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总理暗示 千点上涨将开启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温总理暗示 千点上涨将开启

加入日期:2012-4-6 17:51:23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叶荣添:千点上涨拉开大幕
  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我们正处于一轮特大行情的爆发阶段,这种爆发的起点不因为任何应该或者可能,而是因为国家需要变革。是的,就是变革。这个词我们自从09年以后就没有提起过了,现在的当我们再次提及也就意味着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了国家需要经济的彻底变革来迎接党的18大顺利召开。从胡锦涛主席29日晚上回来后,温家宝总理30号一早就立刻马不停蹄到广西调研,3号将情况汇总后就说了货币政策需要微调,中央决定打破银行垄断,温州的成功经验要推广者三句话,在说完这三句话后证监会4日早上就立刻作出了提高QFII额度500亿美金的政策,同时在海南参加博鳌论坛的社保基金理事长戴相龙也同时响应要提高社保资金入市比例,其收益40%的来自于股票。所以,作为A股的散户的里面就知足吧,别生在福中不知福,好日子来了!!!
  从中央做出决策的速度上就不难看出过国家决定调整的决心有多么坚决,而且最关键的是作为总理能说出货币政策要适时微调的话来就已经决定了货币政策的转向,而且很快就会有相关政策出台,作为总理如果不是对一项政策势在必行很快实行的是不会提前说出来的,现在他直接说了出来也就意味着马上就会出现。那么作为资本市场之一的股市来说这种上涨就会出现连续性,一旦连续性的上涨出现那么资金就会开始源源不断的涌入造成更大规模的上涨。第二,提高QFII额度这种事情本身只会在牛市出现,没有哪一次证监会提高QFII额度是在熊市,原因就是当QFII判断这个市场一定时间内会出现很大的行情才会要求提高他们的入市额度,好让他们大幅建仓。一旦QFII这个外资的代表确定这样做的话,那么也基本说明了A股将会走出一段像样的牛市,且上涨幅度都是以千点计算。因为只有07和08年底他们频频发生这样的行为,就算2010年你也可以去查查他们提高额度的历史就知道没有哪一次是逆势下跌的你就知道他们的厉害。因为这个市场本身就是他们的市场,中国人自己没本事控制只好让外国人来了。只不过多数人现在还依然当做是昙花一现不会明白这样的厉害关系带来的深远后果,非要等到上涨了很大一段之后才会突然醒悟。
  从昨天消息公布后日本股市大跌3%,今天你继续下跌其实就可以明白外围的盘面正在撤资了,香港股市的下跌原因也一样是因为正在撤资。A股的一枝独秀并不是因为利好,利好只是资金入场的借口,真正的原因就是全球各地的资金正在涌入,不信你现在看看欧洲的股市也一样在毫无理由的下跌,为什么?中国啊!至于有人说今天的盘面依然没量仅仅是一日行情我觉得完全是在放屁,根本不懂什么是股市。800亿不到的量能支撑不足40点的上涨是一个完美的结合,如果今天是1300亿的量能冲进去,那才是真正的危险。因为刚刚经历过一段大幅下跌,散户是套掉的。部分主力也是套掉的,今天还在买的只会是特大型资金在调仓加上新入市的外围资金在拉动整个盘面。你看看银行股的独自下跌就知道了,这是国家队资金在调仓,他们将银行的部分仓位出掉迅速买进保险,买进券商,买进资源这三类大股里面,特别是券商和保险。拿建设银行华夏银行工商银行为例子,早盘最大的一段下跌发生在10点20分左右,刚刚抛完一部分资金随后迅速买进海通证券中信证券,兴业证劵,中国平安造成这两个股票迅速冲击涨停板,中国平安大幅拉升的走势。这是一分部场内资金倒仓的表现,而另一方以外资为代表他们就借势国家队资金换仓的同时,迅速启动获利轻松的资源股。你们可以看看有色金属整体的走势基本上是在下午开始就强势启动,就明白他们操作的原理和秘密。
  但是现在很可悲的是连外国人都相信中国的经济会在政府换届的时候会非常稳定和健康但中国人却不相信中国人自己,什么狗屎都要怪到政府身上而不正视自己本身的思维模式有问题。一旦出现亏损就骂政府坑自己,一旦出现踏空就说上涨是阴谋股市是赌场,当大幅上涨过后自己已经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就像条狗一样的乞讨主力给自己留下一根骨头啃啃。所以不管你现在是怎么看待这个股市在国家和外资双双发力的情况下,他最后能得到的结果就是再创新高,这个新高不是突破前期的新高2474,而是突破3478!!!1000多点的上涨能带来多大的收益你比我明白得多!!!在操作方面军工,券商,有色金属,大消费概念依然是抄底的最佳选择!!!
