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两市重大情报专家点睛
叶檀:人口红利不应成为房价泡沫替罪羊
熊锦秋:创业板公司上市需设可靠担保机制
李迅雷:注意投资逻辑的雷与电
曹中铭:窗口指导不应染指新股发行价
皮海洲:奈何不了绿大地 创业板退市制度形同虚设
易宪容:地方增量式金融改革亟待有序规范
郎咸平:中国产能过剩问题非常严重 将长期萧条
巴曙松:房地产主升浪接近尾声 二三季度或筑底
二、今日机构劲爆看点
金改概念回落 将加剧市场震荡
两市缩量震荡 压力依然存在
市场缩量整理 2400点附近仍有震荡
5月行情可能让投资者失望
高位震荡难免 金改股后市或有反复
权重轮动力挺大盘 3股处上升趋势
走势透露出重大隐忧 持股需回避一类品种
激情退潮 余震来袭透视谁在裸泳
行情持续深入发展 炒作氛围蔓延市场
有色股护盘 高位十字星暗示变盘临近
三、火线热点飙升内幕
横琴金融创新大幕拉开 影响股
四、顶级私募内部信息交流园
顶级私募关注个股:云南白药中长期成长空间巨大
顶级私募个股内幕消息汇总:黑猫股份4月份炭黑仍将继续提价
五、民间高手股王争霸
月盈利前15名绝顶民间高手一览:最牛高手一月盈利97.72%
民间高手仓单:7高手重仓浙江东日
一、两市重大情报专家点睛
叶檀:人口红利不应成为房价泡沫替罪羊
有顶有底,房地产市场将在狭窄的区间内蜿蜒爬行。
极端的言论是议论者的特权,政策制定者需执中而行。事实正是如此,被市场认为矛盾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其实并不矛盾:2010年调控以来抑制投资性购房从没有松动,这让房价的上升有了天花板;为了避免房地产市场硬着陆,从2011年年底开始地方政府陆续出台政策扶持刚性需求,让房地产市场有了底。房地产调控上有顶下有底。
让房地产市场有支撑,仅靠刚性需求与改善型需要还不够,还需要国民生活的改善,以及人均收入的提高。
一种流传久远的错误观念认为,人口红利造就中国房地产市场之大底,只要有了每年上千万从农村转移出来的人口,房地产就会蒸蒸日上。数据与经验没有印证这一理论,1949年之后出生率最高的年份,并没有形成中国房地产高峰,也未形成商品房市场的蓝海,当时中国城市中人们在单位分房的泥潭里挣扎。而出生率极高的印度、孟买等地,与高房价齐名的是一望无际的贫民窟,只要看过那部有名的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就会对可怕的城市滚地龙留下深刻的印象。
只有庞大的人口转变为有效消费群体,房地产市场的增长才能脚踏实地,而培养有效消费群体就是让更多的人拥有财富,拥有稳定的工作,让从农村转移出来的人群变成有效消费群体,因此,只有国民收入的普遍提高才会带来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繁荣,否则房地产市场就会陷入畸高畸低的恶性循环之中。
著名的行为金融学家、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希勒,参与设计了标准普尔/凯斯-席勒住宅价格指数,开发出自己的美国现有住房价格指数,从1890年到2004年间的真实(已按消费价格通胀率进行过修正)的住房价格指数中,参照了建筑成本、美国人口数量以及长期利率等数据,对美国的房地产价格作全面的观察。
希勒从美国的历史数据分析,发现历史上房地产价格并没有明显大幅上涨的现象,历史上房价与建筑成本关联性很强。也就是说,在正常的以消费主导的市场中,建筑成本与房价有很高的吻合度,考虑到中国的土地价格占比在30%以上,因此在成本中必须加入土地价格等因素。
房地产泡沫疯狂时期,建筑成本、人口红利等参数都失去了作用。在美国房地产泡沫高峰期的1997年到2006年,美国总体住房价格涨了85%,希勒认为原因有待继续研究。他寻找到的一个解释是,次级抵押贷款。自2001年起出现的次级抵押贷款规模的快速膨胀,这些快速增加的贷款被提供给了那些低收入购房者,并用于资助他们购买低价住房和其他相关的投资工具。2006年的繁荣期见顶后,低价住房价格的较快下跌与该市场出现还款拖欠和丧失抵押物赎回权的问题也是同步的。也就是说,疯狂上涨的房价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货币泡沫与虚拟经济的泡沫。
我国此前12年的房地产市场繁荣到房地产市场泡沫,恰好与我国的广义货币发行量上升相吻合,从反面印证了货币泡沫才是中国房地产泡沫的元凶。此轮抑制投资性购房,必须与抑制货币过量相配套,否则中国房地产泡沫难以根除,只能靠限购强行摧抑,一旦取消限购,投资投机性购房难免春风吹又生。
支持刚性需求就是支持民生。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在部署2012年工作时明确提出,在遏制不合理购房需求的同时,要支持居民购房的合理需求。这是避免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的必要之举,但仅有优惠政策远远不够,如果不能缩小贫富差距,国民收入无法提升,刚性需求很快将走到尽头,不可能成为房地产市场的铁底。
