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启动IPO核查 排队企业或“缩水”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监管层启动IPO核查 排队企业或“缩水”

加入日期:2012-12-24 8:08:42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读:
  监管层启动IPO排队企业核查
  证监会公布创业板IPO申报信息 木偶剧院等19企业初审中
  明年IPO有望回升 A股拟上市公司或转战H股
  IPO收入减半投行重心转移
  837家IPO排队企业待审阅文化繁荣西部争先
  再融资活跃助券商抵御IPO寒流
  荒唐离谱的新股认沽权证
  热盼资本市场改革时间表尽早推出
  IPO排队企业全名单

  监管层启动IPO排队企业核查
  记者23日从多家券商及拟上市企业获悉,监管层针对IPO排队企业的核查已经启动。目前,监管层要求各投行检查拟上市公司的现场问核底稿,并将进行抽检。此外,明年一季度监管层将组织所有在审企业进行财务真实性核查,检查中问题严重者或将“出局”。在这些措施下,IPO排队企业有望“缩水”。
  作为上市重要环节,IPO现场问核底稿中包括了工商、税务、环保、地方政府及主管单位等相关部门开具的证明,及公司主要供应商和客户的访谈问核。按照规定,对于这些内容保代均需要逐个核实其准确性。
  针对底稿的检查并非首次,如在2009年IPO暂停后,监管层就曾在重启前针对“在会”项目进行了大规模保荐项目工作底稿检查工作。
  此外,明年一季度监管层将组织所有在审企业进行财务真实性核查,以自查自纠为主,最终监管层进行抽查。投行人士表示,如果拟上市公司的财务真实性问题被发现,必定会受到惩处,情节严重的不排除就此“出局”。目前已有部分拟IPO企业被立案稽查或撤回材料。
  为应对IPO排队困局,多家投行建议客户转攻H股上市,或通过私募股权或债权解决融资的燃眉之急。投行人士表示,从目前排队情况来看,一些公司等待长达2-3年的可能性很大,而且申报后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允许再发生变化,如果公司确有较为紧迫的资金需求,做一些私募股权或者私募债权融资是比较现实的做法。(.中.国.证.券.报)

 

  证监会公布创业板IPO申报信息 木偶剧院等19企业初审中
  证监会网站日前公布最新的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报企业基本信息情况表。
  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拉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合肥东方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珠海拓普智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阜新德尔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安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赛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高澜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麒麟网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方正宽带网络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龙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润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高新橡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纳特造型艺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木偶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长沙长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金立翔艺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圣邦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19家公司处于初审状态。
  上海炫动传播股份有限公司等232家公司处于落实反馈意见中;宁波合力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公司处于已预披露状态;浙江花园生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等48家公司已通过发审会;深圳华北工控股份有限公司等21家公司已中止审查。

 

