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解释不调准降息 推流动管理新组合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央行解释不调准降息 推流动管理新组合

加入日期:2012-5-11 7:58:03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读:
  央行逆回购常态化 推流动性管理新组合
  强化压低资金价格信号 央行再度逆回购操作
  央行为何正逆回购交替出手
  央行有望一个月内降准
  当前货币条件合理适度 央行强调流动性管理
  央行担忧通胀 政策报告未提价格调控
  央行警戒通胀 解释了前期不调准、不降息原因
  央行称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货币政策
  央行报告回应银行业高利润及用途
  央行: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全文)

  央行逆回购常态化 推流动性管理新组合
  2012年,活跃央行公开市场多年的中央银行票据逐步淡出历史舞台,逆回购、正回购操作取而代之,暗示中国货币政策运用多年的工具组合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5月10日出炉的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显示了这一转变。在谈及流动性管理时,央行采用了不同以往的措辞:
  继续优化流动性管理,综合考虑外汇流入、市场资金需求变动、短期特殊因素等情况,运用逆回购、正回购、央行票据、存款准备金率等各种流动性管理工具组合,灵活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引导市场利率平稳运行。
  上述流动性组合工具中,逆回购、正回购等公开市场短期操作工具的重要性,排在了央票和存款准备金率的前面,这标志着未来逆回购操作将与正回购操作一样成为常态化工具。
  正如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所言,逆回购公开招标取代定向央票,一是有利于建立公平的市场,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二是在央票淡出后,央行有必要确立新的管理流动性和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工具,后者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非常紧要。
  从成熟国家经验看,一般会以在两周以内的某一期限(隔夜或者1周或者2周择其一)正/逆回购利率为政策目标利率。鲁政委表示。
  逆回购将常态化
  5月3日,央行从1月份以来再度在公开市场启动逆回购,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7天期逆回购,规模高达650亿元,利率为3.53%。本周央行再度推出7天240亿的逆回购。
  逆回购重启,央行主动投放资金,引发了市场的新一轮猜测。华泰联合证券研究报告认为,不同于以往诸如春节等市场资金紧张时期,最新逆回购操作呈现出若干新特点:
  首先是以往逆回购一般在年底或春节前等特殊季节性时刻实施,本次逆回购则为五一长假后;其次是以往逆回购多采用定向操作的非公开方式,本次逆回购则进行相关量价的明确宣示;第三是以往逆回购操作利率一般明显偏高,在补足市场流动性的同时对融资机构具有一定罚息性质,本次逆回购利率则处于3.50%左右中低水平。
  市场将此视为逆回购正常化的一个信号,也与前期央行有关通过适时加大逆回购操作力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央票到期释放流动性等多种方式,稳步增加流动性供应的言论一致;而此番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多种流动性管理工具优先次序的安排也暗合了上述判断。
  高利润非利差保护所致
  5月10日的报告中,央行重申稳步推利率论市场化改革的立场,称将加快培育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增强风险定价能力,研究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步骤和途径,提高中央银行市场利率调控水平。
  利率市场化必然会对当前银行业高利润格局形成影响。2011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净利润1.25万亿元,同比增长39.2%。其中,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04万亿元,同比增长36.3%。
  针对当前盛行的银行高利润批评,人民银行单独辟出专栏予以分析。央行认为,这主要得益于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银行业资产规模扩张,以及中间业务发展较为迅速和自身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央行并不认为,高达1.25万亿的净利润乃利差保护所致。
  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银行业净息差约为2.8%,略高于上年水平,但低于2007年的2.9%和2008年的3%,处于国际中等水平,明显低于其他金砖国家,也低于美国、韩国,但高于日本、德国等国家。
  另一方面,央行对银行业高额利润分配做了解析:银行业的利润主要用于缴纳企业所得税、对投资者分红、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和利润留存补充资本。
  首先,银行业是企业所得税主要的缴纳主体之一,2011年,银行业缴纳的所得税占全国企业所得税总额的27.6%。2007-2011年,银行业缴纳的所得税占其拨备前利润的17.8%。
  其次,同期,银行业对投资者分配的红利约占拨备前利润的22.1%。由于国有股占银行业总股本的大部分,银行业分红的很大部分归国家所有,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家在银行改革中的大量投入。
  再者,银行业通过利润留存补充了资本,并以此增强了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2007-2011年,银行业增加的4.5万亿元核心资本中,2.4万亿元来自利润留存,占同期银行业拨备前利润的35.6%。
  央行还表示,在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阶段,银行有必要通过增加拨备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不良贷款反弹和经济周期波动。2007-2011年,银行业累计提取的资产减值准备金相当于同期拨备前利润的24.5%。(.2.1.世.纪.经.济.报.道)

