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已反转 火龙行情正式到来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行情已反转 火龙行情正式到来

加入日期:2012-2-8 19:03:30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导 读:
  邓 华:资金面压力今年将延续 目前市场缺信心
  杜志荣:今年行情已反转 投资者可逢跌入场
  姚树洁:欧洲危机原罪是欧元 2016年都未必恢复
  俞铁成:投资要注意融资配套环境
  张忆东:年初到春季投资旺季之间是反弹时间窗口
  张志林:2300点上方压力较大 建议适当控制仓位
  龙永图:中国经济的未来要靠软实力
  叶 檀:几方走过场 玩的是行为艺术
  张庭宾:2012年的中国已退到断崖边
  曹中铭: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不要总炒夹生饭
  李稻葵:2012年中国经济最大风险来自房地产
  叶荣添:火龙行情正式到来
  桂浩明:受阻60日均线正常
  李 晶:预计年内将四次下调存准率
  尹力中:去年市场的意外告诉我们什么


  邓 华:资金面压力今年将延续 目前市场缺信心
  华讯财经研究部总监邓华2月8日在微.博称,市场资金面的压力在2012年还将延续,就目前来看,市场并不缺钱,最缺少的还是信心。
  他表示,1月金融机构存款出现大幅流出,而受制于存贷比等监管考核指标,将来一段时间银行信贷或受到抑制;市场资金面的压力在2012年还将延续,这也符合未来一段时间内高层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基调;就目前来看,市场并不缺钱,最缺少的还是信心。(证.券.时.报.网)
  


  杜志荣:今年行情已反转 投资者可逢跌入场
  华林证券分析师杜志荣2月8日在微.博称,今年行情已经反转并已进入右侧交易区域,投资者可以逢跌入场逢低吸纳。
  他表示:从政策面看,2300点是本轮调整行情的政策底;从技术面看,2132.63点是本轮调整行情的市场底。今年行情已经反转并已进入右侧交易区域,投资者可以逢跌入场逢低吸纳。今日60分钟K线震荡企稳的概率较大,今日上方关注2300点附近的压力,下方关注2260点附近的支撑。(证.券.时.报.网)
  


  姚树洁:欧洲危机原罪是欧元 2016年都未必恢复
  英国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学学院院长、著名华人经济学家姚树洁2月8日在微.博称,欧元是欧洲危机的原罪,欧洲若能在2016年恢复危机前的增长速度,就算好了。
  姚树洁表示:在希腊的影响下,欧洲经济危机的恢复已经呈现L型,而不是我以前说的U型,也就是说,从2008年危机开始,4年不能够恢复。现在看来,欧洲能在2016年恢复危机前的增长速度,就算烧高香了。再差一点,欧洲可能成为日本第二。欧元是欧洲危机的原罪,但是,丢也丢不掉不了,开弓没有回头箭。(证.券.时.报.网)
  


  俞铁成:投资要注意融资配套环境
  道杰资本总裁、管理合伙人俞铁成2月7日在微.博称,投资要注意融资配套环境,这比土地税收优惠政策可能更加重要。
  俞铁成在微.博写道:上午和某中部省会城市招商局长交流,表达了沿海和中部地区银行金融体系服务巨大差异导致我们投资项目遇到的一些问题,沿海地区很普遍的应收款保理业务在当地银行居然鲜有操作。提醒各位朋友以后投资要注意融资配套环境,这比土地税收优惠政策可能更加重要。(证.券.时.报.网)
  


  张忆东:年初到春季投资旺季之间是反弹时间窗口
  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师张忆东2月6日在微.博称,年初到春季投资旺季之间是上半年反弹时间窗口,存量资金博弈,反弹、反复,不断消耗后下跌。
  张忆东称:周末朋友们聊行情。少数人看反转、2132点是大底;多数人仍按反弹看,但认为反弹时间和空间未结束,时间上第一个风险点是两会后,第二个是4月中;空间上第一个风险点2350点,第二个是2500点。我维持:年初到春季投资旺季之间是上半年反弹时间窗口,存量资金博弈,反弹、反复,不断消耗后下跌。(证.券.时.报.网)
  


  张志林:2300点上方压力较大 建议适当控制仓位
  国海经纪事业总部首席投资顾问张志林2月7日在微.博称,2300点上方的压力较大,建议适当控制仓位以防范风险。
  张志林表示,目前判断大盘还是一个短期调整,资金还没有明显退潮迹象,后市仍有反复的机会,中期或能维持箱体平衡走势,但已逐步感觉到2300点上方的压力较大,现在资金面的有利因素已被市场消化,而制度性变革所产生的冲击及经济复苏的复杂性仍未被市场充分认知,建议适当控制仓位以防范风险。(证.券.时.报.网)
  


