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连平:经济下行风险加大 货币政策应稳中微调
企业盈利预期下降,不愿增加更多中长期贷款
记者:有观点认为,当前中国经济下行风险有所增大。从金融的视角看,是不是这样?
连平:是这样的。1—2月共新增人民币贷款1.45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268亿元。1—2月剔除新增票据融资后的实质性新增贷款共1.33万亿元,同比减少了近4000亿元。虽然3月新增信贷可能较1—2月平均水平要高,但一季度的增量会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信贷增量减少有供给方面的原因,由于外汇占款增长趋势性放缓,金融市场发展、金融创新加快持续分流存款,高准备金率和贷款“实贷实付”制度制约货币乘数回升,实际存款利率难有明显上升等因素,导致存款增长困难,制约了银行的信贷扩张能力。但更值得关注的是,与去年信贷需求总体较为旺盛的局面不同,今年以来实体经济的有效信贷需求下降信号明显。
新增票据融资显著回升可能表明企业信贷需求不足。由于票据融资利率相对较低,每当信贷需求旺盛、信贷供需关系偏紧、贷款市场利率较高时,银行都会通过减少票据融资来扩大实质性贷款规模,以提高资产收益;反之,则会扩大票据融资规模以用足信贷额度。今年2月新增票据融资从1月的80亿元突然扩大到1100亿元,并创2009年5月以来单月最大增幅,可能就是企业信贷需求放缓的信号。
对公中长期贷款少增和M1增速较低表明企业盈利预期下降。1—2月共新增对公中长期贷款4134亿元,同比少增3334亿元;1—2月共新增对公中长期贷款占同期总新增贷款的比例约为28%,远低于去年同期的47%。这表明企业盈利预期下降,不愿融入更多的中长期贷款以扩大投资。再从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强弱的M1增速来看,1月M1同比增长3.1%,创历史最低水平,2月回升到4.3%,回升幅度有限。尽管有节日因素的影响,但这也表明企业对未来经济形势不太乐观,不愿留有更多的活期存款。
市场对贷款利率下降的预期增强、要求普遍。当前,银行明显感受到企业对资金价格下降的预期增强,部分企业对信贷处于观望过程之中或推迟提款计划。今年以来,不少银行的实际贷款利率上浮幅度有所下降,且目前客户要求利率适当降低的要求已较为普遍。这是市场信贷供求关系由偏紧向偏松方向转变的重要信号,其结果会推动贷款市场利率下行。
货币政策宜朝着进一步释放流动性的方向继续微调
记者:在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和企业盈利能力减弱的情况下,货币政策是否应当作出相应调整?
连平:考虑到劳动力成本上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维持高位等中长期通胀压力依然存在,对物价涨幅出现明显反弹的风险不能掉以轻心。再考虑到经济增长大幅回落的可能性不大,将今年GDP增速目标定在7.5%也表明政府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容忍度有所提高。与此相适应,货币政策不宜大幅放松。但另一方面,近期信贷需求下降,经济下行风险增大,在物价总体可控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也不宜进一步收紧。因此,我建议货币政策维持稳健的总体基调不变。
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在总体调控坚持不放松、但鼓励刚性购房需求的情况下,未来房地产市场走向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其对投资和消费的带动作用将明显下降;二是近期美国经济有转好迹象,欧债危机曙光初现,但能否持续还需进一步观察;三是人民币升值预期下降甚至出现贬值预期,围绕欧债危机、中东局势不稳定的各种消息交替出现,短期资本流动不确定性增加,并影响国内货币政策操作。
鉴于此,建议货币政策在保持总体稳健基调的前提下,操作上朝着进一步释放流动性的方向继续微调,同时注重灵活性、针对性和前瞻性。
二季度可鼓励银行适度加快信贷投放步伐
记者:为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信贷政策是否需要调整?
