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经理小美国10岁谁支付年轻的代价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中国基金经理小美国10岁谁支付年轻的代价

加入日期:2012-12-3 11:04:05

  弱市下行业遭遇发展困局,公募基金经理离职潮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伴随而来的却是大批“幼齿”基金经理正在加速上位。“幼齿”基金经理的话题,正在脱离茶余饭后的“八卦”范畴,而滑向一个资产管理行业最危险的境地: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群人在替人打理财富?

  美国市场,基金经理的平均年龄为45岁,远高于目前国内35.88岁的数据。

  并不意外,基金经理的年龄与业绩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成果显示,今年上半年30岁~32岁基金经理平均净值损失为36.27%,比35岁以上组要多损失2个百分点,比35岁组多损失1个百分点。

  公募成了“练兵场”?

  根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11月21日,今年以来已有多达217次基金经理变更,涉及基金产品217只;而去年全年基金经理的变更次数为191次,涉及基金产品191只;2010年则有141位基金经理离职。2009年,市场回暖之际,有72位基金经理挥别。

  今年以来,华夏基金、中邮基金、富国基金、融通基金、中欧基金、兴业全球等基金公司均流失了多位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如华夏基金曾经声名远播的明星基金经理王亚伟等人宣布离开。

  而老的基金经理离职之后,形成职务空位,新人填补上去,又造成持续的基金经理变动潮。

  上海证券基金研究中心代宏坤所做的一项专题报告显示,根据对公布年龄基金经理的统计表明, “70后”、“80后”为基金经理的主力军。

  而目前在职的727名基金经理,平均的从业年限(累计担任基金经理的时间)仅为2.74年。最长的从业年限为13.25年,而从业不满一年的人数为191人,占比26.27%;一年以上三年以内的为149人,占比为20.50%;三年以上五年以内的为261人,占比为35.90%;而从业五年以上的为126人,占比仅为17.33%。

  根据Wind资讯的统计数据,在已披露出生年月的235名现任基金经理中,共有19人属于“80后”。区别于“60后”的草根出身,“80后”基金经理不少毕业于清华、北大、人大等名校,并且拥有硕士以上学历。19位“80后”承担着近千亿资产的管理,尽管有名校毕业的“光环”,但短暂的资本市场“履历”仍让他们成为公众质疑的对象。业内人士指出,基金经理变动潮和年轻化,无疑会对基金公司的品牌和持有人的利益乃至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影响。

  “前几年跟基金经理的聚会,一般都是几个大老爷们天南海北地侃大山、打牌,这几年,发现聊不到一块儿了,小青年越来越多,美女越来越多。”山西证券(002500)资产管理部一位资深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募业对于基金经理专业经历要求的降低,转而看重公关交际获取信息的能力。”

  但根据华泰证券(601688)原基金研究员冶小梅做过的一个专项研究,这种基金经理年轻化、女性增加、资历变浅等新特点并非基金公司自主选择的结果,而是被动接受的。有两个原因不可忽视:一、行业扩张的步伐带来新人过多稀释整体资历值;二、公募业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同时给非公募行业源源不断培养输出了大量专业的投资经理和管理人才。

  “股权结构变动是行业核心人员变动的主要原因。”冶小梅在报告中指出,基金业尚未形成行业基金经理及管理人才的市场,一般都是大股东(大股东占比超过40%的基金公司接近九成)委派自己人担任基金公司高管,结果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其次是契约型基金治理结构中不能实现管理层、基金经理、股东、持有人利益一致的问题。目前,基金经理及家庭成员仍有投资股票的限制,而私募阳光化、券商资产管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给公募基金经理们更优厚的待遇和更多职业选择。

  正如华夏基金原总经理范勇宏曾经说过的那样,很多基金经理选择离开基金行业导致的尴尬境地是——用中小投资者的钱堆起来的公募,成为了为富人服务的私募团队的“练兵场”。

  “一拖多”风险

  “幼齿”基金经理就像是温室里培育出的花朵,因为足够大胆,在牛市中业绩甚至超越一些谨慎的有经验的基金经理,但一旦遭遇到熊市的凄风苦雨,就暴露了其脆弱的原形。

  中国新一代基金经理大多离不开这样一个奋斗历程:获得名牌大学的高学历后,先在券商研究所等机构担任行业分析师,随后进入基金公司担任研究员,然后再从基金经理助理做起,被提拔为基金经理,有资历后跳槽。

  即便股市低迷如今年,券商研究所在裁员、降薪,但优秀分析师的待遇却在增厚,这令以往“券商优而基”引入基金经理的路径不再畅通。保险、券商资产管理行业的兴起及高薪挖角基金经理,又加剧了公募业“人才荒”困局。

  在基金经理人才梯队青黄不接的背景下,有经验的基金经理“一拖多”现象已经成为常态。据冶小梅2011年曾经进行过的一项研究统计,2006年到2010年,1名基金经理平均管理基金数从0.73个激增至1.41个。一些管理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往往会被安排管理多只基金。但再优秀的基金经理也毕竟精力有限,加之管理的多只基金投资方向存在差异,业绩就难以保证了。

  而金融界产品研究中心对今年基金经理“一拖多”现象的研究成果亦佐证了这一观点,基金经理“一拖三”现象增加,而所管理的产品普遍存在低于同类基金平均收益的情况。

  “严格来说,‘一拖多’是违反基金对持有人的信托义务的。”上投摩根基金原市场部经理刘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受人之托代人理财,需要配备专有的投研支撑、足够工作时间匹配的基金经理,而“一拖多”下同一基金经理管理着多只不同产品,容易造成利益冲突和利益输送。在境外成熟市场,“一拖多”损害投资人利益,不仅投资人胜诉的案例很多,其在法理上也存在致命弱点。

  目前基金公司的投资决策体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金经理负责制,基金经理的权限相对较大。多基金经理制与此类似,区别仅在于,投资决策由主要的基金经理作出,其余基金经理负责日常操作。或者由多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一个投资组合,每位基金经理分别管理投资组合中的部分资金;另一种则是在基金行业中占主流的团队制,基金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在基金资产配置方面会做出一些界定,基金经理在股票池中进行配置。当基金经理对某只个股和行业投资超过一定比重,经理负责制或者团队制均需要基金公司投委会批准。但毋庸置疑的是,无论哪种投资决策体系,基金经理之于基金产品都是至关重要的。

  “股市的低迷,也与机构投资者的人才匮乏有关。”刘擎回忆道,2007年,上投摩根基金的基金经理多数有10年以上的投资经验,但现在这样的资历在整个基金业界已成为稀缺人才了。成熟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多数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但国内基金经理抱团取暖、追涨杀跌严重,反而起到了助涨助跌的副作用。

  附表 近5年基金经理团队最不稳定的公司

基金公司 基金经理数 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 新聘基金经理数 离职基金经理数
益民基金 3 1.20 7 7
中邮创业 5 1.24 11 8
天弘基金 7 1.34 14 8
天治基金 7 1.49 11 8
诺德基金 6 1.71 11 6
金元惠理 7 1.76 12 7
信达澳银 9 1.79 12 4
摩根士丹利华鑫 10 1.79 17 10
中海基金 11 1.89 20 12
东吴基金 7 2.07 12 7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