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更关键的问题不是讨论扬州买房奖励政策是否踩了红线,而是其奖励政策中钱的出处是否踩了红线。
5月7日,扬州市财政局、房管局联合发出通知,今年7月1日起的一年内,该市个人购买成品住房将获得房屋合同价款4‰—6‰的政府奖励。新政一出,人们纷纷猜测属于变相救市,更有人预言,新政恐将与佛山、芜湖等地新政一样,很快被叫停。
楼市调控给不少地方政府带来了不小的财政压力,这是事实。正是出于财政纾困的考虑,过去一段时间,全国不下30个城市曾经出台各式各样的“擦边球”政策,希望盘活楼市,增加土地出让收入。但是,由于与楼市调控总的政策指向有偏差,最终都戛然而止。在这种背景下,扬州出台买房奖励政策,被认为有同样考量是很自然的想法。据统计,到2012年4月底,扬州商品住宅库存量为160.05万平方米,今年1-4月份,月均消化商品住宅库存不到8万平方米。以此速度计算,目前160万平方米的库存需将近两年才能消化。房地产市场的大幅萎缩,无疑是巨大压力。
但是,也要看到,扬州楼市新政的切入点选得十分巧妙。对购买“成品住宅”进行奖励,旨在鼓励开发商多建精装修住房少建毛坯房,以此减少因购房者自行装修房屋而造成的高污染排放量。扬州楼市新政出台前,江苏省即已制订“到2015年苏南城市中心城区新建住房中成品住房的比例达60%以上”的总体目标。扬州新政算是对此目标的具体实施步骤。扬州称此举不是救市并非全然无据。
扬州楼市新政存在界定上的难度。从节能减排的角度说,提倡建精装房没有错,但是由于这一政策事实上不仅有利于刚性需求者,而且也有利于投资需求者,因此会与现行楼市调控政策发生碰撞。人们更担心的是,其他城市会效仿扬州做法,最后冲垮调控底线。
对待扬州做法,以叫停了之固然简单,但可能过于急切。首先,扬州新政确有提倡环保意图。其次,就奖励额度看,并不足以刺激楼市反弹,特别是在当前萎缩市况中。更重要的是,楼市调控进程不可能不需要地方政府配合。要配合,就需要给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权。因此,对于扬州新政。不妨看一段时间再定论。
现在,更关键的问题不是讨论扬州买房奖励政策是否踩了红线,而是其奖励政策中钱的出处是否踩了红线。钱从何处出?从财政出,是否经过程序?动用纳税人的钱是奖励买房者还是奖励环保?这是必须搞清楚的法理性。如果这个不清楚,那么不管新政初衷是什么,都站不住脚。
相关报道见昨天A21版
本报特约评论员徐立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