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头线发出重要信号 三朵金花开启攻势(仓单)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锤头线发出重要信号 三朵金花开启攻势(仓单)

加入日期:2012-3-9 20:59:13

此信息共有5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目录:
  一、两市重大情报专家点睛
  许小年:刺激政策重启希望不大
  曹仁超:投资应该是一辈子的事
  周科竞:社保基金入市试点是良方
  易宪容:以平常心看GDP增长下调
  叶檀:大规模减税要防止什么?
  二、今日机构劲爆看点
  下周把握三条主线
  下周一大盘或选择方向
  二月宏观经济数据利好股市
  强势震荡过后 有望展开中级反弹
  多头勇猛打破魔咒 锤头线发出两大强势信号
  大盘震荡上行 三朵金花开启春季攻势
  通胀继续回落 打开市场想象空间
  两会后的选股重点:四大新兴产业
  反弹延续 试探新高
  市场永恒的炒作题材是什么?
  三、火线热点飙升内幕
  移动互联用户翻番暴增 11股启动在即
  四、顶级私募内部信息交流园
  顶级私募关注个股:青青稞酒机构游资共同抢筹
  顶级私募个股内幕消息汇总:中百集团可能爆发控股权之争
  顶级私募建仓成本:新华传媒主力持仓成本6.57元
  五、民间高手股王争霸
  月盈利前15名绝顶民间高手一览:最牛高手一月盈利48.19%
  民间高手仓单:6高手重仓劲胜股份


  
一、两市重大情报专家点睛


许小年:刺激政策重启希望不大

  ◆今后2~3年之内,看不到欧洲经济的强势反弹,如果说反弹的话美国经济应该在欧洲经济之前
  ◆现在除了中央政府稍有一些财力,地方政府非常紧张,财政政策我相信不会有太大的作用
  ◆要让房价降下来,不是靠限购、限贷,而是要改革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等
  2009年是形势最严峻的一年,2010年是最复杂的一年,2011年是最不确定的一年。2012年是什么年?我把它命名为最难受的一年。近日,在广发银行举办的2012财富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这样预测今年的形势。
  论全球经济:
  欧美今年难强势反弹
  许小年对全球经济评论指出,在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和欧洲都经历了短暂的复苏,中国也经历了短暂的复苏。但目前的危机与上一次危机最大的区别在于这次危机由经济结构失衡引起 即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过渡借债和过渡消费导致全球失衡。只要这个没有改变,可持续的复苏一天就看不到希望。
  虽然过去两周欧洲传来可喜信号,希腊人终于接受了附有苛刻条件的紧急救助计划;25个欧洲国家通过立法形式规定欧盟各国政府债务上限,抑制政府花钱冲动等。这说明病人开始愿意吃药了,但许小年认为这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效果如何仍有待观察。
  总体来看,许小年判断,今后2~3年之内,看不到欧洲经济的强势反弹,如果说反弹的话美国经济应该在欧洲经济反弹之前。今年我们不会看到欧美经济的强势反弹,明年会不会看到很难说。许小年说。
  论中国经济:
  未来有两个增长点
  而在中国,不少实体企业正在翘首以盼出台新的刺激政策。许小年对此泼了一盆冷水。他表示,由于外部需求疲软,凸显了国内的产能过剩,而产能过剩又形成了压制,今年一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情况应该是不乐观的。
  即使启动刺激性的政策,许小年也强调这对实体经济的促动也是相当有限的,现在除了中央政府稍有一些财力,地方政府非常紧张,财政政策我相信不会有太大的作用。而在货币政策方面,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降以及第一套置业贷款的落实,这些都只是货币政策的根本,根本谈不上货币政策的改变,也不意味着下半年中央银行会放水,一旦放水通胀将卷土重来。
  但许小年并不据此认为中国的增长前景变得悲观。他表示,未来的增长潜力会集中在城镇化和服务业这两个潜力点上。如果将农民工真正纳入城镇化发展中,将会带来大量需求。不过他指出,这一切的基础都应该建立在房价降下来的基础上,要让房价降下来,不是靠限购、限贷,而是要改革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等。
  另一个潜力点服务业,其发展关键点在于开放,应解除政府的过度管制。还有就是打破垄断,促进竞争。

