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2012年财富又要大转移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股神:2012年财富又要大转移

加入日期:2012-2-6 17:57:52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曹仁超:2012年起财富又要大转移?
  大家请记住,人是没有预测能力的。兔年如果你的投资回报率是零,恭喜你。如果你的投资回报率是5%或以上,你有资格做基金经理!因65%投资者在兔年回报率是负数。
  上周美联储17位成员当中有7位认为2014年前美国毋须加息,并估计2012年美国GDP可上升2.2%(去年第四季上升2.7%),2013年可上升3.2%(如果做得到真的不错)。欧洲方面估计今年GDP收缩0.5%、日本可能是零增长、中国仍有8%增长。恒生指数由16000点已反弹4000多点,再次证明当人人悲观时,是入市的好机会。
  美股出现黄金交叉
  去年七月恒指50天线跌穿250天线即死亡交叉,但很少人相信未来3至6个月股市会大跌,结果去年10月恒指见16170点。今年2月1日美股出现黄金交叉,很少人相信未来3至6个月美股会上升!美国过去60年历史(1950年起计)共出现26次黄金交叉,其中21次在未来3至6个月是上升平均升幅5%(2009年那次上升20%,2010年10月那次上升12%)。如美股未来是上升,港股又如何?
  恒指已出现双底。第一个底在去年10月思捷环球(330)见7.55元、国寿(2628)见17.04元、利丰(494)更在8月见10.82元;另一个底在去年12月,新世界(017)见6.13元、合和实业(054)见18.56元。恒指形成双底后,开始进入扭手巾仔式上升。(如不知道何谓扭手巾仔式上升,便没有资格评论股市)。
  1987年格林斯潘上任美联储主席后每次股市回落后他便减息,形成着名的GreenspanPut(即市场预期资产价格下跌的时候,格林斯潘就会立即出手),令美股由1987年10月股灾后出现一浪高于一浪直到2007年10月,在美国股市史上出现少见如此长的牛市(由1982年8月至2007年10月共25年)。2007年10月美股回落美联储又再开始减息,一直减到2008年11月0.25厘仍然无效,代表着名的GreenspanPut已失去威力,理由是美国经济自1987年10月到2007年10月这20年过份杠杆化,令减息起不了作用。
  伯南克在2009年3月推出QE(量化宽松)才算扭转劣势,当QE在2010年5月完成后股市又再回落,2010年8月美联储暗示推出QE2并2010年11月推出,支持了美股上升到2011年5月,其后因为没有QE3美股又下跌,到下半年只有推出OT2。其实GreenspanPut在2001年作用已减退,2001年1月联储局开始减息但3至9个月后的美股并没有上升,有人归究受911事件影响,利率由2001年6.5厘一直降至2003年中的1厘,美股要到2002年10月才止跌回升。
  这次减息更由2007年9月6厘降至2008年11月0.5厘仍然无效,最后只有依赖QE了,上周伯南克更认为2014年前不加息。利率及货币供应是两种刺激股市及经济十分有效的工具,但亦有极限,如用得太多亦会失效例子如1990年后的日本。
  2003年至2007年美国消费者利用楼按共借入2.2万亿美元,2007年10月开始去杠杆化(其中35%变成坏账)。目前美国私人负债只占GDP的11.5%(2007年10月占14%)已到安全水平,反之欧洲地区减债2011年才开始。参考美国过去表现,欧洲今年是减债最高潮,2013年开始稳定下来。
  美国重振旅游业
  世界经济失去美国同欧洲这两大火车头后,其他国家如何保持GDP高增长?参考瑞典经验,1991年至1993年克朗贬值34%后,1994年起出口保持年增长10%,南韩在1997年贬值50%,令南韩电子产品大量侵占日本产品在世界市场。美元自2001年起至2011年5月亦贬值不少,今年更开放旅游业。自2011年911事件后美国为了反恐,来自旅游业收入由2000年占全球17%下降至2011年只占11%,这次向中国等国家开放旅游业,估计到2020年可为美国创造130万个职位及带来8500亿美元无形收入。
