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明确年内扩大房产税试点 或参考上海模式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国务院明确年内扩大房产税试点 或参考上海模式

加入日期:2012-5-10 7:52:27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读:
  国务院明确年内扩大房产税试点 或参考上海模式
  楼市再吹政策微调风:上海酝酿新政拉动住房成交
  释放刚需抑制投资:楼市调控一松一紧精确化
  刚需入市消化将尽 楼市反弹现强弩之末
  三四线城市惊现天量库存 业内呼吁警惕楼市泡沫
  中信中远囤地8年不开发 博鳌成为囤地重灾区

  国务院明确年内扩大房产税试点 或参考上海模式
  今年年内,房产税扩大试点已是板上钉钉。
  5月9日,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在深圳透露,国务院已经明确今年要扩大房产税试点,但具体城市名单、方案还不清楚,落地还取决于地方政府配合。
  秦虹是在当日举行的国元(香港)2012年下半年香港证券市场投资策略报告会上透露以上信息的。
  值得一提的是,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日前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表示:要稳步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研究制定房产保有、交易环节税收改革方案。
  与此前关于房产税改革的介绍相比,上述表态出现了新变化,即明确未来房产税扩大试点将同时考虑对保有和交易环节征税。
  据记者了解,财政部会同国税总局、住建部已经对重庆、上海两地进行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试点的效果展开评估,相关工作仍在进行当中。分析人士预计,第二批试点城市在征收方案上参考上海模式的可能性较大。
  自去年1月底开始,上海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征收范围包括上海市居民家庭在上海市新购且属于该居民家庭第二套及以上的住房和非上海市居民家庭在当地新购的住房。上海市居民家庭人均不超过60平方米的,其新购的住房暂免征收房产税。税基暂按应税住房市场交易价格的70%计算缴纳,适用税率暂定为0.6%。对住房每平方米市场交易价格低于当地上年度新建商品住房平均销售价格2倍(含2倍)的,税率暂减为0.4%。
  第二批试点城市很可能主要针对的也是新增购房需求,即使涉及部分存量房,基本居住需求甚至是改善性居住需求也会得到足够的保护,只会对超出面积之外的部分进行征收。有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
  对此,秦虹也表示:政府调控的目的,是想让市场持续、稳定、活跃,这就需要保护好刚性需求。
  在鼓励市场活跃方面,支持首次置业的需求是没有政策风险的。秦虹说。
  国家对控制投资投机性需求的决心很大,秦虹补充指出,虽然在短时间内有些地方出现需求增加的情况,但房价上涨在政策上是得不到允许的。
  秦虹直言:控制投资投机、满足刚性需求的调控方向短期不会变,限购还会继续,国八条不会轻易改变。(.上.证)

 

