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清对发行工作不满意 证监会内部大规模换人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郭树清对发行工作不满意 证监会内部大规模换人

加入日期:2012-3-24 12:15:45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导读:
  郭树清对发行工作不满意 证监会内部大规模换人
  证监会内部刮起人事变动风暴 处级干部调整或超50人
  郭树清力促三大制度改革 股市投资价值提升
  6家交易所公布选聘副总细则
  传中国或推出类似纳斯达克的新交易所
  郭树清直指券商研究水平低:33家券商十金股跑输大盘
  场外市场建设或强调流动性

  郭树清对发行工作不满意 证监会内部大规模换人
  夏欣
  就在资本市场诸多改革如火如荼进行之际,郭树清出其不意地把火烧到证监会内部。
  证监会日前决定,对机关任处级职务5年以上干部开展大范围轮岗,轮岗的核心是权力部门与非权力部门任职对调。这是继去年10月份证监会系统内局级、副局级干部任职调整之后的又一场人事大变动。
  一位接近证监会的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证实,相关轮岗将在3月底4月初到位。
  市场化改革前奏
  据悉,此次调整的核心内容,是发行部、创业板部、上市部、机构部、基金部、期货一部、期货二部、国际部、会计部这9个拥有行政许可审批权限的部门,其任处级职务5年以上的干部,经履行相关程序后,向没有行政许可审批权的部门相关岗位调动;而没有行政许可审批权的部门相关岗位干部,向上述9个部门的相关岗位调动。
  证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处级干部轮岗属常规调整,是为了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轮岗交流力度,提高人才队伍市场化、专业化水平。
  然而,在这看似常规调整的背后也有非常规之处。
  其一,权力部门与非权力部门任职对调,这在过去从未有过;其二,去年厅局级干部的调整是以提拔为目的,而此次调整则是郭树清力推资本市场市场化改革的前奏。一位消息灵通人士告诉记者,从监管思路上看,证监会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方向,是逐渐把审批权力下放,人员变动的确是棋高一着。
  郭树清在2012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着重强调,将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持市场优先和社会自治的原则,主动改变监管理念和方式,大幅减少事前准入和审批。
  这一思路的具体体现是,进一步缩小行政审批的范围,下放一部分行政审批的权力。
  公开资料显示,行政审批项目已从之前的65项变更至43项,减少了34%。与此同时,把行政审批权力下放,在监管层也达成共识。
  深圳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陈东征在两会期间表示,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审批权下放至深交所已经达成一致意见。
  内部防腐?
  业内人士认为,郭树清任职后看问题一直高屋建瓴,善于找出并抓住问题要害,选择正确的解决方案。就任后其一直大力推行一系列改革,从顶层制度建设到关键环节的改革措施,可谓成绩卓然。此次郭树清又一反常规,拿内部开刀。
  这一做法也与郭树清提倡资本市场诚信文化,要求市场参与主体讲诚信的同时,先要求证监会内部自己带头讲诚信的思路如出一辙。
  证监会一向被市场视为至高无上的权力机构,掌控企业IPO、重组、融资、产品发行等生杀大权。郭树清即任后,重新给证监会定位:宣贯证券监管要顺应市场发展趋势而动,证监会要寓监管于服务之中,在服务的过程中达到监管目的。
  未来几年证监会的监管思路会有很大变化,这也需要一批符合新的监管要求的新干部去执行,换人是最容易的做法之一,而且,也利于从中选拔优秀人才。据知情人士分析,此举或是源于郭主席对目前上市、发行等部门工作不满意。
  此前在证监会内部会议上,郭树清曾经抛出了著名的郭氏三问,即IPO不审行不行?拟上市企业需要前三年连续盈利,这是谁规定的?3年连续盈利就能保护投资者吗?
