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国家和地方高度重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但金融体系内资金总量错配的现象依然突出:一些大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民营中小企业普遍融资困难,“结构性钱荒”有加剧之势。
福建晋江德荣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荣钦说,自己的企业申办银行贷款一直很困难,不仅需要企业实体抵押,而且成本较高:办理一张贷款卡光年费就要六千多元,审计又要两千多元,企业资产评估低,贷款利息高。“周围的小微企业需要的资金基本都是依靠亲朋好友借钱,靠银行贷款的非常少。”
中小企业“嗷嗷待哺”,但信贷却偏向资金相对宽裕的大型企业。内蒙古包头市蒙鹿车业公司董事长王培良告诉记者,去年他跑遍包头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一些股份制银行,却因为没有抵押等原因贷不到款。而令他啼笑皆非的是,某行长反过来找他,希望通过他的关系将钱贷到黄河对岸鄂尔多斯(600295)市的一家煤矿。“硬要贷8亿元,最终煤矿勉强接下了,实际上却只用了8000万元。”
辽宁省忠旺铝材公司虽是民营企业,但在辽阳市是数一数二的大企业,因此信贷状况非常乐观。目前工行贷款14.5亿元,利率下浮10%,建行贷款八九个亿,实行基准利率。公司有关人士表示:“我们不用发愁贷款的事,当地银行都追着我们贷款,否则他们完不成贷款任务。”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李富有表示,中国银行(601988)信贷管理体制过分集中,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接受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指令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被动“注资”,使民营中小企业面临着严峻的金融困境,造成资金总量错配。在信贷收紧的背景下,大企业“锦上添花”、小企业“雪中缺炭”的局面进一步加剧。
这种错配严重制约了资金的高效利用。鄂尔多斯市金盟钢构制造公司董事长邱宏廷说,投入1亿元成立的公司,因为流动资金严重缺乏,根本不能运转。而贷款非常困难,当地一家农村商业银行以前合作挺好,每年贷1000万元,但是去年还清之后,再也贷不出来。从年前到现在,合同签了三回,始终没贷到一分钱。
“公司生产的高速公路护栏、电力铁塔、热镀锌等产品均受到市场欢迎,元旦时有一个三千万元的单子,一个月交货能挣500万元。可是我没有资金启动,对方也没钱垫付,只好放弃了。”邱宏廷无奈地说。
中小企业因为缺钱失去市场良机,而一些国有大型企业却将大量资金投资理财产品。陕西一家国有大型企业为跑赢通胀率,去年先后滚入20亿元做银行理财产品。专家指出,由于国有大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大企业的富余资金通过内部配置进入在市场竞争中无法得到资金的项目,形成过度投资,明显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
资金错配还体现在银行大量发放短期信贷与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矛盾上。辽宁省中小企业厅一位负责人说,由于银行新增贷款短期化趋势较为明显,许多成长型中小企业用于技术研发和转型升级的中长期资金短缺矛盾较为突出。银、企双方供需反差较大,民营企业的中长期资金需求只能靠民间资本来解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说,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成为中国金融体系、金融市场缺陷的集中反映。业内人士认为,以国有银行为主体的单一金融体系已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得资金不断由中小企业流向大企业,由实业流向民间借贷市场。
今年3月28日,国务院决定在浙江温州设立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明确要求温州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多元化金融体系。专家认为,温州改革对全国的金融改革具有重要探索意义,改革将有助于加大金融资源供给,实现资金的供需平衡。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建议,当前需要降低准入门槛,创造良好环境,放开并壮大民间金融机构,“要尽快出台允许民众合法放贷、合法收息的法律法规,让民间非吸款的金融机构自己成长起来”。
他同时还表示,针对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应当有不同的融资渠道,中国的金融体系需要改变过度依赖银行信贷的局面,大力发展股票、债券、私募股权等融资品种,加快培育和完善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