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近三年相关财政指标
房地产行业在芜湖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收入。21世纪网查阅芜湖市统计局相关数据得知,2011年芜湖房地产开发投资307.23亿元,同比去年291.16亿元增长24.2%,2010年、2009年和2008年的地产开发分别保持40.7%、37.7%和69.0%的投资增幅。
房地产投资已成为拉动芜湖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自2010年以来芜湖生产总值已连续8个季度增幅居全省第一。
以保利、龙湖、富力、金地等为代表的房地产企业,2012年1月份的销量都下滑了超过50%。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在去年年底时推出的土地大多无人问津。 面对拐点隐现的楼市,地方政府正承受无形的巨大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2月9日,芜湖政府开始试水松绑的楼市计划。这份被外界解读为新年救市第一枪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保障改善居民住房条件的若干意见》文件,涉及购房给予契税100%补助、特定面积及特定人群购房补贴、购房落户等政策。
表1:安徽省芜湖市高举救市大旗三天即被叫停,或昭示着地方与中央利益博弈滑入深水区
时间 事件
2月9日 芜湖市发布楼市契税补贴救市新政,2012年期间,购买普通商品房可享契税100%补助,90平方米以下自住商品房可享受50元/平方米或150元/平方米的补贴。
2月10日 芜湖市政府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外界疑问,称此举是稳定楼市,解决夹心层和刚需阶层的住房需求。
2月11日 中央检查组已经抵达芜湖,对芜湖发布的新政进行调查。
2月12日 芜湖市发文宣布新政暂缓执行。
被叫停的经济账
21世纪网算了一笔账,以购买一套80平米的住房为例,均价5000元每平方米,购房者可以从财政获得的补贴=400000×2%(契税为2%)+80×50=12000元。即总价40万元的房子,可以获得1.2万元的政府补贴。
而在2月10日芜湖市的新闻发布会上,芜湖市副市长洪建平却拒绝就救市做出解读。
在住建部过问芜湖出台的楼市新政之后,市长杨敬农指出,优惠政策只是针对夹心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刚需人群、实用和专业人才,目的是为了更好引导合理住房需求和鼓励人才在芜就业创业,而不是外界所猜测的房市救市之举。
优先发展保障性住房计划,是芜湖市房产新政的核心思想。杨敬农一再强调,芜湖不属于限购城市,但芜湖严格执行了限价限贷政策,新政无非是解决一些有刚性需求愿望以及引进人才的安居乐业问题。
据 21世纪网了解,近年来现代物流业、电子技术、卷烟、建筑房地产等劳动密集性行业已经成为芜湖的经济支柱。其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在2010年全市税收构成中,全市税收收入完成188.9亿元,其中建筑和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和金融业增长对地方税收贡献较大,企业所得税完成31.6亿元,增长达 54.3%。
由此猜想,土地财政收入是一根救命稻草,让地方政府心中的天平摇摆不定,既想松绑挽回市场信心,又怕触碰调控红线。小打小闹的救市行为,实则反映了地方财政被房地产绑架捉襟见肘的尴尬。而在前仆后继的救市戛然而止之后,市场势必会更冷。
大跃进后遗症:去库存化压力大
据有关报道显示,尽管中央定调楼市调控不动摇,芜湖在建商品楼盘仍遍地开花。
报道指出,芜湖市商品房建设热度不减,形成了北部以芜湖经济开发区及深华强美加o印象为代表的建设集群;南部以芜湖高新开发区为代表的商品房集群;东部围绕市政府新址密集涌现的商品房集群和西部沿长江地带一字排开的在建商品房集群。
综合芜湖国土局的相关数据,2011年,芜湖市区累计批准商品住房预售面积286.7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4.87%,累计销售188.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1.34%。在预售面积达两位数增长的同时,销售面积也迎来两位数下滑。
