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股市猛料 主力动向曝光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今日股市猛料 主力动向曝光

加入日期:2012-3-2 7:58:40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目录:
  一、重要新闻点评
  七部委:做好水利改革发展的金融服务
  中国经济运行稳中趋升 今年CPI或涨3%
  百城房价连续6个月环比下跌 楼市步入下调周期

  二、主力动向曝光
  监管层力荐蓝筹 基金扎堆108股
  偏股型基金2月业绩大逆转 主力看好二线蓝筹  
  股市反弹 基金募集规模不升反降

  三、今日股评家最看好的股票
  得润电子水晶光电世纪游轮


一、重要新闻点评


七部委:做好水利改革发展的金融服务

  据报道,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投向农田水利和水利基础设施等经济瓶颈领域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水利改革发展的金融服务,近日,中国央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水利改革发展金融服务的意见》(银发[2012]51号),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粮食、生态和国家安全。金融部门要积极探索综合运用多种政策资源的有效模式,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建设的重点任务,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合理调配金融资源,优化信贷结构,全面改进和加强水利改革发展的金融支持和服务。
  《意见》提出,要大力创新符合水利项目属性、模式和融资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进一步加大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各级地方政府要按照国发[2010]19号文要求,对于经整改后符合条件的水利融资平台公司,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积极予以支持。
  《意见》指出,要积极引入多元化投融资主体,创新项目融资方式,引导金融资源支持水利建设。积极发展BOT、TOT、BT等新型水利项目融资模式,通过有资质的水利项目建设方作为贷款主体,引导更多信贷资源支持水利建设。合理开发水能资源、旅游资源、生态资源、土地资源等各种资源,组建股份制水利企业。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与城乡互助型农业、订单农业等新型农业生产方式的结合,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等作为小型农田水利承贷主体,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金融支持。
  《意见》要求,各涉农金融机构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全面加强和提升对水利改革发展的信贷支持和服务。积极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作用,加大对战略性、基础性、公益性水利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支持大型商业银行在财务可持续的前提下,改进对水利改革发展的金融支持,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创新体制机制、结合现有优惠政策,加大水利信贷投入。
  《意见》表示,要积极拓展多元化投融资渠道支持水利改革发展。支持符合法定条件的水利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支持已上市水利企业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发行上市公司债等方式再融资。积极探索建立风险补偿专项基金,完善融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加大融资担保对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引导民间资本投入水利建设,探索通过业主招标、承包租赁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农田水利、跨流域调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土保持等水利项目。积极稳妥探索水利建设贷款等涉农贷款资产证券化试点。
  《意见》指出,要积极探索综合运用多种政策资源的有效模式,建立金融支持水利改革发展的风险分散和政策保障机制。进一步拓宽水利建设项目的抵(质)押物范围和还款来源,允许以水利、水电、供排水资产等作为还款来源和合法抵押担保物;允许水利建设贷款以项目自身收益、借款人其他经营性收入作为还款来源;经地方人民政府同意,地方水资源费、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也可以作为还款来源。
  《意见》强调,要严格加强水利建设项目和资金的监督管理。及时编制各级水利重点工程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定期公布水利建设重点项目范围,尽快制定和完善水利项目信贷资金管理制度,强化对项目运营管理的监督管理,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创造条件。对政府水利投融资企业利用借贷资金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综合绩效考核评价,建立水利项目借贷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制度。严格政府水利投融资企业的年度审计制度,切实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中财简评:十二五期间国家对于三农的发展已经是毋庸置疑,其中除了对于农业种业的发展之外,水利行业的建设发展也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初步预计在此期间的投资将达到万亿。从目前的局势来看,困扰水利建设的根本原因同保障房一样都面临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资金来源。如果针对于水利发展建设的金融服务能顺利执行,将为水利建设带来颠覆性的发展,A股市场或将迎来一轮长期的机会。