  所以朋友们抓紧机会千万不要错过这样一个伟大的千点行情,因为真的业内人士都知道一旦QFII开始大举进入,从来没有一次不是发生牛市的。是的,也许很多人说要想上涨还在不停发新股,但是我想问现在就算停发新股你就会买了吗?千万不要拿一颗散户的心去衡量一个主力的行为,这是愚蠢的。发行新股只能说明国家看好这个市场,停发新股的市场才是最可悲的。你作为一个散户管他什么政策,看准时机,果断下手,拿着利润,去泡桑拿才是一个散户正确的心态。我相信三个月过后今天,无数人都能幸福的看着大盘,泡着桑拿,仰望夕阳,说一句:股市,有你真好!
  


  郑步春:强势料将维持 下周再辨行情虚实
  虽然隔夜外盘大跌,但其他利好诸多,使得清明节假后首日A股放出长阳。周四收盘,沪综 指 大 涨 1.74%报2302.24点,深综指涨3.09%报919.42点。
  从盘面看,水泥、券商等板块为主要动能,银行股独自向隅。银行股的权重虽极大,但大量券商股猛涨,多少就抵消了一部分负面因素,加上水泥股助战,故股指仍录得不俗涨幅。
  股指貌似极强,但也有些令人不踏实之处。昨大盘成交虽有所放大,只是放大的程度有限,至少和阳线高度并不匹配,这可能暗示市场的惜售心理较浓,所以才无需太多的买力就能上涨。
  长假间利好较多,令人眼花缭乱。不过笔者认为,QFII额度大增及官方3月制造业PMI数据意外大升可能是最主要的。
  当QFII额度倍增时,也许一些投资者想抢在前头抄底,然后坐等别人来抬轿。不管这样的想法对不对,但只要持这种观点的人多一些,股指自然易涨。当PMI出人意料地大升时,一些原本猜测经济回升的投资者必然会更为坚信,故股指也易涨。
  笔者认为QFII或RQFII额度大增固然是股市利好,但作用却可能被夸大了,甚至其暗含的偏空信息也可能被忽视。大家知道,前几年人民币有明显升值压力,这是当时情况下批QFII比较谨慎的原因之一。目前既然这个谨慎的态度已有较明显变化,那么或从侧面映射出热钱流入或FDI流入不太乐观。
  至于经济见底的猜测,或许有一定可能性,因一部分经济指标已作此提示。然而此事毕竟没成为现实,故还应该继续观察。
  从我国出口看,显然是没多少机会的,因国内人工成本已 一去不复返式地上升,更何况欧洲情况不佳。
  从消费来看,笔者认为通胀已损及多数人的消费能力,如以不变价格看消费,其未必还能有大幅的增长。即使消费增长额中扣减了物价因素后仍然大增,也不见得是可靠的,因扣除的幅度有可能失真。
  从投资来看,地方政府财政捉襟见肘而银行又不敢再放,还能拿什么来投?如中央发债来投,则会侵蚀消费;如印钞来投,则会加剧通胀;如以税收来投,则又和结构性减税自相矛盾。还有,人口老龄化本身会降低储蓄,最终损及投资。
  我国经济结构积累了多年矛盾,一直采取驼鸟政策拖着,现在刚琢磨着去解决矛盾,必然会有个阶段,所以投资者最好作好长远打算。以笔者看来,惟一出路是打破垄断。
  令人稍感欣慰的是,在打破垄断方面似乎已显露些曙光,但能否走远有待观察。投资者不妨先看看打破银行垄断进度如何,然后再作其他判断。如果动作缓慢并反复无常,则可降低这方面预期。
  本周只有两个交易日,投资者可略微轻视这种欠量的大涨。今天是本周最后一个交易日,笔者预计股指仍会维持强势。料空头不敢大打出手,毕竟谁也不知周末会否有降准之类的消息。
  也就是说,本周交易时间超短,可能看不出什么虚实。主力多空们到底是骡是马,下周才会真正见分晓。(每.日.经.济.新.闻)
  


  张道达:央行开放的程度也将决定行情的高度
  清明的阴雨过后,天气转晴,A股也迎来了艳阳天。小长假后第一天(4月5日),伴随着此前一系列的利好政策出台,沪指终于重返2300点之上。
  敬业的郭主席在小长假期间也没休息,加班加点启动新股发行改革,并紧急新增500亿美元的QFII额度,这些利好也点燃了投资人的希望。不过,把开门红这一希望变成现实的最重要因素并不是直接来自证监会,而是央行。
  日前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一季度例会上就透露出了重要的信息,会议指出,下一阶段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由于今年一季度信贷偏紧,所以二季度贷款需求有望明显恢复,今年全年新增信贷仍有望达到8万亿元。同时,温总理也表示,要根据形势变化尽快出台预调微调措施。我判断,这很可能是央行将开闸放水的信号。
