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城镇化潜力改革红利实现 让老百姓收入增长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李克强:城镇化潜力改革红利实现 让老百姓收入增长

加入日期:2012-12-21 8:11:57

  导读:
  李克强:人民群众收入不增长 GDP增速再高也没用
  李克强:推动城镇化需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李克强:城镇化潜力要靠改革红利实现
  李克强:通过改革让老百姓受益

  李克强:人民群众收入不增长 GDP增速再高也没用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19日在北京主持召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调研工作座谈会并讲话。
  上海、安徽、河南、青海、新疆、河北等地政府负责人纷纷发言,谈了明年经济工作面临的矛盾困难和对国家政策的建议。李克强抓住发言中提到的城镇化、地方政府融资、现代农业发展、传统产业升级、欠发达地区发展等问题与大家深入讨论,对一些关乎全局、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他当即布置在场的有关部门研究,并鼓励地方依法先行先试,探索和创造经验。李克强在总结讲话时数次提到“改革红利”。他强调:“中国要实现真正的发展只能依靠改革。”
  如果我们的GDP无法让人民群众的收入增长,那GDP增速再高,也是“自拉自唱”
  李克强说,目前一些地区仍存在着攀比发展速度的现象。用发展来解决中国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是基础也是根本,但发展必须是实实在在的推进,不能盲目攀比。
  “我们的经济发展应当实现一种‘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提高。”李克强说。
  讲到收入问题时,他表示,“经济的增长应当与收入增长同步,因为大多数人民群众相对GDP的增长,更关心自己的收入”。
  他强调:“如果我们的GDP无法让人民群众的收入增长,那GDP增速再高,也是‘自拉自唱’,并不利于发展,也不利于稳定。”
  李克强反复强调“要重视就业和企业效益”。他说,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应当伴随着企业效益的增长,而且这种增长发展必须与能源、资源、环境三者相互协调。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已经刻不容缓,”李克强说,“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着力点,首先要放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
  要把城镇化这一“最大潜力”与改革这一“最大红利”结合起来
  李克强说,世界经济长期低迷是事实,而且很可能还会出现波折、反复,中国的经济发展,只能更多地依靠拉动内需,而目前最大的内需就是发展相对滞后的城镇化。
  他说:“城镇化是发展最大的潜力,而真正的发展必须要依靠改革。”
  李克强说:“体制的改革包含着巨大的潜力。‘城镇化’这个最大潜力的发挥,只有通过‘改革’这个最大的红利才能实现。”
  他鼓励各地方要深入探索如何将改革与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他说:“我们不仅要解放思想,还要打破部门利益,打破固有的一些利益格局,让基层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使中国实现持续发展。”
  财政改革要做牵一发动全身的事
  李克强突出强调了财税体制改革。他说,财税体制改革涉及整个服务业的发展和中西部地区发展等问题,要抓住一些关键环节,做牵一发动全身的事。
  他透露,明年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营业税改增值税”。“营改增”不仅是税制的转换,而且能够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服务业的发展,推动就业,并且减轻小微企业的负担。
  李克强同时表示,在财税体制改革中要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他说,单一税种的财税体制改革,能够减少经营成本,但确实存在中央和地方如何分配的问题,所以更需要培育好地方的主体税种,要让地方政府减少收费,并且不过多依赖土地财政。
  李克强要求财政部和税务部门,既要让企业减负,又要培育财源、涵养税源;既要让地方政府积极性提高,又要让中央有更多的操控能力。他说:“我们要深入研究,给地方更多自主发展的权力。”
  深入了解群众的改革诉求,通过改革让老百姓受益
  李克强反复强调,要通过改革让百姓受益。他说:“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受益。但我们要真正深入到基层,了解老百姓的改革诉求,看看他们到底希望改什么,怎么改。比如收入分配改革,比如城乡差别,等等。”
  他说:“我们要通过公平竞争,让权利、机会、规则平等,让老百姓通过自己的合法努力获得应有的收益。”但他同时也告诫参会者,要把握好全社会对改革的合理预期。
  他最后表示,改革既要有顶层设计,但同时更要依靠各地方的探索和创造,主要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上.证)

