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凌薇
本报讯 披着汤臣倍健的“马甲”,高管及核心成员完全脱胎于沉寂多年的广东太阳神,其成立以来走过的路与当初的太阳神如出一辙,如今却因螺旋藻片铅超标一事正处风口浪尖。
螺旋藻片已在多处下架
近日,新华社曝光了6家企业螺旋藻片铅超
标一事,让汤臣倍健等卷入了质量风暴。虽然汤臣倍健否认了铅超标一事,国家药监局昨日也发布公告称,汤臣倍健牌螺旋藻片铅含量在其3月份的监督检查中结果未超过国家限量标准。
“这一次送检合格,并不能保证汤臣倍健牌的所有螺旋藻片都是合格的。”分析人士对此表示。有力的证据便是,早在2月29日,SFDA下发《关于加强以螺旋藻为原料的保健食品监督检查的通知》,称对“以螺旋藻为原料的保健食品开展了铅、砷、贡三项重金属指标的检测”,共有13家企业的螺旋藻片三项指标超标,汤臣倍健、清华紫光等企业均在名单之列。
尽管国家药监局和汤臣倍健均对铅超标一事作出了回应,但消费者们对食品安全问题仍是心有余悸,北京、广州、西安、长沙等多处实体药店,问题螺旋藻均已基本下架。网店中,淘宝网、京东商城、1号店网店,也都将此前热卖的涉嫌螺旋藻暂停销售。
“保健品真是不能乱吃,太阳神以前那么火,可现在呢?未来汤臣倍健又会怎样,谁知道?”记者在药店随机采访的消费者表示。
脱胎于太阳神
据记者了解,汤臣倍健的创业团队成员脱胎于广东太阳神集团有限公司,上至公司董事长梁允超、总经理汤晖、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梁永生、副总经理周许挺,下至公司监事会主席蒋钢、审计部负责人余惠仙、销售中心副总监吴震瑜。
汤臣倍健此前公布的招股书显示,梁允超1992年至1995年一直都在广东太阳神集团有限公司,1991年历任江苏市场、上海分公司负责人;1998年至2001年则在太阳神市场推广公司担任项目负责人。汤晖1994年毕业后就入职广东太阳神集团,一直到1996年都是在南京分公司销售部,1999年至2001年则担任市场部经理。梁水生在太阳神任职的时间也有三年,1998年至2001年担任广东太阳神市场推广公司江苏市场部经理。
由于是太阳神的原班人马,因此汤臣倍健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产品,而在于铺天盖地的品牌推广带来的市场营销。
太阳神的辉煌与沉寂
“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的爱天长地久”,“太阳神”这首广告歌至今仍能让不少人哼出,其塑造的理念和企业形象领先时代十年,此外在形象包装上也是令人耳目一新。由于在营销和广告上的大胆创新,太阳神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1994年到达最顶峰,仅“生物健”和“猴头菇”的销售就达到13个亿,在同类产品中的占有率曾经高达63%。这样的成绩至今仍是保健品行业里的神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随着太阳神的成功,保健品行业便被众多企业视为“好赚的生意”而一拥而上。市场充斥着“夸大宣传”的状况,企业运营也多是“涸泽而渔”,以致于一度引发了消费者巨大的信任危机。太阳神也开始谋求多元化之路,一年之内上马了包括石油、房地产、化妆品、电脑、边贸、酒店业在内的20个项目。在此后的两年内,“太阳神”先后在这些项目中投入3.4亿元。而非常不幸的是,这些项目无一成功,却耗用了“太阳神”大量资金和精力。与此同时,刚在香港上市的“太阳神”股票也因内部问题,跌到惨不忍睹的9分港币。1996年公司出现1100万元的亏损,1997年亏损扩大到1.59亿元。2000年左右,“太阳神”退出广东“太阳神”足球队,销声匿迹。
汤臣倍健与太阳神如出一辙
综观汤臣倍健走过的道路,与当初的太阳神公司如出一辙。虽然2005年成立,但其快速发展的速度令人嗔目结舌。
2007年到2009年,汤臣倍健的营业收入保持着78.46%的平均增长率,三年净利润的平均增长率更是高达107.79%。在缺乏足够的市场沉淀和品牌基础的前提下,汤臣倍健销售额和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是来自于公司大面积投放广告而产生的硬性促销,并希冀利用以代理商为主的轻资产模式快速打开市场。
从2007年开始,汤臣倍健便着力进行品牌推广,具体包括影视、广播、网络、户外等各种广告形式,推广费用也水涨船高。资料显示,汤臣倍健2007年的推广费用仅188万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2.82%。而2011年,该费用即攀升至8432.46万元,占营业收入的12.82%,签约姚明是其推广费用大幅增加的原因。在宣传方面,汤臣倍健毫不吝啬,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公司的毛利率多年来一直维持在60%以上的高位。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行业潜在的容量和成长潜力,汤臣倍健的预估过于乐观。汤臣倍健作为营养行业的后起之秀,无论是市场号召力还是品牌张力,均难以与国际巨头相提并论。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汤臣倍健并未正确评估其产品的潜在风险,只是一味的利用广告渲染其成长前景,企图掩盖行业的周期性波动和其品牌的薄弱,显然是有问题的。
《投资快报》发自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