 

  强化压低资金价格信号 央行再度逆回购操作
  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回归,将成为公开市场下一步任务。昨天,央行在公开市场再度进行7天逆回购操作,向银行体系注入240亿元资金。
  与上周相比,本次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水平大幅下降了23个基点,至3.3%。逆回购操作连续出现意味着,在借助短期回购平滑移动市场流动性后,如何引导市场利率回归,进而降低企业财务成本,正成为公开市场下一步重要任务。
  本周二,央行已在公开市场进行了一次正回购操作,但是在时隔两天后,转而又进行反向操作,向市场释放流动性,看似多此一举,但这恰恰折射出当前银行体系资金面一个重要特征,即流动性整体宽松,但分布不均,资金价格易上难下。
  以今年的走势分析,资金价格往往在市场出现新增资金需求后持续性上扬,但是流动性变得宽松后,资金价格下行的速度却相对缓慢。以4月份为例,由于存在财政存款上缴等临时因素干扰,在19个交易日中,隔夜资金价格只有两个交易日在3%以下,其余均在3%以上。因此,有不少机构存在这样的感受,在银行间市场融资并不难,但是资金价格却不见明显回落。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短期正回购和7天逆回购执行的是两种不同的调控目标。前者重在量,即合理分布流动性,以维持整体资金面的适度宽松;后者则侧重于弥补资金结构上的不均衡,借7天回购这个货币市场的重要定价中枢,引导整个市场利率水平逐步回落。
  尽管上周货币市场利率未见下行,但是本周的逆回购操作却引发资金价格全面走低。至昨日,银行间市场7天资金价格已降至3.23%,较上周同期下行逾60个基点。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连续性的逆回购操作强化了央行压低市场利率的意图。由于目前短期信贷定价已经与市场利率挂钩,从鼓励信贷投放、降低企业筹资成本角度出发,未来资金价格将呈现稳中有降的格局,因此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还会持续,甚至成为一种常态。但是,由于逆回购期限较短,而未来两个月内,由于公开市场释放资金规模迅速下降,准备金率下调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上.证)

 