  对沪指自2132.63点以来的反弹,市场一度给予了很高的期望,但当走到2478.38点后,行情却出现夭折,市场非常担忧这一轮反弹行情已告结束。记得我在前两周曾谈到过,为何行情未能进一步向2500点以上拓展空间,主要是基于两点因素:一是对货币政策失望,二是对房地产调控的担忧。而对于货币政策的微调和房地产调控放松的良好预期,正是推动反弹的主动力,其中央行的动作最为关键。
  从货币政策来看,除了2月20日央行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外,目前尚无进一步动作,预期中的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降息迟迟不来。在房地产调控方面,政策也是持续施压,并未看到实质松动。所以,市场也只能以再一次的大跌来宣泄失望情绪。虽然郭主席不断打出信号弹,但是资金面上没有实质性改善,所以只要央行不拧开水龙头,市场弱势格局就难以打破。
  在昨日的大涨中,机构明显是率先出手,期指空头大举撤退,空单减持6421手、空单净减持4186手!而在上周五最后半个小时,大盘强劲拉升,很可能是有先知先觉的资金在提前进场。所以接下来的情况就比较简单了,盯住央行的动作,看央行何时拧开水龙头,开放的程度也将决定行情的高度。(每.日.经.济.新.闻)
  


  王亚玲:二季度货币政策微松可期
  本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货币政策与整个国际经济形势以及金融危机和复苏过程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了,因此,货币政策的制定,在最近这五年与国际经济形势的关系非常密切,甚至主要取决于国际经济形势。 这是今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回答记者提问时的一段讲话。
  由于中国经济走势与国际经济走势具有千丝万缕乃至唇亡齿寒的关系,当国际经济陷入衰退之时,中国经济很难独善其身,因此,政策的制定就不仅仅着眼于国内,而要随国际经济走势及各国政策而做出相应调整。正因为此,在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中,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小国家经济衰退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中国政府适时采取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致力于扩大内需,通过内需的拉动在全球危机中率先复苏。
  然而,本次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时间之长、波及之广泛、情况之复杂历史罕见,经济政策的制定更需要在国际国内多个目标之间进行平衡,更要充分考量美日欧等经济体的政治经济走势、领导层稳定性和执政偏好、重大事件等多种要素,主动出击永远是最好的防御手段。
  近期国内外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的货币政策或将迎来新一轮的调整期。
  从国外看,数据显示部分国外经济体正在逐步走出泥潭。3月29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实际增长3%,创出了自2010年二季度以来的最快季度涨幅;同时,今年美国就业率开始反弹,前3个月非农就业已累计增加51.7万人,失业率回落至8.3%,美国申请就业人数降至近4年来新低。日本经济从低谷中恢复,国内需求上升,进口快速增长。印度经济也保持了相当高的增长速度,GDP增长率大致为6%-7%。同时,欧债危机虽然存在较大隐患,但欧元区国家不断推出一系列措施,以挽救已经处于漩涡中的国家,随着欧洲央行(ECB)注入流动性的努力,将大大提升信心,有助于防止危机扩散。
  国内数据显示,2012年1-2月份,我国经济增长呈现明显放缓趋势。企业成本上升显着、经营风险明显加剧、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现象依然存在,疲态之势可从出口、投资等数据略窥一斑。
