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离价格战还有多远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投行离价格战还有多远

加入日期:2012-2-24 4:23:27

  证券时报记者 黄兆隆

  日前,笔者走访各券商投行时,上海某上市券商分管投行的副总裁说了这么一句话:“经纪业务的今天就是投行业务的明天。”仔细思考,笔者觉得这句话颇有道理。

  券商经纪业务在价格战的泥潭中难以自拔,归根结底在于靠通道吃饭的模式并未改变,同质化的服务泛滥,这一点同样存在于投行业务之中。

  目前,保荐通道依然是投行赖以生存的金字招牌,由于上市公司供给容量还未达到饱和状态,投行保荐公司上市的盈利颇为可观。监管层曾表示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是未来一项重大任务。这意味着更多的公司有望挤入上市大军。可预见的是,在供给大幅提高的未来,投行若跳不出“保荐承销”思路,那么必然面临价格战的局面。

  若只顾眼前利益必将会在未来吃亏,与经纪业务一样,投行同样面临战略转型局面。

  其实,现有模式的弊病已显现。投行疲于奔命,不断花重金留住保代,囤积项目,往往忽视了质量控制,定价销售能力也饱受诟病,更无暇谈及商业模式创新。

  业内大多数投行在质量控制和定价销售能力两项基础工作中依然存在严重缺陷,除了加强内控,也需要等待契机来改变对现有模式的路径依赖。

  新股发行改革或许正是这样一个契机。未来新股定价发行必将形成投行家与投资经理博弈局面,定价也必将在发行人、投资人之间找到平衡点。

  三高之下的保荐承销费并不是投行的唯一盈利途径,除为发行人服务之外,投行同样也可以服务投资人并在二级市场中获得增值服务的机会。

  参照当当网在美国上市案例,大摩并未把承销环节作为自身终极目标,更趋向于进行二级市场的市值管理。虽然大摩强势地将发行价格压低,但却为大量的投资人在二级市场中创造了良好的投资机会。或许,这能为我国券商投行带来一些启示。

  在此种模式下,投行的定价销售能力无疑被放大。目前投行在定价销售环节还相对薄弱,以海通证券为例,该公司频频陷于“包销门”亦可以为此做一个注脚。

  提升销售能力意味着需要建立起广泛的投资人网络,海外投行均是通过数十年的合作建立起了相互信任感。国内投行过度看重“一锤子买卖”,对机构投资客户尚无战略性的储备,这一点需要在新股发行改革的背景下进行变革。

  事实上,投行还有很多改进空间,比如将保荐费和承销费分开,将承销费的一部分分割交由销售部门分配,进而提升销售积极性。此外,部分公司也开始考虑弱化保荐人的激励,提升项目人员的积极性。

  除此以外,差异化的服务特色也可以成为国内投行参照。拓展债务融资、并购融资、场外交易业务也是投行可以选取的路径。

  未来数十年,资本市场的并购融资机会无疑值得期待。以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动向为例,学习跨国性的并购融资经验也是国内投行可以努力的方向。

  此外,在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以外,场外交易也是中小券商进取的方向。以OTC市场为例,投行储备项目的争夺战也已打响。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不改变的投行,恐怕会在未来的潮流中被淘汰。

(责任编辑:秦纲)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