  明年IPO有望回升 A股拟上市公司或转战H股
  全球经济的疲软令全球IPO市场依旧难以独善其身。
  12月18日,安永发布的《年末全球IPO最新报告》显示,2012年前11个月共有768宗IPO,融资总额达1185亿美元,而2011年全年共有1225宗IPO,融资总额达1699亿美元。两者相比,2012年前11个月的IPO宗数及融资总额分别较2011年减少37%及30%。
  其中,大中华地区(含香港、台湾)表现虽然抢眼,但总的上市宗数和总的融资额均较上年度有大幅缩减。安永统计显示,大中华区前11个月的交易宗数为230宗,占到全球IPO宗数的30%,居全球交易宗数之首;融资总额则为261亿美元,落后美国居世界第二,但仍然较去年有较大跌幅。香港、上海和深圳的证券交易所只有214宗上市交易,融资额为279亿美元,较2011年减少62%。
  安永大中华区银行及资本市场主管合伙人蔡鉴昌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经济疲弱、证券市场不稳、部分IPO交易表现欠佳无疑都影响投资者信心。”
  2012年大中华区IPO活动疲弱是由于缺乏超大型IPO。安永审计服务合伙人唐嘉欣称:“大中华区股票市场尤其不振,整个地区投资信心疲弱,投资者普遍选择观望。虽然大中华区市场于最后一季度因中国人民保险集团上市,融资34亿美元(是今年香港联合交易所最大宗的IPO)而有所改善,但由于投资者仍然持谨慎态度,中国本土和海外企业目前仍然难以于本土市场完成上市。”
  不过,安永预计有50家公司将于12月底前上市,融资总额约为60亿美元。加之,取消或推迟的IPO交易数量在最近几个月也有所减少。这些迹象都意味着明年大中华区的IPO市场是值得期待的。
  安永大中华区高增长市场主管合伙人何兆烽接受《中国联合商报》采访时称:“展望2013年,我们预计前景转佳,因为很多因国家领导人交替而暂缓的支持市场的新政策将开始落实,这包括中国内地将实行的经济措施,预计会令相关行业受惠。我们预计证券市场的波动会减少,加上在新的支持经济的政策以及在经济前景更明朗和理想的情况下,IPO活动有望于2013年下半年增加。这都表明明年是正等待上市的企业实现IPO的好时机。”
  《中国联合商报》根据证监会网站披露的拟上市企业统计,目前已有超过800家公司在中国证监会申请上市的名单中,估计融资总额约为5000亿元人民币,而2012年A股市场的融资总额只有1030亿元人民币。对于这样一批急待开闸的巨额融资无疑将重压明年A股的IPO市场。如何避免对本已脆弱的A股市场的冲击,已成了管理层和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开绿灯’予部分企业较发行H股是为A股市场减压的最佳出路。”何兆烽建议。鉴于国内排队过会的企业数目及融资规模远大于国内市场当前的规模,安永认为,2013年将会有更多中小企业赴香港上市。
  在采访中何兆烽就拟在A股上市企业转股H股的具体办法给予了透露,主要用来规范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的“4、5、6”规则也将在年底左右改变。
  “两周前,中国证监会与相关机构进行了沟通,相信很快这条规则将出现变化,赴港上市的门槛将会进一步降低。”何兆烽表示。
  所谓“4、5、6”规则,是指赴港上市的公司必须满足公司要有4亿元人民币的净资产、5000万美元的融资额度、6000万元人民币的税后利润。
  据香港媒体12月18日援引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的预测称,随着中国内地的经济好转及首次公开招股气氛改善,2013年香港将会有85家公司上市,IPO的募资额将从2012年的四年低位反弹,达到1250亿港元。
  毕马威估计,港交所2012年的IPO募资额约为800~900亿港元,金额仅占2011年募资总额2598亿港元的三分之一,是2003年非典型肺炎爆发及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募资额第三低的年份。
  虽然以IPO募资额计算,香港在2012年大部分时间都无缘晋身排行榜前6名,但毕马威预期12月份IPO活动转趋活跃,将有助香港跻身三甲位置。
  报道引述毕马威中国合伙人刘国贤的表述称,新股上市后表现欠佳,加上市场对IPO需求疲弱,因而减低了不少企业的上市意欲,甚至有不少已获港交所批准上市的企业选择推迟他们的上市计划。
  与拟上市公司转战H股相似,B股公司则似乎具有先天优势——外资持股较大。在QE4引发的新一轮全球流动性宽松的背景下,流入香港的境外资金正在不断增加,在这种背景下或许将为B股公司转战H股提供了一个有利时机。
  安永透露,12月中集B股将以介绍方式在香港市场主办上市,借此,中集集团也成为首家B股转H股公司。“中集B股转H股开始了B股改制的序幕,如果中集集团的B股转H股能够取得成功,给B股改革提供了一个重要方式。如果证明成功,B股或将寿终正寝。”何兆烽表示。
  同样,在全球IPO市场疲软的情况下,2012年中国企业赴美上市也持续低迷。安永报告显示,2012年前11个月IPO宗数和融资总额分别为3宗和1.54亿美元,与2011年相比分别下降86%及92%。
  值得注意的是,经历了八个月冰冻期的等待后,12月7日,YY成功登陆了纳斯达克。这似乎长时间在冬眠中蜇伏的中概股看到了一丝希望。不过,这一希望能否激活中概股赴美上市潮依然是有待观察。“由于中国经济的放松与前期做空中资的影响还在,这两个因素仍是影响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主要原因。”唐嘉欣说。
  不过,从长远来看,唐嘉欣认为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趁势仍不会发生根本性的逆转。(.中.国.联.合.商.报)


