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12惊语连连 郭树清式改革难度升级
惊语背后有行动 下一步剑指IPO审批?
申购不足仍以最高价发行 中国交建包销或藏玄机
410家企业IPO申报待审
证监会公布创业板IPO申报信息 157家待审
下周仅有两只新股发行
新股申购指南及收益查询
2012惊语连连 郭树清式改革难度升级
证监会主席履新1个月,2个月,100天,在每一个关键的时间点上,市场都不忘对新任主席郭树清的新政梳理一番,尽管时间间隔并不长,但各项政策确如 咕咕冒出的活水,力图洗走证券市场的污泥,带来新生。
2012年伊始,郭树清屡屡发出惊人言论,IPO不审行不行,蓝筹股出现罕见投资价值……颇受争议的同时,让人看到这股活水正流向更深层的地底,而随着新政的深入,难度越来越大,阻力也越来越强,郭树清在业内的印象也开始从 学者型官员滑向了堂吉珂德似的形象。
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郭树清提出养老金入市时,也曾引来市场一片哗然,引发各种争议,但没过多久就出现了地方养老金与社保基金签订委托合约,虽然最终未能成行,但已足够证明郭树清的大胆言论并不是突发奇想,他也绝不是堂吉珂德。
IPO不审行不行
IPO不审行不行?据说,这是去年郭树清上任后不久在一个内部会议上,向证监会发行部官员和发审委委员们提出的问题,最近才被一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委员透露给媒体。但时隔这么久才透露出来,可想证监会内部人员在听到新主席的这番发问时,是多么震惊。
A股市场目前执行的IPO核审制度,虽然相比之前的行政审批有所放宽,但实质上还是监管部门掌管着上市的大门,这与中国股市建立的初衷有莫大联系。如今,证监会主席抛砖引玉挑战其存在的意义。对此,市场人士认为,IPO审核制度改革对A股市场的深远影响,不亚于股权分置改革,甚至会超过后者,理所当然,其面临的阻碍也是巨大的。
IPO不审的支持者叶檀认为,IPO不应该审,也不必审,就算审也审不到位,一些大型国有垄断企业的上市,其审核权限实际不在发审委,因为有一系列的特批。此外,一旦过会公司出现纰漏,发审委还成为中介机构的替罪羊。同时,还妨碍了监管力度。由此,部分公司上市后业绩变脸,就不仅仅是中介机构、地方政府等的责任,因为其经过了发审委的批准,那么证监会对这些公司的监管就转变成对自己的揭丑。
而部分认为IPO需要审的支持者认为,新股造假者众多,需要监管部门来为投资者把关,此外,考虑到中国市场一放就乱的经济环境,如果没有监管部门握住水龙头,整个证券市场就会如洪水滔天一般,中小投资者更加难以生存。
事实上,对于IPO审不审也有部分中立者,他们认为A股市场是该向海外市场学习,取消审核制度,让市场自己进行调节,这也是更为有效的理想状态,但关键是目前的A股市场环境还不成熟,取消核审制度还需要条件,比如说强效的监管,比如说对违法者的严惩等等。
不管何种说法,就像这位透露信息给媒体的委员所说,郭树清发问是在试探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水深水浅。而在实际行动上,证监会也并非没有表示,2月3日证监会发布了 《关于加强新股询价申购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基金公司加强对新股询价和新股申购的监察稽核,强化对新股询价决策人员的培训和约束,提高风险意识和合规意识,公司及员工不得受人请托进行报价,不得进行非理性报价,不得在报价申购过程中有任何利益冲突行为。同时,证监会还首次公布了IPO的审核流程以及拟上市公司的排队情况,并将IPO披露时点提前至初审会前。
有消息称,证监会启动了新一轮行政审批改革,初步议定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三成左右,还有一些调整事项正在继续研究之中。15日,郭树清也提到 大幅减少事前准入和行政审批。
蓝筹股显示出罕见投资价值
不及IPO审批制度改革那么轰动,但郭树清说出沪深300等蓝筹股显示出罕见的投资价值时,却是他担任证监会主席以来公开表达的最具争议的一句话。
2月15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在北京成立,郭树清在成立大会上讲话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资本市场与整个经济金融的发展一样,还不那么成熟,上市公司结构还不那么合理,主要原因在于三个方面的机制尚不健全,一是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的对接还很不理想;二是农业食品与资本市场的关联还不那么紧密;三是社会保障与资本市场没有形成紧密的相互促进作用。
在本次讲话中,像以往一样,郭树清再次提到了养老金入市问题。这是完全不符合事实的,实际上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离开股票和债券市场,养老基金、住房公积金的保值增值很难实现,这是世界范围内的共同经验。
郭树清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倡养老金入市,他认为,目前的估值水平平均只有15倍左右,其中沪深300等蓝筹股的静态市盈率不足13倍,动态市盈率为11.2倍,显示出罕见的投资价值,这意味即时投资的年收益率平均可以达到8%左右。
某券商金融工程研究员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静态市盈率不足13倍,由此理论推导出年收益率平均可达8%左右,大家对此只能是一笑而过。我只知道,这句话带有一定的官方诱导,没有实质性举措,投资者不一定买账。该研究员说。
