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黑透露三大隐忧 牛回头时操作策略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开门黑透露三大隐忧 牛回头时操作策略

加入日期:2012-3-1 18:02:19

此信息共有5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目录:
  一、两市重大情报专家点睛
  周科竞:股指期货空头返场有悬疑
  叶檀:退市制度吃了一记闷棍
  易宪容:中国楼市生态转换到了最紧要关头
  李迅雷:大部分中国人积蓄过少难以养老
  今日两市重要清白回顾
  二、今日机构劲爆看点
  静待市场再度启航
  缩量调整 反弹减仓
  量能出现萎缩 个股表现低迷
  缩量小阳表明跌势放缓 关注概念热
  三月开门黑透露出三大隐忧 风暴将袭来
  10日线得失关键 深度挖掘一概念
  上升通道逐渐形成 大盘牛回头时的操作策略
  缩量整固 大盘短期难言乐观
  有色股砸盘 缩量下探拉响空袭警报
  惯性下探后或有反弹
  三、火线热点飙升内幕
  触摸屏再起风云 券商点兵6金股
  四、顶级私募内部信息交流园
  顶级私募关注个股:银鸽投资含矿题材龙头股超跌明显
  顶级私募个股内幕消息汇总:友利控股近期公告涉矿
  顶级私募建仓成本:长江通信主力持仓成本14.56元
  五、民间高手股王争霸
  月盈利前15名绝顶民间高手一览:最牛高手3月首日抓涨停
  民间高手仓单:7高手重仓上海贝岭

  
一、两市重大情报专家点睛

周科竞:股指期货空头返场有悬疑

  不少投资者都注意到了以国泰君安期货席位为首的空方力量在股市期货3月合约上新增6700手空单,投资者担心空头返场,股指将重新走低。但本栏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客观。
  在股指期货市场,有限仓规定,即每一个账户只能持有100手投机性持仓,只有套保持仓才能突破这一限制。新增6700手持仓,如果是单一主力所为,至少需要100个以上的账户,前不久证监会刚刚对期货账户进行了规范,要求每一个账户上报实际控制人信息,股指期货分仓的可能虽不能说没有,但也不是很容易实现。
  此外,股指期货市场也不是只有空方的市场,有6700手增仓,说明新增了6700手空单,同时也增加了6700手的多单,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如果是主力资金故意诱导投资者,把空单集中开在集中的席位,而把多单分散在排名靠后的席位,让投资者误以为股市的反弹即将结束,从而抛售股票,也是有可能的。
  投资者能够看到的股指期货持仓,显示的只是交易席位,客户资金流动迅速,如果空方主力真的想在高位开设空单,完全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觉,不会让投资者如此轻易发现。其实股指期货增仓,还是可以找到比较靠谱的解释的,年初公募基金刚刚获准参与股指期货进行套保交易,这一批空单的建立,有可能正是公募基金开设的套保持仓。同时也有消息显示,近期股指反弹,公募基金的持仓水平有所提高。把这两个信息叠加考虑,就可以得出这样一种猜想,即公募基金买入了看好的股票,同时在股指期货市场上进行保值所致。经计算,6700手空单,大约相当于53亿元市值的股票。也就是说,只要公募基金在二级市场上买入53亿元的股票,就可以完成这一套保持仓,53亿元,对于公募基金来说并非难事。
  投资者在看到关于股指期货持仓的报道时,也要心中有个计量,想想如此公开的信息,会不会是主力资金刻意所为,虽然说股市就此走牛还为时尚早,但目前的反弹力度,绝对对不起管理层的一番美意。