  自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转眼已10年多,今天中国已是世界工厂。但在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工资上涨压力下,2008年11月中国政府决心以内需作为未来经济增长另一动力,结束过去过份对出口的依赖。2009年的中国经济复苏是透过推出四万亿人民币刺激经济方案,透过刺激固定资产投资去拉动经济重新增长,后遗症是令内地通胀率急升。到2009年8月人行需要作出微调去压抑楼价上升以免走上1980年代日本的老路。
  2011年12月人行结束微调,2012年中国经济开始缓步跑,上证指数由去年12月2132点起步走。
  中国贸易结构:一、入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即以加工贸易为主。二、进口高端产品、出口低端产品,赚辛苦钱。例如2010年鞋类出口已达99.3亿双、全球90%打火机在中国境内生产。随着三廉时代结束,在2007年中国政府早已出台一系列政策,目的是减少对低端产品出口的依赖,进军高端产品,由代工时代走向品牌时代却困难重重。至今为止中国品牌很少能在国际市场上建立地位。
  内地楼价由1994年起步到2011年年中亦达高峰,未来亦需很长时间做调整。2012年起中国政府希望以服务业带动经济增长,暂时未见成效,理由是美国经济结束了由1982年到2007年建基于金融借贷的繁荣期,虽然美联储不断向私人银行注资,解决私人银行因为失去大量股本而失去的放债能力,但私人银行管理层面对手上大量呆坏账,对私人贷款早已失去信心,新注入资金主要用作购买国债。2011年美国政府财赤相等于GDP的8%、负债等于GDP的80%到98%(看你怎么算)。以目前利率计一年利息支出相等于美国GDP的2%(或政府总收入16%)。如政府透过减少开支去灭赤,可令税收减少及令GDP减少1.5%,反之如政府继续增加负债,未来利息支出所吃掉的GDP比重愈来愈多、迟早出事。(财.新.网)

 

  叶 檀:PMI数据有误导之嫌
  最近公布的一连串数据,似乎在印证经济衰退已经过去,但这很有可能是假象。
  1月份,中国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0.5,高于此前市场预期的49.5;英国1月Markit/CIPS制造业PMI为52.1,创下8个月来的最高水平,高于预期的50.0;美国1月ISM制造业PMI为54.1,触及去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上述数据有误导之嫌。
  首先,如中国等国没有做过节日期间的调整,数据有待继续修正。
  其次,数据有前后矛盾之处。根据《金融时报》报道,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出口订单大幅下降,但新订单总体上升,说明国内经济的强劲程度足以抵消欧债危机的冲击。但瑞银经济学家汪涛则表示,她的团队在对相关数据进行调整后,得出相反的结果:出口意外强劲,而国内需求才是薄弱环节。汇丰(HSBC)支持的另一项PMI调查展现出类似的情况。整体指数不振,为48.8,显示制造业状况小幅恶化,但出口订单上升。
  第三,在看待数据时必须全面。如美国就业数据好转源于对就业绝望者多,申领救济者少;正如2月1日,西班牙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了14个基点至4.64%,创2010年11月以来新低;而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了27个基点至5.72%,为去年10月以来最低水平。如果就此得出欧债危机已经好转的结论,对投资者而言就是亏钱的开始。
  从一些具体行业来看,前景非常黯淡。
  反映海运市场周期的数据不妙。1月国际航运价格大幅跳水。受巴西和澳大利亚暴雨以及中国农历新年假期影响,国际航运价格继续大幅跳水。1月31日,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指数)收报680点,为连续第31个交易日下跌,短短的一个月内,指数由1624点急速下挫至680点,跌幅达到近60%,距2008年经济危机时663点的低点仅一步之遥。而在整个2012年,船运过剩基本已成定局,按照业内普遍共识,BDI指数的航运企业的盈亏平衡点为3000点。但是从去年一年行情来看,全年指数平均仅为1549点,行业亏损显而易见。