 


曹仁超:投资应该是一辈子的事

  矿务股有机会,内银股上落,内房股复苏需时
  恒指已升到接近22000点,同去年10月的16170点比较,升幅达到34.5%。大家都在等待恒指回落5%-8%如重返二万点水平才再上升,能否天从人愿?没有人知道。如果3月份恒指仍然不肯回落5%-8%,那么4月份港股可能要向上冲了,理由是欧债危机渐成风土病,再无法阻止股市上升。3月若恒指肯回落5%-8%,代表港股第二季仍是上落市,大市要到下半年才发力上升。牛市二期后的上升期,低价股才是主角,升幅往往超过恒指成分股。
  1997年苹果面临破产,Steve Jobs只有接受死敌微软1.5亿美元的投资才能度过危机,15年过去,今天苹果手上现金高达980亿美元。如在1997年苹果市价每股5美元时投资,今天已超过500美元,15年投资回报率超过100 倍。
  今天香港也有不少科技股面临破产边缘,哪些是你眼中的苹果?各位分析员,请为小投资者找出未来的苹果!
  矿务股仍有机会
  2007年10月至今,公用股扮演避难所角色,在一个风大浪大的股市中成为避风港,自去年10月港股进入牛市二期后的上升期,公用股作为避难所作用已不大。至于消费性行业2009年至2011年成为少数增长性行业之一,这方面要感谢自由行,到了今天业主疯狂加租,零售铺位租金升幅是100%-400%,消费股应该没有太好前景了。
  矿务股仍有机会。经过2011年大跌后矿务股进入寻宝期,情况只需由worst转为bad,股价已可上升100%或以上。至于内银股,因面对不断集资(或外资机构抛售)压力,但公布业绩又不错,导致股价上上落落。内房股借钱成本已由去年9月份高峰期的30厘回落到春节过后的15厘,2月份股价已大幅反弹。内房股已度过危险期,不过真正复苏应该是几年后的事。
  2008年10月美国前总统布什认为我们已进入衰退,甚至出现1930年代式的萧条,大量经济学家劝各位做好最坏打算。恒生指数却由那个月开始上升。过去三年各位听过多少次预测双底衰退(包括总理温家宝及香港特首曾荫权),今天我们不是仍好好地生活吗?
  1969年我入行证券业之时香港上市公司只有几十只,不是选A就是选B,选择很少。2012年香港上市公司数目已超过一千只(未计衍生产品及各种各类基金)。投资者的苦恼是太多选择而不知如何选择,陷入选择瘫痪症(Choice paralysis)。担心选错而迟迟不肯下决定,令机会一次又一次在自己眼前溜走。
  美国斯坦福教授Mark Hepper在Draegers 超市做了一个实验:在果酱栏上提供24个品牌让顾客选择,为期一个月,事后发现只有3%去到果酱栏的消费者完成了购买。第二个月将品牌数目减至6个,结果24%去到果酱栏的消费者完成了购买。原来太多选择反令销量下跌,至于股市是否如此?没有人知道。
  中国内地第二次现代化起步
  1990年如你投资中国今天你已发达,1990年如你投资日本未破产算你命大。2000年如你投资中国今天你的财富已翻两番,反之投资美国只是原地踏步(未计美元贬值损失)。2007年如你投资25000美元在Google,今天市值31500美元,升值26%。那年如你投资百度今天市值27万美元,但外国传媒喜欢报道中国政治阴暗面、经济负面、地产崩溃等消息。
  中国内地自落实改革开放政策后一如西方其他国家有盛衰周期,如果你在1989 年、1994年至1998年、2001年投资中国,今天已赚到令人羡慕的财富。2012年中国内地仍有很多困难但情况较美国、欧洲好。中国内地GDP增长率面临放缓但仍有8%,而美国只有2%、欧洲可能是负0.5%。内地消费去年增长率达18%,上述升幅连沃尔玛都羡慕。
  去年12月人行开始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美国同欧洲银行却面对资本不足),A股今年1月开始进入牛市二期后的上升期。2011年中国内地已有九亿流动电话用户,在今年5月可打破十亿;去年内地售出一千八百万辆汽车、一亿一千五百万台电视、一亿八千万部电脑、互联网用户达五亿一千三百万……未来20年中国内地城市人口将再增加三亿五千万,到2030年超过十亿人口住在城市,需要再兴建五百万座新大厦约四百亿平方米楼面、一百七十个新地下铁路系统……。
  中国经济第二次现代化在2012年已开始。昆山及苏州更成为先锋。去年苏州GDP首次打破一万亿人民币达一万零五百亿元,其中新兴产业增长24.7%。苏州已带头向建设高端产业城市目标进军,力争新兴产业每年保持20%增长,力争中国由世界工厂走向世界级工厂。
  两千年的盆地历史造就了今天的四川经济,只有在中日战争时期重庆才发展起来。盆地这天然屏障既保护了四川亦阻碍了它的发展,导致在这次改革开放政策下发展落后于沿海各省市。直到2007年出现环球金融海啸后国家决定大力发展高新产业,四川开始进入高速增长期,成渝成为新亮点。2006年至2010 年自资高新区生产总值由15亿元上升到94.7亿元,上升5.3 倍或年率44.3%,成为全国高新工业区的新高地。产业以一年一大步、两年上台阶、五年大飞跃的速度上升,2011 年自资高新区生产总值更打破120亿元渐成为成渝产业主流,入驻企业由2005年的20家增加至2010年的130家。
