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定调明年经济 增长须实实在在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习近平定调明年经济 增长须实实在在

加入日期:2012-12-7 8:10:34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国际投行预测明年中国经济“保七望八 稳中求变”
  摩根大通和里昂证券6日同时发布2013年中国经济展望,预期新领导班子会延续“稳中求变”的基调,更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而非速度,全年经济增长8.0%。随着通胀见底回升,摩根料人民银行将保持中性的货币政策,不会减息。里昂则预计中央可能会在明年下半年选择性放松楼市调控。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表示,2013年中国经济将同时面临周期性复苏和结构性放缓,全年GDP增长目标或定于7-7.5%。整体经济将由内需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达21.5%,略高于今年的21.1%。他预测,新领导层不可能再推出较大的投资计划,而会聚焦如何提升投资效率,逐步由政府主导转向更多民间投资活动。
  谈及货币政策,摩根预计最新11月CPI增幅为2%,此后延续温和上升的态势,料2013年平均通胀为3.2%。因此,人行将在明年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减息也不会加息,或通过调低2至3次存款准备金率落实微调和预调。
  近期,多家内地开发商销售回暖,穆迪也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评级从“负面”升级为“稳定”,投资者看涨内地楼市复苏追涨内房股。对此,里昂证券中国研究部董事总经理张耀昌预计明年中国楼市维持平稳发展,销售面积逐步增加。但房地产投资增速将由今年的21%微降至明年的17%。
  里昂针对500名专业投资者的调查显示,45.2%的受访者预期中国政府将在明年温和放松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高于2012年的42.2%。张耀昌分析说,过往投资过快带来的库存问题将在明年三季度影响行业发展,届时政府可能选择性放松调控政策。
  至于人民币汇率,朱海斌预测人行会继续朝着市场化的方向推进汇率和金融改革,包括参考品种更多的一篮子货币,未来18个月内或再次扩大每日交易波幅,从1%调至2%。
  穆迪经济分析师陈志雄在6日的报告中总结说,来自央行的干预将越来越少,无论是货币供应还是汇率走势,都会更趋向于市场的供求关系。(.中.新.网)

 

  中国经济未来十年须靠双轮驱动
  十八大以及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在重启中国经济转型和强国崛起之路。未来十年中国经济转型,到底路在何方,这是所有关心中国经济的人都在思考的问题。中国经济正站在十字路口,面临着中长期增速下滑与成本上升压力,面临着内外双重夹击,中国经济转型已经没有退路,但首要的是,必须找准转型的方向和路径。
  当前的普遍共识是:中国经济必须由外需驱动转向内需驱动,特别是向消费驱动转变。根据十八大2020年居民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届时将释放64万亿的购买力。而如果按照未来几年中国GDP平均同比增长7%、美国同比增长2%的情景假设,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每年平均升值3%的前提下,波士顿公司预计,到2015年中国国内消费水平将达到美国的一半以上,到2020年达到美国水平的80%。显然,消费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
  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进口额居世界第二,2011年贸易顺差连续3年减少,贸易顺差占GDP比重由2007年的超过10%下降到2.8%。预计2011~2015年进口额年均增长率可高达27%,快于出口增速5个百分点左右。今后5年,中国货物进口总规模将超过10万亿美元。中国这一庞大的消费市场将为外国资本提供机会,金融危机以来,跨国公司布局中国市场的意图非常明显。根据2012年5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394家中外企业调研显示,跨国企业未来战略对中国的定位排名依次为重要的市场、重要的研发基地、重要的出口基地、高端制造基地、区域总部所在地、重要的服务活动基地、成品组装基地、低成本的制造基地、重要的零部件生产基地以及融资的重要来源地。
  实际上,很大程度上讲,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回归更多的是也面向中国等新兴市场,并启动了新一轮在中国内地开办研发中心的热潮。中国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仍能够继续吸引全球企业。据商务部统计,目前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480多家在中国投资设立了企业,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近1000家。仅2010年,外商在我国就新增研发中心194家,目前外商在华投资的研发机构已达1400余家,而且有越来越多的全球企业把研发设计的部门放在靠近消费需求的中国。
  但是,消费引擎能够保证中国可持续竞争力吗?事实证明,单纯依靠需求的发展模式,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再或是将来都是不可持续的,“中国需求”的背后必须有“中国制造”强大的支撑。毋庸置疑,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上升到19.8%,但制造业研发投入却只占全球制造业研发投入的3%不到。整体上看,我国工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还较低,技术与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还较弱,工业劳动率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还较大,工业企业平均规模还较小,可持续发展能力还较差,许多传统产业还存在着“贫困化”增长的现象: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值率较低约为美国的4.38%、日本的4.37%和德国的5.56%。中国制造业在质量上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从中间投入贡献来看,中国制造业的价值创造能力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
  另一方面,未来十年由低成本衍生出来的高资本回报率优势,可能将逐步消失。 劳动力供求关系进一步逆转将带来工资的进一步上涨。以中美制造业成本为例,尽管中国工资水平仍远远低于美国,但中美两国快速收窄的工资差距正成为促进美国“制造业本土化”的重要因素。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预计,以美元计算的中国工资预计将每年增长15%~20%,超过了中国的生产率增速。在考虑美国的生产率后,中国沿海地区与美国部分低成本的州之间曾经巨大的劳动力成本差距预计到2015年将缩减至目前水平的40%以下。而如果当考虑到美国因页岩气革命而大大降低的能源成本,以及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后,中国的成本优势将进一步变小。
  因此,中国制造未来很可能面临“前堵后追”的局面,即前有美国等国家再工业化的围堵,后有新兴发展中国家的追赶竞争。目前,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已经开始放缓,越南、印度、墨西哥与东欧等国家和地区以比中国更低的成本优势,成为接纳工业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新阵地,东盟制造、印度制造、墨西哥制造开始用更加低廉的成本要素实现对中国制造的供给替代。
  可见,中国庞大的消费潜力自然可以使中国经济获得增长的新动力,但如何通过加大科技投入,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技术突破,实现技术升级、产品升级进而引导中国需求结构升级,才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方向,因为只有“中国需求”+“中国制造”才可能成为中国新的综合比较优势,而这将是决定中国未来十年可持续增长的关键。(.证.券.时.报)