如果是诱导或者唱多,但郭树清的上述言论并没有影响市场走势,2月16日,郭树清讲话后的第二天,上证指数和深成指双双微跌,没有见到信心提振的效果。同时,业内人士对郭树清此番言论的合规性提出了质疑,认为作为证监会主席,他对股市发表评论本身就是相当罕见的。
单从蓝筹估值角度来看,华安证券张兆伟称,大盘蓝筹股的确具有较大的安全边际,但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讲,其向上的空间有限,因为蓝筹股要有好的表现,需要充裕的流动性做基础,除非真如郭主席所言,养老金入市。
中国应引入垃圾债
2010年,郭树清第一次公开提出中国应该引入垃圾债时,他还是建设银行董事长。但其担任证监会主席后,又屡次提及,而且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垃圾债就是高收益债,是指由信用较低或盈利记录较差的公司发行的,评级低于投资级的债券(一般为BBB级以下),此类债券具有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特征。从美国发行情况看,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高收益债券市场由于投机过度,进入发行低潮,1997年以后,高收益债券又开始迅猛发展,2010年美国高收益债券发行量达到2400亿美元,成为融资市场的重要产品。再看欧洲市场,这一产品虽然兴起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2010年欧洲高收益债券发行量为480亿欧元。
担任证监会主席后,郭树清在一次会议上指出,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的,鼓励发展和创新多元化的投融资工具,包括高收益债券、地方政府债券等固定收益类新产品,以及国债期货、资产证券化等衍生产品。2012年春节之后,国债期货迅速推出,目前处于仿真交易测试阶段。同时,有媒体报道称,高收益债发行上市办法已拟定上报,只等监管部门近期颁布。在业内感叹中国债券市场零风险时代即将结束的同时,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出现新突破。
债券市场的改革和创新相对比较迅速,正如郭树清所说,与股票相比,公司债、机构债的发展并不更复杂更尖端,但是其发展却一直滞后于金融市场。由此看来,新主席是要加紧消除这一滞后性。
但对垃圾债的开闸,有市场人士提出了几个需要提前解决的问题,如发行主体的准入门槛,过高则可能将部分有资金需求的企业限制在门外,过低则可能令部分偿债能力较差的企业通过高收益债券取得融资。又如发行方式的选择,究竟是公开发行还是私募发行等等。
上市公司不能浪费募集资金
同样是在上市公司协会的成立大会上,郭树清还提到上市公司协会要帮助企业树立市场意识和回报股东意识,上市公司募集的钱不是白来的,不能无偿占有,更不能浪费。
几乎与此同时,回归A股市场的中国交建(601800)(601800,发行价5.4元)发行时一再声称,募集资金不会超过计划,也即是说不会出现超募资金。在确定发行价格为5.4元/股后,由于中国交建承诺募集资金不超过50亿元,因此最后环节公司对发行股份数量进行了压缩,从最初的16亿股缩小为13.49亿股。有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A股市场累计融资额达2720亿元,其中超募资金为1278亿元。
上市公司发布的公告显示,对于超募资金的运用,要么偿还银行贷款,用以降低公司财务费用;要么永久补充流动资金;要么花在公司原本没有计划的一些项目上等。当然,还有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用法,比如存入银行吃利息,新筑股份(002480)(002480,收盘价14.58元)的最新公告显示,公司董事会同意将超募资金利息288.08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而此前,不少上市公司也有类似的做法。当然,这些对资金资源都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于是,曾有专家建议,可否设立一个超募资金专户。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浪费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某券商资管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如果上市公司都向中国交建这样按需募资就可以,只不过在没有相关政策法规约束的情况下,中国交建不可能大量出现,所以应该交由市场决定,可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比如控制0~50%之内,毕竟有的确实是好公司,资金确实看好公司未来的成长性。
中投顾问分析师杨文柳表示,在A股上市公司的募资过程中,超募已经成为上市公司衡量投资者对企业信心的标杆。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监管部门对超募资金的使用情况却存在一定的监管缺失,所以规范超募资金使用、提出相应的监管手段的确是消除上市公司不合理使用超募资金的重要方法。(.每.日.经.济.新.闻)
惊语背后有行动 下一步剑指IPO审批?