  过去五年为改善成渝交通,政府投入24.4亿元建成新公路10条,令四川成为两基地、三中心、四大功能地区(即节能及环保基地,新材料产业、科技创新、旅游中心,科技驱动、新产业驱动、宜居及旅游生活区)。今天成渝在地势上仍然是盆地但交通已四通八达,成为中国新工业区的新高地。重庆及成都已动起来。
  政府主导模式失败
  中国过去的计划经济到1978年由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取代,改为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类似战后的日本,即由政府资助企业发展,而中国更进一步将国企上市。
  此一模式在过去曾为日本带来战后40年的经济奇迹,1990年后日本企业为了继续获得银行低息贷款,虽然找不到商机仍盲目投资造成亏损,令日资银行负债累累,最终由政府承担坏账以免大量企业破产令全国失业率上升。大量没有效率的企业充斥市场,令珍贵资源用于支持没有效率的企业,代价是日本经济出现失落20年。
  到2011年日本出现战后首次贸易赤字,看来由政府主导发展的经济模式很快亦寿终正寝,1997年8月亚洲金融风暴后,韩国政府首先放弃这种经济发展的模式。其缺点是因为做官的人性格上皆过分稳重而缺乏创意,类似1980年代美国另一经济繁荣期(即由创意工业带动)无法在日本出现,中国暂时仍未到达此水平仍处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估计仍有15年左右的好景。
  香港地产富豪之弊
  从1967年到1997年香港是典型的get rich quick (快富)时段,从1997年到2007年急于发达的投资者往往受到创伤,只有那些懂得利用低潮(例如1998年、2003年、2008年)入市、高潮(例如2000年、2007年及2010年)出货者才能致富,进入get rich slow(慢富)时段。2008年11月开始更是选择应该在Bad, worse or worst(坏、更坏及最坏)时机入市才能赚到钱。根据康狄夫或叫K周期,香港30年向上期在1997年结束、10年高原期在2007年结束、2008年起进入往下走的日子。
  问卷调查指出,66%的香港人认为社会贫富矛盾已到了快爆炸的水平,越来越多的人认为,Ta所以富有是因为她嫁个有钱人,或他的父母有钱,而非他努力工作或表现突出的结果。群众由过去羡慕或崇拜有钱人改为仇视有钱人,例如占领华尔街(在香港是占领汇丰银行总行)、在名店门前示威、抗议地产霸权等。
  上述不满情绪如不好好处理,恐怕造成日后社会动乱。香港既没有乔布斯把苹果变成6000亿美元市值的公司,亦没有盖茨将微软发展成为全球最大软件公司,更加没有facebook创办人。
  香港富豪习惯把财富放在房地产上,有所谓一铺养三代的观念。1970年前市值几十万港元的商铺今天市值超过1亿港元,贵租不但对弱势社群造成伤害他们不是要买贵楼就是需要交贵租;亦扼杀大部分香港人的创新精神。没有研发和创新,香港经济又如何继续进步?轻视研发和创新、热衷房地产投资的作风更由香港传入中国内地,教坏内地同胞。《信报》过去每年做香港十大富豪榜,起码有八个超级富豪是从事房地产投资的,反观2011年美国福布斯100个美国富豪中,只有4个从事房地产,而且排名十分靠后。
  投资应一生一世
  部分朋友到了50岁已拥有八位数字因此提早退休了。十多年过去发现他们老了,也迟钝了!个人认为投资应该是一生一世,透过投资令人关心社会上发生的一切,令你心境保持青春因此长命百岁。巴菲特今年仍未退、李超人(李嘉诚)仍在做、邵老六(邵逸夫)超过一百岁才考虑退休。你50岁便退休早不早啊!
  在30岁前投资应本小利大,努力令本金保持每年上升30%,因为你输得起。50岁前本大利大,努力为本金争取每年上升20%。60岁前应本大利小,努力为本金争取每年上升10%。60岁后便随心所欲以保本为主(即跑赢通胀率)。
  投资说易不易,说难不难。例如楼市在1990年前是升七跌三(升七年跌三年),1990年后逢七改变,例如1990年到1997年上升、1997年到2003年回落、2004年到2010年上升、2011年下半年起又回落。
  至于股市黄金交叉点及死亡交叉点十分有用,已打赢好多所谓专家。上升之时一般升幅是前跌幅的61.8%、93.5%或126%,例如这次由16000多点上升第一站在21000点完成61.8%的升幅。黄金同商品回落期20年,上升期15年,这次由1999年起步理论上在2014年见顶。只要学会上述几招,60岁前你已成为小富,到时可随心所欲。(.21.世.纪.网 .曹.仁.超)