据社科院发布的《2011年房地产蓝皮书》,2000年至2010年十年间,我国城镇累计新增商品住房面积43.26亿平方米,新增套数在4300万左右。截至2010年末,全国城镇存量住宅建筑面积大约在145亿平方米。从2008年开始,我国城镇新增住房套数已经超过了新增的家庭数,加上存量房,整体户均住房已经达到或者超过了一套。就城市本身而言,刚需增长空间不大,关键在于从农村转移出来的人口,每年1200万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就需要大约400万套的房屋。
如果让这部分人口拥有土地增值收益,以公允价格获得农村的地产收入,加上专业的技术培训后所获得的稳定收入,则这部分人口将转化成有效消费群体。如果城市化率到达60%以上,则未来我国房地产刚需还将保持十年左右的增长。(每日经济新闻)
熊锦秋:创业板公司上市需设可靠担保机制
创业板退市制度即将于5月1日起实施。推出退市制度是完善市场优胜劣汰功能的必然要求,但是如果退市制度惩罚不到发行人或保荐人等利益群体,反而把板子打在投资者身上,这样的退市制度的责罚对象就可能出现偏差。为完善退市机制的配套制度,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强化保荐人和承销商的担保责任。当前保荐人主要享受到签字权所带来的利益,承担的责任却很少。之前对保荐人违规最严厉的处罚,可能是去年证监会对胜景山河IPO的保荐人平安证券出具警示函,两名保荐代表人林辉和周凌云被撤销保代资格,但对于保荐人尤其是保荐机构的经济利益而言,这样的处罚根本没有伤到皮毛。
要保留当前的保荐人制度,就必须让它发挥起码的作用,这需要改变保荐人只荐不保现状,强化保荐人的担保责任。4月初 《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其中提出推行存量发行制度,笔者建议,若推行存量发行制度,可以要求所有存量发行股份由保荐人和承销商来认购。
承销商认购公司的存量发行股份,由于有一定限售期,这将逼迫其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来为发行人保荐,成为真正的一手托两家角色。为使这个措施更好落实,鉴于目前保荐人与承销商多为同一家,今后可以规定保荐人与承销商只能是同一家。实际上,我国台湾地区就有类似做法。台湾地区《发行人募集与发行有价证券处理准则》(2012年02月20日修正)第64条规定:有价证券持有人公开招募(存量发行)者,应委托证券承销商包销,并于承销契约中订明保留承销股数之百分之五十以上由证券承销商自行认购。A股市场可创造性借用这个做法,并将认购比例提高为100%,目的是为强化保荐人的责任。
其次,强化发行人的担保责任。当前公司上市后,发行人享受的权利太多,承担的责任却很少,法律处罚不到位,纵容了造假行为。如果让造假企业简单退市,投资者损失就无从追讨。
在目前信用环境下,要防止发行人造假上市圈钱后退市走人,发行人也必须为此提供信用担保。笔者建议,第一,企业要上市,大股东应将其持股托管在承销商处,以这些股份作为承诺不造假上市的担保。如果三年之内发现有造假上市等行为,大股东以这些抵押股份作为赔偿投资者的一个资金来源。第二,《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规定老股东存量发行转让所得资金可用于在二级市场回购股票,不如将其用途修改为发行人因造假等而赔偿投资者的一个专项资金来源。第三,《创业板上市规则》中专门有募集资金管理规定,而且建立有上市公司的募资托管制度,上市公司、保荐人、托管银行需要签订三方监管协议,在此制度基础上,可规定如果上市公司因造假等退市,这些剩余募集资金作为返还投资者的一个资金源。
再次,强化投资者自我保护、自负其责意识。投资者应擦亮眼睛仔细鉴别。一旦投资,就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只有各负其责,市场才能逐步走向健康。(每日经济新闻)
李迅雷:注意投资逻辑的雷与电
当今的投资者越来越关心宏观经济数据了,每当数据一公布,就会引发爆发式的解读,或喜或悲。这一方面反映出投资者的理性程度在提升,与成熟市场的投资理念在接近,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疑问:数据反映的是过去,而投资买的是未来。如4月13日公布的是第一季度的GDP数据,而投资者应该关心的是第二季度乃至全年或未来的经济走势。这好比是闪电和打雷之间的关系,由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所以,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而后才听到雷声,所以数据的发生就如闪电,而数据的公布就已经算是雷声了。有不少人听到雷声怕得要死,担心被雷劈死,但实际上,当你还能听到雷声时,其实已经证明你是安全的。因为威胁人的生命的,是被电闪击中,雷声已经是过去时了。