与此同时,芜湖市统计局数据显示,市区房屋可售房源面积激增达104.67万平方米,同比增969.13%,其中住宅82.9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846.24%。 2012年1月份,芜湖市区共销售商品房面积13.7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9.64%,环比下降57.07%。
芜湖市区商品房的销售情况总体看仍不乐观,楼盘库存严重,房地产上下游产业也链将产生很大冲击。接近芜湖住建部的相关人士告诉21世纪网。
表2:芜湖2008年-2012年商品住宅均价走势
时间 商品住宅均价
2008年 4073 元/㎡
2009年 4006元/㎡
2010年 4979元/㎡
2011年 5244元/㎡
2012年 5515元/㎡
数据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
尽管2011年政府递交人大工作报告仍未出炉,但从萧索的市场气氛来看,楼盘库存严重滞销。而今年安徽省仍背负着庞大的保障房建设任务,芜湖去年已经开建300万套保障性住房,今年计划再开建600万套。
安徽省住建厅厅长李明披露,去年该省累计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投资368亿元。今年受惠人群继续扩大,2012年该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确定为40万套,总量在全国位居第四位。
中银国际分析师周路认为,芜湖政府出台新政,提出了免契税、购房补贴、人才补贴和购房落户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有救市之嫌。在十二五最后一届任期里,温总理再提促房价合理回归,芜湖新政出台仅3 天之后就被叫停,均再次表明了中央从严调控的决心。
2011年以来,超过14个地方城市均出台不同程度的楼市微调措施。不管是土地出让、房源解禁、税费优惠还是购房补贴,不痛不痒的微调政策,都凸显了地方财政对房地产投资的依赖及与中央调控的矛盾。
表3:2011年以来被叫停楼市微调措施一览
城市 时间 关键内容
佛山市 2011年10月 已办理房地产权证超过5年(含)的住房产权转移,不纳入限购范围
成都市 2011年11月 召集当地开发商开会,表示在全款付清的情况下,主城区家庭限购房屋套数由两套增至4套
中山市 2012年2月 低调提高商品房限价标准,从每平方米5800元上调至6590元,增幅达11%。
芜湖市 2012年2月 对在芜湖市区范围内购买普通商品房的居民实行契税优惠和购房补贴
合肥 2012年2月 三大土地新政:1.存量商业、工业类国有建设用地可以不需招拍挂;2.土地使用权人可自行申请并升级改造发展商服项目。3.总投资在5亿元以上的大型商业项目,在地价上享受5至7折优惠。
数据来源:21世纪网据公开资料整理
紧随佛山、中山、成都等微调步调,安徽省的省会合肥也在2月1日宣布实施三大土地新政。和芜湖契税补贴不一样,合肥新政主要针对商业地产,但也难掩严厉调控下的合肥土地市场行情的惨淡。有评论指出,地方政府手中积累了大批需出售土地,此时优惠打折销售土地,也是间接刺激经济的手段。
中国指数研究院的跟踪数据显示,全国33城中,一月成交环比大跌53%;同比跌幅超六成。10大重点城市存货达78.1万套。未来,谁将是下一个吃螃蟹者? 2012年房地产调控大局中是否会出现另一个安徽现象插曲,仍存在很多问号。可以预测的是,至少在2012年,行业愈发低迷仍然是不争事实。
国都证券研究员张崴预期,2012年预调微调在中央调控大框架内进行,中长期政策方向仍是逐渐宽松。在差别化信贷政策下,地方调控需要从限购限贷一刀切到支持首套住房需求。未来首套房放款速度将加快,利率下浮空间有望扩大,今年刚性需求的释放有望刺激销量上升。(.21.世.纪.网 .江.佩.霞)
不救楼市剌激楼市自救
做好抵御极寒准备
很明显,芜湖新政与中央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有不一致之处,因而在出台三天即告夭折。在我看来,芜湖现象对上海房地产市场并不具有很强的参照性。2012必定是刚需客群蠢蠢欲动的一年,但芜湖政策惠及面很难单纯地落在刚需客手中,可操作性并不强。