 


周科竞:社保基金入市试点是良方

  与其争论社保基金该不该入市,倒不如让社保基金中的部分资金先做一个试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称,两会后将有部分省市社保基金进行入市试点。这给社保资金入市指出了一条明路,对于未来A股走向也具有向好的影响。
  中国股市本身就是在小平同志倡导试点的情况下出现的,如今社保基金入市也进行试点,这为社保资金将来大幅度投资股市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投资者有理由相信,如果试点省市的社保资金获得了稳健的保值增值,那么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社保资金投入股市。
  A股市场的投机性很强,新股和ST股的涨跌更是阴阳难测,但与此同时,也有非常多的蓝筹股保持着每年较高水平的现金分红,持续地稳健增长,如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大型银行股,目前股价已经很低,市盈率水平也都在10倍以下,即使是持有股票等待每年分红,也会有较高的投资收益。这样的股票,非常适合社保资金持有。
  此外,目前股市上还有大量的可转换债券正在交易,如歌华转债、中行转债,这些可转债的价格都低于100元面值,社保资金如果买入这些可转换债券,也不会出现投资亏损,如果股价出现大幅上涨,社保资金还能取得比债券更高的收益。
  申购新股也是社保资金获取稳定收益的重要来源。社保资金拥有强大的机构研发实力,雄厚的资金背景,以及对市场未来走向的准确把握。那么社保资金如果参与新股网下配售,中枪的概率极低,持有3个月后,也会有很好的投资回报。
  也就是说,只要社保资金不贪功冒进,不参与投机炒作,踏踏实实投资,赚自己的稳健收益,社保资金在股市想要保值增值并非难事,社保资金入市试点,正是证明这一事实的最有力证据。
  从昨日股市的走势来看,沪深两市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这表明投资者对于股指未来走向仍然乐观,社保资金将要入市试点的消息,也给投资者提供了足够的心理支持。
  现在A股的重量,已经比过去的市场胖了太多,不仅散户投资者无法左右市场的走向,政府想要真正扭转股市的颓势,也需要不断努力,熊牛的转换不再是一夜之间的事情,这也需要一个过程,一个市场逐渐复苏的过程。
  投资者对于当前的股市,既不能过分乐观,但也不必过分悲观,完全可以等待一切有了着落,再根据趋势决定自己的投资方向。

 


