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两市重大情报专家点睛
尹中立:产能过剩会将A股拖入熊途 不能期待过高
曹中铭:请将绿大地案办成铁案
叶檀:股票市场已经开始新布局
皮海洲:社保基金以优先股投资央企是好选择
张化桥:政府欺诈毒害股市欺骗股民
二、今日机构劲爆看点
全球市场再现动荡 A股调整仍将延续
继续下跌等待反弹
杀跌三大元凶曝光 空头还将制造多少血案?
三因素导致A股疲软 需持续关注
大盘技术性低点出现可参与反弹
重要支撑打破 防范绩差股深跌
跌破重要支撑位 继续收缩战线
恐慌性暴跌 大盘遭遇三大重磅地雷
市场持续阴跌 短期形势不断恶化
权重股砸盘 2300点成又一大防线
三、火线热点飙升内幕
癌症大会周五召开 9股利好再现
四、顶级私募内部信息交流园
顶级私募关注个股:西部证券券商上市新股资金追捧
顶级私募个股内幕消息汇总:文峰股份下周将公告大股东增持
顶级私募建仓成本:永安林业主力平均持仓成本5.88元
五、民间高手股王争霸
月盈利前15名绝顶民间高手一览:最牛高手一月盈利23.57%
民间高手仓单:2高手已空仓观望
一、两市重大情报专家点睛
尹中立:产能过剩会将A股拖入熊途 不能期待过高
对于2012年的股市不能有过高的期待。对股市的分析还是要回到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长预期上来。决定未来上市公司盈利增长最大的障碍是产能过剩问题,该问题至今没有得到投资界的高度重视。
在中国的经济体制下,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基本上没有什么硬约束,所有的地方政府都存在投资的冲动,每当出现一个盈利较好的产品或产业,大家一哄而上,于是,很快出现产能过剩。如何防范和约束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成为中央政府的重要工作。
在2000年前的中国经济循环中,因为难以解决投资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因此,总是出现产能过剩,企业经营效益也就难以保障,而且进一步连累银行。产能过剩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是一个体制性的问题,是由来已久的老问题。
2000年后,产能过剩问题似乎在中国消失了。无论是GDP的波动还是CPI的起伏,2000年后与2000年前都有十分明显的差异,2000年前的中国经济波动大,而2000年后的经济变动显著减少。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中国经济出现了两个新的变化。
其一是中国加入全球化的浪潮,推动中国经济的工业化加速,使进出口快速增长;其二是房地产的快速扩张和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快速推进。正是这两个因素的出现,使困扰中国经济的产能过剩问题得到很好解决。
理解房地产市场对理解过去10年中国经济的运行非常关键。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不仅给诸多的工业产品创造了市场空间,而为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积累了资金,没有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就不会有过去10年中国经济的繁荣。
当然,如果没有未来的房地产市场繁荣,则中国经济的运行就会再次发生产能过剩的问题,而且,这次的产能过剩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严重!
要分析该问题,同样可以从历史上找到答案,但这里需要参考其他国家的历史。
自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全球诸多国家都出现了房地产泡沫现象,最典型的是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和9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
这些故事的起始点是出口增长,其逻辑脉络是:出口增长推动外汇储备增长,外汇储备增长推动信用与货币扩张,信用扩张推动投资的扩张,投资的扩张又推动出口的增长,周而复始。在经济如此快速扩张的同时,资产价格大幅度上升,无论股市还是楼市都快速上升。
这些故事中的终点都是产能过剩。当这些国家的投资高速扩张必然导致生产能力的快速扩张,由于外部的环境发生变化或内部需求收缩,供给大于需求的矛盾出现,产品价格不断下跌,于是,企业倒闭,资产价格大幅度缩水。
如今,同样的故事出现在中国。在过去10年的房地产大牛市里,中国的钢铁、化工、有色金属、煤炭、水泥建材、工程机械等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巨大的生产能力。
从产能看,我国的钢铁、水泥、煤炭、有色金属(主要是铜)等的产量都已经达到或超过全球产量的一半。尤其是2009年和2010年的投资的快速扩张,现在到了产能释放期。