  楼市再吹政策微调风:上海酝酿新政拉动住房成交
  将推动四大保障房类型相互转换,让更多保障房有进入销售市场的可能
  在不违反中央房地产宏观调控大原则的前提下,将有更多地方政府出台拉动房地产市场成交量的新举措。其中,上海有可能以其政策的系统性和技术性,再次成为微调的排头兵。而这一次,上海不仅考虑拉动商品房成交,同时也考虑将保障房成交大步推进。
  其中,在保障房方面,上海将推出系列新政,推动四大保障房类型(廉租房、公租房、共有产权房和动迁安置房)相互转换,让更多保障房有进入销售市场的可能。
  上海有意拉动住房成交
  业内人士透露,五一节前,在一次上海市相关政府部门主持的内部会议上,相关政府领导要求房地产研究机构在不违反中央宏观调控大原则的基础上,研究制定进一步拉动楼市成交的政策预案。该人士表示,政府部门希望上海2012年GDP能够保持稳定增速,由此希望房地产投资和成交量都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
  当时我们的建议是如果销售形势能够保持住3月的行情,刺激性政策就没有出台的必要。但从4月及五一销售情况来看,上海楼市没有能够维持3月的行情。上述知情人士称。
  上述消息其实已经在官方口径中得到些许透露。近日,在一个民生访谈类节目中,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刘海生表示,上海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各项市场调控政策力度不减、政策不变。不过,他同时表示,限购是全国楼市宏观调控政策,该政策何时取消,还需要看条件是否成熟,包括房价是否得到控制、能否回到相对合理的水平等。除限购外,上海也在探索一些其他方法,比如税收政策、银行信贷政策等,来进一步抑制投资。
  业内人士对此解读为:抑制投资的同时,鼓励自住需求的政策也将随之调整,而税收信贷等将成为调整突破口。当上海房价回归合理水平后,限购替代政策也将随之出台。
  尽管不断强调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目标之一就是摆脱房地产依赖,但事实上,上海仍有可能通过拉住房成交来缓解经济结构性压力。
  从去年底到今年3月,国税总局、住建部、财政部等中央部委,以及上海市地方政府,都组织了多场房地产形势调研会,绿地、大华、和黄、万科、保利、瑞安等在沪重点企业都悉数参加。政府部门关心的首要一点是企业资金链的情况。此外,地方政府更大的救市动机来自GDP增长放缓和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一位上海房地产界人士称。
  数据显示,一季度上海市GDP总值为4593.85亿元,同比增长7%。与2011年一季度8.5%的GDP增速相比下降1.5个百分点。而在三个产业板块中,房地产行业一季度生产总值为184.15亿元,较去年同期回落5.5%,是下滑最快的板块。像金融这种重点行业,其快速改善增速的可能性不大,新兴战略产业又处于培育阶段,因此只有房地产,调控的线握在政府手里,对政府来说是可控的,其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上述业内人士称。
  对于促进商品房成交的微调政策出台方式和时间表,目前仍不明确。从成交情况上看,上海4月以来的销售行情确实已从3月份有所回落。根据21世纪不动产统计,4月份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5045套,环比3月回落26.2%。但存量供给却在不断增加,4月上海新建住宅新增供应面积超过88万平方米,比3月增加30.6%。业内人士分析,二季度GDP增速是个关键指标,如果二季度GDP增长仍然疲弱,上海对楼市动手的可能性将加大。
  对于放松的形式,业内也猜测不一。有分析师认为,为了避免受到过多关注,上海可能从操作层面直接放松。而如果有直接的政策改变,业内人士分析,高启的税费可能是微调方向。如果把二手房交易的上下家税费全部压在购房人身上,那么其最高承担的税负是购房总额的10%以上。这其实是很畸形的税收结构。相比营业税、契税和所得税,目前试行的房产税反而没有令购房人感到过大压力。21世纪不动产分析师黄河滔介绍。
  回笼保障房资金 系列新政即将出台
  相比商品房新政的模糊状态,上海在保障房方面的微调动作已经进入实质阶段,相关政策已经进入征求意见阶段。其核心目标是将更多保障房快速去化,以回笼政府和承建保障房的国资企业的建设资金。
  据了解,上海将推出系列新政,推动四大保障房类型(廉租房、公租房、共有产权房和动迁安置房)相互转换,让更多保障房有进入销售市场的可能。比如,部分专用于动拆迁安置的保障房房源,将以共有产权方式向非安置居民销售。
  表面上看,上海新政的目标是提高保障性住房使用效率,实现保障性住房供需平衡,但本质上,保障房新政的原因是上海保障房存量巨大,沉淀的巨额资金无法回收。一位业内学者告诉记者,去年上海新建及筹措保障性住房超过26万套,但审核后有资格购买保障房的家庭总数只有数万户。除去廉租和公租房项目外,上海未来将有超过20万套可售型保障性住房面临去化难的问题,承担投资任务的地方政府和相关国有企业都沉淀了巨额资金。
  为盘活这部分物业,上海试图将更多房源准入门槛降低,甚至通过园区定向配套的方式突破户籍要求。消息人士透露,一些锁定上海户籍限制、并只享有部分产权的共有产权房也有望转化为全产权限价商品房,向部分非户籍人士定向销售。
  一位接近上海市政府的专家证实,目前上海的保障房调控思路已经得到中央认可。上海的保障房建设相对规范,但同样遇到资金回笼不利的问题。这不仅影响目前在建项目的进度,也影响后续保障房投资建设。而在增量不减,指标不变的情况下,能够有新的举措盘活保障房市场,是值得肯定的。这位专家表示。
  根据上海官方消息,上海市住房保障立法工作已经展开。《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十二五立法规划》明确提出,《上海市共有产权保障房(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将于2012年完成起草和上报工作,主要内容包括总则、共有产权保障房的建设、供应、售后管理、租赁管理、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这个有可能承担绝大部分回笼资金任务的保障房品种,将在今年得到立法层面的支持。另外,《上海市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和《上海市基本住房保障条例》的调研、起草和论证工作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开展。这说明上海对其保障房开发、经营的思路已经基本明确,这一点,在全国来说也属领先。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把改革的目标锁定在大力推进保障房变现,这将对中低端商品房构成冲击,同时也有违保障房原本的社会意义。
  现在上海等部分地区已经出现公租房租金高于普通商品房,限价商品房价格高于普通商品房的局面。另外,保障房过快变身为商品房,其保障功能的可持续性会受到影响。这说明地方政府对保障房定价机制和运作机制上仍以回笼资金为导向,而非保障民生。以生意人的心态经营保障房,我们担心这种做保障房的思路,最终将导致民生工程的变种。易居中国分析师傅琦表示。(.上.证)

