例反而下降了4.4个点。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实体经济如此萎靡,银行业断难独善其身。
  资金的紧缩加上实体企业下行,使期货市场已成一潭死水,很多交易者封刀旁观。追踪24种商品的标普高盛商品指数(GSCI)下跌到去年12月底以来的最低点。而在过去10年,商品指数唯一的下跌年份是2008年,当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
  资金紧张时的债务链、虚假贷款逐一曝光。此前,中国的钢、铜等产品已经成为金融产品,成为获得融资的抵押品,与实体企业关系不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以钱生钱的游戏玩上了瘾,把房地产、原材料等所有的资产变成抵押物,换取现金。据媒体报道,由于骗贷层出不穷,银行已封杀江浙、福建地区的部分钢贸商,20万家钢贸商处于最糟糕的时代,市场处于悬崖边上。
  钢材低迷,钢材贸易难以持续,钢材摇身一变,成为资金来源。目前钢贸商融资大概有五种模式:一是银行动产质押监管贷款。即以钢为质押品,向银行融资。银行不懂钢材品质,或者钢贸商有意重复抵押,成为风险之源;二是钢贸商联保。即钢贸商之间形成一个担保圈,风险在于,钢贸商之间击鼓传花,甚至叫上几个亲朋好友成立企业进驻同一家钢贸市场,通过虚假增资、粉饰报表后互保,由保险公司开立保险向银行贷款;三是钢厂、钢贸商、银行三方合作。经销商和银行约定把向钢厂购买的货物作为银行贷款的质押物,并向银行交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银行在此基础上支付货款。大部分钢厂都是有固定合作的钢贸代理商,在某些钢贸商跟钢厂之间存在直接利益关系,贷款成为制造钢材虚假需求的泡沫;四是银行直接向钢贸企业法定代表人发放个人贷款;五是民间借贷,近两年盛行的高利贷无孔不入,在钢贸市场同样存在。
  监管部门注意到贸易融资风险。前不久,银监会对钢贸企业的信贷问题就曾两度发文提示风险。根据一份业内的数据显示,有4家银行上海分行的钢贸企业贷款余额占比接近20%,7家银行的钢贸企业承兑汇票占比过半。银行业整体风险上升,有商业银行基本停止了在沪钢贸联保业务以及民营担保公司业务。银行与钢贸企业成为互相钳制的鹬蚌,钢贸企业情况越糟,银行风险越大;银行越紧张越收敛,钢贸企业越差。
  铜,成为另一种融资重要来源。国际上的铜库存越来越少,中国的铜库存越来越多。去年12月,中国进口铜508942吨。由于中国经济增速减缓,铜进口大于需求,上海期交所铜库存量达到2002年中以来的新高。截至5月6日的一周,上期所铜库存有所减少,到196627吨,2月中旬以来首次低于20万吨。不囤积于期货交易所、囤积于上海等地保税仓库中的融资铜数量也在直线上升。有业内人士告知,在保税区内的融资铜已经高达100万吨左右。
  进口亏损,却还在进口,为什么?大规模进口铜,一大目的是为了融资。
  利用铜进行质押融资,借款人将所购铜材存入保税区的仓库后,由管理仓库的仓储公司出具记载存货人信息及仓储铜材的品种、数量、质量等信息的仓单凭证,借款人再以仓单作为质押物,向银行办理贷款。
  钢、铜贸易商需要如此之大的资金,实体从业者如此渴求现金,除了实体不景气需要缓解沉重的资金压力外,一些企业获得资金后摇身一变,成为民间借贷从业者,他们从银行融资以高利贷向民间放贷,成为食利阶层。
  去年盛行钢贸、铜贸融资,窥一斑知全豹,实体经济下行、金融业享受厚利,错误的激励机制,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商人,成为高利贷从业者。他们以钱生钱,把所有的资产变成钱,成为黄世仁。
  今年实体经济下行,这场红了眼的赌博接近尾声,实体企业下行骨瘦如柴,所有实体企业上的寄生虫,迟早会饿死。经济如此紧缩,金融支持实体,方能闯过难关,一荣俱荣。(.每.日.经.济.新.闻)

 

