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退市制度下首家终止上市公司“诞生”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新退市制度下首家终止上市公司“诞生”

加入日期:2012-12-8 9:56:23

  导读:
  *ST中钨重组未过会 成新规后退市首家
  *ST宏盛离退市只差半步 小股东称不敢去开股东会
  退市概率最大公司*ST北生新老重组方联手保壳
  退市整理板将迎首批住户
  退市新政阻碍重组道路 ST股进入生死大限倒计时
  退市窗口仅余20天 18暂停上市股奏保壳最强音

  *ST中钨重组未过会 成新规后退市首家

  新退市制度下首家终止上市公司提前诞生。今日,*ST中钨宣布资产重组方案止步于证监会,其恢复上市最后的一丝希望就此湮灭。令人颇感意外的是,此首家,既非未完成股改的S*ST公司,也非至今未推重组方案的绩差企业,而是拥有成熟重组方案的央企上市公司,这无疑给那些寄希望于监管松绑的已暂停上市公司当头一棒。
  *ST中钨今日公告,12月7日,证监会审核未通过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方案。
  种种迹象显示,在所有2012年前已暂停上市公司中,*ST中钨很难被视为最危险的一类。首先是因为公司的央企背景。2010年4月,*ST中钨因连续三年亏损被暂停上市;同年8月,五矿集团取代原来的湖南省国资委正式成为公司最终实际控制人,向市场释放出积极信号。
  今年6月27日,*ST中钨发布重组草案,将向第一大股东湖南有色发行股购买其所持的自硬公司等股权并配套募集资金。尽管*ST中钨2010、2011年均实现盈利,但其同湖南有色旗下的自硬公司拥有大量关联交易,独立性和持续盈利能力均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因此,*ST中钨这一重组方案系为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深交所相关意见而制定,是其恢复上市的最关键一搏。虽然该方案依旧遭到股东质疑,但在股东大会临考之前,因五矿集团方面通过公开信以及三则承诺动之以情,终在9月7日的股东大会上得以通过,并赶在9月30日即公司认为的最后日期之前获得证监会受理。
  其次,其他暂停上市公司或无股东如此力挺,或无成熟方案,或还需拉票,相比之下,*ST中钨的优越感明显。
  第三,*ST丹化等公司的方案此前相继获得证监会审核通过,这也让*ST中钨对重组方案过会充满信心。
  因此,*ST中钨恢复上市的前景可以说是一直都相对乐观,直到被证监会否决。而在所剩无几的时间里,*ST中钨绝处逢生的可能性已经极低。与此同时,这一结果也无疑给了所有已暂停上市公司当头一棒,直击其侥幸心态。
  或许是意识到最终命运已有定数,*ST中钨今日同时公告称,根据目前正在征求意见的退市制度配套业务规则,若年底之前深交所对其做出终止上市决定,公司股票将进入为期30个交易日的退市整理期交易,这期间不得筹划重大事项。退市整理期届满,公司股票将终止上市,并在45个交易日内进入全国性的场外市场或者符合条件的区域性场外交易市场上转让。
  根据上周沪深交易所发布的通知,同退市制度相关的配套业务规则的征求意见应于12月7日前反馈至交易所。(.上.证 .赵.一.蕙)


  *ST宏盛离退市只差半步 小股东称不敢去开股东会
  内容摘要: 12月6日上午10时,对*ST宏盛的投资者而言,在西安中院涉外法庭公开拍卖*ST宏盛破产重整项目资产将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时刻,对暂停上市多年的*ST宏盛而言,能否顺利拍卖资产,完成重整恢复上市交易,至关重要。而至目前,公司控股股东已变更为西安普明物流贸易发展有限公司,公司地址也从上海迁至西安。
  编者按:这是一场生死时速的大赛跑。随着距离年关不到一个月,不少上市公司也展开了避免退市的最后一搏,或紧急推出重组方案,或出售拍卖资产……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谁有希望及时跑到终点成功保壳,答案也将很快揭晓。
  12月6日上午10时,对*ST宏盛的投资者而言,在西安中院涉外法庭公开拍卖*ST宏盛破产重整项目资产将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时刻,对暂停上市多年的*ST宏盛而言,能否顺利拍卖资产,完成重整恢复上市交易,至关重要。
  不过,对公司的状况,中小股东并不乐观。
  和公司的其他股东也交流过,但公司目前这种状况,我们也实在没有办法。一位持有大笔*ST宏盛股票的投资者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称,面对*ST宏盛在退市路上越走越近的现实,已然束手无策。