  IPO收入减半投行重心转移
  无论是IPO上市数量,还是承销费,券商2012年的成绩单创出了2010年来三年低点。竞争更加激烈,在投行收入减半的同时,券商投行排名也发生较大变化,南方派系券商崛起,老牌券商的沦陷,而债券收入则成为最大的亮点。2013年,发行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改变行业收入来源和业务前景,投行重心仍将进一步发生转移,大力发展非IPO业务,尤其是再融资、并购和债券等业务。
  IPO收入大降
  今年券商投行收入整体将比去年下降超过一半,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不仅迫使券商投行部门裁员降薪,同时也导致投行大佬的座次重排。
  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39家券商共承销153单IPO项目,实现IPO承销收入54.6亿元,同比剧降57.2%。而去年同期,56家券商合计承销259单IPO项目,获得承销与保荐费用124.8亿元。与2010年156.5亿元相比,今年的承销收入更是天壤之别。目前具有保荐资格的券商共有77家,这意味着另外38家券商IPO承销收入今年尚颗粒无收,约占总数一半。
  在总收入榜单上,国信证券、中信证券、平安证券位列三甲,承销收入合计分别达到9.96亿元、7.36亿元和5.06亿元,这三家券商分去了市场三分之一的“蛋糕”。广发证券和华泰联合占据第四、第五的位次。前5家券商的承销保荐总收入合计达27.2亿元,占据IPO承销收入的“半壁江山”,在市场总规模下降时,IPO市场出现了难得的市场集中度上升态势。
  2011年凭借IPO承销收入颇丰并居于榜单首位的平安证券,今年排名下滑、收入锐减。根据统计,2011年,平安证券共承销34单IPO业务,居各大券商之首,其承销收入达17.2亿元。加上债券承销收入,平安证券去年累计获得的承销收入达19.4亿元。但今年IPO融资额大幅缩水,平安证券倚重的IPO承销业务所贡献的收入也锐减,其承销的IPO项目为14单,不及去年的一半,由此获得的承销收入仅有4.3亿元,仅相当于去年同期的1/4.
  值得关注的是,在国信证券、广发证券等南方派系券商崛起的同时,在2012年的IPO市场上,一些老牌“劲旅”表现颇不如意。资讯数据显示,在2012年的收入排名榜上,中金证券已排在国金证券宏源证券之后,位列第八。此外,高盛高华等多家合资券商IPO也交了白卷。
  债券收入“挑大梁”
  不过,令各大券商稍觉宽慰的是,今年债券市场的承销业务增速喜人。粗略估算,这项业务给券商贡献了137.7亿元的承销收入,远超IPO业务贡献的收入。有家小券商甚至表示,今年赚钱的部门只有债券部,因此“底气最足”,在公司开会时债券部门人员的座位都靠前,发言也是第一个。
  今年在IPO市场降温的同时,债券发行明显提速。数据显示,截至12月19日,今年69家券商共承销1069只债券(主要为企业债、公司债、金融债),募集资金合计达1.38万亿元。按照1%的承销费率计算,69家券商合计吸金137.7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92.6%,远远超出同期IPO承销收入。
  从承销数量排名看,债券发行家数最多的是中信证券,承销家数达125单;国泰君安和国开证券紧随其后,分别承销76单和75单。从债券承销收入来看,3家券商的债券承销收入均超过了同期IPO业务的承销收入。其中,国开证券成为今年债券承销业务的“黑马”。去年同期,国开证券承销的债券数量只有8单,由此取得的承销收入也仅有0.9亿元,其债券承销收入在行业内排名21位。业内人士认为,国开证券今年的债券业务突飞猛进,与其深厚背景存在直接关系,主要是国开行将企业债券承销业务平移。此外与IPO多家公司颗粒无收相比,今年只有少数几家券商在债券发行上落空。
  分析人士认为,债券发行的井喷,一方面源自企业新增贷款持续不给力,且债券融资成本低于贷款融资成本;另一方面,今年以来为配合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国家发改委加快了企业债券审批速度,也令企业债融资规模大幅提升。
  市场格局将剧变
  “投行赚钱不再那么容易。”业内人士认为,发行体制改革将改变投行业务收入来源和前景,一些过去非常赚钱的业务将挤掉水分,而一些创新业务将逐步贡献新利润。
  4月28日,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随后又发布了一系列新股发行改革措施。IPO平均发行市盈率持续回落,从2011年的47.6倍降至30.09倍。
  新三板扩容加速,有望成中小企业融资及转板上市渠道。近日还有消息称管理层或出台政策鼓励排队IPO企业自愿申请新三板挂牌。最近新三板企业挂牌的速度也明显加快。
  “形势所迫,2013年投行重心将发生转移。”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负责人表示,由于市场融资方式的转变,整个投行界除了裁员和降薪外,还有一部分力量已经分配到并不赚钱的新三板和场外市场业务中,许多券商的场外业务部甚至已经升级到公司一级部门。券商表示,这也是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培育将来的利润增长点。(.中.国.证.券.报)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