同时,从芜湖新政被叫停可以看出中央对本轮调控的决心和恒心。开发商难熬的日子远没有过去。2012房企要做好抵御极寒的准备,抱团取暖已经不可行,找到各自御寒的棉被才是真理,只要能熬过冬天,春天还会来到的。其中项目跑量、快速去化是关键,吸引客户买房的利器还是大幅度的让利并凸显出产品性价比。 杨健 宝华企业集团副总裁
开发商将长期面对调控
提倡保障房精神,降低首套房客户购买门槛,尽管芜湖新政的这几个出发点没有问题,但最值得争议的一点在于对于购房者的补贴上,放宽调控门槛的嫌疑较大。这一行为又出现在中央一再强调加强调控的当口,这显然是不合适的。无论结局如何,这至少表明了一点,政府对房地产进行调控的决心不变,短时间内任何有关于放宽调控的政策、做法都会予以取缔。这就要求我们房企,进一步了解政策走向,制定好长时间面对调控的准备。 宋海上海盘谷房地产有限公司总经理
上半年或现购房机会
芜湖新政的出发点有合理之处,但从更宏观的角度而言,在尺度上有所欠妥。反观上海,作为一线城市,则要相对更加谨慎。 1月份的楼市表现与去年同期相比相差很多,房企前十强皆有下跌,程度各有不同。在目前市场环境中,芜湖不是第一个,也有可能不是最后一个。但即使芜湖新政实行,短期内对市场也不会构成太大的影响,市场已经习惯了慢慢地观望,特别是在大的限购政策不会取消的背景下,但会在心理层面形成一定影响力。
目前,开发商已经不再寄希望于政策的改变。今年上半年形势严峻,但二季度末有可能趋于稳定,因为上半年,房企会选择减少开工量、暂缓拿地进度、低价位回笼资金等手段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由此,上半年,购房机会或现。 陈亦军 上海盛高置地有限公司总经理
以更大幅度折扣跑量
在现在市场成交量趋紧,资金回笼出现困难的时候,个别地方政府确实出台了一些因资金短缺替调控松绑的政策。而芜湖政策被叫停,有一定杀鸡儆猴的意思。
而这对于开发商来说,意味着近期调控松动的幻想破灭了。因此,对于房企来说,既然短期内难以在成交量上有所回升,那么就在公司运营规划上下手,更大程度地控制成本,有项目的企业尽快以更大幅度的折扣跑量,守护资金链,等到机遇来临时,以健康的财务状况面对市场竞争。 杨苹 香溢花城营销总监
靠品质吸引消费者
从芜湖新政被叫停可以看出地产政策并不会有所松动,因此我认为在2012年整个上半年的市场到第三季度之前都会是很严峻的情况,成交量不会有太大的上升,价格方面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不过下半年的情况目前还不好说。
对于企业来说,开发商可能会更注重商业配套,单纯的产品会渐渐减少,城市综合体等会越来越多。从香溢花城自身来说,会逐渐加大对于产品品质方面的把控力度,因为这个项目是综合体,我们力图把综合体中的酒店部分建设好,而在商业部分也会计划引进大型的主力商业,让购买者直观感受到产品在品质上的提升。 王士章 银亿股份上海公司营销总监
芜湖新政警示上海房企
芜湖新政在某种意义上体现出中小城市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高于一线城市,而芜湖新政三天后被叫停表现出目前调控政策并不会松动。虽然是发生在芜湖,但对于上海楼市而言,依然有着警示作用。在经历去年下半年的惨淡市场后,一些房企在期待调控松动的一刻,芜湖新政的被叫停无疑使这样的预期落空。由此,一些资金压力比较大的企业,在今年会比较困难,房企的折扣优惠、快速去化也会再次出现。 张存良 上海天居投资有限公司营销部经理
爆涨行情数年难现
芜湖政策叫停有其必然性。目前国家经济结构正处于转型期,房地产支柱产业的角色会有所转化,当然,对于长期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来说会有一段痛苦时期。
芜湖现象更多的是对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启示,一是对政府来说,房地产行业角色、功能定位的转变是必然的趋势;二是对房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做制造业的心态来做地产,才能在未来的地产行业中谋得生存空间;三是对购房者来说,未来几年内在普通公寓市场也很难出现爆涨的情况,中低端公寓的投资属性将不断下降。 2012年形势将更严峻,但对于企业如何发展,关键还是在好的产品以及合理的价格。提高专业能力,对企业负责、对业主负责,秉持诚信和社会责任心,自然就能吸引客群前来。
芜湖楼市新政出台仅短短三天即被叫停,自2月9日该新政相关细则公布,到2月12被叫停,芜湖新政引发强烈市场关注。而作为房企,他们又如何看待芜湖现象?芜湖新政被叫停是否会影响房企对于未来市场的预期?