  业内人士认为,这三问彰显出郭树清的改革决心与思路。此前,证监会首次对外公开发审流程,而且,将拟上市企业的预披露时间提前到1个月左右。这都是使行政审批透明化的举措。
  此外,加强组织领导和干部队伍建设也是郭树清今年的五项工作之一。其中,重点是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和重要环节的监督,完善预防腐败机制。
  在业内人士看来,人事制度改革或将成为郭树清新政的一部分,从某种角度说,干部轮岗这一创新之举远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从目前干部轮岗看,至少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除了形成双向的智力和实务交流之外,在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看来,上述轮岗的另一作用在于防止一个人在一个岗位待的时间太长,产生惰性,形成势力范围,轮岗可以有效地形成相互之间的监督与制衡。多少还有一点反腐意味。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认为,只要涉及行政审批环节必然会出现权力与利益集中现象,只要权力存在,就免不了被滥用的可能。只有让权力透明运行,让它受到有效监督和制约才能有效防腐。上述市场人士评论。(.中.国.经.营.报)


  证监会内部刮起人事变动风暴 处级干部调整或超50人
  今年10月就将满二十岁的中国证监会正迎来新一轮大规模的人事调整。
  日前,中国证监会决定,对机关任处级职务5年以上干部开展大范围轮岗,核心是权力部门与非权力部门任职对调。事实上,在此之前证监会已经启动了人事变革,一些副局级职位的公开招聘已经展开。
  在证监会系统的一位人士看来,新主席郭树清履新之后不久,进行如此大范围的人事变动,或将会迎来证监会监管思路的一些调整。
  据悉,中国证监会正在从系统性、根本性出发,对资本市场的关键制度进行顶层设计。据了解,关键内容涉及三方面: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两大债券市场的融合;主板、创业板、新三板、中小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制度衔接。
  人事调整成为其未来监管新思路的伏笔。
  一位市场人士坦言,证监会所谓的权力部门无一例外都是具有行政许可审批权的部门,5年以上老干部的大范围轮岗必将打破一些固有利益格局。因此外界亦认为,履任证监会主席5个月的郭树清,将开始对证监会行政审批制度进行改革。
  事实上,近年来证监会已经在不断减少行政审批项目,但是改革固有利益格局的核心是对人事的变动,此次对具体执行的行政审批部门的人事进行调整,正使得资本市场市场化回归历程进入关键期。
  一个月人事
  3月22日,证监会在京召开了有关证券期货行业人才队伍规划的座谈会,在这次邀请了媒体参与的会议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吴利军表示,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郑州商品交易所等6家证券期货交易所近期将联合成立办公室,面向市场公开选聘6位副总经理。
  作为中国证监系统的一部分,上述六大交易所公开选聘副总经理的消息被业内高度关注,以往对证监系统外部招聘的岗位都不会很高,大多数是科员或主任科员级别。在一位接近证监会的人士看来,副司局级岗位的对外开放意义重大。
  据悉,除在上述六大交易所公开选聘副总经理之外,证监会还将开放行政处罚委员会中的4个副主任审理员职位,对外公开招聘。
  公开选聘副司局级干部,只是最近一个月内证监会一系列人事改革行动的三大事件之一。实际上,从2月底至3月底的这一个月,被证监会内部人士私下称之为人事风暴一月,其中所谓的三大人事改革事件分别为:2月底,证监会发布2012年引进中高层次专业人才招聘公告;3月中旬,决定对所有符合条件的处级以上干部进行轮岗;3月下旬,面向市场招聘10名司局级干部。
  按照中国行政官员序列,在正部级事业单位的证监会内部,负责政策执行的主要官员相应级别为司局级和处级干部,这对应着证监会20个职能部门、1个稽查总队、3个中心、2个委员会和36个地方证监局及2个证管办的主任、局长等以及这些相关部门众多处室的处长。总体匡算下来,这一系列的人事调整将涉及的干部总数可能超过50个。上述接近证监会的人士认为,虽然真正调整的岗位有哪些还不得而知,但从证监会此前的表态来看,最终的人事调整将不会是小范围的。
  当然,此次集中出台人事调整措施源自于去年10月份证监会高层的变动,其中最为核心的当数原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接替尚福林成为证监会新任主席,而原纪委书记及个别副主席也在这一前后发生了变化。
  在接近证监会的人士看来,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的魄力很大,在上任不到半年就开始了证监会的人事大改革,处级以上干部的大轮岗和对外招聘副司局级管理人员则是人事改革的核心内容。
  五年门槛
  在目前所有人事调整的举措中,处级以上干部大轮岗可能是影响面最广也是最受关注的一项。3月中旬,证监会召开会议决定对会机关任处级职务5年以上干部开展大范围轮岗,但有意思的是,对于5年的门槛,大多数接受本报采访的人士都说不清楚制定的依据。虽然证监会内部对于行政审批岗位有定期轮岗制度,但其中并没有5年这一期限。不过,一位接近证监会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显然这个门槛不是随意制定的,以5年为限很可能是针对2006年的那次大规模人事调整。