 

  释放刚需抑制投资:楼市调控一松一紧精确化
  一方面针对首次购房的刚性需求定向宽松,一方面继续严厉抑制投资投机型购房,近期中央有关部委对楼市的表态愈加明确了今年楼市调控的主方向。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日前重申,要稳步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研究制定房产保有、交易环节税收改革方案。与此同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昨日也在深圳表示,今年要扩大房产税试点,中央在坚决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的同时,保护首套置业和改善性需求。不难看出,通过房产税征收坚持控制投资性需求,控制房价上涨不动摇,同时从信贷、税收等方面鼓励市场刚性需求的释放,活跃市场成交,成为目前楼市调控主基调。
  微调必须围绕自住刚需
  据北京中原市场研究部统计,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北京、上海、杭州、重庆、成都、厦门、武汉、合肥、南京、常州、吉林、中山、长春、芜湖、广州从化、马鞍山、沈阳等约有30个城市出台了不同角度的楼市微调政策,政策微调内容涉及限购变化、土地出让、普通住宅标准、税费优惠以及购房补贴等。
  事实上,截至5月8日,46个限购城市全部延续限购,第三套及以上房产也依然限贷,松动楼市调控力度的政策已经全部搁浅。但是,预计在不放松对投资购房压制的前提下,各地出台针对刚需的微调政策的可能性非常大。北京中原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分析称,限购令实施不到两年时间,全国楼市已显惨淡之境。尽管中央明确表示房价不稳调控不止,但楼市调控政策微调的呼声依旧在各地此起彼伏。
  从政策层面变化情况来看,地方政府已明显摸清了中央的底线--鼓励首套自住,打击投资投机,因此近期已有不少城市陆续松绑公积金贷款政策,针对首套自住型购房的定向扶持意图十分明确。
  中国指数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继去年重庆、常州、宁波、南京、合肥等城市不同程度地放宽贷款条件及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后,今年乐山、连云港、信阳、日照、南昌、郑州、南宁等13个二、三线城市调整公积金政策,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报告认为,此举为购房者缓解了一定的购房压力。对于限购城市,可以刺激刚性需求;对于非限购城市,将促进市场活跃。在银行按揭贷款方面,继今年2月,央行将首次置业家庭信贷需求列入重点关注领域并提出要予以支持后,各家银行纷纷响应,利率下浮是当前银行做首套房按揭贷款的主流。
  当前大多数微调政策还称不上救市,政策基本还是围绕自住需求进行,政策并没有偏向投资性和改善需求。 同策咨询研究中心总监张宏伟表示,地方政府在出台房地产行业细分市场(如:精装修房、低碳住宅等)鼓励性措施时,还应该兼顾当前楼市调控以鼓励自住需求的政策大局。
  房产税试点逐步扩大
  而对于以投资投机为目的二套及以上购房,中央明确表示仍要严厉打击,严控房价上涨。秦虹昨天表示,今年要扩大房产税试点,将主要对房地产市场上的投资和投机需求产生影响。国家对控制投资投机性需求决心很大,房价上涨今年没有太多机会。秦虹明确表示。
  事实上,201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曾指出,今年将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今年年初就有消息称,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已被明确要求,结合住建部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全国联网,总结评估重庆、上海两地征收房产税的经验,尽快给出一个向全国推广的试点方案时间表。而根据记者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房产税不会马上推广至全国,但是试点城市会逐年增加,今年有可能会增加三到五个城市。
  有业内人士认为,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提法与以往楼市 阶段性调控特征不同,房产税的征收将成为未来常态化制度,并成为后限购时代的重要调控方向,对未来中国房市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房产税主要是增加了房屋保有环节的成本,从而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同时,通过提高持有住房成本,使闲置住房回归市场,有利增加市场供应,平抑住房价格。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也曾明确表示,今后房产税或将会取代限购令,在经济发达地区的试点范围将逐年扩张。同时他强调,房产税对于财税配套改革具有直接意义,房产税可以成为地方税体系中的主力、支柱型财源,使地方政府的内在动机和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政府职能契合。
  虽然从上海、重庆房地产税的试点情况来看,由于征收额较小,对于抑制房地产市场价格的作用有限,但房产税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已经显现。在上海,除有限购等政策因素影响外,在税收因素驱动下,不但购房者置业偏好发生了改变,一些高价房源成交也开始乏力。(.上.证)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