目前,证券期货监管系统开展的全员大讨论活动已到尾声,证监会主席郭树清的三个如何成为核心议题。
即如何以资本市场的科学发展来促进国民经济的科学发展,如何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服务于中小企业、三农和创新创业活动,如何在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中体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三个如何体现了郭树清深厚的新的治市观。
事实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郭树清上任以来的三个多月,其展开的一系列行动,发布的一系列新政,提出的一系列举措,已经在诠释三个如何。诸多将言论付诸行动的例子,让市场不得不慎重对待郭树清的惊人言论。
行动派 履新三月各种举措
从频率上看,郭树清担任证监会主席三个多月来,每月都有2至3个举措出台。2011年11月,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郭树清一上台,创业板退市制度、上市公司强制分红、严审新股发行一一推出。创业板退市制度的出台背景是创业板开板已经两年,配套的退市制度却迟迟未见,而郭树清上台的第一件事情,竟然就是推出完善创业板退市制度的意见征求稿,明确创业板增加两个退市条件,即连续受到交易所公开谴责以及股票成交价格连续低于面值,并且不支持通过借壳恢复上市。
上市公司强制分红更让市场拍手称好,首先在新股中实行,拟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必须明确上市后的分红方案,随后的IPO公司纷纷响应。不过,现在看来,当初严审新股发行的举措只是暂时的。
2011年12月,郭树清提出要研究加大鼓励各类长期资金投资股票市场的政策措施,支持证券投资基金、养老基金、社保基金、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协调发展,积极引导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阳光化、规范化运作。养老金入市成为郭树清上台以来首个受到争议的举措,不过,在提出长期资金入市后,证监会便着力推动RQFII的发展,并于12月16日发布了《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试点办法》。2月,RQFII产品登陆中国香港市场。
去年12月,郭树清在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上明确指出 对内幕交易和证券期货犯罪始终保持零容忍后,又创下了解聘审核委员的先例。同时,一大批关于内幕交易,违法违规活动的行政处罚出炉。
进入2012年,证监会召开了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工作会议,并联合财政部发布了 关于调整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申请条件的通知,加强了对中介机构的监管。此外,国债期货仿真交易本周开启。
下一步剑指IPO审批?
跟上述举措比起来,对IPO核审制度的改革显然在难度上升级了。郭树清下一个重磅改革措施将剑指IPO审批吗?不实行审批制,首先要修改相关法规,这个过程是比较长的。昨日,一上市券商保荐代表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如果证监会主席果真在内部场合提出了这个问题,有理由相信对目前这种IPO核审制度的改革将是未来的趋势,只不过存在何时改,怎么改的问题。该人士还称,假设效仿美国,实行注册制,那么先得建立起强力有效的监管体系,或者采用一种平缓的办法,先放宽审核,加强监管,将证监会的职能向后者倾斜,慢慢在实际操作中过渡到注册制,然后修改相关法规。
不过,另一私募人士表示,如果没有养老金入市的例子,也许我们对IPO核审制度的改革只是听听而已。
郭树清提出养老金入市论之后,市场各种惊讶、争论、猜测,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 短期内不会有行动。没想到,很快广东省养老金与社保理事会签订委托合作协议的消息传出,虽然原定于2月16日签订合同的计划推迟了,但该消息让市场不得不谨慎对待证监会主席郭树清看似惊人的言论,因为在郭树清提出养老金入市之前一年半,关于养老金多元化投资的方案已开始制定。
那么,这一次,郭树清大胆言论的背后是否也所有准备呢?上述保荐代表人认为,这还不太一样,因为郭树清并没有在公众场合提出IPO是否该审批的问题,只是经证监会一位委员告诉给媒体,并非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及并强调。
随着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深入,不仅仅是新股发行制度,包括正在制定中的垃圾债发行等,都有不小的阻碍,中投顾问分析师杨文柳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我国的金融创新应当包含垃圾债券的发行,以适应不同的投资行为。但是从目前我国的评级机构市场角度来看,我国的垃圾债发行市场还缺少必要的前置条件,其中政策规范、正确的市场投资理念、评级机构管理、投资者心态等因素还需要经历长时间的积累,所以我们建议在未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之前,垃圾债券发行市场应当受到管制。
郭树清观点一览
关于证券市场:
鼓励发展公司债和机构债
关于监管手段:
期望监管层多用加息等温和手段
关于世界经济:
世界不能仅依靠中国摆脱危机
关于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应加快国际化(.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