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交建定价:市场化发行的新现象 中国交建最终确定发行价格为5.4元,履行此前融资规模不超过50亿元的承诺,最终确定发行数量约13.50亿股,较初始发行规模16亿股缩减超过15%,其中战投最终认购1.85亿股,网上发行4.13亿股,网下发行2.25亿股,联席主承销商包销约1亿股。 中国交建是2005年实施IPO询价制度以来首次出现主承销商包销的案例,注定将成为A股资本市场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之一。近期市场一直对新股三高发行充满质疑,认为主承销商完全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将高价股抛给市场,但中国交建此次出现包销使得主承销商第一次与投资者站到了同一利益阵营,且主承销商主动承诺包销部分锁定3个月,与投资者共同承担未来二级市场走势所存在的不确定性,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本次发行价格的合理性及高安全边际。 虽然出现了首次包销的情况,若将视线转移到本次发行的基本面及市场背景,结合中国交建作为央企的特殊身份,更能充分证明此次定价的合理性。 与一般首次登陆A股资本市场的新股不同,中国交建2006年已在香港上市,在成熟资本市场有可供参考的估值。截至2012年2月15日,中国交建H股收盘价为7.28港元,折合人民币为5.91元,发行价格5.4元较H股折价8.65%。而中国交建本次A股发行数量仅相当于H股股本的30.49%,大蓝筹、小发行,从基本的供需关系来看,小流通市值更容易产生溢价。 公开材料显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中国交建每股净资产为4.93元,发行价格5.4元对应的市净率约为1.1倍。公司作为大型央企,肩负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的重任,如此贴近净资产发行已给市场留出了充足的空间。 从发行市盈率来看,根据经中国交建审计机构审核的中国交建2011年盈利预测报告,本次发行的全面摊薄市盈率为7.68倍,是2009年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以来发行市盈率最低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交建网上申购非常踊跃,申购户数近50万户,冻结资金超过1,700亿元,网上最终中签率仅1.28080625%,充分反映了投资者对发行价格的认可。 就初步询价的情况来看,价格区间下限5.0元的申购倍数为对应网下发行规模的3.04倍,上限5.4元的申购倍数为对应的网下发行规模的1.16倍,已获得足额认购。累计投标阶段出现5.4元申购不足可能是由于部分投资者受自身资金等因素影响,同时根据预估的配售比例进行策略调整,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出奇不意的定价策略使得本次定价博弈更加精彩,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又向前迈进了一步。(www.ccstock.cc)
新股发行主动降估值 市场再迎炒新热 昨日上市的四只新股携手大涨,朗玛信息更是大涨82.53%。短期而言,在新股首发市盈率出现大幅下降的背景下,新股炒新热或将卷土重来。 截至16日收盘,在创业板登陆的朗玛信息首日大涨82.53%,成为当日表现最好的新股,最终报收40.96元,该收盘价大幅超越此前机构给出的极限区间上限值29.40元。昨日朗玛信息的首日涨幅,刷新了2011年11月3日以来新股上市的首日最大涨幅水平。 昨日表现次之的新股要属荣科科技,首日该股大涨57.70%,最终报收17.52元;利德曼昨日也上涨27%,报收16.51元。二者均离此前机构给出的极限区间上限值有一定的距离。而昨日唯一一只在主板市场登陆的新股东风股份也上涨20.98%,报收15.97元,该收盘价也未超过此前机构给出的极限区间上限值。 昨日上市的新股大有再掀炒新热的势头,这除了与当下反弹行情延续有关外,新股首发市盈率的主动下降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统计显示,昨日上市的四只新股首发市盈率普遍不高,东风股份首发市盈率仅为18.08倍,利德曼首发市盈率最高,为37.14倍,朗玛信息及荣科科技首发市盈率则分别为34倍及23.15倍。(.中.国.证.券.报)