连平:今年信贷增量可以考虑适度增加。信贷总量适度扩大不仅可以缓解部分资金压力较大企业的经营压力,还可以通过总量扩张带来的实际贷款利率下降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进而改变盈利预期,促进企业扩大生产经营活动。而且,银行加大对在建续建项目、保障房、“三农”、小微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也需要有信贷政策的适度放松。
从具体时间来看,考虑到对全年经济的提振作用,建议在二季度鼓励银行适度加快信贷投放步伐,灵活调整投放节奏,二季度可以适当多些,三、四季度可以适当少些。
从调控目标看,今年M2增速目标是14%。为保证实现该目标,建议今年的新增贷款在8万亿—8.5万亿元。
存贷款基准利率宜保持基本稳定
记者:由于经济增速正在放缓,是否应降息或采取下调贷款利率、存款利率不变的非对称降息方式?
连平:在通胀总体可控、经济增速趋于下行的情况下,不宜进一步加息。同时,当前既没有必要降息,也不是降息的有利时机。
这是因为:其一,当前的存贷款基准利率水平并不高,仅为过去10年来中等略偏上水平。其二,预计今年CPI涨幅在2.7%—3.3%,且年底还可能进入新的上行周期,这种情况下降息很可能会造成负的实际利率再现,不利于通胀预期管理。其三,存款利率下降不利于银行吸收存款,在银行存款增长本就面临较大压力的情形下,会进一步削弱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其四,今年GDP增速目标下调至7.5%,在不致发生“硬着陆”的情况下,经济增速略有放缓不必过于惊慌,尚未到通过下调基准利率来刺激经济增长的时机。其五,由于银行贷款利率可以上浮,在信贷供求关系偏紧情况下,市场利率必然走高,未来随着信贷适度增加和流动性适当宽松,实际贷款利率自然会下降。
当前不宜采取下调贷款利率、存款利率不变的非对称降息方式。这首先是因为当前贷款市场利率事实上已经有松动和趋于下行的迹象,而且信贷总量放松、下调准备金率等数量型工具本就有促进市场利率下行的功效。从实际效果来看,推动贷款利率下浮的作用比降低基准利率要明显得多。比如,降低一次基准利率仅为0.25个百分点的降幅,而利率下浮10%就可以达到0.656个百分点的降幅。
可见,通过数量型工具降低贷款利率完全可以起到比降低基准利率更好的效果,且不会引发市场的错误预期。因此,当前应继续通过数量型工具的微调,进一步合理释放流动性,同时适当加快信贷投放步伐,推动存贷款市场实际利率下行。
存款准备金率二季度可适度下调
记者:存款准备金率是否还有下调空间?
连平:为缓解因外汇占款增长放缓导致的银行体系流动性紧张,增强银行的信贷能力,准备金率需要继续适度下调。这同时也有助于降低银行资金成本,从而降低市场贷款利率,最终推动企业融资成本下降。
因此,在今年已有1次下调的基础上,建议年内再下调1—3次、每次0.5个百分点。从时间窗口看,为配合信贷投放,推动实体经济全年平稳运行,建议在二季度下调1—2次。(人民网)
姜超:二季度降息可能极低 但存准率将继续下调
国家统计局4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3.6%,环比上涨0.2%;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0.3%,环比上涨0.3%。
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表示,3月CPI从上月的3.2%上升至3.6%,高于市场平均的预测值,其中食品同比从6.2%反弹至7.5%,是CPI超预期的主因。3月PPI为-0.3%,其环比继续正增长印证了库存周期的启动。
姜超认为,二季度降息可能极低,但准备金率仍将继续下调。(证券时报网)
郭士英:通胀形势难料 降息时间未到
方正资本控股金融研究院院长郭士英4月10日在其微博中表示,目前通胀形势难料,降息时间未到。
郭士英表示,10日股市于盘中放量逆转,似有消息刺激。若有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消息出来,一点都不奇怪。
“按照现在的经济形势,维持年内降6次的预计,以此来算,也该降了。”郭士英说:“通胀形势难料,还是认为不到降息的时候,留着境内外市场更悲观的时候再用吧!”(东方财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