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准率下调 4200亿流向哪里?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存准率下调 4200亿流向哪里?

加入日期:2012-5-14 17:55:28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周俊生:存准率下调后 4200亿资金流向哪里
  中国人民银行5月12日晚间发布公告,决定自5月18日起,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根据这一决定,将有4200亿资金在央行解冻,回流到各商业银行,并经由商业银行通过信贷渠道进入市场。
  这是央行从去年年底开始启动货币政策微调以后的第三次降准,其直接的动因显然是近日多个中央政府部门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传递出了经济增速减缓的明确信号。今年4月份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增速为-0.7%,这是这一指数连续两个月出现下降,并且是2009年12月以来的新低;1至4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0.2%,创下2003年以来的最低值;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扣除价格因素后同比增速为9.3%,比上月回落2.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则回落了4.1个百分点;4月份的发电量同比增速骤降到0.7%,而这个数据在上月还保持7.2%的纪录。把这些数据综合在一起,告诉我们的一个事实是,我国宏观经济正在进入以前少见的低迷时期。
  而与这一系列不太好看的数据对应的是,央行公布的4月份的信贷数据也创下了低纪录,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818亿元,同比少增612亿元,与3月的1.01万亿元比较,减少幅度高达32.5%。两相对照,这无疑是商业银行对实体经济支持不够的一个铁证,央行显然不能安之若素。因此,央行以下调存准率的实际行动来表明它对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支持,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过,要使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解冻的4000多亿资金进入预定的部门,还需要央行及相关方面做出巨大的努力。
  认真分析起来,目前出现的经济增速减缓,固然有内需和外需市场不振的客观原因,而另一个重要因素也不容忽视,即这种减速其实是中央政府倡导的调整经济结构的自然结果,对此,中央政府早有预见,今年GDP增幅调低为7.5%,已经向全社会传达了这种信号。长期以来,我国GDP的增长靠的是政府主导的扩大投资来拉动的,这种经济增长模式虽然收到了让GDP快速增长的效果,但是也给经济可持续增长带来了不确定因素,因此必须进行调整,GDP再也不能成为经济宏观管理的指挥棒。但是,经济结构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经济增速减缓,其实是这种调整过程中必然要出现的一种阵痛。
  在经济结构调整、以前奉行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模式受到遏制的背景下,企业对于扩大投资表现得比较谨慎,这是企业作为一个经济人所表现出的经济理性。目前出现的信贷减少,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主动减少信贷需求的一种结果,而不全是因为银行不愿意给它们提供信贷。央行希望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行动来提升经济增速,却难以有效控制释放出来的信贷的流向,因此,如果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增速继续低迷,央行必须继续以降准来释放流动性,这种释放出来的资金将流向哪里,是央行必须考虑的一个现实问题。
  犹记得,2008年执行宽松货币政策之下释放的过多流动性,超过了当时实体经济的需求,大量流向房地产市场和部分农产品市场,导致房价和部分农产品价格出现飙涨,其后果到现在仍未完全消除。事实上,近期密集公布的经济数据中,还有一个重要的CPI数据,虽然4月份 CPI指数的同比增幅为3.4%,但食品价格的升幅却令人担忧,特别是4月份鲜菜价格同比增速高达27.8%,表明控制物价的压力仍然很重。此次下调存准率后,4200亿资金将流向市场,在企业信贷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过于富余的资金很可能流向食品市场,导致物价进一步走高。
  在近期有关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舆情中,呼声最高的并不是实体经济部门,而是资本市场的有关人士。按照国家现行的政策法规,银行信贷资金是严禁进入股市的,因此这种呼声的背后,不排除有关人士希望借此炒作一把股市行情。尽管在目前这个众声喧哗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功利需求发表见解,但相较之下,国家货币政策决策需要客观分析各种舆情,执行部门也需要更加全面、缜密、专业的考量。
  


  曹中铭:让铁公鸡主动下蛋