而需求并没有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增长。首先,对外的出口需求增长乏力,前四个月只增长了6.9%,而过去的增长速度一直在20%以上。
其次,投资需求也开始减速。虽然房地产投资的统计数据还有20%多的增长,但这个数据值得怀疑。因为从2011年第四季度后,每个月的房地产投资额已经大于房地产销售额约1000亿左右,开发商必须大幅度减少投资支出才能保持现金流不为负。2012年第一季度新房销售同比下降两成,而投资还在增长,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
假如这个判断正确,则2012年中国实体经济将面临巨大的产能过剩挑战。
一直以来,大多数人分析房地产市场主要侧重于实体经济层面,关注房地产投资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很少有人从金融运行的层面来关注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相当于货币政策的放大器。当房地产价格上升时,通过按揭贷款的人增加,居民的金融杠杆增加。同时,政府得到的土地出让金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增加,政府的金融杠杆亦随之增加。如果房地产价格下跌,则一切都反过来,缺钱会成为常态。在房地产价格下跌的状态下,即使政府出台货币政策刺激,效果都会非常有限。欧美国家当前的现象就是如此。
皮海洲:社保基金以优先股投资央企是好选择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14日称,未来将加大对实业的投资,预计从2012年到2015年,全国社保基金用于实业投资的最高规模可达2500亿元。同时,社保基金将加大对央企的投资力度,目前正在研究以优先股方式投资央企。
加大对实业的投资,尤其是加大对央企的投资力度,以优先股方式投资央企,对于社保基金来说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谈到社保基金的投资,从资本市场发展的角度来说,不论是管理层还是股市的投资者,肯定都希望社保基金能够把资金都投到股市里来。尤其是郭树清出任证监会主席以来,证监会一直都在积极为股市引进长线资金。所以,如果社保基金能够进一步加大对资本市场的投资力度,对中国股市无疑是一大利好。不过,目前社保基金投资股市的上限是30%,这一比例已经不低了,进一步加大对股市的投资力度只会加大社保基金的投资风险,不符合其安全第一的投资原则。在这种情况下,社保基金加大对实业的投资,研究以优先股方式投资央企是多赢之举:
一是对央企的发展有利。毕竟社保基金实力雄厚,而且作为持有优先股的战略投资者,社保基金并不干涉央企的经营,央企可以按自己的思路谋求发展。
二是有利于社保基金获得稳定的收益,确保资金安全。优先股的收益稳定,特别是央企的优先股,风险非常低,基本上不存在企业破产清算的可能性。
三是不会给资本市场发展带来隐患。优先股与普通股不同,不上市流通,只能由企业赎回。所以,即便社保基金持有优先股的企业上市了,优先股也不会导致大小非问题。市场不必担心优先股套现会损害投资者利益,优先股不需要投资者买单。
四是可以起到探路作用。一方面,在社保基金的示范下,养老基金以及追求安全投资的其他机构投资者,也都可以选择优先股的方式对企业进行投资,以获取稳定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有了社保基金的示范,股市也可以探索通过引入优先股的方式来缓解大小非问题。上市公司的股份不必都设置为普通股,也可以设为优先股,让那些看好公司发展又注重资金安全的投资者,可以选择优先股来投资。
曹中铭:请将绿大地案办成铁案
日前,停牌一周的*ST大地披露了其涉嫌欺诈发行一案开庭审理的情况。公告称,因该案案情重大、复杂,法院将等待合议庭评议并依法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后择期宣判。公告在表明判决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公司存在暂停上市风险的同时,也特别强调将采取必要措施,积极消除重大违法情形,以避免退市。
*ST大地造假上市案被证监会定性为案情重大,性质极为恶劣,但在去年12月2日,相关法院却作出了令市场为之震惊的判决--*ST大地犯欺诈发行股票罪,判处罚金人民币400万元;公司原董事长何学葵、原财务总监蒋凯西等均是一缓了之。且不说400万元的罚款板子还打到了二级市场投资者身上,如此严重的造假上市案,居然没有人承担真正意义上的刑事责任,实乃中国资本市场的一大奇观。
随后昆明检方的抗诉,无论是自觉地履职还是出于舆论上压力,至少让该案出现了新转机。在5月7日开始的审理中,昆明检方指控上市公司与原董事长何学葵等除了犯欺诈发行股票罪之外,又新增了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伪造金融票证罪、故意销毁会计凭证罪等三宗罪。这说明,*ST绿大地案并非仅仅只是欺诈发行股票这么简单,而此前相关法院的判决也存在重大遗漏。
尽管在庭审时何学葵当庭翻供,对之前的有罪供述一一否认;对于追加的3项控诉,同样全盘否定。但从2004年开始,绿大地公司与何学葵等主要骨干成员采取注册皮包公司,采用伪造合同、发票、工商登记资料等手段虚构交易业务,以达到上市目的的行为,何学葵难道说也不知情?