  央行为何正逆回购交替出手
  在上周重启650亿元逆回购后,原本市场预计继续出现的逆回购放松流动性在周二戛然而止,5月8日央行向市场进行了200亿正回购操作,也引起了市场的新一轮猜测,有专家甚至猜测与5月经济飞速回暖相关。令人意外的是,央行昨日却再度进行240亿逆回购操作。短短不到一周的时间,央行启用完全相反的公开市场操作,市场分析认为,央行近期举动表明,与一次性释放资金的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相比,更倾向于通过灵活、短期的工具调节市场资金面,同时也折射出当前货币政策面对通胀与流动性不足的两难困境。
  逆回购昨日重现市场
  用一个词来形容央行最近一周在公开市场的操作,毫无疑问是意外。央行昨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7天期24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3.3%,较上周下降23个基点。
  央行此举不由让市场讶然。回顾5月第一周,央行时隔四个月突然重启了650亿元的7天逆回购操作,且中标利率低于二级市场逾30个基点,同时实现了公开市场的大规模净投放,使得上周的公开市场出现了1170亿元的净投放。从3月底开始,央行已连续6周实现公开市场净投放,总规模达到3890亿元,接近一次降准所释放的基础货币量。
  鉴于此前释放的巨大流动性,伴随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的回升,5月8日央行进行了28天期正回购操作,发行规模为200亿元,中标利率则继续维稳。周二的正回购启用多少有些超出市场预期,毕竟上周才刚刚重启了7天逆回购操作,此番转换多少让人觉得有些意外。
  已连续第7周净投放
  央行为何会如此反复?有分析人士认为,其实28天正回购是为了增加6月份的资金供给,和7天逆回购的作用并不相悖,反而体现出管理层稳定资金面的意图。目前的银行资金其实也并不紧张,超储率水平也不低,央行连续两周开展逆回购操作,不仅意味着逆回购近期或将成为公开市场的常态工具,同时也更加凸显央行偏向采取七天逆回购的方法来平滑短期到期资金。此前央行于5月3日向市场释放的650亿元流动性,10日正好是到期日,央行于昨日再度开展240亿元逆回购操作,向后平移到期资金的意图十分明显。
  同时从银行间利率和超额储备率数据看,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偏宽松。本周到期央票300亿,到期正回购720亿,到期逆回购650亿,实际到期资金仅为370亿元,同时还有6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的对冲,市场实际流动性并不紧张。昨日两项操作(央行昨日还进行了600亿国库定存招标投放资金)投放资金840亿元,再加上周二进行的200亿元正回购操作,公开市场本周实现净投放资金1010亿,继上周后再超千亿,为连续第7周净投放,7周净投放资金或超5500亿元。
  得益于充足的资金供给,此前市场利率坚挺的局面已有所改观,在银行间市场,上海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已经持续三天全线下跌。隔夜SHIBOR利率微跌2.83个基点收于2.3667%,本周累计下跌已经超过50个基点;7天期、14天期的同业拆借利率也全部徘徊在4%以下,且下行趋势明显。基准七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已经下滑至3.33%,为近一个半月来最低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昨日逆回购中标利率为3.30%,比上周同期限逆回购操作利率降低0.23,分析人士表示,七天逆回购利率进一步走低,表明央行意图指引银行间货币市场利率中枢水平进一步下行,给予市场资金面并不紧张的信号。
  货币政策现两难
  先是逆回购,继而意外正回购,接着再度意外逆回购。显然,就现阶段操作特点来看,央行货币政策宽松模式已然转变。4月以来市场流动性一直不宽裕,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呼声日益高涨。不过央行显然有自己的考虑,存准率一直未见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倒十分频繁,连续两周进行正逆回购交替操作并再启国库现金定存向市场注入大量现金,相比于降准的一次性释放资金量,央行更倾向于以逆回购、国库定存等更为直接明确而力度较弱的方式来缓步稳定地引导市场利率和调节资金面。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从这些举动看,央行更倾向于保持市场流动性的适度宽裕和基本稳定,而对于流动性的全面放松则持相对谨慎的态度。
  然而,除了更倾向于短期工具之外,在分析人士看来,央行正、逆回购交替进行,也折射出当前货币政策的两难困境。一方面,自4月16日开始农产品价格又出现反弹,机构以此判断4月通胀回落幅度或许很有限,央行在放松货币政策力度方面自然较谨慎。同时,货币宽松政策背后的掣肘因素还有地产调控,开发商的融资渠道不仅仅依赖于商业银行贷款,还有其他直接或间接的融资渠道,货币政策若有宽松的趋势,房地产市场也会间接受益。
  但另一方面,在当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处于20.5%的历史高位时,3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仍达到2.2%的水平,折射出流动性仅仅是停留在银行体系内部,而实体经济对信贷需求仍然不足,仅仅依靠货币政策的刺激,对提振经济的作用其实很有限。
  在此背景下,机构普遍认为目前流动性放松不能过度,降准时机还不成熟,本月降低存准率预期或将再次落空。
  名词解释
  正回购:指一方以一定规模债券作抵押融入资金,并承诺在日后再购回所抵押债券的交易行为,是央行经常使用的公开市场操作手段之一,可以达到从市场回笼资金的效果。
  逆回购:为央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是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手段,可以达到向市场投放资金的效果。 (.信.息.时.报)

 

  央行有望一个月内降准

 

 