  从《关于加强社会公众股股东权益保护的若干规定》,到《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再到此次出台《关于进一步落实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有关事项的通知》,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问题越来越重视。
  近几年来,无论是上市公司分红的家数、占比、总额,还是平均每股现金分红金额等,均呈上升趋势,但铁公鸡仍大有人在。要想让它们主动下蛋,笔者认为要实行三个挂钩:
  其一,把现金分红与再融资相挂钩。此前,管理层曾为此出台过《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该规定中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的表述,根本无法杜绝上市公司突击分红以满足融资条件的现象,建议将最近三年改为自上市当年开始。
  其二,把再融资与累计分红总额占此前融资额的比例挂钩。许多上市公司圈钱时总是狮子大开口,回报投资者时却像个吝啬鬼。因此,建议对再融资的上市公司作出限制:此前累计分红总额与融资总额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比如50%或70%)。
  其三,把上市公司被借壳、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合并分立或者被收购等与现金分红挂钩。在前述两个挂钩的基础上,再增加这一条,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必将积极起来。一家业绩不好的上市公司如果丧失了再融资资格,又失去了被借壳与资产重组等机会,其最终结果可想而知。
  当然,引导上市公司分红,还需要打造A股市场的投资文化与分红文化。在这方面,我们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末日博士:没有QE3 美股将重演87年崩盘
  据外媒报道,有末日博士之称的《股市的荣枯与末日》报告出版人麦嘉华表示,如果美联储未再提出新的刺激措施,但标准普尔500指数继续上涨,则今年下半年美国股市会出现类似1987年的崩盘。
  麦嘉华10日在苏黎世接受彭博电视节目访问时表示,除非美联储提出庞大的第三轮量化宽松(QE3)措施,否则市场很难强势上涨。他表示,如果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且升过1422点,则股市在今年下半年会出现1987年那种崩盘。
  道琼斯工业指数在1987年10月19日狂挫23%,是1914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造成全球股市都跟着重挫。标准普尔500指数当天暴跌20%。
  麦嘉华表示,如果股市出现新高点,会是极少数股票推升的结果,大部分股票已经轮动过。获利展望并非好得不得了,因为全球大部分经济体都在放缓。
  


  陈 伟:经济底部尚未明朗政策还需给力
  3月经济数据的反弹让市场对于今年一季度GDP见底充满了更多期望,但刚公布的4月份数据却表明形势并没有这样乐观。从最新数据判断,经济在二季度还很可能会延续一季度的下行趋势,这就需要政策上加大稳增长的力度,近期央行降低存准就是对此的反映。
  多项经济数据低于预期
  4月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数据都低于预期。如1-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2%,增速较1-3月份回落0.7个百分点,延续了去年5月以来的下降趋势,而环比增速0.77%,也创下去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从行业来看,拖累投资的主要仍是房地产投资,1-4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8.7%,增速比1-3月份回落4.8个百分点。而这种下行趋势仍可能延续,如当前由于4月销售面积放缓,开发商的库存销售比继续上升,从3月的3.66上升至4.79,创下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开发商也不得不对开工保持十分谨慎的态度,如1-4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965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3%,降幅比1-3月份扩大15.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未来几个月地产投资增速也难以好转。制造业投资增速也在拖累投资增速,1-4月制造业投资27251亿元,增长24.4%,较1-3月回落0.4个百分点,这表明3月企业利润的暂时好转并没有增强企业的投资欲望,主要原因包括:在经历两年多的制造业产能扩张后,如今企业面对的出口、房地产等制造业主要需求都仍存在相当的不确定,企业投资谨慎。
  消费增速也比较疲软。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4.1%,比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原因在于经济下滑已经开始影响居民收入增长以及消费者信心;一些消费刺激政策的退出也影响了部分耐用消费品的增速,如受家电以旧换新的政策去年年底到期影响,家电消费增速从去年底的27.2%回落到今年4月的7.7%。