相信有关雷电的知识,大家都懂,但懂归懂、怕归怕,或许是因为声与光相比,前者对人的震撼力更强吧。由于人兼具生理反应和理性思维的双重功能,故人们还是很难克服诸多非理性的恐慌。同样,投资行为看似理性,但受情绪的影响却很明显,比如,估值低、成长性好的品种应该是随时可以买入,但投资者购入的时机往往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价格出现上涨时,二是当别人推荐时。此外,从众心理也是导致投资非理性的一个典型表现,所谓的羊群效应导致不少投资者经常追涨杀跌、亏损累累。所以,投资行为实际上就是理性与情绪之间的纠结,是贪婪与恐惧相伴相随过程。如能克服情绪的困扰,应该能够提高投资业绩。
但不管是闪电还是打雷,均不构成投资决策的最好依据,因为投资着眼于未来,而打雷代表过去,闪电也不过是表明现在。为此,研究和预判未来才能成为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这就需要考验投资者的分析工具、数据获得渠道和分析判断能力了,这也就是巴菲特能够如此成功,而大部分投资者跑输市场的原因。有人会说,要预测未来,也需要获得过去的数据。此话不错,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深化对过去数据的成因、真伪和来龙去脉的研究。
以宏观数据为例,央行公布的货币数据相对其他数据准确度要高,而由下级层层上报的经济总量数据相对误差会大些,而其中的如人均可支配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等误差更大。因此,投资者应对数据产生的基础、可靠性以及同比环比关系等均需要了解,即不仅要过滤噪音(雷声)对投资的干扰,而且要分析事件(闪电)发生的成因和影响力,及今后走向。
在影响市场走势的主要因素中,不仅有经济数据的变化,还有为应对经济波动的对策,即政策。从历史看,中国股市走势与经济走势的相关性并不大,却与政策变化的相关性较大,如08年年末至09年年中,GDP增速一路下行,但上证综指则上涨了近一倍,上涨的主要动力是政府提出了两年4万亿的投资计划,故经济不好则意味着政策会变好,反之亦然。而在09年下半年至11年的两年半中,经济增速高歌猛进,而股市却成为全球股市表现最差之一。可见,根据经济数据来把握投资机会,在中国基本上是失败居多。
今年中国经济增速下一个台阶已成定局,即便二季度会见底回升,也很难有高增长的机会,明年经济增速或比今年更低。所以,即便你能预测准经济数据,股市大幅攀升的经济增长逻辑似乎也不成立;且再来一次投资拉动型刺激政策也不大可能,故政策逻辑似也不成立。这就是所谓的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如果从经济转型、改革与创新、增长可持续的角度看,过去经济高增长导致的泡沫风险似乎正在化解,故市场表现也不应该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所以,市场机遇往往来自于超越一致预期的部分,来自于寻常分析套路之外的逻辑。(作者系海通证券(600837)首席经济学家)
曹中铭:窗口指导不应染指新股发行价
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日前表示,解决目前发行价过高的问题,应该让市场决定新股发行价。对于新股发行市盈率问题,郭树清罕见地表态称20倍左右是比较合适的。
2009年IPO市场化改革以来,新股普遍出现的三高发行不仅招致投资者的诟病,也使市场不堪承受。面对着高企的发行市盈率,郭树清希望其能够降下来,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他认为20倍左右的发行市盈率是比较合适的,却不免存在窗口指导之嫌。
今年以来,来自监管部门的窗口指导并不鲜见。在IPO市场化改革以前,新股如果发行价格过高,将面临来自监管部门的窗口指导,三高发行现象比较少见。而在改革之后,一切都变了样。但是,市场化发行却是大势所趋,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既然监管部门大力推进发行市场化,那么就应该进一步淡化窗口指导。
事实上,三高发行的弊端并非无法解决,关键在于监管部门是否有信心与决心进行综合治理。笔者以为,让市场决定新股发行价格,并且希望发行价格趋于理性,需要从多方面下功夫。
其一,强化信息披露。关于这一点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已有所体现。近几年来新股次新股频频出现大面积业绩变脸现象,与发行人的信息披露没有做到真实性、准确性、充分性和完整性是分不开的,也是包装粉饰盛行的必然结果。信息披露的真实与透明,才有利于市场的理性定价。
其二,严惩违规行为。对于通过包装粉饰欺诈发行的上市公司,一经查出,应该责令其立即退市,并赔偿投资者的损失。对于其中没有履行勤勉尽责的保荐人、保代等中介机构与人员,都应该杀无赦。对于中介机构,两年之内拒绝受理其推荐,或禁止其从事相关业务;对于责任人员,撤销其从业资格。如此,看哪家中介与人员还胆敢以身试法。