  受到欧债危机影响,2012年4月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速双双低于去年同期。CFP供图
  4月中国贸易顺差184.2亿美元 受欧债影响进出口数据逊于预期 市场认为
  中国4月进出口数据逊于预期,引发业内对决策层再度出台刺激政策的关注。昨日海关总署公布,2012年4月份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为3080.8亿美元,增长2.7%。其中出口1632.5亿美元,增长4.9%;进口1448.3亿美元,增长0.3%;同比增速双双低于去年同期。受到欧元区债务危机影响,4月中国对欧盟市场出口疲软。相对而言,对部分新兴市场的出口增速有所提高。
  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达11671.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其中出口额为5932.4亿美元,同比增长6.9%;进口5739.4亿美元,同比增长5.1%;前4个月累计贸易顺差为193亿美元。
  其中,4月份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为3080.8亿美元,增长2.7%。其中出口1632.5亿美元,同比增长4.9%,大幅低于3月8.8%的同比增速;进口1448.3亿美元,增长0.3%,创下2009年10月以来的单月进口贸易增速新低。
  原油和铁矿石进口量下滑
  其中,今年4月中国的原油和铁矿石进口量均在本月出现幅度较大的下滑,同时大豆进口却与上月相比基本不变。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近期大宗商品价格下滑,因此进口的下滑也存在价格因素,具体来看,铁矿石价格在前4个月同比下滑了13.4%,而大豆价格则同比下滑了7.6%。受益于进口数据疲软,4月当月贸易顺差184.2亿美元。
  今年4月当月中国对欧盟市场出口增速同比下滑2.4%,对美国出口从3月14%同比增速放缓至10%。相对于欧美日经济体增长乏力而言,在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中,对俄罗斯和巴西等国进出口增长较快。统计显示,中国与俄罗斯和巴西双边贸易总值分别为286.9亿和250.7亿美元,分别增长27.7%和14.4%。
  政策展望
  刺激宽松政策有望近期推出
  或降低部分能源原材料进口关税
  针对4月贸易数据的疲软表现,市场分析认为,中国贸易数据下滑凸显经济疲软与贸易结构转型的困局。因此,市场不排除决策层继续调整进出口政策以稳定相关产业。此外,由于贸易顺差仍处于低位,在央行对通过逆回购向公开市场调节流动性后,市场预计央行将在6月初调整准备金以释放流动性。
  稳外贸政策需要加码
  申银万国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建议,稳外贸政策需要加码,包括对出口行业的金融支持,出口退税等政策支持出口;同时通过稳增长来促进进口,加大十二五项目开工和既有项目复工进度等。
  李慧勇预计,今年中国外贸情况将会是前低后高,预计下半年会比上半年好,但同时,政策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根据决策层最新政策,今后将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调整部分商品进口关税,通过降低部分能源原材料的进口关税等,促进外贸平衡发展。分析人士称,随着相关配套措施和办法的积极推动和落实,中国进口步伐有望加快。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师周浩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今年4月进口同比增长仅为0.3%,也大大低于市场预期的10.9%以及上月值5.3%。这说明了国内消费需求部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设进度放缓。
  周浩认为,如果欧洲经济面临进一步的下行压力,将对中国的出口造成明显的下行压力。这对于中国的结构调整来说也相当重要,一旦中国的贸易顺差逐步降低,那么中国的外贸结构也将更加平衡。
  周浩对本报记者表示,尽管近期的逆回购操作在一定程度上推迟了降准的时间点,但央行仍有可能在本月降低一次存款准备金率,幅度为50个基点。同时,由于未来数月公开市场到期量很小,央行会在6月或者7月再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广.州.日.报)

 