易宪容:以平常心看GDP增长下调

  对国内外市场来说,中国下调GDP增长目标当然是很重要的信号。大家看到,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宣读完,国内外的股市随即有了反应,尤以中国香港股市最为强烈。这条消息令全球金融市场资产价格纷纷下挫,尤其是澳元、欧元、股市及商品等风险资产。国际市场的担忧是,北京不再保八,不仅意味中国将面临经济下行的风险,也意味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将不会轻言放松,中国实体经济或将全面紧缩,进而减少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的需求。
  国内的舆论,大都将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下调视作政府在弱化GDP主义,国内经济增长理念正在全面转型,或政府重新调整中国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之关系,这也意味着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大环境下,中国扩大内需新的增长方式将面临很大挑战。政府以时间换空间,以便为中国未来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创造条件。
  不过,无论是市场还是媒体对此似乎都有点解读过度。如果以平常心观之,今年中国GDP增速下调实际是个十分平常的事。尽管中国经济增长下调到7.5%,是8年来第一次,但市场根本上就不用为此而担心。因为,为了弱化政府的GDP主义,弱化地方政府对GDP增长的数量上的追求,从根本上提高GDP增长的质量,政府早在十二五规划中就把经济增长速度降到7%了。既然多年来政府工作报告都提的是保八,为衔接十二五规划,这次下调增长速度也是顺理成章之事,以便让中国经济发展真正转移到提高质量与效益上来。
  更为重要的是,每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规划经济增长速度为8%,但没有哪一年的实际增长是8%或低于8%。这几年的经济增速基本年均超过10%。这好像是惯例了。如果实际的经济年均增长超过10%,而规划仅是8%,那么其规划意义有多大,市场应该十分明白了。比如2011年政府的经济增长目标是8%,但实际结果是9.2%。如果以各省公开数据来计算,2011年GDP增长速度接近10%(即各省GDP总和大于中央公布GDP总额4万多亿)。因此,笔者推测,今年实际的GPD增长速度或许不会低于9%。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态势并没有随GDP目标的下调而改变。
  再从真实影响今年国内GDP增长下行的因素来看,下调GDP增速目标可能对货币政策放松会有影响,但不会太大。因为今年不仅银行信贷会保持适度增长,而且企业融资渠道也比以前拓宽了。比如去年银行信贷融资比重已下降到58%了,与早些年银行信贷融资比重大于90%几有天壤之别。当前国内市场的问题并非流动性不足,而在于流向。如果泛滥的流动性仅在金融体系内循环,那当然对实体经济影响很大。比如去年的高利贷盛行。而今年政府信贷与货币增长目标不仅要回归常态,还强调要给予实体经济以优质服务。由此可以判定,今年并不会由于信贷紧缩过度而影响实体经济的增长。
  还有,当前市场最为关心的是房地产市场调整对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影响。先是一般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仍会保持去年24%左右的速度。去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率为28%,低于2010年,但增长幅度仍然不低。更应注意的是,去年住房销售总额仍达到5.9万亿,其增幅尽管小于2010年,但总额远高于2010年的5.2万亿。考虑到中国住房市场是以一手房为主的市场(占销售额80%),又是采取住房预售制度,所以,去年创纪录的住房销售总额必会体现在今、明两年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率上。加上保障性住房投资快速增长,假定商品房销售下降,整个住房投资增长也根本就不可能出现急剧下跌之势。而且如果下半年商品房价格出现较大幅度调整,国内住房销售仍然可能出现新的增长。
  通过公共财政让民众来分享经济增长成果,应该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最大亮点。按照报告公布的数据,直接与民生相关的教育、社保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支出达4万多亿。这些巨大的财政投入都将成为推动今年中国经济重要的增长点。
  至于国际市场复苏不确定,特别是欧盟各国主权债务危机没完没了,确实对中国出口贸易打击不小。因此,政府报告把今年进出口总额预计增长10%左右,比去年实际增长下调了一成以上。不过,据笔者分析,国际市场最为困难的时期已经渡过,特别是美国经济已开始好转。加上前几年国内企业出口的多元化扩张,今年中国进出口成绩并非那样不乐观。
  总之,中国政府下调GDP增长目标,最为重要的是向市场发出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信号,是逻辑上与十二五规划的衔接,它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并非国内外市场反映的那样强烈,也不如国内某些评论所说的那样大。市场更应以平常心来看这种政策目标调整。(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叶檀:大规模减税要防止什么?