开发商集体淡定理性看待芜湖现象
这次芜湖新政的出发点是对于地方经济的考虑,上海盘谷房地产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海如是说,但他同时认为,这样的新政实质上对于刚需购房、对行业、对市场都有利。但尺度上可能没有很好把握,与大的调控政策方向有不一致之处。
而芜湖新政的被叫停,在上海天居投资有限公司营销部经理张存良看来,则有其必然性,而芜湖新政的出现也被其视为地方政府的一种试探。
无论如何看待芜湖新政,很多开发商都表示,芜湖新政被叫停至少表明短时间放宽调控几乎没有可能。
而宋海认为,即使芜湖新政得以实施,短期内,对市场也不会构成太大的影响,但会在心理层面形成一定影响力。
2月14日下午三点,笔者打开某证券交易分析系统,地产板块指数从2月9日起,已经连续4天红盘报收。这似乎可以被看做是集合了众多利益方的一个综合表达。
练内功成主流房企做好过冬准备
芜湖新政叫停是否会影响上海楼市,甚而影响开发商既定的企业战略、产品定位?在采访中,笔者了解到,其实对于芜湖新政被叫停,更多开发商表示并不会影响到公司既定的决策。
对于房企来说,去年上半年也许还有侥幸心理,但去年下半年以后,开发商已经不再寄希望于政策的改变。宋海如是表示。
延缓开工、减少拿地、降价促销,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更多开发商做好了最坏打算,过冬、苦练内功成为房企表述最多的词语。而这样的选择并不会因为芜湖新政而轻易动摇。
张存良则认为,芜湖新政被叫停对于房企的启示就在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必将趋于理性,企业家们要有做制造业的心态来做地产,才能在未来的地产行业中谋得生存空间。
市场不景气不松绑或促回暖
在芜湖新政点热市场之时,一月上海楼市成交却显示出环比和同比的下挫。
复旦-同策新建商品住宅同质价格指数研究中心发布报告称,房价下跌趋势基本形成。据其数据显示,2012年1月的复旦-同策上海新建商品住宅同质价格指数为317.40,环比2011年12月下降2.96%。而市区(外环线以内)新建商品住宅同质价格指数为263.79,环比下跌4.11%,同比跌幅6.76%。公寓同质价格指数为292.41,环比下跌1.4个百分点,同比也有11%的下滑。
房价在下跌,一位业内人士认为,上半年将呈现一个不错的购房环境。在他看来,房企放弃对政策的侥幸后,会选择采用自己可掌控的方式解决问题,包括以价格方式回笼资金,而这样的方式将为购房者带来机会。调控不松动的信号也在进一步提振刚需客的入市信心,市场成交有可能在近期开始小幅回暖。
上海盛高置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亦军也表示,对于开发商来说,调控松动的幻想破灭了,房企会以折扣跑量来守护资金链,以健康的财务状况面对市场竞争。(.新.民.晚.报)
任志强:我们开发商是夜壶 需要提出来用完放回去
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表示,房地产行业是被不得已而为之的行政手段打倒的。
以下为任志强发言实录节选:
任志强:这个行业被不得已而为之的行政手段打倒的,但是这个是个阶段性的,一般要抓兔子的时候就把狗养的肥肥的让他抓兔子,兔子抓完的时候一般就把这狗杀了,我们一般说的就是这个胡适先生说的,撒尿要把夜壶提出来,撒完尿再把夜壶塞回去,我们就是当这夜壶的,需要拉动的时候我们就拉动,不需要拉动的时候我们就靠边站,不管是灰头土脸也好还是打翻在地也好,这时候不太需要,有人说把地产商都打倒了,如果没有地产商保障性住房都谁盖的,没有地产商了你的房就能住得更好吗。(.凤.凰.网)
郎咸平:若房企变为四大天王 老百姓将永为房奴
如果房企整合之后最后真的成为几家,因为它们有足够的资金能扛得住风险,将支撑房价居高不下,结果就是会让我们老百姓永远成为房奴。
2010年以来,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房产调控措施,包括限购、提高借贷成本、征收房产税等多种手段,然而直到近期房价才开始停止上涨态势,并出现松动。降价求生存似已成为房企的不二选择。在限购令、房产税以及收缩信贷的三重夹击下,房价真的会降下来吗?如果调控措施有效,我们的房地产企业又路在何方?
