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潮汹涌 IPO储备企业猛增逾百家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融资潮汹涌 IPO储备企业猛增逾百家

加入日期:2012-4-16 8:00:19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读:
  IPO储备企业本月猛增逾百家
  IPO排队企业周扩容64家创披露以来新高 西部证券上市生不逢时
  人民网等8新股预计募资约35亿元
  15名保代首尝单板双签
  新三板将以终身督导制约束主办券商
  散户IPO模拟询价被指作秀
  新股首发市盈率逼近2时代
  投行叹新股改革是倒退 100公司超募6642亿成绝唱
  金融创新PK新股提速 震荡盘整仍是主基调
  新股申购一览及收益查询

  IPO储备企业本月猛增逾百家
  A股融资潮汹涌:大千生态景观、晨光文具等64家企业上周进入发行初审
  IPO储备企业本月猛增逾百家
  早报见习记者 施颖楠
  继3月新增百家IPO储备企业后,4月新股申报上市再次提速,仅半个月时间已增逾百家。
  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布的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IPO申报企业基本信息,截至4月12日,IPO储备企业一周再添64家,而此前的4月5日,已新增40家企业。本月刚刚过半,新加入初审大军的IPO企业累计就已破百。
  644家企业排队上市
  截至4月12日,证监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报企业共计661家,其中主板354家,创业板307家,扣除已核准或中止审查企业共计17家后,在审和过会待发企业共计644家。与4月5日公布的数据对比,12日主板和中小板新增26家企业排队IPO,创业板新增38家。
  值得注意的是,主板和中小板新增的企业中,不乏四川帝王洁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帝王洁具)、大千生态景观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晨光文具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多喜爱家纺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
  早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今年1月18日,四川省环保厅已公布帝王洁具的上市环保核查公示。根据环评报告,帝王洁具创建于1994年,2010年4月由22位自然人作为发起人,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12月由中国台湾籍自然人黄振龙增资,变更为中外合资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卫生洁具的设计、制造与销售。环评报告披露,帝王洁具本次拟发行股数为2052万股,募集资金2.14亿元用于年产36万台(套)亚克力洁具产能扩建项目与亚克力卫浴营销网络扩建项目两个项目。官网资料显示,该公司董事长为刘进,现年50岁。
  大千生态景观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同时拥有风景园林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和园林古建筑工程三级资质。公司总部位于南京,并在北京、广州、重庆、长沙、海南、宜兴、句容设有分公司,在江苏、湖南建有集生产、引种、研发、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苗木基地2140亩。
  上海晨光文具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前身上海中韩晨光文具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产品领域涵盖各式笔类、书包、画材、橡皮泥、胶水、橡皮、尺类、修正工具、抄本等学生文具和办公文具。根据有关报道,晨光文具以造笔起家,产品定位主要分为两块,分别是办公用品和学生文具,两者的比例各为50%。至去年,晨光年营业额近20亿元,全国有28个分公司,在1600多个城市设有二、三级分销商,超过5万家门店。
  根据晨光文具官网,其创始人和董事长为陈湖文。
  湖南多喜爱家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为家用纺织品企业,董事长为陈军。营销中心设在长沙市,开发中心及生产企业等在广东省深圳市东莞市。目前公司拥有自营店近200家,加盟店800余家。
  城商行仍未有进展
  根据证监会公开信息,主板和中小板方面,浙江九洲药业、广西柳州医药、山西永东化工、亚普汽车部件4家企业已过初审,进入落实反馈意见阶段;浙江乔治白服饰、江苏新远程电缆、浙江亿利达风机已通过发审会;而西部证券(002673)IPO已获核准。
  不过,一直备受关注的城商行IPO却未有进展。上海银行、成都银行、大连银行、贵阳银行、徽商银行、江苏银行、锦州银行都停留在初审阶段,而重庆银行、东莞银行、杭州银行还在落实反馈意见中。
  农商行方面也未有变动。江苏常熟农村商业银行在初审中,而江苏江阴农村商业银行、江苏吴江农村商业银行、江苏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处于落实反馈意见中。
  创业板方面,4月5日至4月12日间,贵阳市新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园林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宁波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38家企业进入上市储备企业行列。而北京天和众邦勘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份有限公司、山东天力干燥股份有限公司、沈阳隆基电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过初审,广州迪森热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泰格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通过发审会,宁波戴维医疗(300314)器械股份有限公司首发已被核准。
  另外,AEM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遭中止审查。(东方早报)

