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专家热评明日证券市场走势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众专家热评明日证券市场走势

加入日期:2012-2-13 18:09:38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谢国忠:全球危机将会持续多年
  在一年一度的达沃斯经济论坛上,我们再次看到了一些来自西方国家的熟悉身影。但是新兴经济体却派来了一些不同的人士,因为去年那场席卷中东的革命让一些去年来过的人坐了牢。
  很显然,同一群人先是摧毁了这个世界,然后从政府那里获得救助走出困境,现在又能挣上百万的年薪了,于是又来讨论如何修复这个世界。并没有太多人看出这有多么讽刺。全球金融危机的悲剧在于它并没有清除旧秩序。
  在经济繁荣期间,那些善于逢迎权贵的人往往能左右逢源。20年的经济繁荣过后,现在的领导人都是在繁荣中长大,靠缩手缩脚,管中窥豹谋生。因此,全球危机将会持续多年,直到新一代通过竞争成长起来的领导人上台才能结束。
  美国经济持续低迷
  美联储上周表示,将会保持目前近乎为零的利率直到2014年,这比其上次的许诺延后了一年,预示着下一轮资产购买或第三次量化宽松政策的开始,引发了世界各地主要股市10%的反弹。通过维持低价货币,压低债券收益,美联储正将投资者推向风险资产。我相信,美联储的目标就是股票市场。
  有种说法认为,美联储维持低价货币使其他资产就更有吸引力。这一论断的前提是美联储全知全能。但是,美联储能预测三年以后的情况吗?最新公布的信息显示,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美联储正在嘲笑2006年房地产市场的问题。这说明美联储根本无法预料几个月后的事件,就更不用说几年之后了。
  我认为,随着通胀问题的逐步浮现,美联储将不得不在2014年以前提高利率。美联储以及大多数分析家认为疲软的经济不会发生通胀。而我认为,新兴经济体的劳动力市场和全球能源短缺将会使世界各国的过剩货币走向通胀。一个国家可以像日本一样通过强势货币来避免这些力量的影响,但是,这将通过削弱出口和收支平衡而摧毁经济。美元并不像日元那么强劲。
  近期数据带来了美国劳动力市场正在复苏的希望。在过去的六个月里,美国增加了220万个就业岗位。但是,美国非充分就业或失业的人数仍然接近整个劳动力的20%。目前的改善并不足以迅速解决劳动力市场的危机。而且,由于近来的经济复苏是储蓄率下降的结果,再加上债务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这种改善或许并不能持续。
  首先,美国的债务负担在很大程度上尚未解决。众所周知,联邦政府积累了大量债务,非社会保障信托基金持有的债务在四年内翻了一番。美国家庭现在的债务总量为13.2万亿,2007年底这一数字为13.8万亿。由美国家庭杠杆率过高所导致的2008年金融危机并没有使家庭削减债务。危机之后美国家庭储蓄一度增加至每年近1万亿美元,但之后这一数字又下降了一半,降至4290亿美元,占全部未偿还债务的3.2%。储蓄率过低导致债务不可能在短期内降到可持续的水平,那相当于当前债务水平的一半。
  另外一项债务负担在金融领域。当前美国金融部门债务为13.7万亿美元,与四年前的水平持平。我怀疑金融机构不可能剥离其可疑资产。它们正在等待经济景气将其纾困。因此,金融部门不能对经济起到任何帮助,却在等待经济帮助他们。
  其次,美国家庭储蓄几乎接近零。因此无法支撑经济。2008年危机之前,美国家庭储蓄降至零以下,因为当时家庭可以进入股票和房地产市场获得资本收益。但现在这两个市场都很低迷,美国的消费无法主导经济。
  第三,就业、收入、消费和企业投资的良性循环在现在的全球经济下无法正常实现。说穿了,美国的劳动力在当今世界根本不具备足够的竞争力。这不单只是工资问题。美国很大一部分劳动力的生产率比不上其在新兴经济体中的同行。市场的出清工资不足以维持其基本生活需求。这些工人更好的选择就是依赖社会福利。这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只是先前被房地产泡沫掩盖了,房地产泡沫放大了国内劳动力的议价能力。我怀疑美国失业率在未来很多年中仍将维持比危机前更高的水平。
  第四,美国的出口将会受到欧洲、日本经济衰退和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的影响。能从宽松货币政策中获益的是能够刺激出口的疲软货币。但这个把戏在2012年不太可能见效。