  航运的衰退直接影响到造船企业,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造船完工量766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6.9%;新承接船舶订单量362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1.9%。在统计范围内的船厂中,三分之一的企业没有接到订单。中国以造船为主要支柱产业的地区,如果没有技术,达不到环保要求,将陷入发展僵局。
  海运与航空业的数据可以印证。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2月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国际客运量增加6.9%,货运量减少0.6%;在我们国内航线方面,2011年客运量增长5.9%,货运量下滑0.7%。货运没有随着客运量的增长而增长。
  随着基建数量的下降,机械工程行业与钢铁行业陷入低迷,中国主要的机械工程企业都在寻求国际大并购以求突围,但从去年以来的现金流可以看出,这是场生存与死亡的残酷战役。近日,鞍钢股份预告的21.51亿元巨亏,钢铁板块迎来连续三日下跌近3.39%的跌幅。而鞍钢股份亦在1月31日领跌板块高达4.38%后,次日再次下行0.87%。也许拿出宝钢的盈利数据更加安慰人心,但全国门可罗雀的钢材交易市场,可以印证一度风光的钢铁行业的低迷。最近冷轧价格与某些有色金属品种的上涨提供了些许信心,但成交依然清淡。
  企业的表现可以印证前景的不明朗。优质的企业手握重金狐疑地打量市场迟迟不愿意投资。据报道,美国企业现金满满。标准普尔的市值中,目前现金的比重是11.48%,仅略低于2010年的纪录高位。标普500企业所持有的现金为9986亿美元,比5年前增长63%,比10年前的3423亿美元成长近两倍--这些企业不知道该投资什么,盈利的行业实在太少。
  可以安慰受伤心灵的是,消费数据似乎不错。据中国商务部监测,今年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4700亿元,比2011年春节期间增长16.2%。消费者忙于吃、穿、旅游,还有买黄金。但与去年12月以及去年同期的消费数据相比,春节期间的消费增长并不出彩。节日消费拉动经济,与制造业PMI数据中的烟草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及皮毛羽绒制品业等行业新订单指数高于60%十分吻合。
  可以肯定的是,2012年全球经济震荡是常态,经济远未软着陆。欧债急于低息借债,中国企业急于融资,其实质都是去杠杆化过程中的债务解套方式。
  对付充满矛盾的数据,最好的办法是看消费、存款、税收以及用电用水量。只有不能做假的数据,才是数据中的硬通货。(每.日.经.济.新.闻)
  


  周科竞:谁还会买82倍市盈率新股
  就在证监会刚刚表示要降低新股发行价格,发行市盈率要参照行业标准的时候,华录百纳便询出了82倍的奇高市盈率,这远高于同行业的华策影视华谊兄弟。对于高市盈率发行的华录百纳,投资者也对其非常冷落,仅有117亿元资金参与申购,为2011年6月16日发行的豪迈科技后的最低申购量。
  本栏统计,截至上周五,华策影视动态市盈率33.9倍,华谊兄弟动态市盈率62.9倍,而华录百纳发行市盈率却高达82倍,发行价格也达45元。很明显,这样的发行价格与市盈率确定,严重违背了证监会参照行业平均市盈率确定发行市盈率的规定。
  中小板公司海普瑞曾经是高价高市盈率发行的典范,其148元的发行价格,成为了中国股市之最,但是其后来不断下跌的股价,让投资者吃尽了苦头,上市后其跌幅接近70%;76元高价发行的电科院,虽然有基金一哥王亚伟从中支撑,也有各路机构不断唱好其投资价值,但它最终还是没能逃脱挤泡沫的命运。
  投资者有理由认为,目前新股发行的圈钱特征依然明显,上市公司IPO的最大目的还是圈钱,高价发行仍然是拟上市公司和保荐机构最大的目标,而新股询价制度,如果没有一个确定的数字加以限制,那么保荐机构询出的价格,仍然会是高高在上。
  其实早期的新股发行制度也有明确的市盈率标准,即不能超过20倍市盈率。现在证监会说新股发行市盈率应该参照行业标准,那么是否可以规定,新股发行市盈率不能超过已经上市的该行业企业的平均市盈率水平。就算IPO企业业绩太好,成长性太强,那么给一级市场投资者多留一些利润又有何不可?