 

  经济物价温和反弹态势有望延续
  11月经济数据9日起陆续公布,预计经济和通胀均呈小幅反弹态势。11月消费和投资继续推动需求复苏,进一步确认经济短周期反弹。需求推升产出温和增长,PPI环比基本持平的概率较大。受蔬菜价格环比大幅上涨影响,11月CPI数据料显示通胀压力上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未来几个月,经济和物价有望延续温和复苏态势。
  11月PMI新订单指数淡季回暖,显示需求继续复苏。11月消费继续平稳较快增长,投资则会在基建发力的推动下小幅回升。尽管11月消费保持旺盛,但考虑到10月长假消费基数较高,11月数据环比可能与季节性基本持平,同比小幅升至14.6%左右。投资方面,房地产和制造业已经处于历史较低水平,11月低位企稳的概率较大,而基建投资继续发力,将带动投资累计增速回升至20.8%左右。但由于边际效应递减,基建投资的拉动力在下降。
  需求复苏推升产出增长略为加快。11月PMI指标反季节性扩张,生产指数回升幅度小于新订单指数,同时产成品和原材料库存指数继续小幅回升,显示实体经济库存压力减小,一些行业甚至出现补库存行为。11月库存压力减小和需求复苏,预示工业生产将延续9月以来温和回升的态势,同比增速或升至10%甚至略高水平。
  运输和发电量数据转暖,进一步印证了经济复苏。11月全国货物运输量环比显著回升。铁道部数据显示,11月全路货源形势持续好转,全路日均请求车达到20万车,比10月增加近2万车。发电量环比也明显好转。11月前20日,重点电厂日均煤耗量为361万吨,环比大幅上涨21.1%,好于2011年同期4.7%的环比涨幅。
  由于生产和需求温和增长,PPI环比基本持平的概率较大。11月PMI购进价格指数为50.1,对应PPI环比基本持平,同比下跌2.1%左右。高频数据显示,11月以来,商务部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小幅下跌0.3%,但平均指数与上月持平。而受蔬菜价格环比大幅上涨影响,11月商务部食品价格指数环比上涨1.4%。结合非食品价格数据来分析,11月CPI同比将小幅攀升至2.2%左右。
  但是,经济复苏的持续性仍有待观察,而PPI环比能否继续企稳反弹是衡量总需求复苏持续性的重要指标。中上游工业品价格反弹始于9月,市场担心这是由超跌引起的投机需求和季节性因素主导。如果PPI环比增速在12月重新变为负值,则说明此前需求的改善可能主要是季节性和补库存因素导致,较难持续。
  总体而言,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和物价温和反弹的概率较大。首先,经济政策将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强调“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意味着政策不太可能对经济给予大力度的刺激,而是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政策的作用表现为温和托底。其次,由于2011年基数较低,叠加基建投资托底效应,经济和价格有望继续温和复苏,三季度经济底部已经确立。第三,在需求温和复苏的情况下,实体经济产能依然过剩,供大于求仍将是经济复苏的潜在风险。因此,PPI环比大幅反弹的概率不大。未来几个月PPI同比仍将负增长,从而压制非食品价格上涨空间。(.中.国.证.券.报)

