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大幅减少人民币贷款占比大幅度提升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大幅减少人民币贷款占比大幅度提升

加入日期:2012-2-18 11:22:17

  2月17日,央行网站公布了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正是由于该数据如期开始按月公布,社会融资规模数据也于有形无形中,正在逐步替代人民币信贷数据作为宏观调控中介目标的基础作用。业内人士表示,用社会融资规模替代新增人民币贷款,一方面有利于发挥宏观经济政策效用,避免产生经济政策死角;另一方面,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参照标准多样化、精密化,是我国决策层经济政策执行能力提高的表现,同时也是为继续完善金融环境所做的铺垫。

  对于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不足1万亿元,较上年同期骤降8001亿元,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认为非常正常。从比例看,1月末,M2同比增长12.4%,比上年末低1.2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增加7381亿元,同比少增2882亿元。

  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的下降与1月份M2和新增人民币贷款下降是同比例的,体现了稳健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货币条件在继续向常态回归。从结构看,受监管政策、窗口指导影响,元月份新增信贷低于市场预期,而节日因素导致资金大幅流出银行体系,存款大幅减少,高存贷比也限制了银行放贷能力。“元旦、春节集中在今年的1月份,明显大大减少了银行工作时间,也是影响社会融资规模的主要因素。尤其是由于证券市场开市时间的大幅减少,其对市场直接融资的影响远大于对银行间接融资的影响程度。”上述专家特别指出,1月份CPI同比上涨4.5%,通胀形势尚未达到完全令人放心的程度,信贷增长还应该是一个逐渐向常态水平回归的过程。

  多位市场分析师也对记者表示,除假期因素,监管指引、贷存比限制及表外融资额受限等是1月融资规模减少的主因。有消息说,监管层对银行表外融资的控制继续趋严,今年伊始,票据信托和房地产信托被叫停不久,银监会最近又对同业存款信托予以警示,以防银行“借道”信托逃避信贷规模约束,将信贷资产从表内转移到表外,致使监管层无法准确把脉全社会信贷状况。交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鄂永健分析认为,1月份社会融资总量较去年同期减少46%,主要原因一是受资金紧张和信贷投放控制较严等因素的影响,1月份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较多;二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对银行表外融资的监管加强,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大幅少增。平安证券银行业分析师窦泽云认为,今年贷款增速的决定性因素将回到银行自身贷存比和资本充足率,未来信贷增速将高度关联于存款增长。

  农行战略规划部宏观分析师袁江认为,社会融资规模较去年同期大规模减少,一方面是稳健货币政策主动引导的结果,另一方面则反映出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增速回落,资金需求萎缩的现实。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此前就表示,社会融资规模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也就是说,社会融资规模反映的是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体现的是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因此,受欧债危机影响,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持续疲软,外部需求的显著下降,企业出口订单的减少,信贷需求肯定也会相应有所减少。市场人士认为,2月份信贷因为假期结束、贷款需求恢复可能会呈现一定的恢复性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0年以来,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一直维持在50%以上水平。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7381亿元,虽然同比少增2882亿元,但其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则大幅度提升至77%。信贷资金作为社会主要融资渠道的地位短期内很难改变,而其同比数据大幅度减少也说明当前我国的信贷政策并未如市场预期般出现明显宽松。相反,由于前期信贷投放导致存贷比高企,另外低迷的资本市场封堵了银行资本补充渠道,未来一段时间商业银行在信贷投放方面仍会比较谨慎。另外,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均较同期出现明显增加,其中委托贷款增加1653亿元,同比多增381亿元;信托贷款增加42亿元,同比多增140亿元(上年同期为减少98亿元)。显然,委托信托类贷款是市场对信贷管制的替代,未来监管层应该加强委托类信托类贷款的风险监控。”袁江指出:“由于资本市场行情不佳,直接市场融资出现明显减少。比较明显的是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81亿元,同比少650亿元。另外,企业债券净融资442亿元,同比少570亿元,这与当前国内企业信用下降,导致债券市场需求减少也有一定关系。”

  不久前,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2012年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要保持社会融资总规模合理增长,加大对社会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来自瑞银证券的报告预计,今年表外融资增量将会比去年略有下降,在社会融资额中占比会继续萎缩。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或成为信贷增量补充,为弥补表外信贷下降导致的流动性压力,预计今年债券等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总额比重仍将有所上升,社会融资总额预计接近13万亿元。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