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金改试验区正式启动 确定四大重点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温州金改试验区正式启动 确定四大重点

加入日期:2012-4-26 18:13:09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读:
  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正式全面启动
  温州民间借贷中心挂牌 探索民资阳光化道路
  温州金融体系改革实验区建设确定四大重点
  温州金融改革目标:2013年小额贷款公司100家
  央行高收益票据或在温州首次试点
  温州市首只城投债获批 发行在即
  浙江拟出台重大举措力挺金融改革创新
  浙江东日3周涨了190% 还有那些金改股
  温州市金改试验区建设正式全面启动 10股受益

  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正式全面启动
  26日,记者从正在杭州召开的浙江省金融工作会议上获悉,浙江正式全面启动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
  今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确定了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发展专业资产管理机构等十二项主要任务。
  浙江省提出,将加快制订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和年度推进计划,以破解民间资金多投资难、中小企业多融资难两多两难问题为突破口,大胆探索、先行先试。
  据了解,目前浙江省已经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6个协调推进工作组。温州市也成立了相应的实施领导小组。
  此外,温州市在近期也已制订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草案,对国务院十二项任务进行了逐项分解,分别细化和梳理出一批重点改革任务,并对每项重点任务实行项目化管理,分别设立项目组负责相关工作的推进和实施。
  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表示,下一步改革要确保在完善地方金融体系、健全民间资本市场体系、创新金融服务体系、构建地方金融监管体系等四个重点领域取得突破。今年要新增小额贷款公司30家,2013年总数达到100家,并建立小微企业融资综合服务中心和再担保体系等。
  温州市特别重视本次改革需要的金融人才问题。据了解,温州将建立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专家委员会,面向全国开展金融招才引智,争取国有金融机构派干部到温州挂职;并筹办温州商学院,依托温州大学筹办金融学院,加快培养金融人才。(.新.华.网 .黄.深.钢)
  


  温州民间借贷中心挂牌 探索民资阳光化道路
  26日,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正式挂牌,该平台集聚了民间融资中介服务、备案管理及监测体系等功能。相关分析人士认为,该中心的正式运作有望推动民间借贷阳光化和规范化。
  据了解,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以公司化形式运营,注册资金600万元,由14家法人、8个自然人投资设立。目前已入驻的机构有全国知名P2P行业中的宜信、普信、速贷邦和温州本土的攀远经济信息等从事民间借贷融资对接业务的中介机构,以及华东公证处、浙江高策律师事务所、温州鹿城合作银行等配套服务机构。
  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总经理徐智潜介绍说,登记中心主要为民间借贷中介机构和相关配套服务机构提供场地、综合信息汇总及发布、借贷登记等综合服务,并通过相应的进驻机构为个人、机构、企业提供资金供需撮合以及融资信息、第三方鉴证、资信评价等专项服务;并由地方金融监管服务中心对中心以及进入场内的机构和个人行为进行监督管理。
  宜信惠民投资管理公司相关负责人尚筱说:这意味着今后到登记中心办理融资申请,将享受到一条龙服务,使得双方借贷行为高效、安全、透明。
  除此之外,根据规定,通过登记中心进行的融资活动,借贷双方完成资金转账后,双方需提供银行转账凭证、借贷合同等文件,到登记中心备案登记。登记中心也接受私下协议、利息符合法律规定的民间借贷备案登记。
  据了解,在3月2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了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的十二项主要任务,其中第一条就要求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制定规范民间融资的管理办法,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民间融资监测体系。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由此应运而生。
  温州鹿城区副区长胡明亮说:这个登记服务中心能够掌握民间借贷的动态、利率、流向、交易量等信息,靠提供保密性强、配套服务功能多、质量优来吸引民间资金进入中心自由交易,不仅实现对民间借贷规范化管理,而且可有效防范和化解民间借贷风险。(.新.华.社 .商.意.盈 .张.和.平 .张.遥)

 