 

  李克强:推动城镇化需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国内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19日在北京主持召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调研工作座谈会并讲话。李克强说,做好明年工作,一是速度要实实在在,不要盲目攀比,不要有水分;二是要能增加就业,有就业老百姓心里就安稳;三是收入要和增长同步,让群众获得好处;四是速度和效益相匹配,没有效益就不可持续;五是能源资源环境可支撑,在环境优化中实现发展。李克强指出,面对世界经济低迷的趋势,中国作为大国要立足内需,城镇化就是最大的内需,要把这个潜力发挥出来,还要靠改革。推动城镇化,把农民工逐步转为城市市民,需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城镇基础设施和保障房建设,还要完善融资和管理机制;城镇化必须确保粮食安全,这关系到严格保护耕地和发展现代农业等问题,也要靠改革的办法来推动。把城镇化最大潜力和改革最大红利结合起来,形成叠加效应,中国经济就有长久持续的动力。
  最高法出台司法解释加大险企交通事故赔偿担责力度
  最高人民法院20日对外公布了《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司法解释自2012年12月21日起施行。司法解释规定,投保义务人在向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后,有权请求该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司法解释规定,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法院应将交强险保险公司列为共同被告,但保险公司已经赔偿且当事人无异议的除外;如果当事人请求的,则人民法院应当将商业三者险保险公司列为共同被告。
  百胜集团曾自检发现六和鸡类产品抗生素残留不合格
  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20日通报,经初步调查,2010年至2011年,百胜集团共自检山东六和集团鸡类产品19批次,其中有8批次产品抗生素残留不合格。据上海市食安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上述自检是委托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进行的,所有结果均以检测报告的形式报给百胜集团。对于企业是否就不合格检测报告依法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监管部门将做进一步调查。上海市食安办表示,监管部门正在对18日从百胜集团上海物流中心抽取的样品进行检测,如发现存在违反《食品安全法》的情况,将采取最严厉的监督处罚。
  国家汽车产品缺陷工程分析实验室成立
  为我国汽车召回监管等工作提供关键技术保障的国家汽车产品缺陷工程分析实验室20日在北京成立。位于北京顺义的该实验室占地3000余平方米,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共建,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和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具体运行。经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我国从2004年开始实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截止到今年11月底,共实施召回530余次,召回总量达到940万辆。
  邮电通信、建筑安装等行业明年适时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20日表示,明年将进一步推进税制改革,其中包括进一步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谢旭人透露,明年将加快推进“营改增”试点工作,抓紧研究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在全国试点的方案,适时将邮电通信、铁路运输、建筑安装等行业纳入试点范围。
  工商部门将加大监管力度净化网络市场
  记者20日了解到,针对网络经济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工商部门将进一步加强监管,依法严厉查处利用互联网从事不正当竞争、开展传销活动、进行虚假违法广告宣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行为,净化网络市场。工商总局还要求各地,提高问题发现、证据固定、查处取缔的效能,有效打击通过网络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行为。
  湄公河中国船员遇害案二审开庭审理
  20日9时,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对湄公河中国船员遇害一案进行二审公开开庭审理。昆明市中院于11月6日依法作出一审宣判,以故意杀人罪、运输毒品罪、绑架罪、劫持船只罪数罪并罚,判处糯康、桑康·乍萨、依莱死刑;以故意杀人罪、绑架罪、劫持船只罪数罪并罚,判处扎西卡死刑,判处扎波死刑,缓期两年执行;以劫持船只罪判处扎拖波有期徒刑八年。一审判决送达后,糯康等6名被告人以一审量刑过重为由向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部分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就赔偿问题也向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陈水扁因又一弊案终审被判10年 合并刑期最高可达20年
  台湾“最高法院”20日切割判决陈水扁涉及的“二次金改(第二次金融改革)案”,其中“元大并复华案”定谳,陈水扁被依贪污罪判刑10年,其妻吴淑珍被判刑8年。此前,陈水扁已因“龙潭案”等弊案被裁定合并执行刑期18年半。专家表示,此次判罚后,依据台湾有关法规,陈水扁和吴淑珍的刑期最高可达20年。但若后续终审判罚出现无期徒刑,则合并刑期会再变更。(.每.日.商.报)

