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两市重大情报专家点睛
李良:明后年股市将迎黄金投资期
叶檀:中国的房价收入比不真实
桂浩明:跨市场300ETF基金的真正亮点在哪里?
曹凤岐:新股发行改革有三亮点 指向两目标
二、今日机构劲爆看点
市场强势震荡行情有望得到延续
股指进入重压区 反复或难避免
四连阳强势上攻 股指再度站上牛熊分界线
后市有回调也可能只是小回踩
市场多头集结 大反攻号声嘹亮
近期可能召开高层会议将讨论一季经济 下周焦点事件
机构集体看空 二季度投资者如何应对?
下周可能的两种走势
深字头掀涨停狂潮 A股四连阳发出强烈信号
三、火线热点飙升内幕
机构:看好消费电子下半年行情(荐股)
四、顶级私募内部信息交流园
顶级私募关注个股:深天健受益深圳金融创新资金抢筹
顶级私募个股内幕消息汇总:新华锦有望在年内完成重组
顶级私募建仓成本:深华发A主力持仓成本6.68元
五、民间高手股王争霸
月盈利前15名绝顶民间高手一览:最牛高手一月盈利36.63%
民间高手仓单:前3大高手重仓浙江东日
一、两市重大情报专家点睛
李良:明后年股市将迎黄金投资期
正在发行中的信诚周期基金经理张光成表示,CPI不跌而国家的GDP出现下降,说明中国经济处于滞涨的阶段。在滞涨的情况下政策处于两难的局面,这也是近期市场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
张光成认为,由于外围经济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政府又调低了今年经济增速目标,股市震荡在情理之中,但目前A股市场的估值处于底部区域,指数没有多少下跌空间。同时,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预期下,我国经济会持续转暖,明后年股市或将迎来又一个黄金投资期。
张光成表示,经济运行有其周期性,不同的行业由于与宏观经济的联动性不同,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表现大为不同。投资者应当采用周期的观点看待市场,根据经济周期规律高效配置资产,既可以通过周期与非周期行业之间轮动配置或来追求超越市场收益,也可以通过投资像信诚周期轮动股票型基金这样的产品来进行资产配置。
叶檀:中国的房价收入比不真实
房地产有泡沫吗?按照租售比、房价收入比以及房地产总市值占GDP的比例,毫无疑问,中国房地产有泡沫。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两会记者招待会指出,目前的房价与居民的收入不匹配。但是,中国住房价格泡沫挤到什么程度是合适的?必须建立中国自己的房价收入比与租售比的标准,用国外的标准或者用失真的数据人云亦云难免产生失误,甚至影响中国房地产改革大局。
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认为,房价收入比在3到6倍为合理区间。这一比例是上世纪90年代初世界银行专家在进行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研究时,提出的一个世界银行认为比较理想的比例。
一些中国房地产研究机构认为,中国房价收入比应回到公认标准,比世界银行认可的理想状态更高一些。今年3月6日,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报告指出,2011年,城镇居民房价收入比回落至7.50,接近6~7的合理区间。大型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均明显偏高,排名前五位的深圳、杭州、北京、厦门、上海,2011年房价收入比分别达到15.60、14.10、12.94、12.48、12.40。原来房价收入比相对较低的重庆、沈阳等城市,也逐渐超过了全国(7.5)的总体水平。表面上看,房价收入比正在回归合理范围,但这一较为乐观的数据显然未能说服大众。
其他机构的推测要悲观得多。3月22日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联合发布的 《房地产买卖行为与房地产政策》调查研究结果推算,我国城镇房价收入比为12.07,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高达25.25。相比其他国际大城市,房价高到离谱,因为伦敦房价收入比仅为6.9,首尔为7.7,纽约为7.9。
房价收入比相差如此之远,说明在推算房价收入比的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标准与真实的数据来源。按照此等数据,根本不可能定出客观的现实与务实的政策。
国际上通用的房价收入比的计算方式,是以住宅套价的中值,除以家庭年收入的中值,而后得出新建房、二手房、所有住宅房价收入比的中值。家庭年收入指全部家庭成员的年度税前收入,通常包括夫妇二人,家庭年收入同样取中值。选取的住宅是新建住房、旧有住宅等。数据通常比较准确,因为根据纳税情况可以获得较为真实的收入,而旧有住宅等不可能存在阴阳合同等数据造假情况。
按照北京统计信息网的数据,2011年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903元,同比上升13.2%。另据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2011年新建商品住宅市场成交均价为21585元/平方米。按照一家三口、户均购房100平方米计,房价收入比约为21.87,这是一个可怕的充满泡沫的数字。
北京房地产并未真正的市场化,属于非典型性市场,房价收入比不能做准,从土地用途看,豪华经适房、单位房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官员与企业主灰色收入主要集中在北京的房地产市场上,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能做准。也就是说,房价、收入等数据都值得怀疑。
相比而言,深圳房价在一段时间内较为理性,居民构成多以移民为主,市场色彩较浓。国家统计局深圳调查队公布了2011年深圳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报告: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36505元,以同比增长12.7%位居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首位。1月12日,深圳市市长许勤在深圳两会记者会上称,2011年1~12月深圳全市新建商品住房均价19469元/平方米,同比下降2.97%。按照户均3人,每户购房100平方米计,房价收入比为17.77,远远偏离了市场可以接受的正常值。
这可能仍然不是真实的数据。我国的收入统计中遗漏了灰色收入这部分,并且在年轻人购买房产的过程中,往往能够得到家族资助,导致我国购房中现金支付率居高不下。因此,如果我们计入另一家庭的支付能力,以户均5人计,深圳房价收入比为10.67左右,高于正常水平线,何况我们用的是可支配收入,而不是薪酬,因此偏离得不算太远。
研究金融的朋友发来短信,指出各国的主要指标不同。除了房价收入比外,还有首付对收入比的指标,以及每月支付负担对收入比,即每月实际支付购房金额对可支配收入,在英国较为适用,考虑到中国房贷利率随利率改变浮动,英国的办法对中国可能适用。以后专文另述。
我们可以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的房价收入比高于国际水准,确实存在泡沫,但泡沫不像数据所体现的那么大。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来说,最可怕的是一小部分高收入阶层有能力在房地产大举投资,推高房价收入比,并且由于缺乏房产税、真正的资本利得税等,导致房地产市场失控。普通购房者遭受高房价之害,社会因此郁积不满。(每日经济新闻)
桂浩明:跨市场300ETF基金的真正亮点在哪里?