打新族狂欢日 4新股换手齐超90% 昨日大盘再现高位震荡并收阴,但无碍当天上市新股集体雄起。昨天创业板3新股朗玛信息(300288)(300288)、利德曼(300289)(300289)、荣科科技(300290)(300290)分别大涨82.53%、27%、57.70%,登陆上交所的东风股份(601515)(601515)也上涨20.98%,着实让网上打新股民们幸福了一把。值得注意的是,昨日这4只新股的换手率均超过90%,游资迎来狂欢盛宴。同时对于新股首日的亮丽表现,券商专业研究人士则集体看走眼。 新股集体高换手 昨日东风股份、荣科科技、利德曼、朗玛信息4只新股的换手率均超过90%,其中朗玛信息更是以95.07%的换手率,成为A股自T+1以来史上第三高新股首日换手率,仅次于2011年上市的冠昊生物(300238)与金磊股份(002624)。 相关数据显示,登陆上交所的东风股份在上述4只新股中发行市盈率最低,仅为18.08倍;而创业板新股荣科科技、利德曼及朗玛信息的发行市盈率分别达到23.15倍、37.14倍及34倍。从申购情况来看,东风股份冻结304亿元为上述4只新股中最高,中签率为1.94%;朗玛信息冻结105亿元,为上述4只新股中最低,中签率达到2.29%。 游资联手入驻 从交易所收盘后公布的交易数据来看,游资对新股的炒作乐此不疲,4新股的买卖前五家席位皆为清一色的游资营业部。 朗玛信息买入榜首位牢牢被国泰君安证券成都北一环路营业部把持,买二至买五位则全部为江浙游资,买入榜前五位合计买入逾5450万元,约占昨日该股4.08亿元成交总额的13.35%。 江浙游资同样驾轻就熟地占据着荣科科技买入前五席位中的四家,光大证券(601788)宁波中山西路营业部、中信证券(600030)杭州庆春路营业部等游资营业部共计买入2028万元。另一家创业板新股利德曼的买入榜头把交椅,则被近期活跃的中信万通证券淄博美食街营业部以2268万元买入金额占据,买入榜前五位合计买入5279万元,约占总成交额的11.7%。中信万通淄博美食街营业部还同时把持着东风股份的买入榜首位,买入金额2484万元;光大证券宁波中山西路营业部、华泰证券(601688)上海国宾路营业部、招商证券(600999)上海浦东大道营业部、银河证券厦门美湖路营业部在东风股份上的买入金额则从1200万元至1600万元不等,买入榜前5位合计买入金额高达8194万元,占当天该股6.34亿元总成交额的13%。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入驻买方的券商营业部尽管是市场中经常可见的活跃游资,但很少出现在新股的首日买入榜中。相比之下,四新股的卖方席位依然是以国信证券深圳泰然九路营业部领衔的国信系营业部为主,在朗玛信息、荣科科技、利德曼、东风股份的卖出榜上,国信系营业部现身次数达13次之多。其中国信证券深圳泰然九路营业部现身3次,国信证券上海北京东路营业部及国信证券广州东风中路营业部则同时出现在4只新股的卖出榜上。 创业板新股表现超预期 证券时报记者统计相关数据发现,券商此前对东风股份、荣科科技、利德曼、朗玛信息上市首日的股价预测集体走眼。其中,创业板新股的首日表现普遍远超券商预期,而主板新股东风股份表现则逊于预期。 此前,券商对朗玛信息的预测平均价达到31.52元,较其22.44元的发行价高出40.5%,这已是券商对昨日4只上市新股中较发行价预测涨幅最高的股票。但是昨日朗玛信息的市场表现远远超出了券商的预测,这家主营业务为社区性语音增值业务的创业板新股最终收盘报收40.96元,较其发行价格暴涨82.53%。从各券商预测区间来看,光大证券给出的39元~45.5元预测相对靠谱,而华泰证券仅给出19.9元~21.89元的预测,与其股价实际表现相距甚远。 券商对同属电子信息产业的荣科科技给出的预测平均价格为15.18元,较其11.11元的发行价高出36.7%。不过昨日荣科科技最终收盘报收17.52元,较其发行价格大涨57.7%,该股盘中曾一度触及18.33元的高点。而此前各家券商给予的预测区间,仅有国泰君安给出了16.22元~19.47元的预测,而华泰证券、中信建投等多家券商预测的最高价还不足16.2元。 