  影视类上市公司虽然成长性可能很高,但是其风险也不容小视,例如华谊兄弟虽然是一家很不错的企业,明星云集,但是其上市后的走势并没有给投资者带来合理的收益,更谈不上高成长的惊喜。
  或许证监会正在感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投资者也给出了自己的应对策略,你可以定高价,但我可以不买。如果没有什么意外,华录百纳上市后的表现可能会令中签者失望,毕竟过高的股价和超高的市盈率,会让接盘者望而却步,除非保荐机构自己托市,否则,华录百纳将不排除破发的风险。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关键,并不在于价格或者数量,最核心的问题是公平。(北.京.商.报)
  


  文国庆:弱势反弹仍可持续
  A股市场的这种格局依然属于弱势反弹。从横向对比,我们依然落后于全球市场、亚洲市场和香港股市。从形态分析,目前市场依然处在探底之后的震荡缓升阶段,不但成交量萎缩,领涨热点也不突出,基本是各领风骚一半天,市场焦点难以聚集,做多激情难以释放。
  资金不足制约反弹高度
  这种局面的形成具有其客观原因。首先,从全球股市看,大家都处在上涨周期,中国也没有什么特别利空因素,A股单独下跌的理由不太充分,因而底部割肉盘较少。其次,近期产业资本增持情况不断增加,尽管也有减持的,但是增持和减持之比是2:1,产业资本的持续介入构成了市场底部的坚实基础。
  市场无法大幅上涨的关键原因还是资金不足。正如我节前所述,尽管节前央行利用逆回购向市场投入了巨量资金,这并不表明政策宽松,可能是为了应付春节需求而采用的权宜之计,节后随着资金的到期,资金紧张状况可能再度出现。节后第一周,央行在公开市场再次回笼3510亿资金,而且并没有再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这导致了投资者的心理恐慌,并使得前三个交易日大盘持续下跌,后两天同业拆借利率开始下降,市场担忧情绪有所缓解,市场再度回升,一周下来市场才勉勉强收红。
  从总体来看,A股市场行情的发展比较被动,即使出现反弹也会比周边市场慢一个节拍,上涨幅度也比较小,究其原因还是缺乏核心驱动力。市场处于底部大家是公认的,但是说起上涨理由总显得不是太有说服力,最根本的原因是找不到增量资金来源。
  反弹依然会持续一段时间
  仅从资金的绝对量来说,掀起一轮中级行情的实力还是有的,但问题在于比较优势,这导致投资者的观望情绪。譬如说,最近由于房地产企业资金偏紧,短期民间融资利率在30%~35%左右,而且借款方还能够提供案值数倍的抵押品,安全性有保障,这使得股市的吸引力相对较小,因而场外资金暂时不愿介入。
  由于没有足够的增量资金进入,目前的市场反弹还是属于估值修复型(而非资金驱动型)的,因此我们很难看到持续性热点的出现,也找不到领涨板块。在本周的后半段,我们看到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涨幅开始超越大盘指数,这基本上表明市场底部已经完全确立,其后的市场反弹依然会持续一段时间,只是上涨的力度不会太大。
  在这种市场格局下,对于中小资金来讲,高抛低吸是个不错的选择,而对于大资金而言,只能是间歇式吸纳。
  


  张庭宾:2012决定大国财富国运的关键次序
  对于2012年,笔者虽总体认为挑战前所未有,却仍有些看不透的感觉。因为重大变数太多,而且相互间的联动关系太复杂,就像围棋下到对杀大龙最关键的时刻,必须眼观六路,根据最新的棋盘落子,进行最细微的精算,博弈中的大国很可能因为一枚棋子走错而满盘皆输。
  这是大国的战略博弈进入最后关键期的征兆,也是前所未有的超级复杂的立体多维竞争:货币、金融、经济、政治、社会、军事等将无所不用其极,大国间的合纵连横,或在一个层面上联合、在另一个层面上却又相互拆台,都想在这个剩者为王的世界战国时代笑到最后,成为最后的赢家,而很可能最后的结果是囚徒困境,甚至共同毁灭现代文明。
  谁能是最后的赢家?不知道。因为2012年很可能出现四个重大变数:一、伊朗战争;二、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三、欧债危机失控,甚至欧元解体;四、中国遭遇严重经济金融危机,被迫宽松货币救市。因为先后次序不同,而有24种可能。
  更为复杂的是,这四者间有相互联动的关系。比如,如果爆发了伊朗战争、波斯湾被封锁3个月以上,国际石油价格将上涨到每桶150美元以上,如果粮价同时上涨1~2倍,则中国CPI至少涨到10%~15%,中国楼市可能自高点大跌50%,并引发严重的经济金融危机。