何学葵显然是属鸭的--肉煮熟了,嘴还是硬的。但在证监会及公安部门通过调查取得的铁证面前,即使是嘴硬,也无法脱逃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而且,就绿大地案本身而言,由于其属于造假上市的典型案件,无论是司法部门,还是市场的监管部门,都有必要将其办成铁案,一方面以严惩违规者,另一方面也用以警示后来者。
其一,在绿大地案中,中小投资者是无辜的。因此,对于上市公司的罚款,其对象应该锁定在绿大地的发起人股东上,而不是将二级市场投资者也捆绑在一起,罚款也不能是区区400万元了事,而应按照《证券法》第一百八十九条的上限进行罚款。对于何学葵等责任人员,鉴于该案的影响及性质恶劣,理应实施严惩,至少其判决结果不应再次引起市场一片哗然。
其二,责令*ST大地立即退市。尽管4月26日上市公司如期发布了2011年度报告,尽管云投集团也与何学葵签订了股权转让 《意向协议书》,但对于造假上市行为,监管部门仍然有必要将*ST大地 扫地出门。这不仅是其应该付出的代价,有利于防止类似何学葵金蝉脱壳故事的重演,也要让今后更多勇于跳进火海搅局的云投集团们清醒清醒。与此同时,在沪深主板与中小板退市制度中,新增造假上市者一经发现立即退市的条款。
其三,重罚*ST大地的保荐人与保代。*ST大地当初能够成功上市,保荐人联合证券(现为华泰联合)、保代李迅冬和黎海祥功不可没。保荐人与保代不能在收取了巨额承销费用与签字费之后,对于出现造假上市问题不承担任何的责任。券商与保代哪能只收钱不担责?这对于胜景山河的两保代也不公平吧?(每日经济新闻)
叶檀:股票市场已经开始新布局
相信牛市幻想,不如立足现实。现实是,股票市场的新时代已经开启,各路人马正在加紧布局,关键词是国际化、对冲。不认清这一事实,将对中国股票市场做出错误判断。
一系列的数据正在显示,全球与中国经济都处于艰难的转型过程中,各种压力模糊地显示出方向。中国经济转向内需,中国制造被中国市场所取代,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步伐越来越快;而欧元区有可能迎来第一次分裂,即使没有,剧烈的阵痛将难以避免;美国正在致力于内部规则的完善,致力于弥补去杠杆化之后的金融黑洞,实体经济的效率比拼、创新比拼是经济大国的首要前提。不管愿不愿意,改革迫在眉睫,或者被动改革,或者主动求变,两者必居其一。
资本与货币市场中,外来鲨鱼越来越多。未来投资者不仅与传统的鲨鱼共舞,还必须了解这些大门口的陌生人。
根据《金融时报》报道,对冲基金正把亚洲当作新的乐土,中国则是一片值得深耕的肥沃土壤。芝加哥对冲基金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中国在亚洲对冲基金业中占据主导地位。按数量计算,目前有30%的全球对冲基金设在中国,这一比例仅低于美国。过去几年,有一系列对冲基金在中国香港地区创立,创立者主要是那些离开投行的自营交易团队。
新创业者把亚洲当作大本营,虽然目前规模远小于美国和其他成熟地区的基金,在该行业管理的总计2.13万亿美元资产中,亚洲基金管理的资产仅占4%,但前景不可限量。内地的对冲基金业也在成长。一家香港大宗商品经纪商的数据显示,目前有数只规模达10亿~20亿美元的中国本土基金,将重点完全放在铜等大宗商品的交易及国内外价差的套利上。
越来越多的基金建立,绝不仅仅是为了烘托股市;或者说,以那点资金还有注水的 友情出演资金,目前还无法拉抬股市。新成立的基金有两大特色:与境外的投资交流更趋深入;指数型基金增加。这不仅说明股票市场走向国际化,更说明股票市场对冲色彩更趋浓厚。