  公司拍卖资产进展状况如何?能否在退市大限之前完成重整?对这些问题,记者致电公司董秘欲咨询,但电话却提示关机中。而从公司情况来看,如果在剩下的17个交易日里公司不能顺利完成重整,成为退市第一股就成了大概率事件。
  顶最烂上市公司帽子
  *ST宏盛前身为上海良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自1994年登陆资本市场以来,业绩始终不理想。1999年,这家粮食系统下属上市公司被重组,宏普实业成为公司控股股东。此后,宏普实业对公司原有业务进行调整,由粮油贸易等转变为IT产业。
  1999年开始,宏盛的营收连续7年大幅攀升,至2006年创下60亿元人民币的营业收入。不可忽略的是,虽然有大笔的营收,但*ST宏盛的毛利率却低的可怜。即使是在顶峰期的2006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仅有5900万元。
  此后,*ST宏盛在应收账款方面处理乏力引发了投资者的注意。供、销的前五大客户,多年来一直占据着公司业务总额的95%以上,这使得资金回笼一直表现欠佳。2007年底,宏盛在美国的两家公司因侵犯飞利浦知识产权无法支付赔偿金,被迫破产,而受此影响,*ST宏盛对两家公司的66亿元应收账款只得全部计提坏账。
  从颠峰跌落,*ST宏盛的自买自卖模式被就此揭开。2008年,因净利润巨亏28.85亿元,*ST宏盛被批成两市最烂上市公司,而从此时开始,重组就成了公司不变的话题。
  而至目前,公司控股股东已变更为西安普明物流贸易发展有限公司,公司地址也从上海迁至西安。
  基本面指标踩退市红线
  地址变迁之后,中小股东对*ST宏盛的不满突然增加,这主要集中在重整推进速度之上。
  2012年,监管部门先后推出退市新规及配套细则,这使得两市众多ST公司如履薄冰,不得不加快重组进程,以确保保壳,而*ST宏盛来看,公司基本面中,也有多项指标触及退市要求。例如,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长期为负。
  如果能在2012年底之前完成重整,将有望恢复上市。不过,直至12月6日,公司才拍卖此次重整项目资产,这使得投资者担忧,是否来得及在2012年度完成重整。
  此前曾多次参加过*ST宏盛股东大会的一位中小股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现很灰心:其实如果公司早做打算,按退市规定的指标,实现这些指标也不是不可能,但不明白为什么一直没做。以前一直有重组传闻,大家还觉得有希望,但如果退市,倒霉的是大家(中小股东),但大家也没有办法,后来搬到西安之后,再也没敢去开过股东会。(.中.国.网)


  退市概率最大公司*ST北生新老重组方联手保壳
  距离退市最终日期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被外界广泛认为退市概率最大的暂停上市公司*ST北生却突然公告称:欲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恢复上市补充材料。而公司有此底气并非重组取得重大进展,更不是自身盈利能力的提升,而是依靠前任重组方的资产赠予及潜在重组方的关联交易施舍。如此因陋就简的保壳方案,对公司续盈能力如何判断,恐怕是一道难题。
  新老重组方临危联手驰援
  12月5日,*ST北生董事会先是终止了与公司此前的重组方浙江郡原地产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的资产托管协议,然后接受了郡原地产对受托资产的无偿赠与。借此,公司预计2012年净资产增加约1000万元,净利润较原托管收入即杭州郡原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年度净利润的80%增加约30万元。随即,公司向上交所提交恢复上市补充材料。
  单纯依靠这笔赠予,*ST北生似乎仍难以达到现行的恢复上市条件。依照最新的退市规则,上交所要求恢复上市公司需满足:扣非后净利润为正、营业收入不低于1000万元、期末净资产为正值三个硬性指标。而*ST北生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没有任何营收进账,亏损89.33万元,净资产为-4208万元。完全没有主业的*ST北生一直在寻求重组解困,而其与罗益(无锡)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重组方案却迟迟未能形成预案,因此外界普遍认为*ST北生的保壳希望渺茫。
  而实际上,在与罗益生物达成协议伊始,*ST北生就开始筹备另一条保壳路。10月10日,*ST北生与罗益生物共同出资组建北海罗益医药市场营销有限公司,新设立公司注册资本为200万元,其中:公司出资160万元,占80%;罗益(无锡)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出资40万元,占20%。新公司的设立在10月底获得股东大会通过。公告并未披露组建这一新公司能够为上市公司的业绩带来怎样的影响,甚至没有明确新公司的业务方向。
