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并购业务银行逆市高薪“揽才”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备战并购业务银行逆市高薪“揽才”

加入日期:2012-12-22 13:59:21

  临近年末,市场接连传出券商降薪、裁员的消息。而在券商、投行纷纷断臂求生的同时,不少中资行却选择了逆市扩容。

  对于在资金和项目资源上都有很大优势的商业银行来说,向投行领域倾斜正在成为其转型的方向。“此次投行的裁员潮成为商业银行引进新鲜血液的最好时机。”一位业内人士说。

  投行裁员减压

  券商盈利情况不容乐观。以上市券商来看,11月上市券商业绩同比下滑六成。上市券商11月共实现营业收入30.69亿元,环比下降6%,同比下降28%;实现净利润4.93亿元,环比下降29%,同比下降60%。

  据某投行人士介绍,按照保代一年100万~300万元的年薪计算,一个有30个保代、100个投行从业人员的券商薪酬支出会高达5000万元~1.13亿元。但是,今年市场低迷,IPO节奏骤降,利润已难以覆盖成本。“一直以来,人力成本都是券商投行业务营业成本的很大一块,降薪、裁员自然成为投行控制成本的有效手段。”光大证券(601788)某投行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摩根大通、瑞银、瑞信等几大投行都开始大规模裁员。据记者了解,各家裁员的目标多是年薪在10万~50万元左右的投行从业人员。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投行就是看天吃饭。“现在这样的裁员对于投行来说,再正常不过了。”上述投行人士表示,2008年金融危机时,某合资券商曾将30多人的团队“砍到”只剩下两三个人。而到了2009年底市场好转后,这一团队的数量迅速扩张到60多人,是原来的两倍。

  在投行纷纷裁员的同时,银行的投资管理部门却逆市扩容。

  某猎头向记者透露,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很多商业银行的投行部门都在招人,其中最为吃香的职位是“产品设计经理”。“就在几天前,我们刚刚帮某股份制银行的投行部招了一个团队。”

  一家中型投行的高级项目经理告诉记者,其所在公司好不容易顶着压力不裁员,却发现不少员工被银行高薪挖走。“一个同事刚刚去了一家中型银行的投行部,年薪200万元,比以前滋润多了。”

  记者了解到,商业银行在人才招募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是否参与过并购的经历。

  据某大型银行投行部相关人士表示,由于银行在并购贷款方面的慎重考虑,过桥贷款和资金募集都成为银行介入并购领域一个很好的介入点。

  一位光大银行(601818)投行部人士称,银行在资金和项目资源上的优势,未来完全有可能同时发挥作用。“我们对现有客户的服务也是组合式的。现在对很多大客户实际上也在承担财务顾问的角色,比如贷款和债券怎么配比?境内融资和境外融资怎么安排?下一步的发展规划是什么?现在只不过加上与券商、信托等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而已。”

  百亿盈利是否靠谱?

  某股份制银行的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假设并购市场规模为1万亿元,并购顾问费率1%,并购贷款净利差2%,并购基金管理费0.5%,并购投资收益28%,在现有的市场结构条件下,预计银行可获得230亿元左右收益。

  这显然让在利率市场化倒逼之下寻求盈利新渠道的银行垂涎不已。

  “并购业务将成为商业银行转型的制高点之一。”某资产管理公司人士表示,大投行业务,除了传统的股票、债券承销业务外,还包括并购重组、项目融资、直接投资等在内的整套业务体系。

  那么,希望发展投行业务来实现银行盈利转型是否能够实现?

  一位业内人士指,此举还面临几大难题。目前由于监管的压力,银行只能通过并购贷款介入并购重组业务,手段仍非常有限:或通过基于并购的债券承销、并购基金管理、并购资金监理赚取无风险佣金;或通过并购贷款业务赚取并购活动债务融资的利差收益。

  除此以外,新引进的人才除了要适应新的环境外,其对银行本身的业务并不熟悉。

  更为重要的是,“银行本身在并购贷款的突破相对来说就比较难。这与国内的信用环境传统有关系,债务融资主要还是希望有抵押和担保。另外,根据《商业银行法》,银行不能进行股权投资,也就是说尽管银行可以为并购重组项目提供很好的资金融通安排,但除了贷款利息之外不能获得投资溢价,这样银行就不会有动力去承担风险。”一位银行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

  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恰可通过与各类机构的合作,赚取无风险收益。浙江股权交易中心董事长孙永祥表示,“这实际上是各取所长。银行的资金成本最低,而资金调拨的效率高,其他机构对客户需求和市场研判上面更具专业性,对法律法规方面的把握也会更到位,双方合作往往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

  此外,阻碍并购重组业务发展的瓶颈或将更多来自现有的融资体系。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高管即坦言,当前IPO市场不合理的资源配置体系,将很多原本应该通过并购实现整合的资源推向了IPO市场。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