其三,采取美国式招标法。目前施行的荷兰式招标法,询价机构吃大锅饭的现象非常严重,而且也无法根除关系报价、人情报价与乱报高价等弊端,询价机构配售也没有体现出其报价意愿。将询价机构的报价与其利益捆绑在一起的美国式招标法,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更市场化,也更符合当前A股的实际。
其四,严厉打击疯狂炒新行为。新股三高发行大行其道,与二级市场投资者对于新股的疯狂追捧密不可分。这其中,一些大资金或个人大户对于新股价格的操纵尤其值得关注。
笔者以为,通过完善制度建设,通过强化监管与对违规行为的严厉处罚,新股发行价格回归理性并非没有可能。而窗口指导如果再次莅临市场,无异于市场化的大倒退。(经.济.参.考.报. )
皮海洲:奈何不了绿大地 创业板退市制度形同虚设
深交所4月20日正式发布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12年修订),并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这意味着酝酿多时的创业板退市制度终于正式出台。
从《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来看,创业板退市制度的最大亮点莫过于直面财务造假问题。在暂停上市情形的规定中,新增因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重要的前期差错或者虚假记载,对以前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进行追溯调整,导致最近一年年末净资产为负的情形;在终止上市情形的规定中,也新增了因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重要的前期差错或者虚假记载,对以前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进行追溯调整,导致最近两年年末净资产为负的情形。
之所以将追述财务造假问题列为创业板退市制度的最大亮点,究其原因在于财务造假问题在中国股市具有普遍性。以企业上市为例,包装上市几乎涉及到最近几年上市的每一家公司,尤其是创业板公司。而包装上市的实质就是造假,就是欺诈。这里不仅涉及到资本市场最基本的诚信问题,而且也涉及到企业上市标准问题。 如果企业上市都是造假的,不仅该企业没有诚信可言,而且整个市场的诚信问题也面临着挑战。而在企业不符合上市条件的情况下,通过造假上市,这本身就是对企业上市标准的践踏。因此,创业板退市制度能正视财务造假,这是值得肯定的,这实际上是对中国股市诚信体系的维护。更何况,这个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行《证券法》的不足,根据现行的《证券法》规定,企业成功骗取发行上市资格后,是不会被退市的。
但创业板退市制度这个最大亮点也存在重大不足。那就是对于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并没有实行直接退市处理,而只是对以前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进行追溯调整,如果是导致最近一年年末净资产为负,才会被暂停上市;只有是导致最近两年年末净资产为负,才会被终止上市。这种退市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企业财务造假的一种包容。毕竟诚信是资本市场的根本,如果资本市场没有了诚信,那么这个市场是不可能发展下去的。所以财务造假动摇的是资本市场的根本,让造假者直接退市这是没有条件可讲的。尤其是对于造假上市者来说,由于新股的高价发行,因此带给上市公司的净资产都是很高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追溯调整,其净资产也不可能成为负数。如此一来,即便企业是造假上市,也会因为公司净资产不是负数而逃避退市问题。
最明显的如绿大地,该公司2007年12月份发股上市,发行价每股16.49元,发行后每股净资产高达7.39元。虽然后来绿大地造假事件东窗事发,但 2009年的每股净资产仍然还有3.67元。因此,根据创业板退市制度,绿大地仍然不会被退市。可见,创业板退市制度又在一定程度上是对造假者的包容。而要真正惩治造假者,就必须让造假者直接退市,在这个问题上,不应该有半点的退让。
易宪容:地方增量式金融改革亟待有序规范
当前国内各地的金融市场的增量式金融创新与改革,并不触及现有的金融市场中既得利益者,因此不可能进入深水区,却不可避免会尽一切可能过度使用现有的金融体系,中央政府职能部门对此不能不谨慎对待,有序引导,抓紧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将这些金融行为引入合规轨道。