  如今,*ST北生突然提出提交恢复上市补充材料,不禁令人猜测,上述医药营销公司可能就是*ST北生年底前突击调整业绩指标的重要砝码。此外,11月6日*ST北生还解决了其与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发展有限公司之间的诉讼纠纷,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退回523.314万元土地款。而从前任重组方郡原地产临危出手相救来看,*ST北生新老控制方已经在保壳这个大方向上达成一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惜自损,力保壳不失。
  年报审计意见成关键
  然而,上述努力虽然或许能令*ST北生年报业绩数据相比三季度呈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似乎并不能成为*ST北生拥有续盈能力的保障。有投行人士认为,*ST北生目前的两块可能为其带来业绩的资产都有着关联交易的背景,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尤其是与罗益生物合资成立的公司,一旦与罗益生物的重组未能顺利推进,该合资公司未来的经营前景也将大打折扣。
  无论按照上交所修订前还是修订后的上市规则,都要求恢复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不得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非标意见。新退市规则要求:提出恢复上市申请的公司,应当符合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未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而老退市规则则明确:暂停上市后最近一期年度报告中的财务会计报告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在披露年度报告的同时,应当发布其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
  因此,借新老重组方施舍资产保壳的*ST北生,即便年末各项经营指标顺利调整成为符合恢复上市条件,其年报最终将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怎样的审计意见,仍将成为其恢复上市的重大变数。(.中.国.证.券.报)


  退市整理板将迎首批住户
  几家通用的炒股软件界面上,已经设置了退市整理板。
  如果退市新政实施,一个月后,将有一批名为XX退的终止上市公司在退市整理板进行交易。对大多数进入这个板块的上市公司来说,这或许是最后的公开交易,而对这些*ST股票的持有者来说,这或许是斩仓出逃的最后机会。
  11月30日,沪深两家交易所双双发布退市制度配套方案,就《重新上市实施办法》和《退市整理期特别规定》向社会征求意见。
  其中,《退市整理期特别规定》对已暂停上市的公司进入退市整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对于2012年1月1日之前已暂停上市的公司,本所将在2012年12月31日之前对其做出是否核准其恢复上市的决定。如有关公司在年底前仍不能达到恢复上市的条件和要求,公司股票按照规定将被终止上市。但如果上市公司正在重组,则另当别论。
  记者统计,2012年之前暂停、目前仍未恢复上市的公司共有19家,其中上交所3家,深交所16家,暂停上市的时间点从2002年到2011年。
  按照规定,如果这批公司不能在今年年底之前获准恢复上市,将直接进入退市整理期,在退市整理板交易一个月后终止上市。
  据《华夏时报》提个醒
  买退字股得小心
  从投资者保护方面,在退市整理期间的股票,其证券简称均更改为XX退,即时行情另板提示,并对即将退市的风险以公告的形式高密度提醒投资者。另外,交易所还要求券商系统进行前端控制,要求投资者在首次买入退市整理期股票之前,必须签订书面或者电子的风险揭示书。(.半.岛.晨.报)
  


  退市新政阻碍重组道路 ST股进入生死大限倒计时
  随着年底大限将至,留给ST股保壳重组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而日前沪深交易所就退市整理期业务实施细则征求意见,并发布规定表示,上市公司股票被作出终止上市的决定后,应进入退市整理期,公司在退市整理期间不得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宜。这无疑将彻底封死ST股的退路,资本市场中乌鸦变凤凰故事也随着ST股的批量跌停不再美丽,这些ST股将何去何从?手拽ST股票的投资者们又将如何面对末日轮呢?