 

  李克强:城镇化潜力要靠改革红利实现
  一个月前的11月21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提出“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的观点,被部分网友评为年内“最令人鼓舞的语录”。12月19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结束不久,在同一间会议室,李克强再论“改革红利”,不同的是,观点正在变为更加清晰的路径。
  在当天举行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调研座谈会上,李克强在听取了上海、新疆等5个市区负责人的发言和11个省市领导的书面发言后,总结讲话时数次提到“改革红利”。他强调:“中国要实现真正的发展只能依靠改革。”
  李克强还抓住发言中提到的城镇化、地方政府融资、现代农业发展、传统产业升级、欠发达地区发展等问题与大家深入讨论,对一些关乎全局、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他当即布置在场的有关部门研究,并鼓励地方依法先行先试,探索和创造经验。
  经济增长应与收入增长同步
  结合大家发言,李克强说,做好明年工作,关键是要把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着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一是速度要实实在在,不要盲目攀比,不要有水分;二是要能增加就业,有就业老百姓心里就安稳;三是收入要和增长同步,让群众获得好处;四是速度和效益相匹配,没有效益就不可持续;五是能源资源环境可支撑,在环境优化中实现发展。
  李克强多次引用省市负责人的发言内容,以及他在基层调研时了解到的具体问题详论改革。他说,目前一些地区仍存在着攀比发展速度的现象。用发展来解决中国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是基础也是根本,但发展必须是实实在在的推进,不能盲目攀比。
  “我们的经济发展应当实现一种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提高。”李克强说。
  讲到收入问题时,他表示:“经济的增长应当与收入增长同步,因为大多数人民群众相对GDP的增长,更关心自己的收入。”
  他强调:“如果我们的GDP无法让人民群众的收入增长,那GDP增速再高,也是自拉自唱,并不利于发展,也不利于稳定。”
  李克强反复强调“要重视就业和企业效益”。他说,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应当伴随着企业效益的增长,而且这种增长发展必须与能源、资源、环境三者相互协调。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已经刻不容缓,”李克强加重语气说,“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着力点,首先要放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
  要把城镇化与改革结合起来
  在各省区负责人现场发言中,大家对“问题”和“困难”都讲得很透。李克强说,世界经济长期低迷是事实,而且很可能还会出现波折、反复,中国的经济发展,只能更多地依靠拉动内需,而目前最大的内需就是发展相对滞后的城镇化。
  他说:“城镇化是发展最大的潜力,而真正的发展必须要依靠改革。”
  他引用地方负责人在发言中陈述的问题来阐述“改革潜力”:西部边境地区的一些建设项目,需要千里迢迢跑到中央汇报审批;中部地区的农业发展,受困于一家一户“一亩二分地”的现状,无法规模经营。
  李克强针对此类状况说:“体制的改革包含着巨大的潜力。城镇化这个最大潜力的发挥,只有通过改革这个最大的红利才能实现。”
  他鼓励各地方要深入探索如何将改革与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他说:“我们不仅要解放思想,还要打破部门利益,打破固有的一些利益格局,让基层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使中国实现持续发展。”
  打破约束民营投资的“玻璃门”
  李克强在讲话中表示,2013年,要顶住世界经济可能的下行压力,拉动内需发挥作用,投融资体制改革刻不容缓。
  他鼓励各地要充分调动全社会的投资。“已经规划好的项目,总量把握好,有些就可以让地方自己决定。同时,在投资过程中,既要公开招投标,也要引入民营资本。”
  他说:“现在看来,民营投资受到的约束仍然很大。如果把这些所谓的弹簧门卸掉,把玻璃门打碎,那投资的潜力还是相当巨大的。”
  在当天的会议中,李克强几次要求参会的中央部委和地方负责人要认真研究,厘清在投融资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障碍。他说,如果审批权限下放后不会造成新的产能过剩等问题,是否考虑可以让地方去自己决策;一些领域的盈利、亏损,让民营企业自己去投资、承担。
  至于政府的“角色”,李克强说:“政府要做的,就是把握好宏观,控制好总量。”
  财政改革要做牵一发动全身的事
  在当天的讲话中,李克强突出强调了财税体制改革。他说,财税体制改革涉及整个服务业的发展和中西部地区发展等问题,要抓住一些关键环节,做牵一发动全身的事。
  他在讲话中透露,明年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营业税改增值税”。他说,“营改增”不仅是税制的转换,而且能够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服务业的发展,推动就业,并且减轻小微企业的负担。
  李克强同时表示,在财税体制改革中要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他说,单一税种的财税体制改革,能够减少经营成本,但确实存在中央和地方如何分配的问题,所以更需要培育好地方的主体税种,要让地方政府减少收费,并且不过多依赖土地财政。
  讲话中,李克强要求财政部和税务部门,既要让企业减负,又要培育财源、涵养税源;既要让地方政府积极性提高,又要让中央有更多的操控能力。他说:“我们要深入研究,给地方更多自主发展的权力。”
  通过改革让老百姓受益
  讲话临近尾声,李克强反复强调,要通过改革让百姓受益。他说:“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受益。但我们要真正深入到基层,了解老百姓的改革诉求,看看他们到底希望改什么、怎么改。比如收入分配改革,比如城乡差别,等等。”
  他说:“我们要通过公平竞争,让权利、机会、规则平等,让老百姓通过自己的合法努力获得应有的收益。”但他同时也告诫参会者,要把握好全社会对改革的合理预期。
  他最后表示,改革既要有顶层设计,但同时更要依靠各地方的探索和创造,主要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第.一.财.经.日.报)