  龙永图:中国经济的未来要靠软实力
  市场经济是由消费驱动的,就是市场经济是由需求推动的经济。中国改革开放30年,正是以工业化、城镇化和全球化这三个重要驱动力推动而取得的重要成就。在改革开放30年之后,我们是不是需要新的驱动力量?
  我一直在思考,在改革开放30年以后,当中国经济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的时候,我们还需要什么样的驱动力继续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记得上世纪70年代在英国学习西方经济学时,有一个经典的答案,市场经济是由消费驱动的,就是市场经济是由需求推动的经济。中国改革开放30年,正是以工业化、城镇化和全球化这三个重要驱动力推动而取得的重要成就。在改革开放30年之后,我们是不是需要新的驱动力量?记得2009年当中国经济总量第一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时,很多国人感到沾沾自喜,但是与此同时国际上对中国经济提出了很多的质疑。
  2009年,我在澳大利亚一家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文章总的意思是说,中国虽然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有很多挑战还摆在面前。作者提出了三个问题,他问什么时候全球的精英特别是亚非拉国家的精英,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中国学习?什么时候全球的年轻人都愿意看中国的电影、听中国的音乐、看中国的电视?什么时候全球的消费者在选择自己的消费品时会首选中国的品牌?
  我们必须直面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中国经济的发展今后不仅要靠中国经济的硬实力,还要靠软实力。我们在打造中国软实力的问题上,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什么是软实力?软实力就是一个国家内部的凝聚力和对外的影响力。我们企业的软实力当然在于企业内在的凝聚力和产品对外的影响力。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确实需要以更大的力量、更多的实践,来打造中国国家的软实力。如果不是这样,中国可能是一个很强大的国家,但中国永远不可能成为全球受人尊重的国家。所以根据这一点,中国提出了要打造中国的软实力,特别是文化软实力。因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文化的软实力,这个国家不可能进行一个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这就是为什么中央最近提出了打造中国全球最有竞争能力的文化产业的问题。文化产业中,文化软实力是组成部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文化产业是一个载体,它的核心是文化的价值观,和一批真正有文化的人。我记得台湾有一个学者,也姓龙,她说一个有文化的人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怎样对待自己,第二是怎样对待别人,第三是怎样对待自然,一个有文化的人是自信、自立、自强的,特别是有自信。一个有文化的人对别人是充满着爱心的,充满着理解,充满着尊重,充满着包容的。一个有文化的人对于环境、对于大自然应该是充满着大爱的,他顺从自然的规律,保护人类的环境。
  我认为如果一个人在对待自己、对待别人和对待大自然当中都具有这样基本的品质,这就是一个有文化的人。我们需要塑造一批这样有文化的人,中国才可能具有软实力的重要基础。从这个方面来讲,我感觉打造软实力的问题不仅仅是国家的问题,也是每一个公民的问题,也是每一个中国企业的问题。我认为中国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细胞,在打造中国软实力的时候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记得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候,我们的谈判对手一定要中国承认是在搞市场经济,小平同志1992年承诺了中国搞市场经济,但当时讲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整个谈判过程当中一直坚持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因为我们讲的市场经济不是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下的市场经济,我们讲的市场经济是相互尊重的市场经济,是更加注重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
  我们追求的是能够使老百姓生活得更加幸福、快乐的市场经济,我们追求的是和谐、共赢的市场经济。我在过去谈到企业社会责任的时候,经常讲企业的社会责任不是表现为在外面做很多的慈善事业,作为一个企业来讲最重要的社会责任是怎样善待员工,怎样善待自己的客户,怎样善待自己上游、下游的合作者。只有一个企业真正善待自己的员工,善待自己的客户,善待自己的合作伙伴,这个企业才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因为一个企业有了这样的价值观,就有了自己内在发展的动力。内在的发展动力,是一个企业可持续、长期发展重要的前提。
  当然,一个企业的发展还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也就是说还需要友好、和善的关系。中国很多产业面临着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某种意义上来说很多为消费者服务的行业都成为中国经济的朝阳产业。这是因为我们目前整个经济发展方向出现了一些重大方向性的变化,我们面临一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刻。
  过去改革开放30年注重的是量的增长,以后首先我们应该更多注重质的飞跃。质量应该成为经济增长主要的方向。质量必须转化成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转化成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衡量经济增长无非两个标准,一个是民生得到了提高,第二是社会得到了稳定。所以经济发展重大政策的转变就是增长方式转变,这是所有企业发展面临的重要的外部环境变化。
  第二,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从过去以投资和出口为主要驱动力逐渐转化成以消费为主要发展力量。这就是说消费在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中,在今后10年、20年中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当中的地位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过去衡量中国经济强大的要素是中国经济总量、中国经济的进出口额、中国外汇储备,这些指标今后依然重要,但以后更重要的指标是中国在全球消费品市场当中到底占多大的比例。最近我看了瑞士联邦银行的报道,如果说五年前中国消费品市场只占全球消费品市场的5.6%,五年以后中国消费品市场将占全球消费品市场的15%,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品市场。这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中.广.网)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