叶檀:退市制度吃了一记闷棍

  创业板退市比上市还难。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日前正式回应市场退市方案过于宽松的质疑,首次承认创业板退市困难,表示上市公司的退市不仅涉及职工和债权人事项,也涉及地方政府和部门,更关系到不特定的、成千上万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利益关系要复杂得多。推出退市机制将触动庞大的利益群体,牵一发而动全身。目前出现的两个信号,显示退市制度可能遭遇激烈抵抗,被化骨绵掌的方式化于无形。
  深交所的公开信息与坦诚态度,使投资者得以了解,目前退市条款宽松到接近溺爱的程度。步入退市泥潭的基本无可挽救,但只要有一丝希望就不会退市。
  具体而言,创业板公司在最近36个月内累计受到交易所公开谴责3次的,其股票将终止上市。历史上,深交所主板中36个月内曾受到公开谴责3次的公司有6家,中小板和创业板还没有出现上述情况;创业板公司股票出现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收盘价均低于每股面值的,其股票将终止上市。经测算,2000年以来深市主板共有6家公司出现过9次 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收盘价均低于每股面值的情形,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尚未出现过这种情况;连续两年净资产为负,则其股票终止上市。中小板历史上曾经有1家公司出现过连续两年净资产为负的情形,创业板还没有出现这种情形;一旦出现连续120个交易日累计股票成交量低于100万股情形的,将终止上市。2000年以来,深市主板历史上曾有1家公司出现过连续120个交易日累计股票成交量低于100万股的情形,中小板和创业板还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形。上述所有的条款有两大特征:一是为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预留空间:二是对于目前的市场,基本是聋子的耳朵--摆设。
  最具突破性和威慑力的条款是对暂停上市公司恢复上市的财务标准,参照首次公开发行和再融资的计算方法,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作为盈利判断标准。数据可以看出这一点,深市主板历史上共有30家因连续3年亏损而暂停上市的公司实现了恢复上市,其中有24家公司扣非后的净利润为负,参照本条款的规定,这24家公司将不能恢复上市。鉴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复杂以及操纵数据的技巧,退市改革的成败系于这一条款,而不支持通过借壳恢复上市是核心密码,如果不支持能够改成不允许,背后的隐形利益者的背书、寻租空间将大为减少。改革者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结果是以 不支持三字暧昧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很显然这是妥协的结果。
  近日另一起成功重组的案例,让期盼实质性退市制度尽快推出的市场人士吃了一记闷棍。
  S*ST北亚是垃圾股中的战斗机。2006年3月,上交所公开谴责北亚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董事长刘贵亭、董事刘申、刘桦、独立董事郝坤、赵玉娟、刘彦,原因是未能勤勉尽责,对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2004年与2005年期间,该公司合计有162189万元(占该公司2004年末经审计净资产的102.75%)的逾期贷款,涉及人民币87334万元(占该公司2004年末经审计净资产的55.33%)的重大诉讼。2009年4月1日,北亚股份原董事长刘贵亭因挪用资金罪,被判处无期徒刑;构成贪污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收受贿赂罪成立,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单位行贿罪成立,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
  该公司一度是贪腐温床,也是原有铁路混乱体制的缩影,从拥有优质资产到多元化后丧失主营业务,从股权的争夺和剥离成净壳等过程,就是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重损毁过程,最大的目标就是把北亚打造成一个干净的壳。由于经营不善、连续3年亏损,北亚集团股票于2007年5月25日起暂停上市。2008年2月3日,北亚集团被法院裁定进入破产重整程序。2010年12月27日,法院裁定确认北亚集团重整计划执行完毕,北亚集团破产重整程序已全部终结。期间两次破产重组方案未获通过。
  这家暂停上市将近5年之久的公司迎来了贵人。今年2月13日,S*ST北亚的重组方案获并购重组委审核有条件通过,从重组申请过会到取得批文,S*ST北亚仅用了十多天时间,称得上是天文速度,重组方似乎手执尚方,运作效率极高。
  该项借壳被吹嘘为产融结合的典范--拟注入的中航投资不但是第一家完成金融资产整合、实现专业化管理的实业类央企投资公司,还将是第一家直接上市的金融控股公司,甚至成为中国的GE。而彼得林奇和安东尼波顿都表示过,诸如华尔街日报第二之类的吹捧大多不会给投资者带来第一的运气。
  成立不久的中航投资资产被评估出664797.57万元的高价,投资者们在憧憬乌鸡变凤凰的神迹,难言之隐被锦衣掩盖,新华人寿股权的低调拍卖忽略不提,借壳似乎对各方有利,但中国证券市场因此成为投机的、道德低下的市场。投资者将继续寻找干净的垃圾,寻求神迹的眷顾。如归真堂战略投资者所说,这是个不道德的市场。
  借壳被披上了稳定市场、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虎皮,说白了不过是利益作祟,将制度炸弹击鼓传花。改革者与利益集团的博弈如火如荼,这场战争远未结束。(每日经济新闻)