今年4月,证监会宣布新增QFII投资额度500亿美元,总投资额度达到800亿美元;另外增加RQFII投资额度500亿元人民币。目前,33家获得QFII资格的境外机构正在申请首批投资额度102.5亿美元;37家已在境内投资运作的QFII,正在申请追加投资额度125亿美元。有人希望QFII资金来拯救大兵瑞恩,看看以往的境内外资金套利途径吧,新加坡与香港地区的灵活多空机制近在身旁,谁说这些境外资金是蓝筹股的救星?从此之后,境内外实行套利的空间越来越大,堤外不足堤内补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指数基金的发展令人关注。数据显示,截至5月11日,成立时间不足3个月的主要投资股票市场的基金共计35只,其募集总份额为843.8亿份。指数基金虽然在基金中占比不大,后发优势却十分明显,今年以来成立的分级基金就有12只,其中指数分级基金8只,目前共有30只左右的分级指数型基金。与此对应的是,普通开放式指数基金和指数增强型基金多达143只,已有包括除上面的规模风格指数基金、主题指数基金以外的行业指数基金、基本面指数基金、债券指数基金、海外指数基金等等。通过指数基金进行整体、行业等多方对冲,以分级指数基金拉长杠杆成为常规手段。
指数基金可攻可守,退可分享股市上升红利,进可进行套利。常用手段是在二级市场中通过事实上的T+0交易套利,未来则打开了合成ETF进行衍生品交易的想象空间。
港股直通车在决策层允许的渠道内卷土重来。今年2月份,华夏及易方达基金分别上报了华夏恒生指数跨境ETF和易方达中国企业指数跨境ETF的申报材料,并获正式受理。有媒体披露,两只港股ETF目前已完成审批程序,产品方案、业务流程、技术系统、风险防范等准备工作均已就绪,近期即将推出。有消息人士表示,跨境ETF的门槛只需100元人民币。除了华夏和易方达之外,博时、华安、华宝兴业、南方和嘉实等基金也准备推出自己的跨境ETF大宴,对应的产品分别是标普500、英国富时100指数、东证核心30指数、标准普尔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
内地投资者可以通过跨境ETF投资中国香港市场或者美国、日本等全球市场,人民币国际化在跨境基金范围内更趋深化。
放下牛市、蓝筹股等陈词滥调,更不要被疯狂的情绪挟裹,以为经济下行将倒逼出另一个4万亿。中国改革需要空间,全球经济转型需要空间,市场表现就是来回波动,中美各方博弈谁也不会首出重拳。在这样的市场中,或者坚持真正的价值投资,或者学会数量型交易,两眼一抹黑胡乱投机,会成为首当其冲的炮灰。(每日经济新闻)
皮海洲:社保基金以优先股投资央企是好选择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14日称,未来将加大对实业的投资,预计从2012年到2015年,全国社保基金用于实业投资的最高规模可达2500亿元。同时,社保基金将加大对央企的投资力度,目前正在研究以优先股方式投资央企。
加大对实业的投资,尤其是加大对央企的投资力度,以优先股方式投资央企,对于社保基金来说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谈到社保基金的投资,从资本市场发展的角度来说,不论是管理层还是股市的投资者,肯定都希望社保基金能够把资金都投到股市里来。尤其是郭树清出任证监会主席以来,证监会一直都在积极为股市引进长线资金。所以,如果社保基金能够进一步加大对资本市场的投资力度,对中国股市无疑是一大利好。不过,目前社保基金投资股市的上限是30%,这一比例已经不低了,进一步加大对股市的投资力度只会加大社保基金的投资风险,不符合其安全第一的投资原则。在这种情况下,社保基金加大对实业的投资,研究以优先股方式投资央企是多赢之举:
一是对央企的发展有利。毕竟社保基金实力雄厚,而且作为持有优先股的战略投资者,社保基金并不干涉央企的经营,央企可以按自己的思路谋求发展。
二是有利于社保基金获得稳定的收益,确保资金安全。优先股的收益稳定,特别是央企的优先股,风险非常低,基本上不存在企业破产清算的可能性。
三是不会给资本市场发展带来隐患。优先股与普通股不同,不上市流通,只能由企业赎回。所以,即便社保基金持有优先股的企业上市了,优先股也不会导致大小非问题。市场不必担心优先股套现会损害投资者利益,优先股不需要投资者买单。