在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获得国务院批准之后,深圳、上海、天津、广东及鄂尔多斯(600295)等地也推出了一系列金融创新试点。尽管这些金融试点还等待中央政府批准,但是新一轮金融改革的大幕已经启动。再加上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上任后在国内证券市场推出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央行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幅等,更将这场金融改革推得更为深远。
那么,国内新一轮金融改革的核心与实质是什么?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所面临的困境与风险又是什么?笔者目前的判断,当前这场金融改革,风声很大、雷声也很响,但到底会下多少雨仍然相当不确定。
从面上看,各地方推出了各种不同的金融创新政策,除温州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外,其他地方政府推出的金融创新在中央职能部门没有批准前是不算数的。毕竟,金融作为一个统一的市场,如果仅是地方意愿,要落实那些金融创新政策是缺乏可行性的。
从当前这些地方政府的金融创新与改革的核心与实质来看,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如何在现有的金融体系及市场之外生发出新的体系与市场,或采取增量式的改革。无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还是各地正在推出的金融创新,都是一种增量式的金融改革。例如,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重点,是让民间信贷市场阳光化、合法化及秩序化,设立村镇银行及为微小企业提供适当的融资工具等,每一项改革都是希望在正规的金融体系之外生发新的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深圳推出金融创新措施也是如此。比如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探索深港银行双向贷款等等。
这种增量式的金融创新,是中国前三十年的增量式经济改革模式在金融领域里延伸。其核心与实质,就是在不触动既得利益者的情况下通过增量方式来化解所面临的矛盾与问题。这种增量式改革,让中国十几亿人在短短的三十年里摆脱了几千年来的贫困,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经济繁荣。但是这种模式的持续性是令人质疑的。因为,大家都已看到,增量式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过度消耗资源、过度消费未来经济增长、社会财富越来越向少数人集中的基础上的。
再看当前国内金融市场的增量式金融改革。由于这种金融改革与创新是在已有金融体系或市场之外生发出一个新的市场或新的工具,因此这种改革不会触及现有的金融市场中既得利益关系,从而使得其改革所遇到的阻力相对较小。
这种增量式的金融创新与改革,更强调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及金融工具的增加,而且不强调金融市场运作的市场化,因此这些金融创新与改革往往就无法触及金融市场价格机制有效运作。比如温州金融改革试验方案在批准过程中就把利率市场化最为重要内容去除掉了。
问题是,在一个统一的金融市场中,无论是存量的市场还是增量的市场,其有效价格机制运行不仅最为重要,而且它也容易相互传导。如果在增量的金融市场放开对价格严厉管制并形成有效的价格运行方式,或利率市场化,那么这种价格机制很快就传导到既有的金融市场中去。这就会严重冲击现有的政府对金融市场价格的严厉管制。这样的局面,估计政府职能部门很不愿意看到。为此,对增量金融市场的管制也只好同样不放开。在这种情形下,金融市场改革根本就不可能进入深水区。
而且,这种增量式的金融创新与改革,其实是颠倒了金融市场现实和逻辑关系。即当前非正规金融市场许多问题,无论是民间信贷市场高利贷盛行,还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并非是非正规金融市场出了什么大问题,而是正规金融市场还不够不成熟、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及政府管制过度的结果。如果正规金融市场的成熟度大幅提高、市场化十分深入、价格机制得到有效运行,那么民间高利贷市场就会大大缩小,中小企业融资就不会那样困难。因此,要解决国内金融市场许多问题,还得从金融市场成熟性及市场化入手,这就需要全面放松政府对正规金融市场各种管制。