  温州金融体系改革实验区建设确定四大重点
  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在此间召开的浙江省金融工作会议上表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要确保在四个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首先是完善地方金融组织体系。温州将金改主要目标确定为:2012年新增小额贷款公司30家,2013年总数达到100家,实现都市功能区和中心镇全覆盖;2012年银行金融机构市级分行基本设立小企业专营机构,完成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工作;2013年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及分支机构,实现县(市、区)全覆盖。
  其次是健全民间资本市场体系。推进温州产权(资产)交易市场试点建设,推进企业股权、技术产权、文化产权等产权交易。建立股权投资发展体系,设立政府引导基金,组建若干只产业投资基金。开展中小企业私募债试点,引导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进行融资。
  再次是创新金融服务体系。研究制定民间融资管理办法,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抓好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试点,促进民间金融规范化、阳光化。创新发展各类面向中小企业和三农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积极发展科技贷款、小额担保贷款,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引导发展金融公司,建立小微企业融资综合服务中心和再担保体系。
  第四是构建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建立温州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制定对资本类运作机构进行监管的系列配套方案,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组建涉嫌金融犯罪侦查支队,探索建立金融仲裁院和金融法庭,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维护公平公正的经济金融秩序。完善金融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健全地方金融风险预警体系,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全面加强信用建设,构建全社会的征信体系。(.新.华.网 .黄.深.钢)

 

  温州金融改革目标:2013年小额贷款公司100家
  浙江省金融工作会议暨推进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动员大会传出消息,浙江省已通过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方案实施细则,将于近日公布。浙江还将出台《关于加快金融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全力打造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民间财富管理中心,建设金融强省。
  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在会议上透露,温州金融改革的主要目标是:2012年新增小额贷款公司30家,2013年总数达到100家,实现都市功能区和中心镇全覆盖;2012年银行金融机构市级分行基本设立小企业专营机构,完成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工作;2013年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及分支机构,实现县(市、区)全覆盖。(.中.国.商.报)

 

  央行高收益票据或在温州首次试点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4月26日的浙江省金融工作会议上,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长刘仁伍表示,将以建立区域集优模式为基础,争取温州在债务融资工具方面先行先试,推动温州在高收益票据发行上的突破。刘仁伍预计,经过努力,今年全年浙江省债务融资工具发行量将达到700亿元至1000亿元。
  据悉,央行票据具有准政府信用,接近零风险,流动性好,但收益水平一般较低。创新高收益票据,温州将会是第一例。
  


  温州市首只城投债获批 发行在即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4月26日的浙江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国家开发银行浙江省分行行长徐勇表示,温州市安居房开发有限公司7年期12亿元企业债券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近期就将发行。
  徐勇表示,这是温州市政府融资平台首次通过企业债券融资,也是温州市的第一只企业债券,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温州市保障房建设。

 

  浙江拟出台重大举措力挺金融改革创新
  记者25日在浙江省金融工作会议暨推进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动员大会上获悉,浙江省已通过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方案实施细则,将于近日公布。浙江还将出台《关于加快金融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全力打造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民间财富管理中心,建设金融强省。
  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在会议上透露,温州金融改革的主要目标是:2012年新增小额贷款公司30家,2013年总数达到100家,实现都市功能区和中心镇全覆盖;2012年银行金融机构市级分行基本设立小企业专营机构,完成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工作;2013年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及分支机构,实现县(市、区)全覆盖。
  温州市将重点抓好六个一:建立一套领导体系,成立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领导小区,组建6个专项工作小组,组建若干重点项目推进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完善一个实施方案,按照国务院确定的12项任务要求,进一步深化细化金融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加大金融招商力度,确保年内能够引进一批金融机构和重大项目;建设一批金融平台,加快金融集聚区、金融街建设,完善硬件和软件设施;引进培育一批高端人才,发挥金融改革实验区的招牌效应,引进各类金融机构,以金融机构带来高端人才,建设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专家委员会;营造一个浓厚氛围,积极向国家新闻总署争取申办一家金融报刊,开办金融论坛和研讨会,使温州成为全国性金融论坛的基地。
  《意见》(送审稿)提出,尽快做强做大地方金融机构,加快地方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区域金融创新发展,促进民间融资阳光化和规范化,加快地方金融管理体制改革。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鼓励民间资本根据有关规定发起设立或参股小型社区类金融机构、金融租赁、村镇银行,发起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改制和增资扩股。支持民间资本发展股权投资、融资性担保互动融合的民间金融产业链,积极创新民间资本转化为科技资本、产业资本的地方资本市场。
  《意见》(送审稿)提出,探索民间融资阳光化途径。选择民间活跃的市、县开展规范民间融资试点,以引导规范和创新管理为重点,探索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引导融资主体特别是法人实体进行民间融资备案登记,倡导发展合法融资。鼓励试点市、县建立民间融资服务机构,规范培育民间融资中介类服务机构,开展民间融资信息中介服务试点。(.中.国.证.券.报 .高.晓.娟 .周.文.天)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