 

  李克强:通过改革让老百姓受益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近日主持召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调研工作座谈会。李克强在座谈会上强调,明年中国经济发展要着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经济增长要与收长增长同步。改革要让老百姓切实受益。
  “我们开这次会议换个方式,大家不汇报情况,或者最多在讲问题的时候简要地汇报情况。你们向我们提建议,我们向你们提问题,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面对来自30多个省市自治区主管经济工作的领导,李克强开宗明义。“问题”和“建议”成为每个发言者贯穿的主题词。
  对一些关乎全局、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李克强当即布置在场的有关部门研究,鼓励地方探索和创造经验。谈到明年的经济工作,他强调,经济发展速度要实实在在,不盲目攀比,不要有水分。要让老百姓的收入和经济增长同步,让群众获得好处。“经济的增长应当与收入增长同步,我们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增长和收入同步,劳动生产率和工资增长同步,人民群众是欢迎的。因为大多数人民群众相对GDP的增长,更关心自己的收入。如果我们的GDP无法让人民群众的收入增长,那GDP增速再高,也是自拉自唱。这不行,因为我们的发展还是为了人民。”
  李克强表示,明年的经济发展要能够增加就业,有就业,老百姓心里就安稳。同时,经济发展速度要与效益相匹配,没有效益就不可持续。他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经济增长要立足内需,城镇化就是最大的内需,发挥这个潜力,还要靠改革。 “大家在发言中都认为,城镇化是最大的潜力。这个最大的潜力究竟怎样才能发挥出来,我看还得靠改革。我们最大潜力的发挥还要通过改革这个最大的红利才能够体现。这两者怎么有机结合?关键我们不仅要解放思想,还要打破部门利益,打破固有的一些利益格局,让基层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座谈会没有照本宣科的空话套话,也没有“莺歌燕舞”的成绩总结。李克强向与会的官员们反复强调,要通过改革让百姓受益。要通过公平竞争,让权利、机会、规则平等,让老百姓通过自己的合法努力获得应有的收益。要把握好全社会对改革的合理预期。(.国.际.在.线 .翟.磊)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