  或许只是巧合。五年前的2006年,证监会有过一次在当时无疑是空前规模的干部调整。由于当时股权分置改革这一股市顽疾的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对监管人员的需求和要求都发生了变化,证监会进行了一次规模不小的人事调整,因此,目前证监会很多处级以上干部都是在那次调整之后,进入目前岗位的。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年中是股权分置改革的攻坚阶段,需要执行力强的干部来完成,也因此可能产生了这一次的大规模干部调整。了解2006年干部变动的人士表示,那一次调动之后,大规模的人事调整就没有再出现,也同时形成了不少5年以上岗位没有改变的情况。
  事实上,从2006年开始,证监会就提出要完善行政许可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审批人员竞争上岗、定期轮岗和审批回避制度。上述证监会的内部人士还称,在司局级干部中有两年须轮岗的制度,但实际操作中似乎并未大范围实行。
  而长期的人事安排对于行政审批来说,也将形成一些固有的行为模式,因此此次证监会将轮岗焦点集中在任职5年以上的处级干部,自然是意在深化证监会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
  不过,不少处级干部对于此次轮岗竞聘尚保持观望的态度。一名证监会的官员告诉本报记者,据我所知,目前主动报名参加轮岗的处级干部还不多,有些干部认为就算是调动也还是平级,意义不大,还有些干部则认为没有信心在一些其感兴趣的关键权力部门领导岗位竞聘中胜出。
  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大范围的轮岗势在必行。在此次人事大调整之前的半年间,一些司局级岗位已经开始了调整,而这些调整的原则也是按照内部轮岗竞聘的方式完成。
  其中,机构部原主任黄红元赴任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而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欧和稽查总队原副局级巡视员梁永生先后被调任至机构监管部担任副主任;原稽查局长刘洪涛则调任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公司董事长,稽查总队原总队长张慎峰调任稽查局长。
  二十载新定位
  事实上,此次证监会一系列的人事改革措施或许是郭树清力推资本市场市场化改革的人员上的准备。
  此前有媒体引述证监会有关人士的话说,人事关乎思路、态度、风气……相信在干部较大范围轮岗的基础上,证监会还会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层面,继续推进相关工作。
  一位接近证监会高层的人士透露说,郭树清此前的一些监管意图在执行过程中也遭遇到了一些理解不到位的情况。
  据了解,较为突出的就是预披露时间的调整。2011年年底,证监会发行部、创业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预先披露时间等问题的通知》,并于今年2月1日起实施。这一通知将原先拟上市公司5天的预披露时间加长为一个月,但实际的情况却是一些拟上市公司的预披露依然较晚。
  因此,新的一些政策推行,需要对人事进行一些新的调配和梳理,尤其是权力部门与非权力部门之间的人事交流。例如,即将大力发展高收益债、推出国债期货、原油期货等等,都将需要调配更多的人手。
  按照目前证监会的组织架构,发行监管部、创业板发行监管部、市场监管部、机构监管部、上市公司监管部、基金监管部、期货监管一部、期货监管二部、国际合作部等都具备有行政审批权力,这些部门正是郭树清推行改革的具体执行部门。
  在郭树清上任证监会主席之初,外界就普遍猜测这位新任证监系统掌门人将开启证监会监管的改革,对证监会进行重新定位。
  事实上,整个中国资本市场都需要进行重新定位。此前郭树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直言,中国经济已经进入转型期,资本市场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对于引导社会储蓄转化为有效投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显然与早年间的资本市场定位完全不同。2010年,原证监会副主席汪建熙在纪念资本市场二十年的一个座谈会上直言,那时候资本市场对国企改革和国企脱困起到很大作用。2003年,刚刚出任证监会主席之初的尚福林也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股市的定位确实问题很大。以前是为国企脱困服务,把股市搞成了筹资工具,许多不合格的上市公司在脱困的幌子下堂而皇之地走进了证券市场,证监会对此毫无办法。尚福林任期内最大的功绩就是股权分置改革,事实上也是解决他所说的上述问题的后遗症。
  而现今的郭树清时代,国企圈钱市场环境已经变化,资本市场应该依靠理性证券化推动国家经济更优增长,推动中国的产业升级,同时让投资者真正获益。因此,资本市场的管理层、制度制定者、影响决策的利益相关方的定位和思维都将发生变化。
  1992年诞生的中国证监会,在产生之初就集监管者与利益主体于一身,通过大量的行政审批权力而参与证券市场,过去证监会把过多精力放在审批和融资上面,对市场的监管却滞后甚至少有作为。现在资本市场逐步成熟,大量的行政审批已经不再适应。
  事实上,证监会也已经意识到并加以改革,数据显示,近年来证监会行政审批项目总数已由65项变更至43项,减少了34%。但是,新股发审等核心的行政审批尚未彻底地市场化改革。郭树清上任之始,就严查内幕交易、力推分红、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等等,在监管上意欲有所作为。
  一位证券业内资深人士评价,人事调整到位之后,证监会的定位也将逐渐归位,一方面将会改变以前替投资人选美的行政审批状况,对整个资本市场的制度进行顶层设计;另一方面将会有更多的金融创新举措,监管上主要精力也将转向打击市场的破坏者。(.经.济.观.察.报.张.勇.陈.旭.)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