  2012年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060亿元,同比下降5.2%,这是自2009年11月以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首次出现同比下降。2012年2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604亿美元,出现贸易逆差315亿美元,创10年最大单月逆差。由于美国经济复苏缓慢,欧债危机持续发酵,日本经济尚未受到灾后重建提振,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放缓的趋势未现好转,外需锐减导致出口乏力,未来我国贸易环境依然严峻。2012年1-2月,固定资产投资21189亿元,同比增长21.5%,增速较去年全年回落2.3个百分点;由于政府在房地产业调控限购措施上的高度统一和坚定决心,房地产企业销售量下降,库存增加,新开工项目减少,将成为房地产业前景不明朗的主要因素,但保障性住房、水利等民生工程投融资将成为为数不多的亮点。
  2012年2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2%,涨幅比上月大幅下降1.3个百分点,负利率暂时消失,但年内物价运行面临国际原油价格的不确定性因素,可能面临较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进而抑制了内需的增加。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预计二季度货币政策微松,基本判断为以下三方面:
  首先,由于资金面的宽松以及贷款需求下降,近期市场利率可能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但随着节后企业恢复开工,加之融资平台贷款相关政策日益明朗,基建及民生项目投资增加,二季度经济较一季度将有所回升,预计信贷需求会有所恢复,信贷余额增速将呈逐步回升态势。
  其次,在稳增长宏观调控指引下,预计二季度货币政策维持现状。央行操作重点仍为数量调控工具,优先采取回购操作来平衡市场的流动性,搭配次数有限的法定准备金率下调,综合考虑准备金缴款、信贷投放、财税征收的因素,4-5月份下调法定准备金率的概率较高,每次50个基点的下调1-2次,当然具体还要取决于外汇占款的情况。
  最后,基准利率调整的可能性偏低。一方面,无论是票据贴现利率还是资金市场利率均开始呈现下行格局,表明实际利率水平已开始下移,降低了短期内下调利率的必要性。加上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恶化,政府增加了对经济下行的容忍度,央行短期内调整基准利率的迫切性并不强烈。另一方面,未来资金流动格局将更加复杂,由于人民币双向浮动弹性增加,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的配合度增加,慎用价格工具,也可有效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现象出现。此外,虽然通胀回落,但食品价格的高位运行难掩通胀的顽疾,因而,央行对价格工具的使用将会尤为谨慎,特别是在目前经济走势尚待确认的情况下。(证.券.时.报.网)
  


  曹远征:QFII额度增加的宏观意义大于利好股市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对新浪财经表示此举宏观意义大于利好股市。他指出我国资本项目逐渐开放,能积极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这为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实现完全可兑换作了铺垫,QFII和RQFII额度增加能有利于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化等方面的进程,对于宏观经济有积极意义。