  细化新规断念想
  为完善退市配套制度,沪深两地交易所日前就退市整理期业务实施细则征求意见,沪深两市交易所关于退市整理板的设置已经进入实质阶段,这或许意味着A股退市制度已是箭在弦上。
  规定推出后,ST股便连续几个交易日出现了批量跌停。虽说12月5日ST板块随大市出现反弹,但市场人士普遍认为,ST股大面积的跌停潮已经引发了强烈的蝴蝶效应,下跌趋势很难止住。
  根据先前规定,上海证券交易所风险警示板将在明年1月1日之后开始实施。因此对于沪市的ST股来说,如果不能尽快摘帽,后果将十分严重,而对于暂停上市的公司而言,则更是雪上加霜。
  对于此次退市制度,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认同,目前整个市场比较低迷,如果退市制度再不完善,将不利于市场的稳定。奚君羊指出,本次细化规则使投资者对退市的要求标准和步骤,有了更完整的把握和了解,也使得退市制度更有条理,整个市场的规范性也能够得到提高。
  ST股集体赶末班车
  由于今年年底是ST公司的重组大限,不少ST公司在12月做了最后一搏,希望能够搭上最后一班重组车。
  本周一,*ST盛润A便公告称,公司以新增股份换股吸收合并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暨关联交易之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经证监会审核通过。受此利好影响,当日复牌的*ST盛润A和*ST盛润B也因此双双涨停。
  此外,*ST北生日前二度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12年9月27日与罗益(无锡)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简称罗益生物)签订《重大资产重组意向性协议书》,确定罗益生物为公司新重组方,祈求在最后一个月能扳回一城,获得免死。
  但同时,也有少数派的公司,显得非常淡定,*ST金泰等公司,基本面不断恶化且多项指标已踩到退市新规红线,却始终未传出有推动重组的迹象。
  奚君羊认为,这次细则对ST企业有不利影响,以前许多ST企业为了避免退市,都是以重组的方法来阻止其不能继续上市的情况,一旦进入退市整理期,企业就无法重组,那就很可能面临退市的风险。不少企业一旦退市就很难继续保持在市场上的地位。但奚君羊也指出,对一些ST公司而言,还是有可能通过一些没有受到限制的技术方法来避免退市的,比如通过一些不涉及股权变更的处理方法。
  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宋颂兴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则认为,企业该退市就应该退,退市后要再IPO可以走重组提升业绩的方法。然而,考虑到不少上市公司与地方政府有了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也不排除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手段把利益输送给企业,然后通过技术途径把企业的上市头衔保住。但这种为保住上市企业所采取的一系列挽救措施只是暂时的,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些公司蛀虫的本质。宋颂兴强调。
  交易所妥协不改本质
  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被称为史上最严厉制度的退市制度,上证所此前也对ST股退市作出了妥协。今年7月第七次修订的《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中,便对于ST股摘帽的规定宽松许多。
  根据新版上市规则,ST摘帽的情形不再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审计结果表明股东权益为负值,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审计结果表明主营未运营正常,或者扣非后净利润为负值等几个重要的财务指标有关联。
  宋颂兴认为,上证所之所以提出放宽ST企业摘帽的条件,其实也是给ST企业的一个缓冲的机会,看其自身能否从亏损状态走出来。
  离新的退市政策正式实施日2013年1月1日近在咫尺,对此,奚君羊也认为退市政策实施会引导投资者关注公司的业绩,提升投资者的价值投资理念。退市新政会使得股票的投资和价值的投资联系更加紧密,逐步减缓炒新炒亏这样的炒作现象,这是整个市场良性的发展。同时,奚君羊认为,退市新政还将引导投资者进一步关注业绩。从表面上看,ST股股民会有一些亏损,但事实上这对整个市场来说能够提升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将不理性的炒作资金引入到真正有投资价值的股票中去。
  投资者说
  速离ST神话
  面对几轮跌停,仍有不少投资者钟情ST神话,仍在买入绩差股以求放手一搏。
  如果要拼壳资源的话,现在A股有那么多家上市公司,ST股上市公司的壳资源价值已经越来越低了,因此现在炒作ST股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国泰君安资深策略分析师钟华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购买ST股的股民一旦套牢就很难摆脱,现在就看谁跑得快。宋颂兴告诉记者,总有一部分抱有侥幸心理,认为一些负面新闻是雷声大雨点小,铤而走险明知道ST股的危险性却还要买。
  奚君羊则提醒股民要进一步树立和确立价值投资的理念,投资者应该将上市公司的业绩作为选股的重要标准,通过上市公司业绩的提升和公司的成长性来获得收益,而不是通过重组概念的炒作来获得盈利。奚君羊还认为,倘若普通散户自身没有能力对这些上市公司进行鉴别,那就应该让基金公司来完成选股的目标和要求,避免由于自己的选股不当而陷入那种亏损被动的结果。(.国.际.金.融.报)


  退市窗口仅余20天 18暂停上市股奏保壳最强音
  倒计时20天!