在中国现有的金融体系下,由于政府对金融市场的信用进行全面的隐性担保,这就不可避免会使增量式的金融创新与改革将尽一切可能过度使用现有的金融体系,事实上各地方政府都有十分强烈的冲动来过度使用现有的金融体系。不管批准了没有,从各地方政府都在争先恐后地推出一系列的金融创新政策来看,每一个地方都希望能够获得中央政府更多的政策支持,以便能更有利地过度使用现有金融体系。如此,这些地方可以把使用现有金融体系的利益归于自身或造就出地方业绩,而让整个社会来承担这些行为所需要支付的成本与风险。
如果这些过度使用现有金融体系的金融行为没有严格的监管制度来制约,没有有效的法律来约束,那就会使得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逐渐背离,巨大潜在的金融风险也会在这过程中不断地积累与放大。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对当前各地的金融创新与改革潮,中央政府职能部门不能不谨慎对待,有序引导。有了中央政府理清各地金融创新与改革的实质及可能面临的风险,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与监管将这些金融行为引入合规轨道,才能促进国内金融市场的成熟化及市场化。(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郎咸平:中国产能过剩问题非常严重 将长期萧条
香港大学首席教授郎咸平日前在华侨银行(中国)主办的春天论坛上发表演讲,他认为中国产能过剩问题已经十分严重,而由此造成的负面效果在股票市场里已经显现。
郎咸平以高速公路为例称,4万亿的高速公路投资到中西部,产生了新的产能过剩。尽管在建设高速公路的过程中,可以消化钢材、水泥等物资,但是当高速公路建好之后,这些市场仍然没有被消化完,相反还形成了高速公路的重复建设。
据东方网消息,谈到我国目前产能过剩的实际情况时,郎咸平说道:我们产能过剩多么严重?钢铁21%,汽车12%,水泥28%,电解铝35%,不锈钢60%,农药60%,光伏95%,玻璃93%。而制造这些物质的原材料,包括NDI37.5%过剩,TDI60%,聚乙65%过剩,会产生什么结果呢?这么多产能过剩的行业必然使得中国经济陷入一个长期的萧条。
巴曙松:房地产主升浪接近尾声 二三季度或筑底
名词解释
主升浪
如果一个波浪的趋势方向和比它高一层次的波浪的趋势方向相同,那么这个波浪就被称为主升浪。
中医里有句名言中医不言喘,经济学界也有名言不谈房价,但今天因着厦大的盛情邀请,而我的新书也是厦大出版社出的,为了让书更畅销一些,所以今天也讲讲房地产,著名金融学家巴曙松昨天做客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名家讲坛,一开场就很风趣。
房价与M2
波动关联度大
巴曙松认为房地产与金融的关系密切,特别在2004年以后,房地产受金融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其实,这些年的汇率渐进升值助推了房价的主升浪,同时高房价也有利于吸收过多的货币,这也是为什么M2增加如此之多而国内没有出现像南美那样的恶性通胀的原因之一。
判断目前中国处于什么阶段很关键,就房地产而言,巴曙松认为房地产的主升浪已近尾声了,一季度继续下跌,二三季度可能筑底,或者说底部临近。以过去30年国内M2的平均值14%至15%来看,今年管理层M2目标是14%,比去年的13.6%稍松一点点,今年一季度的M2是13.4%,可以判断接下来的几个季度会缓慢向14%靠拢,所以下半年货币会更松一点点。
至于什么是房地产价格的合理区间,他引用高层的话说不要静态地看这个问题,房价合不合理是一个变化的动态过程。
研究经济
要有一些独门秘籍
学者讲房价经常会被网友攻击,说站在利益集团角度说话。巴曙松表示,现在经济研究也越来越困难,比如物价指数,经常与民众的感受不一致。比如上个月CPI超出多数人预测,最后气候专家出来说话了,说上个月菜价猛涨是因为遇到了27年来当月最冷的天气,把菜都冻死了。所以经济学者也要研究气候对菜价的影响。
巴曙松讲到今年的经济形势时说到,一季度GDP增长8.1%,去年四季度是8.9%,这个回落幅度接近2008年第四季度至2009年第一季度国际金融危机时候的水平。之所以如此,他认为,除了房产调控,出口遇冷,还有信贷收缩,冬天开工不足导致投资下降等各种因素。但投资的朋友经常有独门秘籍,与不可靠的数据作斗争,用自己研究的一着见血的招数,有时候还很管用。他认为投资者不必过分悲观。
比如张五常教授就以东莞与佛山的厂房租金的变化来观察宏观经济的景气情况。深圳的朋友研究宏观也很独到,用PM值空气指标来分析,如何空气好说明工厂开工不足,经济见底;如果空气污染高,工厂到处冒烟,说明经济景气好。而他自己通过研究神州行的漫游比例波动情况来分析民工朋友的返乡与否,也挺准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产业迁徙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