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清提“三个如何” 凸显新治市观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郭树清提“三个如何” 凸显新治市观

加入日期:2012-2-15 7:51:30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郭树清投石问路 新股IPO注册制还有多远

  新股IPO不审批行不行?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内部会议上的一句出其不意的反问令发审委委员惊愕的同时,也激起市场舆论甚嚣尘上。广州老股民陈东升昨日向记者抱怨说,如果IPO不审批了,企业做假,内幕交易可能更多,那对中小投资者来说会更惨!
  与散户的担忧不同,业界专家与机构投资者普遍表示欢迎,称虽然新股IPO由核准制改为注册制在眼下的中国A股市场还显得道阻且长,但问题的抛出已然是对当前新股发行制度的反思和鞭策,并指出努力之方向,总体是积极的。
  郭氏醉翁之意不在酒
  郭树清的新官上任三把火风头正盛。自执掌证监会以来,郭树清多次提到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今年1月9日,他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会议上强调,将继续深化发行体制改革,完善预先披露和发行审核信息公开制度,强化市场约束,使新股定价与发行人基本面密切关联。
  据了解,郭树清的思路是坚持市场优先和社会自治的原则,主动改变监管理念和方式,大幅减少事前准入和审批。业内人士称,郭树清关于新股发行的改革思路得到了市场的普遍欢迎。一直以来,新股发行的核准制使得新股定价虚高,企业上市程序复杂,耗时过长,扭曲了市场供求关系,并被认为是二级市场沦为圈钱和赌博机器的根源之一。
  不过,A股市场投机风气盛行,诚信与法制化匮乏,真正改核准制为注册制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郭树清抛出新股IPO不审批行不行的疑问醉翁之意不在酒,应该是在提醒监管层反思当前的IPO制度,指出改革的努力方向,而并非表明实施注册制已近在眼前。
  事实上,早在2009年6月,证监会即推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去年10月12日,证监会又启动新股发行第二阶段的改革,修订后的《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已于去年11月1日起实施。在201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深化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等亦被列入今年金融工作要做好的四项重点工作之一。
  证监会一直在渐进式改革新股发行制度,之所以没有贸然行事,是由于其中牵涉的利益过于复杂,因为注册制的实行必然极大地影响到券商投行、上市公司以及广大股民的切身利益。富国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宏波认为,尽管推行难度大,但一系列的积极信号仍鼓舞着投资者。
  注册制尚需三个必要条件
  在董登新看来,当前A股要实现新股IPO的注册制,尚需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其一,投资者具备用脚投票的能力;其二,上市公司、中介机构拥有较高的诚信和法制意识;其三,新股IPO之后,监管需具备足够的威慑力。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否则注册制只是空中楼阁。
  不幸的是,目前中国股市博傻特征明显,新股炒作屡见不鲜,有的股票甚至是越垃圾越被爆炒,这与成熟的欧美市场迥异。另外,上市公司与中介机构缺乏诚信与专业素养,法制意识也比较淡薄。董登新表示,作为监管机构,证监会的执法亦不够严厉,未能对市场参与者形成有效的威慑力。
  郭树清的投石问路恰恰是在提醒监管层和市场,我们究竟离注册制还有多远,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迫切改进。董登新认为,从郭树清提出的四化改革(即市场化、法制化、公开化、国际化)看,郭的新股发行改革思路是非常明晰的。
  值得欣慰的是,郭履新后不遗余力推动新股IPO的法制化和公开化。就在本月1日,证监会首次公开披露IPO的审核工作流程,并将拟上市企业招股说明书预披露时间由原先的5天延长至30天。稍早一些时候,证监会还独邀新华社记者全程跟踪新股发行审核流程。
  董登新表示,IPO制度的改革总的来说是积极的,将逐步解决新股发行价虚高等问题。当务之急是借鉴创业板退市机制,建立主板退市制度,因为任何做空机制都比不上用脚投票。
  可以预计的是,注册制的推行还没有时间表。上任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去年初谈到这个问题时坦言,有些事情的改变是要靠市场机制的培育,看它的成熟程度,这是需要时间的。(.南.方.日.报)

 