  年末资本市场重头戏即将步入惊心动魄的阶段随着交易所12月31日前出具的一纸决定,18家暂停上市股将由此踏入新生或退市的冰火两重天。
  翻开18家公司的暂停上市记录,其暂停上市的时日均已不短,最长的*ST炎黄(000805.SZ)休整6年有余,最短的*ST金城(000820.SZ)亦停歇1年零8个月。而在主板退市制度的推动下,决定18家公司生死命运的最后时刻终于到来。
  记者获悉,历经数轮紧张筹备,部分暂停上市公司已对最后冲刺呈平常心对待,到底能否(恢复)上市现在还不好说,最后一个月我们也只能做到尽力把材料写好报送交易所,之前跟券商、交易所进行多次沟通,有了心理准备,不管如何最终也会在12月31日前得到结果。一位董秘向记者坦言。
  事实上,前述18家公司中,胜券在握的或仅为*ST丹化(000498.SZ)。目前公司重组事项基本完成,若无意外,公司暂停上市4年后将率先重回资本市场,新登场的身份为持有山东路桥100%股权的路桥施工工程类公司。
  相比之下,被一刀划入适用退市新政的2012年暂停上市股*ST吉药(000545.SZ)和*ST轻骑(600698.SH),均有实质性重组进展。前者即将注入南京钛白,变身化工企业;后者重组资产交割完成,正抓紧办理置出资产过户、劳动关系转移等后续事项。
  临门一脚:4公司重组方案待闯关
  最后20天倒计时中,将有*ST中坞(000657.SZ)、*ST关铝((000831.SZ)、*ST朝华(000688.SZ)、*SST聚友(000693.SZ)的重组方案闯关证监会重组委。
  3月25日,深交所受理恢复上市申请,并要求公司补充提供资产重组的相关材料,以确定公司已通过资产重组解决现存的持续盈利能力和公司治理问题,从而符合恢复上市条件。12月5日,*ST中坞公告称。
  重组方案已获得证监会受理,在等待反馈。如果重组方案通过,会准备材料向交易所申请恢复上市,目前这些工作也已在准备。*ST朝华人士告诉记者。
  相比之下,12月4日发布重组方案的*SST聚友则倍感紧迫。重组相关方案已获证监会受理,正在等批复,这个月会有结果。公司证券办人士告诉记者,只有拿到批复才能进行下一步,现在时间很紧迫,但从注资方案来说,未来恢复上市相对乐观。
  不过该人士强调:(重组方案)一旦证监会通不过,根据新政规定,公司就只有退市一条路。
  自力更生:5家盈利自救求上市
  相比手握重组方案的4家公司,*ST大通(000038.SZ)、S*ST生化(000403.SZ)、S*ST恒立(000622.SZ)、*ST方向(000757.SZ)、*ST远东(000681.SZ)则全力剥离负债,力求靠主营盈利达到恢复上市条件。
  S*ST生化盈利能力一直为18家暂停上市股之首。其恢复上市的拦路虎并非盈利指标,而是多项历史遗留问题。
  根据最新股改优化方案,大股东承诺将亏损严重的子公司振兴电业彻底置出,完成后公司负债将被大幅减轻,财务情况得以改善,为恢复上市扫清障碍。
  S*ST恒立的股改工作则已接近尾声,公司股改正在做验资,各方面资金陆续到账,近两天可以完成。相较预计的一个月,股改有望提前完成,为后续事项抢出时间。股改完成后,公司立刻报送恢复上市材料到交易所,争取早日恢复上市。S*ST恒立证券事务代表张瑞对记者表示。
  张瑞特别指出,我们的主营业务盈利,之所以暂停上市很大程度是受债务拖累。目前的经营符合恢复上市的八个条件,公司很有信心恢复上市。
  类似的还有*ST方向、*ST远东和S*ST生化。其中,*ST方向主业为汽车发动机曲轴的制造和销售,2011年营业收入6.45亿元,净利润4.08亿元;2012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63亿元,净利润2431.2万元。