 

  IPO排队企业周扩容64家创披露以来新高 西部证券上市生不逢时
  彭洁云 赵星巍
  4月以来,新股发行的节奏尚未有明显的增速,新股申报审核的步子却已越迈越大。继3月在审待发的公司数量突破600家之后,上周初审企业又新增64家,创下今年2月1日披露在审数据以来扩容最多的一周。
  据证监会最新公布的主板和创业板IPO申报企业基本信息,截止到4月15日,证监会在审和过会待发企业共计661家。其中主板354家,创业板307家(包括13家中止审查企业)。
  在去年10月通过发审委审核沉寂半年后,西部证券终于在上周获得了上市批文,将成为A股第19家上市券商,也成为2012年首家上市券商。不过,西部证券此番发行似乎并不轻松。
  最新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此前外界对于西部证券2011年业绩亏损的猜测终被打破,但其经营状况并不突出。公司在2011年的净利润为2.23亿元,同比下降58%,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每股收益也从2010年的0.54元骤降至2011年的0.22元。而其近三年的经纪与自营的传统业务收入占比也居高不下,分别为88.55%、78.2%、75.06%,是典型靠天吃饭的券商。
  今年以来,券商板块累计涨幅达到30%,同期沪深300的涨幅仅为9%。在近期券商板块整体涨势大好的情况下,西部证券在此时招股定价照理应具有一定优势。然而根据证监会的最新规定,新股发行市盈率不应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的25%。根据巨潮资讯网4月13日公布的数据,综合金融行业平均市盈率为21.3倍,据此推算,西部证券发行市盈率最高不会超过26倍。而2010年11月上市的山西证券,发行市盈率高达31.89倍,而当时的券商整体估值尚低于现今。
  招股意向书显示,西部证券此番发行不超过2亿股的A股,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12亿股。若以2011年每股收益0.22元来计算,西部证券股价最高不超过5.72元,预计募集资金仅为11亿元,上市体量为近几年新近上市券商中最末。
  另外,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统计,上周主板企业新增26家,创业板企业新增38家。晨光文具这家成立于1997年的老牌文具公司也出现在主板初审企业中,继2009年10月文具业龙头老大齐心文具登陆中小板之后,文具行业的渠道之王晨光文具也摩拳擦掌,欲在资本市场上抢占一席之地。
  上海奉贤区的一份文化创意产业报告显示,晨光文具在2010年的销售额达20亿,在全国有近5万家专业加盟店,约占文具市场份额的23%。而齐心文具的2010年年报显示,其该年主营业务收入仅为9.1亿元。
  另据本报统计梳理,上周有5家主板初审企业和4家创业板初审企业过渡到落实反馈意见中,27家企业在上周进行预披露。(.第.一.财.经.日.报)

 