  当前货币条件合理适度 央行强调流动性管理
  5月10日晚间,央行发布2012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明确表示,总体看,货币条件合理适度,有利于兼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
  央行认为目前经济运行状态较为均衡,因此,在没有超预期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央行货币政策仍会延续之前的稳中预微调。国开证券宏观分析师杜征征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报告来看,央行政策方向未现重大转变。
  强调流动性管理
  继续优化流动性管理,综合考虑外汇流入、市场资金需求变动、短期特殊因素等情况,运用逆回购、正回购、央行票据、存款准备金率等各种流动性管理工具组合,灵活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引导市场利率平稳运行。央行在报告中表示。
  同时,央行对物价的担忧相较四季度有所缓解,认为当前国内总需求处于合理区间,货币条件较为适宜,外部经济环境和流动性条件相对稳定,总体看有利于稳定物价总水平。而去年四季度的报告中则表示,对于物价反弹不可掉以轻心。
  对于经济增长的目标,央行仍然强调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性: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影响总需求变化的双向因素同时存在,稳定出口难度较大,部分企业效益有所下降,房地产市场处于调整之中,结构转换过程中短期内对经济增长可能产生一定影响,经济金融领域的一些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
  杜征征认为,相比去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法,这次的报告提出亦要考虑了短期特殊因素,这与近来央行采取了7天逆回购的动作相吻合,体现出货币政策的动态灵活性。
  此外,央行还通过对存款准备金率动态调整和调低涉农贷款准备金要求,达到有保有压,有扶有控的信贷投放指导目的。降低外汇操作干预频率
  加快培育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增强风险定价能力,研究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步骤和途径,提高中央银行市场利率调控水平。央行在报告中提出,下一阶段将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高金融体系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调控机制。
  自2012年4月16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将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五扩大至百分之一,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提供当日美元汇率最高现汇卖出价与最低现汇买入价之差不得超过当日汇率中间价的幅度由1%扩大至2%。
  央行表示,同时,央行外汇操作方式也作出适应性调整,主要针对市场汇率的过度波动,降低入市频率。扩大浮动幅度以来,银行间市场汇率波动加大,市场自求平衡能力增强,外汇市场总体运行平稳。
  未来,央行称,将继续改进央行外汇操作方式,降低干预频率,增加灵活性,使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更大作用。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计算,第一季度,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0.17%,实际有效汇率贬值0.81%。
  解释银行高利润
  今年以来银行暴利成为关注焦点,此次央行在报告的专栏中阐述了银行的利润问题。
  央行称,银行业的利润主要用于缴纳企业所得税、对投资者分红、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和利润留存补充资本。银行业是企业所得税主要的缴纳主体之一,2011年,银行业缴纳的所得税占全国企业所得税总额的27.6%。由于国有股占银行业总股本的大部分,银行业分红的很大部分归国家所有,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家在银行改革中的大量投入。
  同时,央行称银行利润留存还需增加拨备预防经济弱周期带来的风险。银行效益与宏观经济形势息息相关,呈现明显的顺周期性。随着近期实体经济增速有所趋缓,2012年1季度有些上市银行的利润增速已有下降。由此可见,在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阶段,银行有必要通过增加拨备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不良贷款反弹和经济周期波动。
  此外,对于温州金融改革实验区,央行表示,在加强监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放开金融市场准入。央行还提出,要通过市场意识和法律知识的培养,使民间借贷参与者提高市场风险判断能力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明确政府没有承担民间借贷损失的直接责任,避免其追求高额回报的盲目冲动行为及对政府的不合理依赖和要求。(.每.日.经.济.新.闻)

 

  央行担忧通胀 政策报告未提价格调控
  在昨日公布的《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再次表达了对价格上行风险的担忧,因此在对未来货币政策走向的表述上,没有出现之前多次提到的利率等价格调控手段。
  央行认为,总体来看,目前经济增长、就业相对平稳,国际收支继续趋向平衡,物价相对处于不稳定回落状态,对经济回升较为敏感,宜保持住目前较为均衡的经济运行状态。
  随着人口结构变化、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经济发展方式逐步转变,中国经济增长、就业和通胀之间的关系与前些年相比可能已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更好地平衡增长与通胀之间的关系,需要改善供给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交易费用、改善收入分配。在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从中长期看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拓展经济长期增长的潜在空间。报告称。
  央行在报告中表示,下一阶段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的要求,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继续优化流动性管理,综合考虑外汇流入、市场资金需求变动、短期特殊因素等情况,运用逆回购、正回购、央行票据、存款准备金率等各种流动性管理工具组合,灵活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引导市场利率平稳运行。
  报告提出,要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证.券.时.报)

 

