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博海 北京报道
关注小微企业是今年两会的热点之一。全国政协委员卢步东就在提案中称,要建立完善小额信贷体系,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差异化管理。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1月末,服务于小微企业的小贷公司数量已经达到4144家。
一位广东小贷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小贷公司服务的对象主要有两类:一是贷款规模在几万到几十万之间的工商业主;二是规模在100万-500万的小微企业主,后者居多。“这类企业多是制造型企业,由于银行审批标准比较复杂,很难满足它们的要求,因此更乐意选择小额贷款公司。”
据他介绍,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利率规定不能超过银行基准利率4倍,但基本上各家小额贷款公司都是接近4倍。在资金来源上,主要以大型国企和一些资产状况不错的民营企业为主,其中又以上市公司最为热衷。记者粗略统计,目前A股市场中,共有40家上市公司参与了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
“从产业角度来看,上市公司参股小贷公司可以针对上游供应链进行融资,也能服务下游的一些小微企业客户;小贷公司虽然准入门槛较高,但上市公司一般都能符合条件,参股小贷公司都能获得不错的收益率。”上述小贷公司负责人介绍说,对比银行目前一年期贷款利率6.56%,广东省目前小贷公司的贷款利率一般在20%左右。
上市公司参股小贷公司几乎可以说是赚钱不费力。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上市公司通常会通过助贷的做法,用自己的信用额度来向银行贷款,然后再将贷款资金通过小贷公司贷给小微企业,从中赚取到利息差价。
以银行一年期贷款利率6.56%计算,小贷公司以4倍的利息贷出(未扣除经营性支出及营业税,只考虑资金成本),从中就能获得19.68%的利息差额。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巧妙利用自有资源赚差价本无可厚非,只是对于以制造、研发产品为主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而言,把资金都用在金融投资而非改善生产上,着实让人担忧。
作者:姚博海 (来源:华夏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