四是可以起到探路作用。一方面,在社保基金的示范下,养老基金以及追求安全投资的其他机构投资者,也都可以选择优先股的方式对企业进行投资,以获取稳定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有了社保基金的示范,股市也可以探索通过引入优先股的方式来缓解大小非问题。上市公司的股份不必都设置为普通股,也可以设为优先股,让那些看好公司发展又注重资金安全的投资者,可以选择优先股来投资。
张化桥:政府欺诈毒害股市欺骗股民
政府的欺诈有多种形式,对社会道德和股市文化产生着致命的打击,比企业家的欺诈具有更大的杀伤力。如果我们想重建中国的商业道德和股市文化,必须从政府开刀。
我举三个例子。
(1)某地政府为了扶持几个本地的公司到证券交易所上市,不惜在税收,环保,资金和土地等方面给这些公司开小灶。他们甚至帮企业设计如何做假帐,比如伪造前几年的销售额,利润和实际缴税额。这种做法有很多恶果:破坏公平竞争,浪费纳税人的钱财,鼓励官商勾结,欺骗股民,毒害股市。
政府的扶持当然不能让一个阿斗公司强壮起来。这种补贴虽然是一次性的,可是,股民买的是公司未来很多年的利润。这也就是20倍或者35倍市盈率的含义。政府扶持不能持续35年,更不能持续增长35年。从长远来看,这种公司的股价必然会跌,股民必然受害。
(2)当一家公司变成了ST或者将变成ST时,政府部门通过人为地输血使上市公司苟延残喘。但阿斗毕竟是阿斗,不可能因为一两次输血而强壮起来。当然,股民不懂(或者不愿意懂)。他们长期追捧这些僵尸。虽然有人说他们亏钱是活该,但是,我不这样认为。我的看法是,他们毕竟是弱势群体,多数人不明真相。中国证监会应该在教育他们的同时,严厉打击繁殖僵尸的各级政府,帮助弱势群体戒毒。
(3)政府或者政府部门给他们所控制的上市公司注资。这是一个臭名昭着的中国现象。在香港的H股公司和红筹公司也很多对此如痴如醉。有些注资的价格完全是国有资产流失。我们老百姓啊:几乎没有人代表我们的利益!官员们为了从他们的认股权证中赚钱,不惜用超低的价格把纯国有资产卖给上市公司。我在投资银行工作时,经常见到上市公司高管吹嘘他们用多么低的价格从政府拿到优秀资产。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怎么能笑得起来?你偷了我的东西, 还到我的面前炫耀! 两三年后,等到某项业务搞砸了(或者变得不时髦之后),他们再用高价把它卖回给政府。这叫剥离。
有些官员和国企高管说,他们低价注资和高价剥离是为了保护小股民。非也!他们保护的是他们的面子和认股权证。为什么我这样说?因为,他们并没有花力气改善企业的能力和管治,所以即使好资产装进上市公司以后,也会慢慢变坏,两三年后又需要剥离。这种循环会给小股民创造一个个诱惑和一个个陷阱。十年之后,小股民一无所得,还可能血本无归。
在民营企业中,我们看到另外两种现象。但是,杀伤力远不如政府的恶行。
(1)王老板慷慨地(公开地或者偷偷地)补贴他控制的一家上市企业。让这家公司显示出漂亮的历史曲线(销售额,利润,现金流,用户数的增长,等等),然后择机卖股票,赚很多倍的钱(注意:市盈率往往是几十倍).
(2)刘老板把他的企业卖给一家上市公司。价格呢?价格只是今年的预测利润的15倍。多便宜啊!而且,刘老板爽快地承诺,如果今年的实际利润最终低于某一个水平,他会掏腰包补足差额,甚至补贴更多。但是,你有没有发觉问题所在?刘老板补贴了一点点钱,却用15倍的高售价把企业卖掉了。他的企业的盈利能力并没有他说的那么强。
另外,我们还见过很多更离谱的情况:到明年三月份公布今年的业绩之后,刘老板拒绝兑现诺言。为什么?今年下半年的天气比预想的差很多,或者,新的管理层没有尽职,或者出现了另外的黑天鹅事件。有时他还直接耍赖。
上当的企业有的是运气不好,有的是交易结构设计不好,有的是买家过于热情,还有的是 … 国企。
在企业估值时,我们要剔除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其它非持续性的收入(比如资产处置收入)。这是常识。但是,大家经常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