  4月3日晚间消息,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及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新增QFII额度500亿美元及RQFII额度500亿元人民币。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表示这有利于汇率自由化、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他认为这并不意味着给了外资抄底A股的机会,A股是否底部不好说,若能判断我国股民为何不自己抄底,并且QFII额度也不足以达成抄底。。
  为进一步推进境内证券市场对外开放,拓宽境外人民币投资渠道,满足境外投资者对境内证券市场的投资需求,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增加500亿元人民币RQFII投资额度,允许试点机构用于发行人民币A股ETF产品,投资于A股指数成份股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对新浪财经表示此举宏观意义大于利好股市。他指出我国资本项目逐渐开放,能积极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这为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实现完全可兑换作了铺垫,QFII和RQFII额度增加能有利于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化等方面的进程,对于宏观经济有积极意义。
  


  何志成:温总理讲话预示银行业伤筋动骨
  中国银行业去年盈利超万亿元,不正常。银行业挣得太多,与实体经济反差太大,不合理。按照马克思的论述,银行业利润应该来自产业资本的让渡。银行业利润太高,产业资本将更多地涌向金融资本,相对会削弱产业资本的发展活力。
  如何衡量银行业利润是否过高、银行是否太爱钱?不是看大家怎么说,而是看银行业利润来源是否来自产业资本的自愿让渡,是否有强取豪夺的嫌疑。2011年,银行业大赚上万亿元,当然比亏损好。但在银行业利润高涨的同时,产业资本的利润率却在大幅度萎缩,乃至今年年初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一起大面积亏损,相比去年年初的大赚,反差极大。如果仔细分辨银行业利润来源,绝大多数来自于高利差,甚至是高利贷。
  虽然不能说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甚至大面积亏损,是因为商业银行挣得太多的结果,但在过去一年里,由于宏观经济环境趋紧,市场利率不断地抬高,银行业话语权太强,垄断性太高,企业贷款难,甚至只能求借高利贷,却是事实。
  数据证明,在银行业超常规发展的同时,2011年底全国注册企业数量却比年初大幅度减少,为30年来所罕见;绝大多数行业都是萎缩的,包括钢铁业、火电业,甚至包括家电和汽车业;截至目前,中小企业家跑路的人越来越多,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更是即将断裂。
  在这个背景下,银行业利润暴增,好不好?仅仅是银行叫好。而当看到那么多企业不叫好时,银行业是否应该想一想:这样的高盈利时代会否很快终结?银行业要赚取合理利润,要赚取实体经济可以承受的利润,要消除垄断嫌疑,而超额利润的反面其实是弊端的暴露,因此只会加快改革,被打破垄断。
  银行业为什么能够利用宏观经济调控之机,任意地抬高利率,甚至变相参与高利贷,关键在高度垄断。很多银行家不懂得这个道理,一味地赚钱,最后是赚不到钱,反招一片骂声搞垮了实体经济,未来银行业怎么赚钱?企业家都跑路了,银行业坏账一定大幅度增加,利润全都填了窟窿。因此,银行业一定要赚聪明的钱,赚可以持续的钱,赚合理的钱。一个行业的高速发展必须与整个经济环境相协调,尤其是银行业。
  银行业不可能永远拿大头。今年,为了保证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银行业必须让渡利润去年是产业资本向银行业让渡利润,今年则要让银行业要反哺实体经济降低利率。目前,银行业放款速度很慢,还在坚持去年那种卖方市场心理,不主动降低利率,没有领会精神,结果必然是被整顿,减少利差。更重要的是,银行业的利润太多,彻底地暴露出高度垄断的弊病,对此,中央领导层已经统一认识,誓将打破垄断,今年银行业要伤筋动骨了。(每.日.经.济.新.闻)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