居民结构主撑房价涨跌
从外表看,2011年上半年五大城市开始领跌的情况和2008年二季度房地产崩盘的情况很类似。2008年第二季度房地产投资增速是34%,可是一线城市是7%。由于一线城市首先领跌,然后波及到其他二、三线城市。2011年上半年投资增速33%,可是北京市从2010年的24%跌到2011年上半年的3.7%,上海从2010年的35%跌到2011年上半年的9.4%。但是今年的特殊情况是供大于求,按经济学原理,供给过大的结果应该是楼价狂热跌,可这次只是阴跌。今年第二季度14个城市只比2010年下跌了11.1%,核心城市或一线城市只下跌了3.8%,这个数字基本上可以忽略了。
北京从2008年到2010年,平均每一年成交30万套左右,2008年17万套,2009年40万套,2010年33万套,其中三分之一是一手房,三分之二是二手房。如果说开发商想降价的话,它只有三分之一的冲击效果。2010年年底做的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居民有自己产权房子的人占72.4%,其中18.3%是多套房子。北京市限购令允许北京市户籍老百姓可以买两套房,因此72.4%的人当中有不少人还有能力再买第二套房,所以这对整个需求并没有大幅打压。北京的这些新楼盘大部分都在五环之外,调控的原因使得通州等地每平方米大概下降两千元,而五环之内的二手房价格是否下跌不看地产商,而是要看72.4%这些有房子的老百姓。
所以房价的涨跌决定于居民结构,房价是否下降取决于户籍人口,房价是否上涨取决于非户籍人口。北京市有本地居民1200多万人,外来人口720多万人,真正需要房子的是这些外来人口,基本上很多人没房。所以北京市房价上涨最大压力来自于非北京市居民的外来人口,其次才是想购买多套房者以及投机者,但是这一批外来人口不准买房的结果,涨价立刻停止,因为他们最大的动力停止了。
图说:房奴
暗流涌动的整合
在严厉调控的2011年,我们发现房地产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叫作有序地退出,这和2008的恐慌情况刚好相反。上市企业里面有序退出房地产业务的公司有很多,包括大江股份(600695)、金发科技(600143)、建发股份(600153)、獐子岛、酒鬼酒、金种子酒(600199)等等。另外一些地产公司也在有序退出,包括鼎立股份(600614)、大连控股(600747)、华茂股份(000850)、新湖中宝(600208)、绿景地产、华业地产(600240)、莱茵置业(000558)。这些公司有序退出之后,把相关的房地产业务卖给了像万科这样的大型专业地产开发商。万科2011年上半年买了十个项目,其中最大一笔是30亿元广州的新光城市花园,招商地产(000024)2010年买地只花了13亿元,2011年是108亿元。
2009年、2010年很多公司花了大量资金抢做地王,而这些钱来自于地产信托基金。万科在这个时候没拿太多地,因此它成本比较低,利息只有5.9%,而其他中小型地产公司的利息差不多在12%~14%,这个资金的差距加重了中小型地产公司的负担。这些地产公司由于购买土地过于迅速、囤积过大、利息过高,碰到了2011年的宏观调控,结果不是宣告倒闭、不是拍卖楼盘、不是大甩卖,而是迅速地将自己所拥有的股权卖给专业的大型开发商。而像万科、中海、招商、恒 大等等地产公司非常积极地到处买地,因为他们已经集中了大量资源,而且它们的资金成本比中小型地产商低很多。万科这种大企业一掌控之后,它不可能大幅降价,因为在2008年干过一次傻事,它现在不会再干第二次。