  公司通过破产重整剥离不良资产,目前主业已盈利。公司总经理臧晶在近期投资者活动日上指出。董秘徐琳告诉本报记者,他们不需要报证监会审核,预计12月8日向交易所申请恢复上市。
  *ST远东则通过收购深圳艾特凡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51%股权,拓展文化产业领域布局,以实现主业转型。截至9月末,公司实现营收3300.94万元,净利润1436.13万元,盈利能力基本符合恢复上市要求。
  *ST大通的情况则较为复杂,尽管公司早在2008年即完成重组,但由于此前股改承诺涉及的后续注入资产属房地产业,受宏观调控影响,后续能否注入尚不明朗。
  由于承诺资产迟迟无法注入,仅依靠在手的少数地产资产,*ST大通近年业绩波动显著。201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64.96万元,净利润仅206.61万元。
  后续房地产资产注资搁置,肯定有影响,但是否产生实质性影响不好说。*ST大通证券办人士告诉记者,恢复上市材料正在制作,目前是按要求申报,能否恢复上市还是未知数。
  命悬一线:4家背水一战
  作为老牌暂停上市股,部分公司早已丧失造血能力,依靠自救恢复能力的策略对其并不适用。由于距离12月31日大限仅剩20天,至今尚未实质重组方案保驾护航的公司只得尽力一搏。
  其中,*ST铜城(000672.SZ)的命运令人同情。今年9月,公司即公布上峰建材借壳重组方案,并获得地方国资委批复及股东大会通过。10月18日,证监会受理其重组申请,公司随即向深交所递交补充申报恢复上市的材料。
  11月17日,*ST铜城却公告称,2004年公司因涉嫌违规被立案稽查,目前尚未结案。立案稽查结案前,重组无法推进,可能存在退市风险。
  涉及监管层立案调查的重组,应该通不过,至少要等到结案才能重启,过程将被延期。有投行人士提醒记者,此前,*ST华科(600532.SH)的重组方案就因立案稽查尚无结论,不符合非公开发行股份的条件。
  不幸的还有*ST武锅B(200770.SZ),大股东阿姆斯于11月6日亮出的债转股方案在11月24日的股东大会上被否。11月30日,*ST武锅B推出新版债转股方案,将转股价调至3元/股。由于剩余时间非常有限,新方案的重新表决,是其最后求生机会。
  相对幸运的ST北生(600556.SH)和*ST金城,均已找到重组方,正争分夺秒重组,但时间有限,两家公司年底前完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听命于天:4家公司濒临退市边缘
  主营无力扭转、重组遥遥无期,*ST炎黄、*ST宏盛(600810.SH)、S*ST天发(000670.SZ)、*ST创智(000787.SZ)无疑是情况最危险的4家公司。
  其中,*ST炎黄今年7月终止与鲁地控股的矿产注入方案后,一直未找到新重组方。目前,公司仅能以调节财务报表方式盈利。
  不好意思,这些无可奉告。12月4日,记者致电公司采访恢复上市进展,但公司证券办人士获悉记者身份后即挂断电话。
  类似的还有*ST创智,看公告吧,这方面的消息,我们最近都有公告,请密切关注。公司证券办人士并不愿多谈。
  *ST宏盛的破产重整计划尚在进行,恢复上市仍然遥远。而股改方案、资产重组方案近期双双被股东大会否决的S*ST天发,恢复上市之路则无疑更加漫长。(.21.世.纪.经.济.报.道)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