  IPO不审行不行? 郭树清之问引发博客名嘴热议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新股IPO不审批行不行?有报道说,这是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内部会议上抛出的惊人之问。据悉,去年10月底,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上任不久在一个内部场合,向证监会和IPO发审委委员提出一个问题:IPO不审行不行?近日,一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委员将这个信息透露给市场。这一反问令发审委委员惊愕的同时,也激起市场舆论甚嚣尘上。众多财经名嘴纷纷发表博客热议IPO制度。
  IPO不审行不行?我看行!
  叶檀:IPO当然不应该审,也不必审,就算审也审不到位。
  接近3000家的上市公司,中国的证券市场摆脱行政市色彩了吗?摆脱内幕交易或者利益输送的弊端了吗?那些大型国有垄断企业的公司上市,其审核权限实际上不在发审委。一系列的特批,以及大型公司老总动辄副部级的待遇,让监管者不得不惊出一头冷汗。由发审委审核其他地方性上市公司,一则给发审委员提供了充足的寻租空间,期间一长串的利益链条难以尽数,从人情掮客到手握重权者也因此有了充足的寻租空间。二则发审委的存在为中介机构解脱了重大的审计责任,甚至成为审计不严的替罪羊。
  黄湘源:取消发行审批制是建设公正、有效市场的必要前提。
  如果说中国IPO审批制或审核制之存在,一开始还可以说是为适应不成熟的新兴市场状态的需要,那么,当它最终成为权力寻租的腐败工具之时,早就跟维持市场秩序健康发展的初衷相去甚远了。行政审批或审核制的发行体制基础不改变,任何看起来像模像样的市场化发行定价体制改革,不仅不可能真正奏效,而且丝毫改变不了中国式IPO重融资轻回报的基本定向。
  IPO不审行不行?不可行!
  曹中铭:新股IPO不仅要审,而且要从严审核。
  中国证券市场新股发行监管体制已完成了从审批制到核准制的过渡。早期所采用的审批制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但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审批制的弊端日益凸显。制度建设不完善,投资者不成熟与缺乏保护,以及监管的缺失与缺位等,是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三大根本性问题。客观地说,中国证券市场是一路摸着石头过河走过来的,存在问题难免。那么,在经历了20年的风风雨雨之后,核准制过渡到IPO不审的注册制,必须在三大根本性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的情形下推出才更稳妥,毕竟,此前我们因为审批制与核准制付出的代价太沉重。
  周俊生:只要政府将股市作为政策工具的目标不改变,那么IPO审核制度就必须坚持下去。
  中国股市的IPO,已经深深地陷入一种制度困境,这个困境就在于,中国股市的设立和发展,其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融资,至于投资者能否通过这个市场实现财产性收入的增加,那是一个附带的功能,它从来也没有进入证监会的工作目标。只要IPO走不出这个制度困境,那么,审核制度就不可能取消。郭树清纵有取消审批制的想法,也只能在一些技术问题上做做文章,而难以推进彻底的改革。
  改革要全面IPO三高不能单靠新股发行制度解决
  董登新:应该尽快推动资本市场其他配套制度改革
  新股发行环节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不是仅仅依靠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本身就能够解决的。仅靠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单兵突进并不能解决A股现有问题,还需要系统推进相关制度的配套改革。这些配套措施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尽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大力发展公司债市场(包括垃圾债试水),改造并扩容新三板,推出国际板等;尽快启动主板退市制度改革,引入资不抵债退市标准及1元退市标准等;规范上市公司分红政策,鼓励上市公司按季分红;进一步简化并规范上市流程,提高IPO发审透明度,扩大股票有效供给。

 