  美国企业有充足的资金。如果它们从事投资,美国经济可能会繁荣一到两年。但是,鉴于繁荣不可持续,它们不会这么做。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美国经济走向繁荣。
  欧元区危机难愈
  欧元区领导人已经同意采取更加严格的政策以限制成员国的财政挥霍。这听起来很好。但是,建立欧元区的旧条约已经够严格了,只是没有得到遵守。目前尚不清楚旨在加强监管和制裁能力的新规则能否有所作为。无论如何,这些规则和欧元区当前债务困境的关系不是很大,其作用在于预防未来危机的发生。当前的危机需要紧急措施。
  欧债危机始于两年前的希腊,现在危机更严重了。其紧缩政策已经引起经济大幅下挫,这让债务负担更加严峻。尽管希腊解决问题的态度十分真诚,但它无法找到一条可行的道路,其螺旋形下降在可见的未来将不会停止。
  欧元区领导人正在迫使希腊为了本轮救助而实施更大的削减,以避免3月的债务违约。希腊的债务仍然超过GDP的100%,随着其经济继续收缩,债务负担不久将会再次难以负担。
  对希腊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违约并继续呆在欧元区内。将希腊踢出欧元区不是一个可信的威胁。没有人能告诉希腊应当使用何种货币。
  如果希腊违约,将会给欧洲很多大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造成冲击。当前的重组计划是削减50%的面值和70%的净现值。从资本会计上说,50%的损失现在就需要计入。如果希腊违约,会计损失将会增加一倍,需要为欧元区银行系统注入更多的资本。这势必又将再度引发混乱。
  稳定局势的唯一途径就是欧洲央行参与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政策,稳定债务市场。但这种做法遭到了德国的反对。欧洲央行以1%的利率向欧元区的银行系统贷出了5000亿欧元的三年期债务。这是一个隐蔽的量化宽松政策。如果银行愿意用这笔钱购买国债,这一政策就能有效。但考虑到银行杠杆率已经过高,这项策略不会起作用。除非德国接受量化宽松政策,否则欧元区危机势将无解。
  新兴经济体好景不长
  新兴经济体在过去十年内表现很好,这主要是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造成的,同时也是因为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在十年内增长了10倍。在下一个十年中,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很可能将会停滞甚至下降,大宗商品价格也将会下跌。
  我看好能源业和农业,这两个行业都是不可循环的。随着中国拉动消费需求,对这两者的需求也将会上升。但是,工业金属情势不妙。铁矿石价格在过去十年内上涨了10倍,下一个十年内很可能会下滑。巴西等国家可能会增长放缓。
  自从2008年以来,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很大。这很大程度上是国内的泡沫造成的。随着泡沫破裂,这一过程发生了逆转。
  不同于西方国家,中国可以调整经济结构,从而创造另一个增长周期。由于工资水平与国际标准相比仍然很低,因此,提高供应方的效率可以增加中国在世界上的市场份额。家庭债务水平很低,将劳动力收入转化成消费不存在任何问题。然而,中国并没有显示调整经济结构的决心,这种决心必须从有效减税开始。
  风险偏好正在上升。对纸币贬值的恐惧,而非对未来的乐观预期,驱动了风险资产的热潮。风险贸易将热钱推入新兴市场,一些弱势货币如印度卢比、巴西雷亚尔等因此反弹。但是,经济基本面会反过来限制这些贸易。当贸易数据冲击市场信心时,这种热潮就会扭转。
  世界正处于危境之中,因为它正在被达沃斯论坛上的那群人所误导。货币和财政政策仅仅会延长滞胀的时间,引发通胀。(中国网络电视台)
  作者为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经济学家
  


  郭树清请大胆向前走
  摘要: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们愿意在这里代表沉默的大多数对郭主席说一声:请大胆向前,并祝你一路走好!时间将会证明,你站到了历史正确的一边。
  媒体思想之陈季冰专栏
  据报道,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上任不久后在内部场合抛出了一个令人振奋不已的问题:IPO不审行不说行?
