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中央政治局重申:政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
稳健的货币政策方向不会改变
货币政策突出预调
政治局: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适时适度预调微调
政治局:今年着力改善民生稳定物价
政治局强调政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 着力扩大内需
货币政策难言开闸放水
水皮:存准下调释放货币政策调整信号
中央政治局重申:政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
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0日召开会议,讨论国务院拟提请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稿。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奋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我国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呈现增长较快、价格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我们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认真履行职责,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会议强调,今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稳中求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会议指出,今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坚持突出主题、贯穿主线、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结合起来。全党全国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同心同德,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奋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上.证)
稳健的货币政策方向不会改变
18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2年2月24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多方的广泛关注。其原因很简单,在目前这样一个经济大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的一点点变化,都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风向标。
我们看到,此次下调,是今年以来我国央行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距离上次下调不到三个月时间。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春节之后企业运营恢复正常,市场对资金的需求逐渐提升,央行此次下调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主要目的在于释放银行体系流动性,缓解当前资金紧张压力。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晓蕾称,2月份起各地经济活动逐渐恢复正常,企业信贷需求、投资需求、货币需求都在逐渐回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央行下调准备金率可向市场投放适当的流动性,以支持企业资金需求。
显然这是一个积极的动作。无论对企业,对市场都是利好。
粗略估算,此次下调准备金率0.5个基点,可一次释放流动性约4000亿元人民币。
我们看到,春节之后,市场流动性再度变得紧张起来。数据显示,17日同业拆借市场各期限利率水平均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其中,隔夜拆借利率较上一个交易日飙升了122个基点,资金交易商大喊资金告急。而来自企业,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尤其是民营企业和广大的中小企业及小微企业,资金紧张已成为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有的民营企业,已到了无法维持正常生产的艰难局面。
中国建设银行金融学家赵庆明认为,当前降低准备金率主要是1月份我国信贷增长远低于预期,同时,构成外部流动性来源的1月份外汇占款增量也不多。
央行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我国新增信贷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30%,外汇占款也出现连续三个月负增长的罕见现象,在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趋紧的情况下,一些中小银行更是面临无米下炊、无钱可贷的窘境,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和运营进度。
但客观地说,尽管此次下调准备金率是三个月内央行的第二次下调,但下调后我国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为20.5%,中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为17%,这一水平仍处在历史高位。
准备金率短期内仍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预期。
我们认为,准备金率的下调并不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基调的改变。其原因很简单,CPI压力仍没有趋缓,物价上涨的诸多因素依然存在。经济仍处于诸多的两难。
由此,此次操作并不等于说中国货币政策就从稳健转变为宽松,稳健的货币政策方向不会改变。同时,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预计短期内央行不会有降息的可能。
左晓蕾也认为,市场不应将此次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理解为央行货币政策基调的变化。她同时指出,准备金率的下调可增加银行对企业可贷款资金规模,但由于银行资金不能直接入市,因此此次操作对市场的影响更多的在心理层面。
当然,我们欣喜地看到,此次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中小企业应是最大的受益者。(.中.华.工.商.时.报)
货币政策突出预调
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从24日起下调0.5个百分点。分析人士认为,此举或意在为一季度乃至上半年流动性和经济运行作政策铺垫。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可能更加突出预调。
流动性紧张直接触发此次准备金率下调。一是上周五市场流动性极度紧张、利率飙升,即使央行再度实施逆回购仍未缓解资金旱情。二是外汇占款增长可能较有限。虽然央行表示1月外汇占款恢复正增长,但其额度未能抵补财政存款的增加。三是公开市场到期资金不多。2月前两周银行放贷较少。准备金率下调有利于缓解银行流动性压力,增强信贷投放能力,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日前公布的社会融资总量规模数据更为全面地反映了当前资金供给收缩情况。1月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少8001亿元。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均呈收缩态势,实体经济资金需求受到挤压。此外,1月M2同比增速为12.4%,距全年14%的目标有较大差距。
去年末以来,市场一直对央行下调准备金率抱有预期,但当时由于财政存款年末释放、尚需观察今年1月CPI涨幅等因素,央行没有下调准备金率,而是将逆回购工具作为主要调节手段。此次下调准备金率意味着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变化,需要央行为下一阶段经济运行释放弹药。
一是稳出口需要放松银根。出口是当前经济运行中最大的不确定因素。1月我国进出口双双出现负增长,尤其是进口下滑幅度较明显。下一阶段外贸形势不容乐观,欧债危机加上发展中国家经济减速,使2012年全球市场需求可能明显收缩。2012年是美法等国的大选年,贸易摩擦可能增加。地缘政治变化可能引发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从国内看,前期信贷收紧使部分外贸企业出现资金困难,尤其是中小外贸企业资金紧张。
二是外汇占款对银行流动性的供给正逐渐收缩。去年以来,外贸顺差增速逐步下行,未来外汇占款规模可能不复此前月均逾3000亿元的水平。美国经济复苏向好支持美元走强,可能导致资本流入我国的速度放缓。
三是地方融资平台和保障房建设等投资对信贷资金的需求仍十分强烈。从整体投资规模看,2011年底在建净投资规模仍高达35万亿元。这意味着今年投资惯性很大,需考虑信贷资金适度支持配合。
此外,随着翘尾因素减弱和肉类、蔬菜等食品价格下行,2月CPI同比涨幅可能回落到4%以内,甚至不排除跌落到3.5%以下的可能,再加上1月末M2增速低位运行等因素,促成了此次存准率的下调。
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在综合判断外部经济、投资、房地产等因素后,货币政策将在稳健的取向下延续预调微调思路。(.中.国.证.券.报)
政治局: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适时适度预调微调
中共中央政治局昨日召开会议,讨论国务院拟提请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稿。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奋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我国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呈现增长较快、价格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我们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认真履行职责,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会议强调,今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稳中求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会议指出,今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坚持突出主题、贯穿主线、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结合起来。全党全国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同心同德,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奋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