对于主要从事体外诊断产品及生物化学原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利德曼,券商们则更为谨慎。各家券商的预测平均价为14.35元,较13元的发行价仅溢价10.4%。但是昨日利德曼盘中一度冲高至17元上方,最终收盘上涨27%,报收16.51元,超出券商预测平均价逾15%。 与此同时,各家券商此前曾对主板新股东风股份寄予厚望,给出了17.22元的预测平均价,较其13.2元的发行价高出逾30%。东风股份作为国内综合实力领先的包装印刷服务供应商,被多家券商看好,但是昨日该股收盘上涨20.98%,报收15.97元的次高点,上市首日的市场表现明显低于券商们的预期。(.证.券.时.报)
身价降人气涨 新股重获市场追捧 许久未有大动作的炒新一族也开始热身了。行情显示,昨日四只上市新股迎来久违的全线上扬,首日换手率全部超过九成,吸引了合计17亿元的炒新资金进场追捧。 对此姗姗来迟的炒新大军,业内人士认为这也是市场整体转暖的迹象之一。不过,在市场对新股发行价格以及发行市盈率依然敏感的当下,只有放低姿态理性制定发行价,才是确保新股吸引力的王道。 昨日是最近一段时间新股上市密集度最高的一天,不过新股的扎堆上市却引来市场炒新热情的集中爆发。最终,不仅朗玛信息、荣科科技、利德曼这三只创业板新股分别取得82.53%、57.70%和27%的不错涨幅,就连东风股份这只主板新股首日也上涨20.98%。 统计还显示,四只新股合计引来17.12亿元的资金参与,且无论是首日涨幅还是换手率,都较近期上市新股的平均水平高出一大截。 而上一次有新股首日涨幅超过八成,还得追溯到3个多月前。但从去年年底以来,随着二级市场调整加剧,炒新一族大多选择了沉寂,新股破发的现象甚至一度密集上演。昨日新股大受追捧的现象表明,炒新大军似有卷土重来之势。 这反映了最近市场情绪有了整体性的回暖。申万资深研究员林瑾指出,有两个迹象值得关注:一是二级市场上涨带动股票估值回升,二是一级市场投资者的心态也变得更为积极。 不过业内专家强调,市场情绪只是一方面,决定新股表现的仍将是其估值水平。 不难发现,昨日上市几只新股的共同特点之一便是:发行价格偏低。除了朗玛信息是22.44元/股,其他三只新股的发行价最高也就13.2元/股,这在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以来甚为少见。而经历首次发行失败的朗玛信息能够在上市首日凤凰涅槃,在很大程度上也因为其在定价过程中愿意放低姿态。 又如本周三发行的大盘股中国交建(601800),此前也是主动瘦身并承诺不超募。而且今日披露的公告显示,其每股5.4元发行价所对应的发行后市盈率仅为10.43倍,创出2009年IPO市场化改革以来的新低。而与此同时,其网上网下合计吸引了1808.54亿元的打新资金,创出去年12月新华保险(601336)发行以来单只新股冻结资金量的新高。 由此看来,以市场为本、理性制定发行价格,市场才会买账。(.上.证)
郭树清之问震惊市场 股民不怕IPO怕圈钱 IPO不审行不行?--近日有媒体曝光了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内部会议上抛出的一个惊人问题,霎时间引发了各界人士的热议。 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是指企业透过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向投资者发行股票,以期募集用于企业发展资金的过程。在我国,新股发行上市长期以来都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审核委员会来进行审核。 由于我国股票市场近年来令人失望的表现,新股发行审核制度也是备受人们诟病。事实上,郭树清履新之后一直不遗余力推动新股IPO的法制化和公开化,这被诸多业内人士视为我国资本市场变革的关键所在。 现有制度难以避免寻租现象 按照规定,目前,发审委委员由中国证监会的专业人员和证监会外的有关专家组成,由证监会聘任,主板发审委委员25名,创业板发审委委员35名,任期一年。 从历史沿革来看,发审委制度主要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1993年6月至1999年9月,证监会内设审核程序阶段;1999年10月至2003年12月,发审委条例阶段;2003年12月至今,新发审委制度实施阶段。 