如果大型地产商的高度集中,很可能就会像香港一样出现四大天王(恒基兆业、新鸿基、新世界和长江实业)的情况。香港老百姓在这几个四大天王开发商的压力之下,终生得背负着房贷的压力,他们终生为四大天王而打工。所以如果房企整合之后最后真的成为几家,因为它们有足够的资金能扛得住风险,将支撑房价居高不下,结果就是会让我们老百姓永远成为房奴。(.扬.子.晚.报 .郎.咸.平)
配比加码 基金掷783亿元赌地产股回暖
中海基金公司增持地产股比例最大,旗下的中海环保新能源,持有地产股占股票市值比重较三季末提升了近38个百分点
截至2月16日收盘,地产板块本周以来仅微涨0.29%,排名申万一级行业涨幅倒数第三,但今年以来的涨幅仍跑赢大盘。
地产板块对于基金净值影响不可小觑,截至四季度末,基金配置地产股总市值达783亿元,排名升至申万一级行业第七。其中,中海基金公司增持地产股比例最大,旗下的中海环保新能源,投资地产股占股票市值比重较三季末提升了近38个百分点。
在地产股新的承压下,中海基金高级分析师陈忠接受《证券日报》基金周刊记者采访时给出了以下解释上半年地产股的机会主要来自博弈的机会,下半年,地产股的投资机会相对比较确定,因此,全年给出的建议都是超配地产。
潜伏39只地产股
基金浮盈20亿元
面对房地产调控政策难以放松,房企资金紧张等一系列负面消息的影响下,今年以来的地产板块却表现不俗。截至上周五,今年以来该板块涨幅达到了8.4%,排名申万一级行业涨幅榜第九,同期,上证指数的涨幅仅有7.16%。
面对如此强劲的涨势,基金早在去年四季度就已敏锐得捕捉到上涨的气息,逆市加仓。《证券日报》基金周刊根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显示,截至四季度末,基金配置地产股总市值达783亿元,按照由高到低排序,位居申万一级行业第七。而在2011年一季度地产股则屈居十一位,二、三季度,地产股也均只上升了一个名次。
从行业配置角度来看,基金青睐地产股不言而喻。WIND数据同样显示,截至四季度末,超配地产股的基金数量从三季末的312只增至357只,而同期低配的基金数量则从148只降至118只。从配置比重来看,全年维持地产股最高配置比例的上投摩根中国优势也在四季度末突然加码,超配比重高达59.2%。三季度末,该基金配置比例仅有49.98%,上半年,比例则维持在44%。
基金此番伏击战的确浮盈不少,四季末,146只地产股中,271只基金重仓了其中39只,累计持股48.88亿股,总市值达到了383.66亿元。截至2月16日,39只个股平均涨幅为10.36 %,重仓的基金累计浮盈20.25亿元。其中,上投摩根中国优势和华夏优势增长均浮盈1.5亿元。上投摩根中国优势精选的今年的回报率已有7.07%,排名同类135只基金中的第3。
高调进军地产股
中海基金图谋下半年行情
而从基金公司的角度来看,中海基金大举布局地产股力度最强。
WIND数据显示,截至四季度末,有数据统计的525只基金,投资地产股占该基金股票投资市值平均比重为7.09%。其中的328只投资地产股的比重较三季度末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增幅最大的为中海环保新能源,投资房地产比重较三季末提升了近38个百分点。其次为泰信中小盘精选和中欧中小盘。值得注意的是,中海基金旗下的不少基金在均在四季度末加仓地产股,除了上述提及的中海环保新能源外,中海量化策略和中海蓝筹配置均在四季度加大了地产股的投资比重,分别较三季末提高了32.37和17.93个百分点。
以中海量化策略为例,去年四季末,该只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有5只地产股,而这些个股均为四季度新进。截至2月16日,包括浦东金桥在内的5只地产股已为该基金累计带来535.38万元的浮盈,占该基金四季末资产净值的1%。今年以来,该基金回报率为2.58%,排名同类基金的前1/2。