  但是,如果美国发动的伊朗战争不顺利,又会对美元造成很大的冲击。比如激化美国国内反战冲突,造成巨大政治成本;油价上涨会推高美国通胀,进而推高美国国债收益率,美国无钱支付更高利息,会更快推QE3。
  而欧元危机如果解决有道,又会反过来倒逼美国QE3的推出。目前,欧盟绝地反击,欧洲央行祭出了绝招--LTRO三年期再融资,2011年12月21日推出规模高达4890亿美元,巧妙地通过欧洲的商业银行释放流动性。LTRO本质上也是量化宽松,所不同的是,美国式的QE是通过美联储直接印钞买美国国债,通过政府来宽松;LTRO是央行借钱给商业银行、利率1%,商业银行再去买高收益国债(比如5%~7%的西班牙、意大利国债)进行套利,这样就压低了这些国家的国债收益率,避免了危机的扩大化,效果明显。
  此招可谓极其巧妙,一石三鸟:1.通过商业银行,即借款有主;2.又可使商业银行去买高息国债套利,增加利润,降低资产负债;3.还可压低国债收益率,缓解各国债务偿息负担。而且此招也无懈可击,虽然欧洲央行增加了负债,但历史惯例中,标准普尔和穆迪可以给国家主权降级,但没有给大国央行降级的先例,故此,它们对欧洲央行只能无可奈何!
  如果欧洲债务危机得到缓解、欧元区可以再支撑6个月以上,欧洲的钱也不再流入美国,美国试图通过收紧美元流动性而深化欧债危机的目的便不可能达成,而美国政府自己的资金链就难免断裂,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它们只好先推QE3。而推了QE3后,全球就会出现新一轮的货币滥发竞赛,大宗商品价格大涨,中国通胀可能卷土重来。
  还有一种次序是,为避免伊朗战争过早爆发,中国购买美国更多国债,配合美联储扭转操作,将外管局的美元短期国债扭转为长期国债;同时在美国的要求下,人民币继续升值。与此同时,在中国境内的热钱乘人民币最高价时,兑换美元,大量外逃。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是,在美国已将中国外储资产彻底套牢在美国长期国债的时候,美国攻打伊朗,热钱加速外逃。由于中国外储美元现金已经很少,容易变现的短期国债也很少,长期国债难以脱手,如果强行卖出价格会大跌,中国可能出现无法兑付离场热钱的美元支付危机。为获得美元,中国可能被迫抛出欧元国债,又加重欧债危机。
  与此同时,热钱大规模外逃,通胀快速上升,被迫加息,将极大地收缩国内的流动性,对经济和金融将造成超过1997年、2008年的冲击。中国央行将不得不大放货币以救市。
  以上几种逻辑均有发生的可能。问题是博弈的各方能否以最理智、最果断的出手来应对,从现在欧美的出招来说,它们对自己的关键利益所在毫不含糊,核心原则均是以政治军事换取经济利益,争取生存空间,因为它们知道货币经济利益才是根本;而中国的应对则不那么清晰,一旦真实财富的输血输到了自身血液耗尽,一旦被咄咄逼人的利益诉求逼到悬崖边,再后退一步就是严重金融危机的断崖了。 在2012年接下来的日子里,笔者将把握最新的动态,随时判断哪一个逻辑次序最接近现实,尽可能给财富迷途中的人们以启发,为中国人财富保值增值做力所能及的努力吧。(中.广.网)
  


  龚方雄:最看空中国的不是老外 A股是唱空中国始祖
  2月4日-6日,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二届年会在黑龙江亚布力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市场的力量--纪念邓小平南巡二十年。凤凰网财经作为合作媒体,全程图文直播本届论坛。
  摩根大通亚太区董事总经理龚方雄表示真正最看空中国不是老外,是中国的A股是中国的A股是唱空中国的始祖,不是老外看空中国。
  以下是文字实录:
  主持人:创新很重要,跟乔布斯那样,我们为什么产生不了乔布斯,第一个是咱们不允许犯错误,摔个跟头,就算滚出局了。第二,没有一个百分之百干事业的环境。
  还有一个问题是什么呢?等于这次讨论资本主义的制度缺陷。我想提一个问题,过去是以美元为基础的全球经济格局,未来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走势会是怎么样,因为前一个周期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占了便宜的。未来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走势会是什么样,会与现在有什么样不同的地方,龚方雄回答一下。