  最新一期《经济观察报》在报道中写道,一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委员谈起这个事情的时候,依然充满震惊。这位人士认为,这只是郭树清在试探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水深水浅,他也知道郭树清真的想做点事,但他依然惊讶郭能有如此的改革思维和魄力,敬佩之余亦担心其所将遭遇的阻力。
  一句IPO不审,使这位建设银行(4.86,-0.03,-0.61%)前董事长、被称为学者型官员的郭主席身上闪现出某种堂吉诃德式的色彩。明眼人心知肚明,动发行审批制度,几乎就是在跟整个既得利益群体作对,而手握审批权的证监系统官员---郭树清的同事们---只不过是站在前台的表面上的直接利益关联人而已。正如一位证监系统内部人士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达的忧虑那样,资本市场潜藏着大量的权贵资本,推行这项改革肯定要遭遇难以想象的巨大阻力。
  但说实在的,只要我们希望中国资本市场还能继续存在活力,真正起到国民经济血液的功能,那么这项改革现在显然确实已经到了非做不可的时候。
  现行的IPO行政审批制度表面上是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但实质上人为地在供求关系上制造矛盾,损害散户利益,机构利益也无法得到保障。不仅如此,它还是造成新股发行超高市盈率、亏损上市公司难以退市及ST股票投机炒作等诸多中国资本市场特有的体制性问题的根源。实际上,就凭发审委那几个人,根本不可能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证监会没必要做这个担保,上市公司的价值应当由市场自己判断。
  关于股票发行审批制度的巨大弊端和改革的必要性,整个金 融界早就取得共识,这里无需赘述。过去几年里,我本人也曾经发表文章指出过,事实上,中国股市一再饱受诟病,因其走势根本无法正确反映中国经济现实,难以充当所谓晴雨表,原因主要也在于此。因此,如果说股权分置改革释放了股市的活力,直接触发了一轮历时3年的大牛市的话,那么走到今天这一步,取消发行审批制度,就将成为2005年全流通之后中国股市必须跨越的又一个里程碑。
  郭树清年轻时曾与吴敬琏、周小川、楼继伟、李剑阁等人一起工作,1988年共同完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整体设计》,因而被称为整体改革论者,他在理念上的市场化倾向是显而易见的。郭树清不像他的前任---低调沉着的尚福林,自2011年10月底上任以来,他一直保持着高调形象,并不吝惜对改革的鼓与呼。而从他近来的一系列动作来看,发行体制改革,即逐步退出实质性审核,转而以信息披露为重点,并强化保荐机构的责任是新主席百日新政的一条清晰主线。
  据2012年2月6日出版的《新世纪(13.38,0.12,0.90%)周刊》报道,在春节前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提出要深化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稍后,郭树清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继续深化发行体制改革,完善新股价格形成机制。2月1日,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在媒体通气会上表示,去年以来,证监会就开始考虑修订IPO管理办法和再融资管理办法,目前还在落实和探讨中,未来的发审办法将以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为基本出发点。当晚,证监会史无前例地公布了254家在审公司名单,并强调今后新受理的企业名单也将尽快公布。
  无独有偶,同一期《新世纪周刊》还发表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方星海的署名文章《什么是发行市场化改革》,明确指出,现行股票发行审批制度本意是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结果却适得其反。而且,由于上市能否获批的不确定性大,综合成本高,结果是把一批优质企业赶到了海外股票市场,使中国投资者难以分享中国经济成长的收益。方文认为,只有彻底地市场化,让企业自由上市,中国股市才有出路。文章还建议,如果担心一下子全面实行发行的市场化改革,可能冲击太大,不妨在创业板上先做试点,实行注册制,但只允许机构投资者或高净值个人进入,不让一般老百姓介入,等各方适应后,再允许一般投资者进入。创业板试点成功后,再推广到主板。
  由上文所陈述的许多迹象看来,非常值得欣慰的是,新的更强大的共识已经形成,至少在观念层面,取消IPO行政审批制度已是水到渠成。当然,如同任何重大改革举措一样,它也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改革,例如加大证券公司准入的对内对外开放等。此外,鉴于国外上市一般都是交易所审核,但境外交易所都是一个独立企业,而中国的交易所相当于证监会的一个部门,因此,证交所自身的管理和运行模式也需要随之进行实质性的改革……
  但这些都是技术性问题,归根结蒂,最难的还是限制和削弱包括证监会在内的各级相关政府部门的权力,基本人性告诉我们:极少有人愿意主动放弃已有的权力,更何况这是能够轻易为许许多多人带来亿万财富的令人艳羡的巨大权力。
  写到这里,我不由想起一位我所尊敬的长者、中国证监会前副主席高西庆在10多年前说过的一段话,准确的原文我一时没查到,大意是这样的:每当我看到全国各省的领导亲自带来一大堆待上市企业的材料跑到我们证监会门口,排起长队等候向我们推荐自己省里的企业,我就会忍不住地想,这里面有多么大的利益啊!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改革发行审批制度,恐怕真需要证监会上下来一场灵魂深处闹革命。
  10多年过去了,我现在还想再说一句:当年高西庆未尽的那场灵魂革命可能还只停留于证监会系统内部,今天,中国经济总量已数倍于彼时,既得利益疯狂生长,郭树清需要的灵魂革命注定不再是他这一层面所能发动和掌控的。
  不过,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们愿意在这里代表沉默的大多数对郭主席说一声:请大胆向前,并祝你一路走好!时间将会证明,你站到了历史正确的一边。(作者系媒体从业者)(南方都市报)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