  人民网等8新股预计募资约35亿元
  本报记者 申鹏
  数据显示,本周将有8只新股进行网上申购,发行股份数量合计3.38亿股,预计募集资金合计35.68亿元。这8只新股分别是任子行(300311)、宜通世纪(300310)、人民网(603000)、东江环保、天山生物(300313)、奥康国际(603001)、翠微股份(603123)和龙泉股份(002671)。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8只新股中,有3只在沪市主板发行,显示本周新股供给压力环比上升。按照计划,人民网、奥康国际和翠微股份将分别发行6910.57万股、8100万股和7700万股,预计募资分别为5.27亿元、10.22亿元和8.21亿元,合计23.7亿元,占本周8只新股预计募资金额的66.42%。
  据wind数据统计,剔除上述8只新股后,年初以来A股市场共发行新股51只,计划募集资金243.50亿元,而实际募资364.84亿元,整体超募比例为49.83%。按照这一超募比例推算,本周8只新股实际募集资金有望超过50亿元。
  市场人士认为,无论从新股数量还是募资金额来看,本周新股供给都处在年内较高水平,在沪深两市上周强势反弹并接近重要阻力位情况下,新股供给压力上升可能会对市场信心形成一定压制。(.中.国.证.券.报)


  15名保代首尝单板双签
  证券时报记者 刘璐
  自3月15日证监会宣布放宽保代签字权,由两人两板单签调整为两人两板双签后,目前这一政策已被火速变现。从截至4月12日的首发(IPO)在审企业信息看,已有15名保代双签,其中8名保代两板合计三签。保代政策调整后的保荐通道扩容效应、保代群体分化效应已显现,其中2004年4月首批注册的保代表现突出。
  保代新政发布不足1个月,至少已有11名保代在主板双签,4名保代在创业板双签,这是证券时报记者根据证监会公布的、截至4月12日的IPO在审企业公开信息统计得出的数据。
  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证监会2012年3月15日发布并实施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保荐业务监管有关问题的意见》,其中规定,在现行两名保荐代表人具体负责一家发行人的保荐工作,可同时在主板(含中小板)和创业板各负责一家在审企业的基础上,调整为可同时各负责两家主板(含中小板)和创业板在审企业。
  这15名单板双签保代中,单板双签保代最多的是华林证券、广发证券(000776)、中信建投。其中,来自华林证券的保代有3名,分别是何书茂、张浩淼、杨彦君,来自广发证券的保代有2名,分别是张晋阳、谭旭,来自中信建投证券的2名保代分别是王国艳和林煊。
  随着单板双签保代的出现,两板合计三签的保代也随之出现。据记者统计,8名保代同时负责3个IPO在审项目,分别是何书茂、张晋阳、谭旭、王国艳、林煊、齐政、王璟、江荣华。
  值得关注的是,2004年4月首批注册的保代表现骄人。在15名双签保代中,7人系首批保代,分别是谭旭、袁宗、李文涛、王廷富、毛传武、江荣华、林煊;在8名三签保代中,3人系首批保代,分别是谭旭、江荣华、林煊。
  一位资深保代告诉记者,随着双签政策的落地,保代群体将日益面临分化,具有良好的个人品牌、有项目资源、有能力的保代最多可同时签四单,而仅凭资格而获得签字机会的保代则面临挑战,新政之下的分化效应显现。(证券时报)