1993年,证监会决定成立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作为证监会的内设机构,行使证监会赋予的职权,并根据复审结果对证监会发行部提出的预审意见进行认可或修改,出具复审意见书。内设审核程序阶段,分别组成了第一、第二和第三届发审委,每两年一届,每届20名委员。 随着证券法的正式实施,发审委作为发行审核表决机构的职能和地位得到法律的确定。在发审委条例阶段,分别组成了第四届、第五届,每两年一届,每届委员共80名。 为适应证券市场发展对发审委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证监会2003年12月对发审委制度进行了重大变革,核心是提高发审委工作的透明度,加强对委员的监督管理。 上述关于发审委的一系列规定实际上构成了我国新股发行制度的核心要素,也是广泛争议的焦点所在。 北京一位资深股民向记者描述了在股民圈子中流传甚广的一种说法:一上市公司老板,女,当过教师,后经商,生意做大,梦想上市。在证监会发审委的那间小屋子里声泪俱下,证监会官员和发审委员面对一个女强人突如其来的眼泪,惊讶之余,顿生怜惜之心。毫无科技含量的一公司在眼泪的轰炸之下,成功过会。 这算是史上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的泪水。这位股民戏称。 同样在去年7月,被媒体质疑存在商业贿赂不良记录、无证销售产品、被取消参加政府采购资格等问题的和佳医疗,居然能够在被取消审核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重新上会并过会。媒体公开报道显示,其中的关键竟然是两名发审委委员因事请假。 近年来一些问题企业带病上市,抑或上市不久即告变脸,更加深了人们对于新股发行制度的疑惑。数年前,证监会发审委工作处副处长王小石的落马,已经为新股发行背后庞大的利益链条揭开了冰山一角。 在目前的新股发行制度下,寻租现象难以避免。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对记者说。 从现象上看,资本市场表现出很多不公平,比如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不公平,上市和不上市的不公平。现在的股市可以说是千军万马谋求上市,只要上市就能获得财富,创业板已经变成了创富板。那么,又是谁造成了资本市场的不公平不合理?就是发行制度。无论是发审委还是发行商,都只要权力和利益,而不要风险,把风险转嫁给了股民。因此从根本上改变制度才是核心。中国政法大学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教授向记者分析。 刘纪鹏认为,目前一些上市公司被曝光的上市过程中的腐败现象与现有的新股发行制度存在必然关系。以创业板为例,其发行两年三个月以来创造了830亿的财富,诞生了113个10亿级的家庭,这样巨大的财富分配的背后不可避免地存在不择手段的公关。这里可以说诞生了社会分配最不公平的现象,而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不合理的审批制度带来的,目前的审批制度造成了信息的不公平不公开。 股民不怕IPO怕圈钱 令人们感到欣慰的是,郭树清履新之后推动了一系列实质性的改革措施。 在2012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郭树清表示,要继续深化发行体制改革,以充分、完整、准确的信息披露为中心,强化资本约束、市场约束和诚信约束。完善新股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股票承销办法,使新股定价与发行人基本面密切关联。完善预先披露和发行审核信息公开制度,落实和强化保荐机构、律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责任。郭树清强调,要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持市场优先和社会自治的原则,主动改变监管理念和方式,大幅减少事前准入和审批。 