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调或从一季度开始。欧债危机对外需的拖累开始显现,令外贸形势仍显严峻,今年1月我国出口出现了自2009年12月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对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月6日至10日,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听取社会各界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时说,今年1月份和一季度的经济状况值得关注。要见事早,动作快,预调、微调从一季度就要开始。所谓宏观审慎的政策,最基本的要求是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灵活性。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也表示,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稳定外贸增长的政策措施。
本月10日,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月份进出口总值2726亿美元,同比下降7.8%.其中出口1499 .4亿美元,下降0 .5%;进口1226.6亿美元,下降15.3%.进出口双双进入负增长区间。
值得注意的是,稳定外贸增长的消息已在不断释放。商务部部长陈德铭11日在安徽开展商务工作调研中表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外贸下行态势较为明显。今年1月份,进出口增速均出现下滑,这虽有季节性因素,但也反映出外贸发展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对这一趋势要高度重视。
在调研过程中,陈德铭再次强调保持外贸政策稳定,并透露,商务部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稳定外贸增长的政策措施。他说,温家宝总理日前在广州考察时指出,进出口政策总体要保持稳定,如果要做调整,也应当是鼓励性的多于限制性的。商务部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稳定外贸增长的政策措施,从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出口信用风险保障机制、保持汇率基本稳定、应对贸易摩擦、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等方面支持外贸企业,同时,也将更加注重支持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
地方平台面临首个偿债高峰
政策预调、微调,还可能涉及到地方债。据金融时报报道称,我国政府已指示国内银行对地方政府的贷款进行大规模滚转。据称,由于许多贷款的本金无法偿还,各银行已开始延后地方政府债务的到期日,以避免出现违约潮。南都记者昨日就上述消息向国家银监会求证,对方未予证实。对此,国家信息中心的首席经济学家范剑平表示,适当延长到期日符合相关银行的利益。
南都记者了解到,截至2010年底的10 .7万亿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2012年到期偿还的占到17.17%,即2012年偿付金额在1 .84万亿,低于2011年2 .6万亿的水平。按银监会主席尚福林的说法,未来三年内将有35%的平台贷款到期,地方平台即将面临第一个偿债高峰;而一些平台项目的贷款条件和偿债能力先天不足,已出现在建项目后续建设资金和还贷资金无着落的局面。
此外,地方政府还面临着保障房建设的政治任务。2012年地方政府的保障房资金需求将超过2011年的5000亿水平。作为政府筹资的最重要来源,2012年的土地拍卖收入将在2011年的基础上,再下降到1 .6万亿左右。如果没有新的融资渠道,资金缺口或达5000亿至10000亿。
值得一提的是,地方债务的背后,是政府主导经济和土地财政的模式,使得地方财政高度依赖土地,而且投资扩张高度依赖负债。在土地出让金的下降趋势延续中,地方政府债务还款压力都将成倍放大。
2010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总额超过了2 .9万亿,这笔预算外土地出让收入,给了各地政府大把借钱的底气。但是,看似规模庞大的土地出让金,其实地方政府真正能自由支配的并不多。此外,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出让和补贴来支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能力,很大程度取决于房地产市场的表现。
货币政策放松不及预期
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7381亿元,高出12月的6405亿元,远低于2009-2011年同期超万亿的投放。对此,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李晶认为,1月是中国的传统贷款旺季,由于商业银行多数将年度的贷款配额在年初积极发放以增占市场份额及提高年度获利,过去5年的1月新贷款平均为10844亿元,或占全年总新贷款份额的16 .2%.贷款增速放缓也是银行信贷无法提速的原因。2011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同比少增2 .39万亿元。两个主要因素限制了存款增长:贸易顺差减少导致的资本流入减少;银行理财产品的丰富使得存款基础被分散。75%的存贷比规定更是限制了个别银行贷款能力的增强。李晶认为2012年新增贷款将达8 .2万亿元,而M 2同比增长将达15%.
兴业银行(601166)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持相同观点。认为政策放松预期调整致信贷投放低于预期。他告诉南都记者,1月初各大行信贷投放迅猛,但节前面对市场巨大的流动性缺口,央行选择逆回购而非降准来暂时缓解资金紧张,这令商业银行对今年货币政策调整节奏重新评估,实际货币政策放松的速度并非市场预期的那么乐观。
鲁政委认为,实际货币政策放松的速度并非市场预期的那么乐观。一方面央行可能仍担心通胀,另一方面也可能说明实际经济尚不到高层非常担心的程度。
链接
习近平访美:中美经贸博奕“认识之旅”
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定于2月13日到22日对美国、爱尔兰、土耳其进行正式访问,其中的美国行备受舆论关注。因为习近平此次访美是时值尼克松访华及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40周年的特殊时期,因而得到了美方高度重视,更被后者称之为“认识之旅”。
有专家分析,作为中美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双边经贸问题在此次访美中尤为重要,双边市场开放、贸易争端解决、合作空间拓展等将成为主要经贸议题。
中美贸易额达到4467亿美元
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美贸易额达到446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美对华出口突破1000亿美元关口,达到1222亿美元,同比上升20%.中美已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凸显了两国经贸关系的重要性。
然而,中美经贸发展一直又充满摩擦和争端,尤其是在经济危机之后,在经贸、人民币汇率、投资环境等问题上,美国持续对中国施压。这种“挖墙脚”的做法在美国国内也出现一定的支持率,更刺激了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情绪。
譬如,针对去年11月的对华太阳能电池板反倾销与反补贴(“双反”)案,美国商务部发布了临时性裁决,认定存在“紧急情况”。据此,如果美国商务部在反补贴的初裁中认定存在需要采取措施的补贴,如果该临时措施于2012年3月2日公布实施,则2011年12月3日以后进口至美国的中国涉案产品均将被征收反补贴税。1月18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输美应用级风塔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寻求对来自中国与越南的风电塔分别征收超过64%和超过59%的关税。
在中美两国贸易热度与摩擦同时增长之际,外界普遍认为,中美两国的经贸议题仍会在这次两国高层会晤中成为主要话题,两国彼此都需要通过此次访问在一些经济议题上展开对话交流。
崔天凯9日谈及此次习近平访美的经贸议题时也表示,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和民生需要的商品,中方愿意从美国采购,同时希望阻碍两国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能够排除,比如美方对高技术产品对中国出口的限制、中国企业到美投资的种种壁垒等。在这种背景下,习近平的访问相当于直面“战场”,近距离地向美国民众和商界阐释中国合作发展的意愿。
经贸议题将被重点讨论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陶文钊分析,从习近平副主席的访美行程可以看出,中美领导人之间的主要议题还是经贸问题,“在华盛顿主要是谈政治,在艾奥瓦州主要是谈农业,在洛杉矶主要谈经济,农业和经济其实都是经贸问题”。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国际经济事务的副主任迈克尔·弗罗曼10日指出,美中经贸关系中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习副主席的访问给双方提供了一次就有关问题继续进行对话的机会。
而在具体合作层面,经贸合作将一如既往地成为双方对话的重点领域。事实上,在习近平出访前,中方就已派出多个经贸合作代表团访问美国,与当地商界探讨更多经贸投资项目。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聘研究员贾秀东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后,目前美国复苏乏力,而中国也面临转型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两国应努力探索以积极手段促进合作,进而实现双赢,避免动辙以制裁或反倾销等消极手段要挟对方,而要达到上述目的,以积极心态开展对话与磋商至关重要。最近中方刚刚宣布允许花旗在华发行信用卡,这是中美间财金合作以及中国逐步开放市场的一个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