易宪容:中国楼市生态转换到了最紧要关头

  不容回避的是,房地产调控越是深入,所遇到的阻力就越大。围绕着是否该优惠所谓的刚性需求及增加改善性住房、销售住房市场到底该如何去投资化的宏观调控政策激烈博弈,估计会是今年两会热点之一。
  两会开幕在即,房地产宏观调控无疑会成为今年两会的焦点及重心。因为,从当前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形势来看,一方面,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态度十分坚决,坚持要让住房市场的价格回归到理性水平,坚决打击住房的投机炒作或去住房市场的投资化,以便保证住房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另一方面,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社会上各种与房地产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种势力,都在千方百计地要求调整住房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要求宏观调控松绑的呼声十分强烈。所以,这激烈博弈必定会延伸到两会上。
  经过两年来的严厉调控,尽早促使房地产价格回归理性已成了政府及整个社会的基本共识。但不容回避的是,房地产调控越是深入,特别是当全国住房销售急剧下降(比如1月全国有13个城市住房销售下降达到50%)、住房库存的全面上升(当前不少城市住房库存按现有销售速度要两年以上)、不少城市的房价以向下松动(全国一月份房价基本上停止上涨并有不少城市同比下跌)及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面临的困境时,所遇到的阻力就越大。
  这种阻力,有的表现在地方政府通过软性的方式打政策擦边球上,有的则表现为利益代理人采取不同的游说方式试图影响或左右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估计在今年的两会上,房地产开发商的代表及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会提出类似的提案。眼下不是已有国内住房的价格不能深度下跌,否则就会出现中国式次贷危机,会把中国带向经济衰退的深渊等舆论了吗?
  不过,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草案来看,对于今年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其基点不会有多少改变。至少在让国内住房市场的价格回归理性,严厉遏制住房投机炒作或去住房市场的投资化及保证国内住房市场持续稳定发展这样一个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基点是,估计在两会上,无论是地方政府官员还是房地产开发商及代言人都不会触及这条底线。他们的关注点,或许会放在他们虚拟的住房刚性需求及改善性住房优惠政策上。可是,他们所要鼓励的所谓刚性需求,实际上根本就不存在。因为任何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都只能是潜在的需求而不是现实需求,而且在房价过高的情况下要求政府出台优惠政策让所谓刚性需求进入市场,实质就是要维护住高房价,从而来维护房产开发商以及相关者的既得利益。
  因为,当住房价格水平推得很高、只有住房投机炒作者才可能进入的情况下,刚性需求如果存在,这样的需求者也是没有支付能力进入的。即使政府能用优惠政策来减小这些需求者进入市场的负担,降低相对购买成本,这些补贴着实是微不足道的。以让刚性需求进入市场为名要求政府出台优惠政策,不能不说是一种误导。
  由于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是一种长期政策,尽管有人认为上海市通过放开限购令让外地居民在上海可购买第二套住房有可能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但在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不改变的情况下,第二套住房是不会轻易进入市场的。因为无论是信贷杠杆率及贷款成本都无法让住房投机炒作者再敢进入市场张扬。正是这一点上,当前各地方政府希望采取不同的优惠政策诱导住房消费者进入高房价的市场也可能成为一厢情愿。
  现在市场或民众最为关注的是,在今年的两会上中央政府会采取什么样的宏观调控措施来去投资化或去住房市场赚钱效应?中央政府对此有没有政策上的储备工具?应该看到,经过两年来的房地产宏观调控,之所以住房市场的预期至今没有根本改变,与在政策执行上无法放弃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工具性有关。2010年以来,无论是中央政府关于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文件,还是中央领导人的讲话,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居住功能的界定、对遏制住房投机炒作等方面的态度都是十分坚决的,这些核心内容基本上写进了这几年关于房地产宏观调控各次政策文件中。但是,打击房地产投机炒作的政策则往往落实不到位。
  其实,当前国内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问题或实质,就是去除当前住房市场的赚钱功能。如果这一点得到真正的落实,国内房地产市场就会迅速向以消费为主导的市场回归,那么房地产市场出现根本性的调整就较为顺利了。比如,限制投机炒作的经济杠杆,有住房信贷政策与税收政策。如果通过这些政策可能对住房的投机炒作有事前、事中、事后的严格限制,那么住房投机炒作者自然会退出住房市场。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住房信贷政策是落实得较好的,而在税收政策上力度就比较弱了。
  到目前为止,各方有关房地产税收的讨论一直很热烈,但也仅仅停留在讨论阶段。笔者以为,坚决打击住房的投机炒作,住房税收政策是非常有效的工具,假如税收政策迟迟出不了台,不免会使这几年进入住房的投机炒作者、房地产开发商及多个相关利益方抱有一些幻想,会以为当前的住房调控政策可能都是临时性的,只要这次宏观调控的风头一过,就还可能重温住房市场的投机炒作美梦,房价还会再度快速飙升。抱着这样的幻想,住房市场的投机炒作者及房地产市场开发商岂能愿意轻易地退出市场?一些地方政府岂不又要千方百计来救这个市场?房地产开发商岂肯让住房的价格继续下跌?所以说,只要中国的住房市场赚钱功能不去除,只要住房市场投机炒作之风不根除,那么住房市场的预期就很难改变,住房市场宏观调控就很难达到目标。
  围绕着是否该优惠所谓的刚性需求及增加改善性住房、销售住房市场到底该如何去投资化的宏观调控政策激烈博弈,结果究竟会如何,国人且拭目以待。(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李迅雷:大部分中国人积蓄过少难以养老