对于如此高调进军地产股,中海基金高级分析师陈忠在接受《证券日报》基金周刊记者采访时给出了以下解释,并明显透露出此番布局更为下半年行情做出铺垫。在他看来,上半年全行业仍然面临着较大的调控压力,未来随着房价的合理回落,调控预期的逐步兑现,地方财政压力和开发商本身的资金兑付压力显现,我们预期政策的压力会逐步减小。大概率在下半年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松动。而从库存和房价的角度看,今年库存会是一个持续累积的过程,其间会伴随着房价的回调和成交量的波动。下半年之后,库存的累积会趋缓,房价的压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从目前调研反馈的情况来看,部分开发商的打折让利幅度都比较大,客户到访量也在年后出现了阶段性的回升。因此,我们判断下半年行业的基本面会转暖。
此外,地产板块主流的上市公司12年PE水平和PB水平都比较低,同时业绩确定性高,继续下行空间有限。陈忠最后解释道。
如此大幅度加仓地产股,还不只中海,泰信基金旗下的泰信中小盘、易方达旗下的易方达科翔、嘉实回报灵活配置等等都大比例提高地产股在资产配置中的比例。
九成重仓地产股预喜
基金稳中求胜
面对行业的不景气,基金在加码地产股的时候也纷纷抱团业绩优质股,希冀分享未来潜力。
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2月16日,累计59只地产公司公布业绩预告,预喜的有30只,占比为50%。其中基金重仓的13只中,预喜却达到了12只,占比超九成。华夏幸福、中航地产等3只个股业绩出现倍增。而这2只个股也分别是长信内需成长和国投瑞银成长优选的独门重仓股,重仓的基金分别浮盈230 万元和2,214.21万元。
陈忠认为,资金压力角度看,目前全行业的情况并不乐观,从我们统计的上市公司情况来看,分化比较严重。具备全国布局的大开发商资金压力小,而区域性公司的资金压力相对较大。
东兴证券房地产行业分析师郑闵钢同样表示,房地产股出现分化已是趋势,一二月份商品房销售将现跷跷板现象,而股价会波动。波动中业绩增长确定的公司是很好的投资标的,跌下来是买入的机会。
中银国际的周路则坦言,芜湖新政暂缓,行业调控继续从严。他们也维持了对地产板块的中立评级,建议投资者优选个股,逢低布局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高的行业龙头公司、受益于低价走量的新格局形成的低成本快周转区域公司以及享有调控避风港之称、景气度高企的商业地产公司。
我们认为上半年地产股的机会主要来自博弈的机会,在大盘前景不乐观的情况下具备一定的防御性;如果大盘企稳反弹,地产的表现反倒会比较平淡。这也与目前市场的走势相符。陈忠如此判断,展望下半年,我们认为地产股的投资机会相对比较确定。因此我们全年给出的建议都是超配地产,但是策略上会阶段性的做出一些调整。从风格来看,上半年还是关注稳健的一线品种和成长性确定、估值便宜的二线品种,下半年可以适度超配弹性较大的二三线品种,以提高超额收益的水平。
此外,基金对地产股的估值考量上也出现分化,陈忠表示,上半年还是关注稳健的一线品种和成长性确定、估值便宜的二线品种。值得注意的是,中海旗下基金配置的9只地产股无一只动态市盈率超过25倍,浦东金桥的市盈率还不足10倍。
但是从整体角度看,基金重仓的39只个股的平均动态市盈率(收盘价/每股收益)为40.5倍,高出全部146只个股的平均33.88倍数的市盈率。博时新兴成长重仓的张江高科的市盈率高达 283.13倍。(.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