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监管、资金门槛是业界比较关注的两大问题。 前度刘郎今又来。 时隔17年,国债期货又将呼之欲出。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发现,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也不少,反对者表示还有待规范。 在2012年1月初召开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明确表示,将积极研究开发股票、债券、基金相关新品种,稳妥推出国债、白银等期货以及期权等金融工具。 1月14日,证监会主席助理姜洋证实,正在推进国债期货和白银期货。 据悉,一些期货公司已经开始招聘国债期货分析师,组建研究团队。自今年1月以来,已有数家期货公司如东吴期货、宏源期货、浙商期货等发布了招聘国债期货分析师的消息。 意见不一 "现在,相关的机构都希望把自己的东西做得越大越好,最大的问题都没有解决,股市一塌糊涂,你却搞一个国债期货出来。"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显然不同意立即推出国债期货。"在现有基础上,把事情做好就成。"他说。 北京大学证券研究所所长吕随启以调侃的口吻表达了与易宪容类似意见。"创业板推出时机成熟吗,不也推出来了?"他在电话中说。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则认为,目前,现货市场有相当程度发展,是期货市场推出的必要前提,是资本市场制度创新和改革中必要的一环。"只要我们控制风险,在品种推出上,逐步展开,相信问题不大"。 中国期货协会副会长、广发期货总经理肖成认为,2012年期货市场有八大创新值得期待,其中之一就是国债期货盛装登场。不但商业银行利用国债期货规避利率波动风险的需求很强烈,发展国债期货也有利于助推国债二级市场的活跃度。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期货公司表现得如此积极是因为,一旦推出国债期货,他们可以获得手续费、会员费等收入。 监管风险 显然,业界担心的是风险控制。 国债期货在中国并非新鲜事物。在20世纪90年代初曾进行过国债期货交易试点,但由于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国债现货市场规模过小、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市场风险监管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市场投机和价格操纵现象较为严重,经过两年多的试点后被叫停,史称"3·27"事件。此后,恢复国债期货的呼声间或出现,但是一直未有实质进展。 对于国债期货的再度推出,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曾表示,债券市场由三四个中央部门齐抓共管,在缺乏一个统一主管部门的情况下,各个部门不仅在管理权限上界定不够清晰,而且还在协调机制上存在诸多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债期货交易的恢复。 中证投资张志民也认为,进行国债期货交易需要国债头寸,而国债主要集中被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持有,这就意味着推出国债期货需要证监会、保监会和银监会三部门互相沟通、协调。他认为这是推出国债期货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比较复杂。 "期货市场现在都放在上海金融期货交易所,所有品种在那里挂牌是毫无疑问的,在那里统一挂牌,统一监管。"董登新在电话中对本报记者说,"更主要的提供一种资产管理的对冲机制,包括套期保值和单边做空,使之成为资本市场上一个完善的部门,也使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相辅相成。" 资金门槛 "3·27"事件前,上交所规定客户保证金比率是2.5%,深交所规定为1.5%,武汉交易中心规定为1%。保证金水平的设置是期货风险控制的核心,用500元的保证金就能买卖2万元的国债,这无疑是把操纵者潜在的盈利与风险放大了40倍。这样偏低的保证金水平与国际通行标准相距甚远,甚至不如国内当时商品期货的保证金水平,无疑使市场投机成分更为加大,过度炒作难以避免。业内人士建议,保证金收取比例可设置在13%左右,等市场运行稳定之后再适度调低。同时,考虑到需要应用国债期货的投资者层面非常广泛,资金门槛可以略低一些。 对此,董登新认为,中国期货投资者,很多都是风险偏好者,监管层规定一个相对严格的保证金比例也可行,还是要看市场的情况而定。 由于国债的主要持有者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限于期货法规定不能够直接参与期货交易,国联证券金少华表示,这个问题还有待解决。此外,利率市场化也是一个问题。 董登新的看法是,将来期货交易主体还会逐渐拓展,一般合法的机构投资者,应该是有准入空间的。 ■链接 国债期货是以标准化的国债交易合约为标的的金融衍生品,是买卖双方约定在未来的特定交易日,以约定的价格和数量交收一定国债品种的交易方式。是国债持有者规避利率风险、进行套期保值的利率衍生工具。(.中.国.经.济.时.报 .龙.昊 .马.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