  外需增长也低于预期,如4月出口1632.5亿美元,增长4.9%,比上月低5个百分点,受欧洲经济形势影响,二季度出口增速继续探底的可能性增大。
  要加大政策放松力度
  综合来看,二季度经济增速低于8%的可能性较大,但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有利于经济走稳的因素。
  如受益于政府持续加大财政支出投放力度影响,政府主导的投资已经有所企稳。其中,1-4月份,中央项目投资4098亿元,同比下降4.1%,降幅较1-3月份缩小5.6个百分点,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投资增速今年以来也是持续上升,从年初的8.8%上升至1-4月的9.5%,而政府稳增长的措施还有会在二季度加大,如受国务院要求各部门要加强总需求管理,及时预调微调政策精神的指引,发改委项目审批二季度以来明显加快,部分本应在下半年开工的项目都已经提前至二季度;近期央行再次下调存准以降低金融市场利率,刺激信贷增长,这有利于改变信贷增长疲软的局面,从而支持二季度基建投资增速回升。
  而在房地产方面,近期各地已经针对前期过于严格的地产调控政策进行微调,中央政府也对此保持默许,这都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继续回暖,如1-4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2156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4%,降幅比1-3月份缩小0.2个百分点,二季度房地产销售面积的同比增速见底的可能性大,今年三季度末地产投资增速见底企稳的可能性较大。
  消费方面,虽然名义增速下滑,但当前实际增速却基本与一季度基本相当都为10.9%,而且从未来来看,有利于消费增速转好的因素还在增多,如前期拖累消费最大的汽车消费增速在经历一年多的调整后已有筑底回稳的迹象:4月汽车同比增速从8.1%升至8.2%;前期石油价格上涨带来的成品油提价较大程度上抑制了石油制品消费,如4月石油及制品消费下滑7.8%至15.9%,5月后随着成品油价格的下调,石油制品消费有望逐渐企稳。因此,二季度消费不会拖累经济增速。
  虽然以上因素有利于内需走稳,但由于存在滞后性和有限性,更因为近期欧债风险再次激化引发的外需增长的不确定性,我国经济供给面过去两年累计的去杠杆化,去产能化的力量仍然会产生明显收缩作用,经济增速见底回升的时间也将会再次延后,而我们判断,这可能要等到今年三季度末,原因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下半年政府逐渐加大力度的稳增长措施会比较明显地见效;6月后希腊政治风险引发的欧债危机恶化事件过去后,它对全球经济复苏的冲击也将减弱。
  


  熊锦秋:警惕准退市股风险
  但作为投资者而言,即使这些措施能够落实,也不要以为如此就可有恃无恐投资垃圾股。
  目前,不少市场人士呼吁出台与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相关配套制度,追究发行人、中介机构等主体的责任,严防上市公司裸退。笔者对此表示赞同。但作为投资者而言,即使这些措施能够落实,也不要以为如此就可有恃无恐投资垃圾股。
  新退市制度主要影响的是主板市场的一些ST公司,这些公司一般上市多年,由于经营不善或者经过大股东非法盘剥,目前多数陷入经营困境。但这些上市公司目前的现状,以及其中大股东等主体的一些违规违法行为,不少或早为世人所知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投资者还大胆投资ST股,以为一旦将来投资亏损还可以向大股东等索赔,这是罔顾风险的投资行为。
  即使上市公司退市的同时能追究落实大股东、中介机构的责任,其赔偿主体也未必就是现在买入这些股票的投资者。比如说公司造假上市,只有那些误听发行人虚假陈述的投资者才有资格接受有关主体的赔偿;一旦造假消息被有关部门揭露并证实,那么这之后的投资者就不应享有接受赔偿的权利,因为上市公司造假被揭穿、就等于真实信息已经公布,投资者不应被之前的虚假陈述所害,投资者现在再假摔只能自取其害。
  完善退市制度是市场走向健康的必然举措,在看到上市公司退市中一些投资者无辜受害的同时,有些投资者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主动投资垃圾股。或许这些投资者的投资目的并不单纯,他们仍然在博重组、博借壳,有些人采取大面积撒网来投资ST类股票。对这样的投资者,市场恐怕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维护其投机利益。
  在股市中,不仅有投资垃圾股一类的投机者,更有秉持投资理念的投资者。市场一直存在蓝筹股和投机股对资金争夺战,大盘蓝筹股总是输家,应该说,市场更应维护那些老实本分投资者的利益。
  一个巴掌拍不响,投机者之所以在市场大玩资产重组把戏并能屡屡在市场收获暴利,这也与一些中小投机者的盲从有关。垃圾股价格之所以能高高在上,这其中也少不了一些中小投资者在市场跟风炒作形成托市效应。
  按现行主板退市制度,在垃圾公司没有终止上市前,退市制度应该还是允许其重组的,尤其是退市制度并没有对公司重组所能注入的新资产进行限制,这样入主公司仍有注入巨量资产借壳上市可能,只不过这些重组操作需要在一定期限内完成。要彻底扫除借壳现象,必须规定上市公司在保持上市资格的前提下,公司重组所能注入的资产应有一定限制,比如借鉴香港市场规定:只要未来收购或注入资产净值相当于壳股本身净值的一倍或以上;或是这些注入资产所贡献的盈利为原壳股的一倍或以上等,此类交易需走IPO程序。由于垃圾公司在限额以内的资产重组,很难让其保留上市资格的,这将使得垃圾公司在市场自动退市。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