  中国的国民储蓄率属全球最高之一,但讲到中国的高储蓄率,很多人通常会以为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老百姓增加储蓄主要是为了养老。中国的高储蓄率甚至为发达国家所诟病,因为中国多储蓄少消费,导致发达国家贸易赤字。但事实并非如此。中国大部分人储蓄过少,通过储蓄来养老根本无法实现。
  中国国民储蓄率的上升,在1994年之后,主要是政府和企业储蓄比重不断提高,而居民储蓄占G D P的比重,则一直在20%左右徘徊。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由于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导致城乡居民中金融储蓄和实物储蓄总额的很大一部分属于少部分人。
  截至2011年底,中国央行公布的个人存款(包括储蓄存款、保证金存款和结构性存款)余额为35.8万亿。而根据对2008年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结构的分析结论,占总人口4 .57%的群体拥有37 .5%的居民可支配收入,保守判断5%的储户占有银行个人储蓄总额的40%,则剩下的21 .5万亿余额如果被13亿人均分,人均储蓄额就少得可怜。因此,如果对举世公认的高储蓄率国家的收入和储蓄结构进行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大部分中国人,无论是收入还是积蓄都难以承受未来为自己养老的负担。而中国目前的养老体系中所谓的三大支柱几乎没有个人支柱的养老保险,农村的所谓新农保规模只有500多亿,仅覆盖1亿多农民,且规模还是杯水车薪。
  对此,不妨比较一下美国有关储蓄率和养老金方面的数据。美国的超低个人储蓄率一直受到大家指责,认为是消费过度。但如果对美国个人储蓄率与美国的经济景气度做相关分析,会发现个人储蓄率与经济景气度逆相关。如美国2000年之后随着经济的增长,个人储蓄率大幅下降,在次贷危机之前跌至负值;而次贷危机之后,个人储蓄率又开始上升,这说明个人行为还是理性的。更为重要的是,美国个人储蓄率的变化并没有对其未来养老产生多大影响,因为美国的养老金体系非常健全,美国仅个人退休账户(IR A )的规模就达到4.9万亿美元,折合31万亿人民币,但美国的人口不足中国的四分之一。因此,从养老的角度看,美国个人储蓄率要远高于中国。
  如果再比较一下中美两国的政府与企业层面为个人提供的养老保障,则差距更大。首先,中国养老金的构成存在严重缺陷,即接近90%的养老金靠政府提供,而商业保险及企业年金等占比很少。而美国养老金来源主要是靠企业(雇主设立养老金),其总资产是政府养老金的5倍。目前中国养老金的累积额仅3万多亿人民币,占G D P的比重不足7%,而美国政府、企业和个人三个层面养老金相加的总资产超过18万亿美元,占G D P的比重超过120%。因此,中国眼下无论是居民储蓄还是政府和企业提供的养老金,其规模都不足以为未来老龄人口提供养老保障。(经.济.参.考.报)


今日两市重要清白回顾

 宏观经济 2月新增贷款预计约5000亿大幅低于预期 
 央行: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 
 外管局:构建防范跨境资金双向流动冲击体制机制 
 央行:1月份金融市场总体运行平稳 
 央行深圳支行辟谣称未就个人跨境人民币汇款业务下文 
国内股市 郭树清:推动更多机构投资者进入新股市场 
 郭树清:近期将加大买方和承销商定价责任 
 分析料险资增量资金逾1500亿或加仓蓝筹股 
 243家上市公司年报出炉近八成报喜 
 北京证监局称已接受处理信达证券宝安石墨矿研报案 
 创业板公司2011年实现净利润215.51亿元同比增长14% 
 3月将出现房地产首个信托兑付高峰万科等承压 
 路透称基金经理普遍预计A股二季度走高 
产经 国务院要求加快淘汰钢铁有色等行业落后产能 
 空气质量标准新版本获准发布新增PM2.5指标 
 传上海QFLP试点把有项目再结汇变为先结汇再投资 
 各地正制订居民阶梯电价实施方案年内推行 
 上海2月房价跌逾一成外资房企加入降价行列 
 工信部:预计今年水泥产量增速将回落至10%以内 
 工信部:预计今年粗钢产量同比增7%至7.3亿吨 
 保监会:险企偿付能力长期不足或将退出市场 
 徐绍史:尽快推进国土资源系统联网工作 
 电动汽车国标及彩票管理细则等3月起实施 
全球经济 美联储褐皮书:美国经济1月-2月中旬温和扩张 
 伯南克:美国经济处于持续复苏态势但步履艰辛 
 高盛:伯南克讲话没有提供进一步宽松信号 
 欧洲央行第二轮三年期再融资5295亿欧元超预期 
 欧洲央行LTRO2公布后葡萄牙债券市场崩溃 
 伊朗:考虑以黄金结算对外贸易来应对欧美制裁 
 美国去年第4季度GDP增速修正至3%好于预期 
 美国2月芝加哥采购经理人指数为64.0远超预期 
 欧元区1月通胀水平略低于预期 
 德国2月季调后官方失业率略超预期 
 英国1月消费借贷增加18亿英镑同比上升1% 

此信息共有5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