 

  经济减速PE关注抗周期 医疗健康受热捧
  经济下滑期投资重点在哪里?昨日在北京召开的清科“第十二届中国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投资年度论坛”上,多家PE机构表示看好抗周期和反周期行业,尤其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将会加码。
  2012年,政策性因素导致清洁技术和环保产业企业业绩下滑明显,广义IT领域因同质化竞争带来盈利能力降低,个别电子商务企业甚至整个行业商业模式也陷入能否持续的质疑“漩涡”。市场下一个爆发点在哪里?多家机构将目标指向了抗周期和反周期行业,如医疗健康、品牌消费、制造业升级等。
  事实上,从PE投资行业整体分布来看,制造业和医疗健康行业占比表现出绝对优势。根据投中近日发布的数据,今年1到11月份,在PE投资所涉及的20个行业中,制造业投资最为活跃,披露案例43起,占比16.5%;其次分别是能源矿业和医疗健康行业,披露案例分别为29起和24起,占比分别为11%和9%。而其他行业披露案例均在20起以下。
  “因为经济转型,有些板块PE在看项目时就要撤离这个板块,或者少做,但我们认为医疗领域未来几年会有更大的发展。”启明创投合伙人邝子平表示。
  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为资本协助推动中国医疗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明确支持和导向。
  2011年,我国医疗基金披露数目达到108只,募集总金额超过1200亿美元。2012年上半年,医疗行业基金总数为25只。在宏观经济减速的大环境下,医疗产业专项基金表现相对活跃。
  深圳高特佳投资集团执行合伙人郭海涛向记者介绍,今年上半年高特佳通过民生银行募集了规模超过5亿元的医疗健康产业基金,并且明年将募集20亿元以上的医疗并购基金,看好该行业的并购整合机会。高特佳曾投资于深圳迈瑞和博雅生物(300294.SZ),目前为博雅生物的第一大股东。
  同样准备在医疗健康领域进行战略投资的还有君联资本,其早在2011年时就做了一个医疗健康行业投资的“三年计划”,并希望明年推出专门的健康医疗投资基金。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首席投资官陈浩表示,医疗领域看好医疗诊断类,并在2008年投资广州市金域医学检验中心;其次看好医疗器械,比如支持微创技术的医疗机械;另外,对于专科医院、医疗药品的渠道、医药本身也将保持关注。(.第.一.财.经.日.报)

 

  印度巴西经济放缓 投资者忧金砖失色
  在欧债危机和美国财政悬崖的潜在冲击下,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新兴市场国家也面临巨大挑战。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巴西和印度的经济增速大幅放缓,一系列刺激措施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投资者对“金砖失色”的忧虑不断加剧。
  巴西再推刺激措施
  当地时间5日,巴西政府宣布新的一揽子刺激经济措施,主要包括增加贷款数额、降低贷款利息和延长优惠贷款期限等。
  巴西财政部长曼特加表示,自明年1月起,巴西政府将拿出1000亿雷亚尔(约480亿美元),用于增加“支持投资计划”发放的优惠贷款数额,并把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银行的长期贷款年利率由目前的5.5%降至5%,为历史最低水平。
  曼特加指出,为了让巴西经济走出增长下滑轨道,2013年投资必须增加8%以上,这些措施也将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企业加大生产方面的投资。
  为了刺激经济,巴西政府今年以来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降息、放松信贷、减税等。不过,2011年巴西经济增长急剧降至2.7%,今年第三季度巴西经济仅同比增长0.9%,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可能低于1%。
  印度经济增速或创10年新低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印度经济同比增长5.3%,增速大大低于此前8%以上的水平。瑞信昨日更下调了印度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预期。有分析人士预计,印度经济增速已经跌至5%左右,今年该国的经济增速将创下近10年以来的新低。
  经济增速大幅放缓导致印度政府此前推出的国企私有化、开放零售业和保险业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面临挑战。路透认为,为了满足激增的人口造成的就业需求,印度必须维持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率。
  尽管经济表现令人失望,但印度股市却在2012年走出一波强劲上扬行情。今年以来,印度孟买30指数累计上涨26%,并在上周站上19000点之上,这是印度股市近两年来第一次突破该标志性点位。
  有迹象表明,热钱的持续涌入推高印度股市。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进入印度的外国基金投资净额超过了200亿美元。有市场人士乐观预计,未来几个月,印度孟买30指数将突破21000点的历史最高点。(.证.券.时.报)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