所谓的ETF,顾名思义,是开放式交易所基金,是一种基于交易所指数为跟踪对象并建立投资组合,进行交易的基金品种。鉴于它的这个特点,在理论上说ETF应该只是拟合单一交易所的某个指数,像沪深股市最早出现的上证50ETF,就是以上证50指数为跟踪对象的。现在两市正在交易的多个ETF,也都是分别跟踪沪市或者深市交易所的指数,没有一个是横跨沪深两个市场的。
不过,自从上海金交所推出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的股指期货品种以后,一种新的需求也就产生了。出于套期保值的目的,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非常希望在市场上设计一种与之对应的、以沪深300指数为跟踪目标的ETF产品,以便比较容易地展开交易。虽然,事实上现在也有一些投资者,分别利用沪市和深市的一些ETF品种,谋求建立一个与沪深300ETF较为相似的组合来达到通过股指期货套保的目的,但从实践来看,这样的做法毕竟拟合度比较低,而且因为涉及不止一个ETF品种,在操作上也颇有不便,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实际操作效果。但这显示了沪深市场有了股指期货以后的一个强烈的信号,呼吁尽早推出跨市场的ETF产品。
如今,呼吁正在变成现实。经过相关方面的不懈努力,两个全新的以沪深300指数为跟踪目标的跨市场ETF产品--嘉实沪深300(160706)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已于近日开始发行,两只ETF产品分别采用实物申赎、部分现金替代机制解决跨市场问题。无疑,这是基金业ETF业务的一项重大突破,其意义不仅仅是在于打破了沪、深两个市场的隔离,为股指期货的套保交易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是在金融创新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阅读相关文件后可知,这两个ETF产品,尽管风格各异,但都能在相当程度上满足投资者在认同指数位置与趋势的前提下轻松投资,并且还可以借助股指期货合约锁定风险,实现全方位的价值投资与有效的风险控制。在理论上,这对于吸引长线资金入市,特别是那些具有久期管理需要,对风险较为厌恶而又希望分享资本市场收益的资金来说,无疑是较为合适的投资品种。在笔者看来,这两只跨市场300ETF的最大亮点,也就在于与现有的股指期货合约提供了相应的配套,进而使得金融产品线趋于完整,也让复杂的投资行为变得简单,让长期投资更具可行性。
不过,大家也从中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在一些有关跨市场300ETF的介绍推荐中,对于能吸引长线资金入市的特点描述并不多,而把大量的篇幅放在其客观上具有的隐性T+O交易特点上。沪深股市在1996年12月起就取消了T+0交易制度,现行的《证券法》也对此作了明确规定。但是,如果利用ETF等产品,通过市场上购买申购赎回等一系列操作,在目前条件下客观上还是能实现隐性T+0交易的。这应该说也是一种擦边球现象。由于巧妙地规避了现有法律法规的限制,因此也确实受到部分敏感的投资者的关注。而由于其交易范围有限,也不乏活跃市场的作用,所以各个方面对此似乎也乐观其成。对此,笔者以为,跨市场300ETF因为与股指期货合约完全对接,在某种角度上确实具有更大的T+0操作余地,这个特点为市场各界瞩目是必然的。但这毕竟不是发展ETF的主要目的。这一点应该明确,这也是笔者在此想特别提醒的。
倡导价值投资,鼓励长期投资,是当前股票市场的一项重要任务,跨市场300ETF的推出,正是顺应了这个要求,并且是能以自身的特点为之作出贡献的。如果在这个时候过多地去强调其存在的T+0机会,显然有失偏颇。(作者系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
(.上.证 .桂.浩.明)
曹凤岐:新股发行改革有三亮点 指向两目标
银河证券总经理潘向东等建议加快推出退市制度
4月1日,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正式吹响新一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号角,引起业界热议。
在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看来,此次征求意见稿中的亮点有三个,一是信息披露强化要求并表态会加大处罚力度。过去这里非透明化,现在透明化了,对发行人、中介机构、中介服务机构都有明确的要求,这是很大的一个进步。 二是询价机制,曹凤岐表示,最终能不能对新股三高起作用,什么样的投资者可以参加询价还需看再看。三是考虑到了限制发行市盈率的问题。
曹凤岐表示,从征求意见稿来看,这次发行改革的目的非常明确,首要是制止三高,第二个目的就是制止首日爆炒。
对于退市制度,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潘向东建言,退市制度应越早推出越好。他表示,就像一个小孩子走路,大人不能老是扶着它走,让他独立的走,至少没那么快。投资者也一样,作为监管当局来说,其实可以把一些风险让投资者去承担,比如直接警示某些股票有退市的风险,一旦这样的股票退市了,投资者自然而然不会再去追逐这种中小题材了。
民族证券发展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徐一钉也建议加快出台退市制度。在他看来,特别是在市场不是很活跃的时候,大家似乎更多的就是炒重组、炒一些绩差股,这对真正有价值的股票是有伤害的。管理层现在正在做创业板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未来应该加快考虑主板的退市制度。(www.ccstoc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