  龚方雄:我觉得全球经济一体化关键你怎么看,什么叫一体化,大家知道像欧盟欧元区的一体化,实际上是一个失败的模式,把货币都整合在一起,但是各个国家还拥有自己的主权和财政主权等等,这个模式现在看来是不成功的。但是,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在过去这个提法对中国来讲是非常时尚,为什么时尚呢?我觉得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还是全球产业的分工,实际上就是这种一体化大家的分工越来越明确,然后在这种分工过程当中,各个国家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美国发挥了他什么优势呢,他就是高科技为主的服务型的经济体,这是他的优势。我们发挥了所谓的成本低,不管是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资金成本、方方面面的成本、环境成本都很低。
  在这种过程中,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经济就在全球分工体系当中占了一个非常大的优势。讲到这里就非常清楚未来会怎么样,可以说未来非常不确定,我说的不确定是中国还能不能继续在全球分工体系当中获得好处和优势,这个要看我们中国人自己怎么做,为什么呢?咱们在过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全球化过程当中获得优势的哪些因素,现在正在消失。大家知道我们的成本优势也好,环境成本优势也好,资本成本的优势可能受国家改革之后的保护,看来还能持续一段时间,但是也是我刚才讲的是改革之后的结果,可能也不可持续。其他的像土地的优势,还有我们现在强调的要素价格改革等等,现在都在让中国失去在全球分工体系当中的优势。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美国的优势却在维持,所以我注意到这两天论坛上有很多观点,很多人说国外人看中国,好像比中国人自己看自己要乐观地多,刚才利平也讲了,确实是这样,我过去一年经常在资本论坛上讲。真正最看空中国不是老外,是中国的A股是中国的A股是唱空中国的始祖,不是老外看空中国,这个你在资本上看看估值就知道了。
  最近也很有意思,1月份在全球踏入龙年之时,全球显示着一片悲观的气氛,觉得今年是世界末日等等的。结果刚刚过去的1月份,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讲是1987年以来全球资本市场表现最好的一个月。不要讲美国了,香港整个指数反弹了20%,就是H股,包括希腊,就是所谓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源泉地股市都反弹了20%,欧洲的股市反弹了百分之十几美国的股市,纳斯达克已经创出了2010年泡沫破裂以后的新高。现在Facebook刚要上市,市值可能是1000亿美元等等。但是你们看看A股,现在A股仍然是表现滞后,我们已经滞后两年了,在2010年全球股市上升的时候A股是跌的,去年上半年股市上升的时候继续跌,下半年由于欧债危机的蔓延,对蔓延的担忧下跌,A股跟跌。今年1月份全球股市暴涨,大面积反弹,A股反弹了很少。
  我最近经常碰到的问题,就是很多老外问我,尤其伦敦、纽约的人,是不是我们确实把中国看错了,我们在伦敦、纽约一些东西,是本土的中国人,就是我们看不到的。本土的中国人在纽约、伦敦看到了我们看不到的东西,A股为什么这么低迷,对经济未来判断的一个晴雨表就是金融板块。金融板块在国际市场、香港的估值比境内的估值要高百分之二三十。确实,我们老在探讨全球对中国的影响,中国怎么去救全球,实际上很多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大家的观点是下一次危机的爆发点会来自哪里,很多人认为可能会来自中国。就是说,我们中国可能有一些本土性的问题,不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主持人:这又是一个大的信号,下一次全球经济危机的源地。
  龚方雄:现在问题是老外对中国乐观,是乐观错了,还是对了。本屯的A股对中国这么悲观,是悲观得对还是错,现在我们要探讨这个问题。
  主持人:意味着我们A股是病了。
  龚方雄:大概A股的病反映更加深层次的问题,值得探讨。我提的这个观点和过去两天很多论坛嘉宾的观点,包括刚刚胡祖六的一些观点是不谋而合的。实际上大家谈的是同一件事情。(凤.凰.网)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