  新三板将以终身督导制约束主办券商
  证券时报记者 黄兆隆
  新三板的钱景吸引了券商的眼球,就连投行大佬中金公司也纡尊降贵加入抢钱阵营。一边是券商的铆足劲头大干快上,另一边则是主办券商的推荐工作将面临更高要求。
  日前,中国证券业协会在总结新三板推荐挂牌工作中指出,主办券商在六项工作中存在不足,应强调发挥市场利益机制,并以终身督导制带动实质性审查。
  快速扩容面临考验
  截至2011年底,新三板共有挂牌企业102家,其中挂牌交易企业97家。整体来看,挂牌企业数量呈上升趋势,并在去年达到最高值25家,另有1家已通过中证协备案。
  主办券商在其中居功甚伟,已有超过30家券商成功推荐企业挂牌,其中推荐挂牌数量最多的为申银万国,达28家,国信证券、西部证券(002673)各10家。
  这一速度还在提升中。去年中证协收到35家公司的申请挂牌备案文件,由18家主办券商参与推荐挂牌工作。主办券商工作的严谨性正引起中证协的高度重视。
  中证协在总结去年的推荐挂牌工作中指出,主办券商存在以下问题:尽职调查工作不充分;内核工作不充分;工作底稿不符合要求;对信披把关不严;推荐挂牌备案文件质量有待提高;落实反馈意见效率有待提高。
  做好实质性判断
  新三板和主板不同,主板公司的上市与否由发审委决定,新三板的挂牌判断人则为券商内核委员会,券商承担着实质性审查的基本责任,这一工作也应被高度重视。中证协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其看来,这项工作关键在于做实质性判断,实现责权利的统一。
  只有权利没有责任,肯定做不好。这项工作是与券商的信誉、效益、发展高度相关的,所以券商应认真做好。上述中证协相关负责人表示。
  除券商实质性审查外,中证协也会重点监督券商尽职调查的相关内容和信披。与主板市场不同,外围监督主要通过查看券商工作底稿,确定券商是否认真、积极地进行了实质审查。一般券商需上报6本材料,包括2本基本材料,4本工作底稿,工作底稿都是标准化的。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
  终身督导激励券商
  刺激券商做好推荐挂牌工作的还有一个因素,即终身督导制度。
  券商推荐企业上市是第一步,定向增资、改制、重组、产业规划、转板等,券商可以分享企业的成长。上述中证协相关负责人表示。事实上,市场利益机制已经逐步在新三板市场的发展中体现出来了。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显示,2006年~2008年挂牌的34家公司(除转板和数据不全公司外)挂牌后44%的公司营业收入实现了30%以上增长;51%的公司实现了净利润30%以上增长。此外,已有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成功转板到中小板或创业板。就这些转板的公司来看,营业收入大多实现2~3倍增长,净利润实现了3倍左右增长。(证券时报 )