  易宪容:奥朗德胜选冲击波还将持续

  由法国左翼领导人奥朗德击败萨科齐以及希腊主张削减赤字的党派失去逾半国会议席优势所卷起的大选风暴重创全球市场,不仅导致欧洲股市及亚洲股市大挫,而且也导致外汇市场、大宗商品及油价的剧烈波动。而且这种波动不是隔天消失,甚至还进一步导致国际市场的股价、油价及商品的价格剧烈波动,拖累欧股大跌及道指跌穿一万三大关。现在看来,欧洲大选对国际市场之影响与冲击,并不会短期内结束,还将继续成为全球金融市场剧烈震荡的根源。
  或许更重要的是,这次欧洲选举可能成为全球社会出现重大变革的转折点。因为,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后,随之就暴发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这些危机促使各国民众思考,为何近几十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演越烈?这些金融危机的真正根源是什么?仅仅是目前人们反复讨论的监管不严、人性贪婪、金融体系不健全、房地产泡沫、信贷无限扩张及证券化快速发展吗?显然实际问题并非如此。
  正是各国民众的这种反思,正在形成影响广泛与深远的新社会主义运动。从伦敦街头骚乱到占领华尔街,从普京第三次上任到奥朗德的上台,一场强大的社会变革冲击波正在形成,全球新社会主义思潮与力量正在崛起,一场世界性的社会变革也正在发生。而最近欧洲发生的选举事件,正是欧洲民众通过手中选票对这种社会变革的一种选择。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之后,不仅由危机所引发的不确定性及风险没完没了,也导致了欧洲各国9位领导人被选民赶下台。自2010年5月英国首相布朗下台揭开了这一轮政治事件的序幕。2011年分別有爱尔兰、芬兰、葡萄牙、丹麦、意大利、西班牙、希臘的领导人下台。这些欧洲领导人的黯然下台,并非因为政治主张,而是他们在主权债务危机之后所奉行的紧缩政策无法让这些国家走出主权债务危机困局,并且这些国家经济在泥淖中越陷越深。因此,这些国家的选民只能通过手中的选票将他们抛弃。
  那么,一场政治大选为何会引起国际市场如此大震荡?是这些选举将给这些国家的经济政策带来巨大的变化?还是市场过于敏感及投机炒作成分过大?有媒体认为,国际市场之所以会对法、希大选的结果反映如此强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担心新的领导人上任之后,将对当前欧洲紧缩政策实行大调整,从而使得欧元区危机前景变得更加复杂与不确定,使得欧元区内部关于严格紧缩和经济刺激举措谁为优先的争论走向白热化。
  其实,这里既有各个国家的经济政策转型问题,更有当前社会经济生活矛盾正在不断激化的问题。既有当前欧洲各国的紧缩政策将面临重大调整的问题,更有社会财富结构将面临重大调整的问题。正如在法国大选前两位候选人在辩论时的对峙,萨科齐攻击奥朗德:你只是想有更少富人,但我却想有更少穷人。奥朗德随即反驳说:你再执政,便只会越来越多穷人,富人会越来越富有。
  越来越严重的全球性结构性贫富差距,已不是什么简单的收入分配再调整的经济问题,而成了当前全球最大的政治问题。占领华尔街的口号是99比1,即为何极少数的人占有及掠夺绝大多数人的财富?为何华尔街的大佬年薪以亿计而多数人生活在困境之中?正是这些问题,社会要求来一场巨大变革,一股要求掀起巨大变革的力量正在崛起。
  而奥朗德等人顺应了这股潮流。从奥朗德的政治演讲的主张来看,现行法国的经济政策不一定合理,化解主权债务危机,紧缩措施并不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他主张政府要加大公共财政支出来刺激经济。比如,他提出在5年任期内将增加200亿欧元的公共支出,以刺激经济增长。他承诺要改变当前法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重新把整个社会带入平等与公平。强调要增加对年收入100万欧元以上居民征税,对银行和石油公司征收特别税收,向金融权贵宣战等。奥朗德借此主张赢得大选,不仅顺应了当前法国多数人意愿,也表明了当前欧洲公民社会意识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如果这种公民意识推动着持这种思潮的领导人成为执政者,那么经济政策的重大变化不可避免。这正是为何奥朗德胜选对国际市场造成如此巨大的冲击的原因所在。
  还有一点不可忽视,某个政治事件之所以会对国际市场带来如此之大冲击与影响,有市场预期的变化,有投资者的心理因素,也不能排除有国际对冲基金借势大力炒作的可能,这样的炒作给化解整个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带来了莫测风险。所以,现在最要紧的,是对当前导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根本原因及欧洲现实经济生活不合理进行深刻反思,对目前全球新社会主义思潮与力量正在崛起进行反思。试想一下,一场世界性的社会变革正在发生,这些早已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市场经济行为的问题了。我们对此有所准备了吗?(.上.证 .易.宪.容)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