  央行警戒通胀 解释了前期不调准、不降息原因
  在10日出炉的《2012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表达出对通胀的担忧:物价相对处于不稳定回落状态,对经济回升较为敏感。分析人士指出,货币何时放松以及放松的程度,很大程度决定于预期的通货膨胀,因此央行此番对通胀的担忧也间接解释了前期不调准、不降息的原因。
  对于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央行并没有提及利率工具,而是强调了数量型工具,指出要运用逆回购、正回购、央行票据、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灵活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
  报告指出,当前欧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国际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稳定出口难度较大,部分企业效益有所下降,房地产市场处于调整之中,结构转换过程中短期内对经济增长可能产生一定影响,经济金融领域的一些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
  对于物价,央行判断,当前国内总需求处于合理区间,货币条件较为适宜,外部经济环境和流动性条件相对稳定,总体看有利于稳定物价总水平。
  不过也要看到,当前经济增长与物价之间的匹配关系正在发生变化,物价对需求扩张的反应较之前更为敏感。同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依然存在。此外,2011年下半年物价回落是多种措施综合作用的结果,随着物价形势有所缓和,前期部分被抑制的商品价格可能再次上涨。
  因此,央行指出,总体来看,目前物价相对处于不稳定回落状态,对经济回升较为敏感,宜保持住目前较为均衡的经济运行状态。
  从上述的表态中可以看出,央行对于通胀还存在担忧。巧合的是,此次报告与去年四季度的报告相比,也没有提及利率工具的使用。一般而言,利率工具与物价水平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
  分析人士指出,货币何时放松以及放松的程度,很大程度决定于预期的通货膨胀。央行此次对通胀的担忧,也间接解释了前期没有调准、没有降息的原因。因为调准和降息给市场的放松预期较强,加深通胀隐患。
  对于下一步的货币政策,央行指出,会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的要求,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
  具体看,会继续优化流动性管理,综合考虑外汇流入、市场资金需求变动、短期特殊因素等情况,运用逆回购、正回购、央行票据、存款准备金率等各种流动性管理工具组合,灵活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引导市场利率平稳运行。(.上.证)

 

  央行称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货币政策
  5月10日,央行发布了今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称,2012年以来宏观政策继续采取了一系列预调微调措施,有利于维护经济稳定增长的基本态势。下一阶段,要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处理好速度、结构、物价三者关系。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继续优化流动性管理,运用逆回购、正回购、央行票据、存款准备金率等各种流动性管理工具组合,灵活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引导市场利率平稳运行。
  报告称,下一阶段,央行将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处理好速度、结构、物价三者关系。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密切监测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变化,关注需求结构的调整,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保持金融体系稳定,促进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下一阶段,央行将从以下五方面推进工作:一是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的要求,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二是着力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三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高金融体系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调控机制。四是推动金融市场规范发展,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加大直接融资支持力度,继续推动金融市场创新,拓宽小型微型企业融资渠道。五是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督促金融机构加强内控和风险管理,继续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贷款、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和房地产金融的风险监测与管理。(www.ccstock.cc)

 

  央行报告回应银行业高利润及用途
  继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发表了对于银行业利润问题的看法后,央行在昨日发布的《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央行称,银行利润增长较快主要得益于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银行业资产规模扩张,以及中间业务发展较为迅速和自身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银行业的利润主要用于缴纳企业所得税、对投资者分红、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和利润留存补充资本。
  去年银行业的高利润主要来自于宏观经济对于银行业资产扩张的需求。央行指出,资产规模的扩张直接体现为银行利润的增长,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促进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和支持。报告同时指出,中国银行业的净息差水平处于国际中等。这一观点与银监会相关人士此前的表态不谋而合。
  对于银行业利润的用途,报告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银行业是企业所得税主要的缴纳主体之一,根据报告,去年银行业缴纳的所得税占全国企业所得税总额的27.6%。2007-2011年,银行业缴纳的所得税占其拨备前利润的17.8%。同期,银行业对投资者分配的红利约占拨备前利润的22.1%,由于国有股占银行业总股本的大部分,银行业分红的很大部分归国家所有,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家在银行改革中的大量投入。
  报告认为,银行效益与宏观经济形势息息相关,呈现明显的顺周期性。随着近期实体经济增速有所趋缓,今年一季度有些上市银行的利润增速已有下降。因此,在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阶段,银行有必要通过增加拨备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不良贷款反弹和经济周期波动。更为重要的是,银行业通过利润留存补充了资本,并以此增强了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2007-2011年,银行业增加的4.5万亿元核心资本中,2.4万亿元来自利润留存,占同期银行业拨备前利润的35.6%。
  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快速增长也促成了银行利润的大幅提升。不过,报告也提醒,由于偏重中间业务收入考核等因素,部分银行也存在不合理收费和违规附加贷款条件等现象。
  报告强调,银行应进一步改进服务水平,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收费透明度,并通过完善绩效考评、内部管理等制度,建立健全有利于中间业务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防止出现收费与服务不匹配等不规范经营行为。(.上.证 .苗.燕)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