  散户IPO模拟询价被指作秀
  上周,我们才得到交易所的通知,个人IPO询价要做模拟,匆匆忙忙地准备。4月12日,太平洋(601099)证券资本市场部的相关负责人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据此很多声音认为,个人IPO询价会加快推出,中小投资者更是呼声一片。
  记者注意到,尽管首次个人模拟询价顺利结束,询价结果也比较接近机构的判断,但是在一些市场人士看来,这仅仅只是一次作秀,很多关键的问题并没有涉及。
  譬如在模拟询价中,10万元投资者的数量占到一半,监管层有意偏向小散户,但是实施起来,券商会不会向大户倾斜?另外,还有究竟如何选择个人参与者、怎样排除利益输送等问题尚待解决。
  10万元参与者占50%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征求稿公开讨论的时间仅仅过去一周,个人IPO询价就开始进入了模拟阶段。
  4月12日,沪深交易所三只新股龙泉股份(002671)、奥康国际(603001)以及翠微股份(603123)首次展开IPO模拟询价活动,承销商分别是太平洋、国信证券以及中信建投。
  据记者了解,此次上交所组织的模拟询价活动共有20家券商,每家券商按照资产规模选取100名投资者,共计2000人参与奥康国际、翠微股份的模拟询价。
  深交所没有限定参与券商的数量,所有具备经纪业务的券商都可以选取20名中小投资者客户参与龙泉股份的模拟询价,共计大约1300位中小投资者参与报价申购。
  交易所给出的指导意见是选择参与者,资金量要大和交易活跃,有一定时间的证券投资经验。上述太平洋证券的人士告诉记者,他们自己的券商也有20名中小投资者参与,分别是100万资产以上的有两个,100~50万资产的有3个;50万~10万的有5个;10万以下的有10个。
  尽管参加条件按照资产规模划分,但是符合条件的个人数量众多,如何从中选出20名,有人担心,主承销商有可能暗箱操作,自己指定询价个人。
  这点大家可以放心,我们完全按照交易所的规定来,但由于此次时间紧迫,不可能通知全国营业部,因此我们仅选了昆明的一家营业部做了试点。太平洋证券人士回答说,但如果真的进入实际操作,我们会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对于那些报价价格不合理的投资者,月初我们会剔除,向交易所提起申请,更换参与者。
  奥康国际的主承销商国信证券,在自己承销的主场则邀请了40多个交易者,深圳地区20个人,上海地区20个人。
  人员的选择,主要根据上交所提供的客户资产规模正向分布,兼顾抽样代表性。国信证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翠微股份的主承销商中信建投则在全国20家营业部中选择了100名客户参与模拟询价。其中账户总资产在100万元以上、50万至100万元、10万至50万元、10万元以下的投资者分别为10名、15名、25名、50名。
  中信建投如何选取参与者,其资本市场部的人士没有正面答复本报记者。
  记者注意到,在此次个人IPO询价模拟中,资产在10万元以下的个人占到了一半,小散户的利益得到了更大的倾斜。
  报价接近机构判断
  我们一直非常关注此次个人模拟询价的情况,进程看起来还比较平稳。北京的一家合资投行人士告诉记者,个人投资者的报价也比较合理。
  此前,深交所已经想到,个人投资者的专业能力尚缺,无法对公司股票价值作出专业的判断。为解决这个问题,投资者在参与模拟询价时,需要回答询价系统出现的两大类选择题:一个是了不了解公司的财务指标,例如发行人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行业市盈率;二是是否看过招股说明书,提示的风险因素有哪些。
  营业部人员还会跟参与者进行沟通。上述太平洋人士告诉记者。
  12日下午,沪深两市模拟询价结果基本上出炉。太平洋证券给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深市全部有询价资格的2000名中小投资者共有1200人参与了龙泉股份的询价,模拟询价比例的人数为60%,综合来看,投资者给出的报价中枢在20~25元,市盈率大概在21.57倍左右。
  此次个人的报价非常接近机构的判断。长江证券(000783)研究所给出的合理估值区间为17~22倍,询价区间在20~25元。国泰君安研究所的报价更谨慎一点,认为合理询价市盈率在15~18倍,价格空间为16.8~20.2元。
  其他两家公司的询价结果,中信建投和国信证券没有正式公布,但从其他媒体采访营业部的情况看,所出的价格都低于行业市盈率,显示个人投资者出价谨慎。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提到,不能因为一次模拟情况,就认为个人有能力合理报价,此次首次模拟,个人更多听取了营业部的指导建议。
  如果说机构报价都不理性,凭什么个人投资者报价就能理性?在市场疯狂的时候,个人投资者头脑也会发热,甚至可能比机构更甚,而且5~10人的数量很小,对新股定价起不到什么影响作用。在12日举办的聚焦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上,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也向本报记者如此表示。
  此次龙泉股份的询价中就有极端情况的报价,最高可达180元,最低仅有1元。
  作秀意味更浓
  尽管目前询价顺利结束,报价也比较合理,但是仍然有很多根本问题需要解决。
  根据征求稿,主承销商可以自主推荐5~10名投资经验比较丰富的个人投资者参与网下询价配售,但如何公开透明地选择?
  沪深交易所没有给出什么有效的手段。此次模拟,券商们也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公开寻找参与者,几乎都是券商在范围内自行选定。
  针对此项规定,天相投顾董事长林义相在其实名微博上提出质疑:难道忘了十多年前,券商把新股配给关系户,股民什么也得不到的情景吗?
  银河证券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想想这个情况,也就知道。券商自然会将名额给到资产净值高、能给公司做利润贡献的那些人,哪会轮到小散户的头上?
  只是为了安抚中小投资者,征求稿象征地搞了个个人投资者参与网下询价,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无非就是打一些麻醉,让个人投资者在利益受到损害的同时不要感受到那么疼痛。独立撰稿人皮海洲在微博上如此表示。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甚至向《投资者报》记者直言:这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没有从根本制度上做出变动,仅是从技术细节上做修补,仅是发行价格改革,治标不治本,注定要失败的。征求稿最好到今年年底就停止实施。(投资者报)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