  王振峰:为郭树清背书 养老金入市会为股市带来新活力
  2012年2月6日,中国龙年的元宵佳节,对于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来说更别有意味,这天正好是他履新百日。而对于中国股市而言,过去的2011年,其跌幅令人困惑和不解。
  去年,中国股市在世界交易所联合会的60个会员交易所中,上证综指的年跌幅(21.7%)列倒数第十四位;深证成指的年跌幅(32.9%)列倒数第五位,许多行业板块年跌幅远超30%。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是不是感到尴尬与不安呢?如何提振中国股市的信心?这个疑问已经生生地横亘在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的面前。
  自郭树清点燃强制上市公司分红这上任第一把火以来,他高调推出百日新政、在IPO审批阳光化、严打证券违法违规、创业板退市制度、上市公司分红以及发展公司债和推举长期资金入市等方面加快改革步伐和加大监管力度。我们看到,这些顶层设计大部分在于引导股市向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回归,如果得以真正落实,未来的市场环境将会更有希望!
  当然,证券市场的改革也并非没有争议。自第九届《财经》年会上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建议养老金可投资股市以来,社会上广泛关注,各方议论纷纷,赞否不一。
  与郭树清推动长期资金入市、满足社会保险基金需要保值增值需求的初衷相比,许多舆论却将这个建议解读为养老金救市,有的人更担忧老百姓的养命钱投入股市有去无回。
  2月1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圈钱顽疾难治养老金只赚不赔是天方夜谭》一文指出,假如没有中国股市大行情的支撑,而股市圈钱顽疾未除的状况下,养老金入市只赚不赔,无异于天方夜谭。文中,有财经评论家甚至直斥养老金救市无异羊入虎口。
  我的养老金谁做主?这是这篇文章发出的强烈疑问。事实上,这个大问号也是市场管理部门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中国股市的信心为什么丧失得如此严重呢?
  事实上,支持和反对的声音并不一概否定让养老金和资本市场良性互动、互为增益这个共识性看法,争议的则是入市的条件是否成熟?也就是说,养老金入市既要达到有助于稳定资本市场、改善股市的投资结构的目的,又需要营造一个养老安全网,减轻社保不堪之重负。因此,这就需要更全面、更大力度的改革,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一个健康和有价值的市场。
  对股市缺乏信心,这已是中国股民的共识。投资者信心丧失、离开市场的主因在于接近疯狂的IPO圈钱掠夺,以及对于当下排队成列的新股审核充满畏惧。对此管理层是不是该好好考虑预调微调一下?否则,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协调健康发展的局面该如何形成,股民的信心又如何重建?养老金入市引发的羊入虎口的担忧恐怕真的不是杞人忧天呀!
  在对十年零涨幅的宣泄和不满当中,我们也应该看到郭树清和他领导的市场管理层有推崇市场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强烈改革意愿,以及从制度机制上破局的施政方向和思路,投资者也对此饱含热切的期望,相信他们是真正想做点事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无论是制度建设层面、新股发行程序,还是一、二级市场的协调方面,仍然存在内幕交易横行、造假案频现、扰乱市场秩序等乱象,这些毕竟是重复多年的、让投资者心碎的老问题。改革的每一步都会牵扯到多方利益,其阻力、冲突和压力也不容小视,我们理应给郭树清改革的时间和空间。
  再者,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也要注重长短协调、远近兼顾,有的是市场管理部门可以内部自省的,有的是跨部门、多领域的,甚至是需要整个法治环境加以改变和修缮的,如此种种问题要靠短暂的百日维新来解决也是不现实的。
  市场再怎么复杂,内外经济环境再怎么变异,如果股市的涨跌和经济增长相悖,如果中国股民在市场里一直是海里捞月,如果中国股市的价值仅存于催生了一批创富新贵,如果我们投资市场的功能还保留在筹资上面……长期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的,股市由让人闹心变为让人有信心恐怕也是天方夜谭。在这种市场环境格局下,养老金入市难以消弭公众疑心,更无法向参保者交代。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和人社部相关人士已对养老金入市相继表态,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副主任洪磊也表示,养老金入市要坚定不移地去做。我们相信,有关部门一定会慎重决策、集思广益,设计好养老金入市投资运营的相关机制。我们可以预期,随着源源不断的养老金入市,国家基于保障其入市的安全和保值增值的目的,也会缮制一些诸如分红等配套制度,改善市场投资环境,这也许将给中国股市改革带来新契机、新机会、新动力(310328)。中国股市由此活力显现,也会变得更有价值。
  让十年零涨幅成为永远的过去吧,请给中国股市多一点动力和活力,请给郭树清多一点信心,多一点支持吧!(.中.国.经.济.网 .王.振.峰 )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