中国经济运行稳中趋升 今年CPI或涨3%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PMI指数连续三个月回升,说明中国经济运行处于稳中趋升态势。从去年的稳中趋缓,到缓中趋稳,再到今年的稳中趋升,一系列变化反映出我国生产经营趋于活跃。
  但蔡进同时表示:虽然2月PMI指数较好,但总体经济运行还是趋稳的态势,不能说进入一个新的增长阶段,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仍然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分析认为,2月份PMI指数继续回升,进一步明确了经济回调趋稳的态势。从行业指标来看,同上月回升的主要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有所不同,2月对工业增长有主导作用的重工业相关指标明显回升。
  工业增长相关指标的明显回升,说明我国经济结构性变化有所显现。2月份率先增长的装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通用机械设备等行业无疑是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的结果。
  而作为经济活力表现的另一指标小企业发展势头也趋于好转。今年以来,小企业PMI指数回升明显,结束了长达8个月50%以下低位运行局面,在1月份达到52.0%的基础上,2月进一步上升至55.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小企业发展受到高度关注。2011年10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提出了支持小、微型企业,缓解金融困难和给予帮助的措施。今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又一次研究了进一步支持小、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要站在战略高度重视小、微型企业的发展,加快解决小、微型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小企业PMI指数连续站上50%,反映政策利好作用正在显现,经济运行的自主增长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蔡进认为。但其强调,这一好转的前提是在外需向好的情况下,才能带动起来。
  从当日公布的PMI11个分项指数来看,呈现全面回暖之势。同上月相比,只有原材料库存指数下降,其余各指数均不同程度上升。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购进价格指数上升幅度较大,超过4个百分点。
  内外需的强劲回暖颇为令人关注。在农业银行(601288)战略规划部宏观分析师付兵涛看来,一方面,春节过后就业增加,务工人员返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渐上轨道;另一方面,美国经济趋于好转,信心消费都有所增强,欧元区经济虽未改变整体低迷态势,但在我国出口占比中份额不大,整体看对我国外需影响不大。
  从内需来看,2月新订单指数继续小幅回升至51.0%;与此同时,生产指数保持稳定上升势头,2月达到53.8%,为去年6月份以来的最高值;原材料库存指数明显下降,较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回落到48.8%。三个指标的走势变化反映出当前工业生产增速回升。
  从外需来看,2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1.1%,比上月回升4.2个百分点,自去年8月份以来首次回升到50%以上。新出口订单指数回升,可能是出口形势趋于好转的一个积极信号。
  记者在华交会上采访发现,今年出口商家表现较去年淡定,不再纠结于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对企业造成的困扰。上海虹瑞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文勤告诉记者,公司生产有机棉主要销往欧美市场,欧债危机对其的影响不明显,预计今年将较为平稳。
  但由于每年春节过后,新出口订单指数均会出现一定回升,加之该指数整体水平依然较低,后期数据走势仍需要密切关注。张立群认为,从出口、投资等需求增长情况看,预计未来经济增长仍将有所回调,但幅度趋于缩小。
  值得注意的是,2月购进价格指数快速回升,需警惕通胀压力反弹。今年以来,购进价格指数回升势头明显。在1月回升2.9个百分点的基础上,2月又回升4个百分点,达到54%,回升到去年10月份以来的最高值。
  近期大宗商品价格的普遍上涨是购进价格指数持续走高的主要原因。反映大宗商品平均价格变动的路透CRB指数在2月上涨3.5%,其中原油涨8.6%。由于伊朗等地缘政治因素刺激,纽约和布伦特原油价格在24日均创出9个月来的新高。伊朗的局势以及希腊的救助取得进展都成为油价上涨的推手。
  另一方面,购进价格指数回升也是经济复苏的伴生现象和反应。蔡进强调,购进价格指数连续两个月攀升,有原油价格上涨等输入性的因素,也有我国经济增长由缓到稳到升的过程中,需求对价格的推动作用,同时还有结构性的变化。
  在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看来,中国较为优异的采购经理指数,加上近期不断改善的美国数据,将支撑全球正在不断上升的风险偏好,并推高风险货币和大宗商品的价格。随着产出缺口的减少,通胀可能重新成为潜在的风险。
  付兵涛也认为,在现阶段稳健增长、温和通胀的情况下,主要关注美联储的政策,如果美国继续执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则输入性通胀仍有抬头的风险。
  但中金公司认为,目前购进价格指数仍大幅低于历史同期60.6%的平均水平,尚不足以构成对通胀反弹的担忧。随着节后食品价格的普遍回落,预计2月CPI将大幅回落。
  中财简评:昨日2月份PMI指数继续回升,并创下了9个月的新高,而且在市场普遍预期下周将出炉的2月CPI将大幅回落,表明了目前管理层的调整效应已逐步得到了落实,中国经济态势开始趋于稳定。同时央行于周二和周四分别恢复了28天期和91天正回购操作,而央票依然处于9立连停,这也体现了管理层维持当前市场流动性的需要。因此我们预计随着中国以及全球经济的逐步恢复,后期市场有望继续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有利于A股市场迎来长期的牛市。