  改革税收体制、结构性减税,成为非共识转型社会难得的共识。
  减税势在必行,税费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社会财富增速,将加剧财政与民生对立,依靠转移支付不能解决税收使用效率低下的难题。
  此次结构性减税主要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服务。3月8日上午,财政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戴柏华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采访时表示,今年将进一步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实施减轻中小企业税收负担、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等五项措施。具体内容包括:一是减轻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负担;二是加大税收政策支持力度,促进保障与民生;三是稳步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四是扩大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征税试点范围,出台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五是通过实施较低进口暂定税率等方式,鼓励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要求的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以及国内紧缺的重要能源、资源、原材料等产品的进口。
  减税目标清晰、技术手段完备,促消费、促服务、促就业、促产业提升、促中央与地方责权利回归相对平衡。任何一个美妙的目标应严格预防在执行中变味。在减税过程中,必须严防两点,以免减税增加寻租空间、增加小微企业隐性负担。税收制度是基本的激励机制,税收的改革要向着法治、效率与公平的目标前行,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让税收改革异变为三等裁缝匠的修修补补。
  首先,要防止税费明减暗增。
  目前一些行业降低甚至取消税收,却又重新征收某些费用。有朋友来信表示,开征费改税,降低了运输成本,根据2011年国发2号下发的 《关于促进内河运输业发展的意见》,降低物流业成本,但就在这一年,财政部和交通部以发展的名义,重新开征内河船舶货物港务费和港口建设费(两费属规费,以前基本不收,费改税未提及并取消的费种)。如果政府开支无法压缩,定额不能改变,地方政府和部门以收费的方式弥补税收损失的冲动就难以扼制,堤内损失堤外补将成为常态。类似的教育费附加、水利建设专项资金、车辆检测等费用林林总总,在减税时清理费用必须提上议事日程。
  小微企业减税应落到实处。去年11月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决定,从即日起调整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调整范围在5000元~2万元区间。小微企业享受减税之利,起征点提高到营业额每月2万元,这些企业每年营业额总共24万元左右,除去经营成本和费用,利润十分微薄。而在一些地区,将大部分企业营业额定在2万元以上,企业税收优惠取消后总体缴纳税收反而有所上升。
  另外,企业定价权的丧失使中小企业的税收之利归之于大企业。这虽然不是税改问题,而是中国企业定价权旁落出现的必然现象,但牵涉到由谁享受税改之利。
  据《每日经济新闻》8日报道,营改增之后,税率虽然从5%升至6%,但由于税额可进行抵扣,不少现代服务业企业已开始享受到这一实惠。记者采访各企业显示,包括马士基旗下丹马士、乔达国际等在内的国际知名货运公司,被指借营改增之机,向外贸企业多收了6%的税钱,等同变相涨价。自今年1月1日上海试运行 营改增以来,已经不知收到了多少家货代、货运以及检测公司的通知,这些通知都明确指出,在开具增值税发票后,需要在原有的费用上多支付6%的税额。税改优惠被国际知名大企业所得,与降税本意相反,非相关部门所愿。
  其次,要防止税务部门或者相关主管部门拥有过大的自由裁量权,为中小企业建立明确的预期。
  现代社会,实行税收法定原则。我国正在向税收法定原则努力,但在转型期间,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各地出现了一连串的税收优惠、土地价格优惠等政策,以吸引企业家、吸引资金。
  在短暂的收益期过去后,负面作用越来越明显,优惠政策朝令夕改,企业无法形成明确的税收预期,不知道今年能够享受的明年能否继续享受。由此形成一批专跑优惠政策、专跑补贴的空壳企业,专靠补贴、优惠为生,而政府也无法寻找到长期税基。
  对于企业而言,减税固然重要,明确的预期更加重要。有了明确的预期,企业才能决定费用与成本,才能决定接单的价格门槛,才能有长期经营、永续经营的基本前提,才能有尊重税收法律的意识。如此,中国经济幸甚。(每日经济新闻 )

此信息共有5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