对于震惊市场的郭树清之问,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郭树清的投石问路恰恰是在提醒监管层和市场,我们究竟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迫切改进。从郭树清提出的四化改革(即市场化、法制化、公开化、国际化)看,郭树清的新股发行改革思路是非常明晰的。 不久前,证监会首次公开披露IPO的审核工作流程,并将拟上市企业招股说明书预披露时间由原先的5天延长至30天。此外,证监会还邀请中央媒体记者全程跟踪新股发行审核流程。 对于证监会首次公开IPO审核流程,刘纪鹏认为,流程的公布是实现证监会政务公开透明,解决社会公众诟病的重要步骤,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流程的公开比过去的封闭的关门报审批和有限度的开门搞审批是一种很大的进步。 应该说,这一改革措施和过去简单把改革的对象放在经销商上以及所谓的发行制度,网上网下制度上去做一些治标而不治本的措施相比的话,是一个进步。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把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放到避免暗箱操作上。现在中国的股市需要改革,改革的方向需从改革者本身做起,就这点来说,是有一定的进步。刘纪鹏说。 但是对于广大股民而言,IPO流程公布却并没有传递出太多令人兴奋的信号。 北京股民王剑去年将自己名下的一套房子卖了,手头有了些钱,按照他的想法是将钱投进股市,赚到钱了再出来换一套更大的房子。但现在,王剑已经彻底被套牢,向记者声称亏了十几万了。 IPO流程改革也许是好的,但对我意义不大。我们最关心的是,A股市场的IPO,到底哪些才是真正需要融资的企业,哪些是想不劳而获的企业?不要让那些等着圈钱后就跑的企业遏制了真正需要资金创业的企业。作为股市二级市场上的小股民,我们不怕IPO,我们怕的是圈钱。王剑说。 监管部门应该让公众选美 毫无疑问,经过数年发展的A股市场如今已经走到了一个危机四伏的边缘: 一方面,A股熊霸全球,绝迹多时的1元股自去年年底现身以来,数量逐步增加,按照过去的经验,1元股现身预示A股有进一步下行的空间;另一方面,排队上市的企业之多吓坏股民:根据证监会提供的数字表明,截至2012年1月31日,各板块相加,正进入上市流程以及正在排队等待上市(很多股民认为是圈钱)的企业数量为485家。 对于这样的状况,一位知名财经评论人不无愤慨地写道,对A股市场心存侥幸心理的人应该醒悟了。什么牛市?牛粪味都已经干了。 刘纪鹏认为,对于股市而言,小打小闹的改革已经不一定能起到作用了。在发行制度上要推出监审分离,证监会要敢于对自己的行政审批权进行革命--能够交给市场的,能够交给投资人的,能够交给自律组织的,尽量把权力下放。 不要让监管部门整天都是帮助投资人选美,而忽视了抓坏人这个监管的主题,监管部门自身的制度性改革最为重要,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监管上。什么股好什么股坏是投资人的事。要把实质性的责任落到保荐人身上,在保荐人出现虚假的情况下,通过降级或吊销执照的方式,来保证真实性。刘纪鹏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研究员苏培科也认为,应该着力解决权力发审问题,尽快将发审委从权力监督部门中独立出来,让裁判员与运动员的角色分开,尝试将发审权力下放给交易所,采取工序化、标贴制等透明化发审,明确各个审核环节中的权责,方便事后问责。改变权力发审的目的就是为了斩断监管部门在新股发行中的利益纠葛,还原监管部门的监管本职,还原市场约束机制。此外,应尽快取消司法前置程序,引入集体诉讼制度,启动注册制,走真正市场化的发行制度,减少权力寻租的环节,减少审核部门雁过拔毛,将选择好公司的权力还给市场、还给公众。 刘纪鹏建议,最有效的改革措施,就是在适当的时候取消发审委。不能让发审委作为保荐人投资人的挡箭牌。因为,发审委作为发行方容易成为被公关的对象,那腐败就不可避免,就无法实现信息的公平公正公开。(.中.国.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