百城房价连续6个月环比下跌 楼市步入下调周期

  根据3月1日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公布的对100个城市的全样本调查数据显示,2月份,全国100个城市住宅平均价格为8767元/平方米,环比1月下跌0.30%,其中27个城市价格环比上涨,72个城市环比下跌,1个城市持平。至此,百城房价已经连续6个月环比下跌,同时跌幅创2011年9月开始下跌以来最高水平。
  中国房地产经济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认为,房价下行最主要是国务院调控不放松和开发商资金趋于紧张及春节假期的影响。
  专家认为,2月份百城房价继续下跌也与房地产企业密集促销不无关系。春节过后,楼市进入新一轮推盘和促销,以招保万金为首的大型知名房企降价幅度明显,重点城市降价项目继续增加。
  近日保利集团在上海的一个楼盘单价从1.9万元/平方米降至1.7万元/平方米,交房标准却从毛坯升级为精装修,如果考虑装修成本则相当于8折优惠。
  根据世联地产此前对全国28个城市购房者期望房价下跌幅度的调查,有35%的购房者期望房价跌幅在30%以上。而截至去年底,75%的楼盘给出的降价幅度不到15%。低迷的成交量反映出购房者对开发商目前的降价幅度还不满意。
  对于未来房价,北京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认为,就当前的数据来看,全国楼市已经进入了明显的下调周期。作为调控政策执行力度最大的一二线城市,房价下调的项目数和幅度领先全国。
  不过,搜房控股董事长莫天全却持不同观点,他认为,就目前的形式来看,房价并不会出现大跌的情况,在未来这一年的房价应该不会有大幅的上涨,也不会出现大跌的情况,相对还是比较稳定。
  地方楼市微调难逾政策红线
  继佛山、芜湖之后,上海成为又一个楼市政策微调被紧急叫停的城市。从调控之初就明确本市户籍包括持有本市长期居住证连续满三年以上的居民家庭,到明确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是指具有本市常住户口的居民家庭,上海一周之内上演了一场楼市脱口秀。这背后是地方政府急于改善楼市成交量的紧迫性,同时也反映出中央决策层的严格执行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坚决态度。
  松绑限购是叫停主因
  对于上海楼市旧政新解被叫停,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既意外又不意外。相比佛山、芜湖短暂的一日游、四日游,上海政策坚持了一周,就在大家认为已过了叫停危险期之时,却被突然叫停,让市场猝不及防。
  一位接近住建部的人士告诉记者,上海在一周前以非文件方式向外界传递了限购松绑信号,引发市场高度关注。此态势可能带来的影响有二:一是开发商降价潮至此阶段性结束,房价回归合理的周期再度拉长。二是其他地方将积极跟进效仿,地方救市动作会更加频繁。
  而这些影响无疑与中央严格执行房地产调控政策,力促房价合理回归的大方向不符。上海新政被紧急叫停也就在预料之中。
  中原集团研究中心高级经理刘渊表示,今年中央给出的政策松动尺度仅限于首套自住房,上海新政涉及二套房,明显逾越了政策尺度。通过近期地方政府几轮政策反复,也看清了政策微调的底线,就是只能给予首套自住购房群体政策优惠,不能扩大到其他类型的购房需求。
  上海政策叫停影响预期
  去年年底至今,不断寻求微调的城市比比皆是。中原集团研究中心的整理发现,已有逾二十个城市从购房补贴、购房入户、房贷微调、限购松动、公积金调整、公积金放宽、普通房标准调整等多方面进行政策微调。其中,有多个城市试图针对限购放松而遭政策叫停。
  2011年10月11日,广东佛山成为首个放松限购城市。然而,一天之内,佛山宣布暂缓该项通知。2012年1月7日,北京市住建委官方辟谣,称此前市场传言北京市购房限制年限由5年变为3年说法系谣言。2月10日,安徽芜湖施行契税全免,买房有补贴政策,救市新政出台仅4天便夭折。
  同策咨询研究中心总监张宏伟认为,在地方政府频发微调信号的同时,中央层面关于调控的态度并未出现实质性松口。多个城市就限购屡屡试探且均遭叫停的结果可以说明,地方微调切不可超越首套、自住需求这根政策红线。
  对于上海旧政新解被叫停,开发商普遍保持对后市谨慎看法。一家大型民营房企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该公司已做好全年楼市低迷的准备。如此看来,开发商应该打消政策放松的幻想,就连地方政府的微调近期也会非常谨慎。
  中财简评:按照中央的要求2012年的房地产调整仍将继续,对于稳定楼市,维持房价的合理水平表现出了极大的决心。从数据上来看,虽然百城房价连续6个月环比下跌,但同期相比依然是上涨趋势。同时,在今年2月中、下旬的两周多时间里,北京、上海等地都出现了楼市成交量的明显回升,以及各地方政策的松绑迹象,房地产的调控能否持续还是未知数。如果各地松绑继续,中央的房地产调控或将再度流产。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